书城科普21世纪不是梦
1822400000028

第28章 沙漠畅想

你见过阳光下的沙漠吗?

你见过沙漠中的阳光吗?

沙漠是干渴的,沙漠是荒凉的,沙漠的浩瀚会使人想起这里什么都缺,缺水、缺树、缺鸟的鸣啭,缺人的喧哗,可是唯独不缺阳光。

其实,沙漠的地底下究竟埋藏了一些什么,至今还是个谜。已经知道的是沙漠之下的石油,那些沙漠中的石油王国。在中国,正在开采的柴达木盆地的油田,贮油量十分丰富,从沙漠中辟出路来,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的大中城市,那里将是我们经济生活命脉的一部分。

但,沙漠的环境实在太险恶了,它让你干渴难熬,它让你寸步难行,也许沙漠正是因为冥冥中的某种安排,让人类望而却步--不到最后的时刻,它不会敞开胸怀。

人们快要把北京、上海、广州挤破了。

人们都朝着热闹的地方汹涌而去了。

沙漠在人类出现之前的几千万年就已经存在了。人类开始认识沙漠的时候,沙漠就是可怕的:飞沙走石,流沙成河。我们在中国风沙线这一集里已经谈到,人类历史既是不断地砍伐森林的历史,也是不断地被沙漠逼迫的沙进人退的历史。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恨沙漠,怕沙漠,却并没有来得及真正审视一番沙漠。

也许,沙漠什么都不缺,并且还有更长的日照、更多的阳光。

也许,沙漠是留给人类的最后一块休生养息之地。

它们紧追着人类和绿洲,是对破坏自然生态的警告和惩罚。我们已经知道,在森林和沙漠植被的抚慰下,沙漠是本分的,风沙线是宁静的。

对沙漠来说,或许等待的日子已经太久了,它有时狂躁不安,是内心的焦急,也许是想大声地给人类提醒点什么。真的,我们不了解沙漠。

曾经有过大漠呼告,从尼罗河畔,从撒哈拉沙漠,从埃及金字塔,从中国的古丝绸之路上传来,这呼告仿佛是传给了牧青,牧者在茫茫戈壁上守望,把驼铃从远占送到未来。

也许只有沙漠才知道楼兰消失的秘密。

同样的道理,也只有沙漠在公元8世纪前目睹了玛雅人在没有车辆和道路的情况下,从太平洋沿岸的危地马拉搬运每块重达20吨的石块,走过大片不毛之地和焦灼的沙漠,把自己的寺庙与金字塔建造在稠密的热带雨林中的奥妙之所在。

沙漠的沉寂是因为沙漠知道得太多。

沙漠的沉寂也如同沙漠的博大,每一粒细小的沙子都是它记忆的一个单元,大的沉寂总是蛰伏着大的智慧。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沙漠离开我们更远了呢,还是更近了?

我们已经占有了不少财富,同时我们的灵魂也被那些财富占有了。

我们已经竖起了不少摩天大楼,在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仍然像魔方一样吸引着贫穷的人,然而在日益加剧的拥挤中,我们忽然发现我们大家都快没有立足之地了。

我们的酒店、宾馆夜夜灯红酒绿,餐桌上的浪费可以堆成山可以汇成河,贫富悬殊在这个时刻是最具有社会典型意义的,更多的人们正在捐饯捐物,6500万中国人不得温饱……

没有人在电视上说:公民们,我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名义,敬请你们注意节约,我们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不能再这样被倾倒在垃圾桶了,而且你们应该想到,中国贫困地区的千百万人民,此刻正在穷困中,那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我们共在一条船上。

我们同是炎黄子孙。

相比起来,沙漠真的要清醒很多,也洁净很多。

沙漠所抱有的仍然宽阔的期待。

它是丰富、博大的同义词,它横亘于历史,现实和未来,它是可以指引人类禾来的一片圣地。

沙漠其实一直在告诉人们,人应该怎样生活?或者说,人,你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追求无度的物质与享受,使地球上的一切从阳光到水到各种资源日益紧缺,那是人类自己走向未来的一条败亡之路。

沙漠不允许奢侈和浪费。

当一年一度甚至几年一度的降水来临之际,那些沉寂许久的沙生植物、蒲公英、沙葱、沙米、沙樱桃们便迅即吮吸水分,发芽、开花,短暂地绚丽后便结出果实。那些果实便成为种籽,散落、蛰伏在沙漠里。

所有的沙生植物都不以舒展枝叶来显示风采,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是细小的,或者甚至根本没有,干脆以枝代叶,把最珍贵的水分留给生命最需要的时候。它们决不高大,那是敢于细小而又无比坚韧的一群。

这里不用为空间和阳光而竞争。

永恒的唯一的竞争只是水,谁能多吸收,多保留一滴水,谁就能活下去,并且可以传宗接代。

最简单的生存竞争,也就是最残酷的生存竞争。

人间的缺水与沙漠的缺水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

不如说沙漠是干旱世界中生存的样板。

那么,人又应该怎样面对淡水愈来愈紧缺的状况呢?人又怎么可以在明知缺水的情况下,大量地挥霍、浪费的呢?

大漠的守护人还会告诉你,无论是难得一遇的雨水,或者是点点滴滴的晨露,沙漠从不为自己截留一点一滴,而只是迅速地过滤,渗透到地层深处。

它留着,留着种子,留着水。

它留着,把干渴留给自己,把湿润留给未来。它留着,留着人世间宝贵的希望。

如果真的面对沙漠,我们便会反省自己。

沙漠充满了哲学的思考,远在考门夫人之前,大漠、戈壁、梭梭,胡杨已经沉思默想了几千万年了--荒漠--甘泉,与人类目光短浅的急功近利相比较,沙漠是一大片中隐伏着无数活的种子,并且有可能在热带雨林砍伐殆尽之后,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顽强因而也是最后有着鲜花的绿色植被之地。

沙漠是一个巨大的物种库。

沙漠战胜了荒凉与干旱,同时又阻拦了人类的脚步,于是沙漠物种的保存和延续便成了今天这个世界上的奇迹。

对于沙漠植被来说,保存种子就是保存自己,也就是保存未来。

它们喜欢被埋没。它们知道自己的使命,该走的路走过了,而且还会走下去。

总有一天,我们的后人会走向沙漠。

找到了水,沙漠里便有了树,有了树便有了人造绿洲,便有了小麦和果园。

21世纪,当中国的人口14亿、15亿、16亿乃至更加众多的时候,我们不去沙漠中的绿洲还能到哪儿去呢?

那时候,中国的大西北在历史的积淀之上,又会生长出新的青枝绿叶,那是中华民族文化源头的复苏兴旺之日。我们的后人将会说:感谢沙漠,感谢种树的前辈!

在这之前,在今天,我们要悉心地保护沙漠,保护沙生植被,如同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者那样。

不要说今天的富庶之地就一定是明天的希望之所在。

不要再淡忘大西北,不要仇恨大漠戈壁。

荒凉隐藏着富有,蜇伏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