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1829700000021

第21章 欲望与救赎(2)

小说一开篇,“命运经常以消息出现”,这一饱含哲理意蕴的话语将小说一下子拉至深广的命运层面。小说主人公卜绣文的命运转折点就出现在一个消息的到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她突然得知女儿得了一种怪病,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人类脆弱的软肋一下子凸现出来,在疾病和死亡的威胁面前,再有钱有权的人都只能举手投降,尤其是白血病,往往被它折磨得倾家荡产,还会失去心爱的人。这是个坚强能干同时也脆弱多情的女子,她的命运极为不幸。结婚前她前去偏僻山庄照料生病的婆婆而被强暴,她选择了自己吞咽那份苦果,既没报警,也没告诉新婚的丈夫,因为觉得那样做会改变婚姻的幸福。十三年后早早的疾病注定了这份隐情要袒露出来,她还必须再次孕育仇人的孩子,以拯救另一个孩子。深广无边的母爱是卜绣文身上最光彩夺目的亮点,她因这份爱而拼杀,竭尽所有,无论是金钱还是身体,只恨不能以自己的生命来取代早早的生命。她只有一个信念:“她要想尽一切办法,挽救女儿的生命。”卜绣文先是拼命挣钱,并冒着极大风险与匡宗元投资贵金属期货生意,希望获得丰厚的报酬以有足够的钱来供给医疗费。

而疾病带给一个家庭的究竟是怎样的打击呢?毕淑敏在她的《拯救乳房》和《血玲珑》里以沉痛的笔调描述了这种打击之深刻与残酷。《血玲珑》中说“自打女儿病了,这个家就不成为家了。”“女儿走了,她才发现这个小小的生命,好似柔软的丝绸,无所不在地充填了她生命中那么广大的空隙。猛地抽空了,遗留的无数大大小小的黑洞,嗖嗖地透出森严的冷气。”卜绣文急于赚钱而被匡宗元骗得倾家荡产,后又为怀孕被弄得几乎死去,夏践石则因为女儿的病和妻子丑闻而弄得骨销林立,家已不复是家。

书中最可贵的是医生魏晓日对卜绣文的爱,他是早早的主治医生,在卜绣文最痛苦的时刻认识了她并因她的冷静能干而深深地爱上了她。但他是一个对爱的品位要求极高的人,当卜绣文到他家要把自己的肉体作为礼物送给他时,他拒绝了这份让他心动的馈赠,因为那只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是卜绣文救女儿的招数之一。而当卜绣文身陷绝境,被骗得一无所有,生命面临危险时,却是魏晓日医生挺身相救,他冒着得罪恩师和破坏血玲珑计划的双重危险,擅自改变用药计划,提前引产,救了卜绣文一命。这份爱是超功利的又是倾注了深刻情感的。他在导师钟百行眼中是个不太合格的医生,“我算白疼你了,终其一生,你只能是一个治点小病的江湖郎中,成不了大气。”而他却是一个尊重生命,尊重个体,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人,他忍不住与导师抗争:“难道整个医学的进程,不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生命组成的吗?如果我们漠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又如何能取得真正的进展!”这里作者不是想指责某一人的冷酷无情,而是指出了一种矛盾:即医学发现与个体生命究竟孰轻孰重,当二者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如何取舍?这正是医学权威钟百行和魏晓日的分歧之所在。医道伦理与科学发现之间的密林和陷阱。在钟百行眼里,“医学的道路就是用无数病人的鲜血铺出来。”那么卜绣文的身体如果不能用作医用,就毫无用处,“她将终其一生,如草芥一般。但她腹中的婴儿,却是医学史上的一个值得纪念的生灵。”卜绣文虽然恨匡宗元入骨,“恨不得吃了你的血,剥了你的皮”,但是为了早早的生命,却又厚着脸皮找上门去,求匡与她做爱,给她一个孩子。正如薄护士所说:“魏医生想杀了那胎儿,救他心爱的女人。钟先生想杀了那女人,完成他的试验。那个丈夫也想杀了妻子,只保留下胎儿,那样,救了女儿也就了自己。甚至连那昏迷中的女人也藏着满腹杀机。只要她醒来,就会毫不犹豫地杀了她的一个孩子去救另一个孩子……人人都在爱中,激昏了头脑,为了自己的所爱、情爱、母爱、父爱或是对一种事业的热爱,不惜以他人的血作为代价。”

古生物学家梁秉俊的出现和思考使小说关于生命的思考更深入了一层。他以恐龙为例来讲解生命:“恐龙曾经多么强大啊,比今天的人类要强大的多,如果不是有那么多的白骨为证,狂妄的人类,是一定不相信的,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曾经繁衍过如此庞大的生物,你无法设想恐龙怎么能吃得饱?以今天地球的植被来说,怎么能养活那么多生龙活虎的恐龙呢?当你和一个巨大的谜团朝夕相处,往来中的时间,动辄是以千万年计算的时候,你就发现了一种必然的变化。你对世事淡然如水。”在他眼中,石头是一种非常傲慢的生命,星星是一种非常遥远的生命。“在如此阔大的尺度之下,还有什么不是草芥不是游丝不是云烟呢?”还有他对人类的批评实际上是一种地球中心的批评了,跳出了人类自身的束缚,居高临下俯视宇宙,俯视人类,因此断然说道:“人是应该灭绝的,因为人的发展到了顶峰。一个物种,发展二百万年,就该让位了,人类快到这个大限了。人类的污染和泛滥,造成了多少破坏和奇怪的病症?人把地球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地球是无言的,但是报复无所不在。人得收敛自己,不然的话,就会重蹈恐龙的覆辙……”这种批评是睿智而又犀利的,是作家托书中人物发言,站在生态视角对生命价值的全盘衡量与思考。

《拯救乳房》的封面上有这样几行字:“病痛:人生永恒的困境;死亡:成长的最后阶段;乳癌:生命的罪恶杀手;拯救:人类的精神尊严。”作家不仅在探讨疾病,也在探讨女性的命运,是站在生命和女性高度来审视乳腺癌这个特殊疾病。小说以心理学博士程远青和她精心设计的心理治疗小组来穿针引线,将几个命运各自不同,年龄外貌身份地位迥异的女性组织在一起,各自倾倒生命的苦水,将探测深入到女性命运、生命关怀、终极关怀,甚至社会中的医患矛盾、动物关怀等不同层面和深度,几近全方面扫描了我们的时代和社会,体现了对罹患绝症的女性的深切同情。可以说掺合着血泪深情。

程远青选择成立乳癌心理小组,是因为同为女性,她认为乳癌不仅对生命有威胁,对第二性征构成毁灭性破坏,更使病人面临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困境,需要救助。程远青对心理学、对癌症、对死亡,对生命都有非常独特睿智的理解,她希望把这些理解带给她的组员,鼓励起她们生活的激情,扬起奋进的风帆。“人一得了癌症,好像上了死亡传送带,被打入黑洞。癌症是荒火,掠过之处,幻想成灰,欢乐失色,礼物破碎,成绩无光,信心瓦解,残留下来的只是恐惧和绝望的黑石头。”毕淑敏不厌繁琐地没写出一个个癌症患者病人初知病情的恐惧和痛苦。

安疆的故事是对男人依附的故事。安疆的父亲解放初被镇压,母亲惨死,孤身投奔表姐,被当作一个免费的保姆,后来参军到戈壁滩,身边的同伴先后被首长和战斗英雄娶走,她因条件太差而被剩了下来,嫁给了征兵的政委,随政委转到各个部门,直到政委死了八九年后她还言必称政委,就连患癌症是否手术这样的大事也要靠政委梦中的安排。就像周云若指出的:“政委和你,总是政委一个人说了算。你到哪儿去了?”在这样一个短小的故事里,作家有意无意浓缩了一代女性的命运,那些青春华年怀揣梦想的女孩子一心想当兵,想为国家做贡献,却被送到了荒寒的戈壁滩,一次次被男人们挑选,或心甘情愿,或被劝说服从地嫁给了首长或战斗英雄。小说就写到政委一次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劝说一位不想嫁给太老迈的首长的女孩子,非常有水平的绵里藏针的劝导:先是让她干非常艰苦的体力劳动,然后出面劝说,首先说“首长就是非常具体的革命的部分”,可以不嫁,在这戈壁滩上种菜种粮,“几年以后你还得嫁人。那时候,首长们都成了家,当然,你可以找不是首长的人,比如班长。”女孩子们就这样寻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在这里革命话语笼罩下的女性只是男性的性对象,当女兵的荣耀被剥离,女性来到戈壁滩犹如被放逐荒原,失去自我抉择命运的可能性,只能任由政委为代言人的组织的安排。

而在岳评的故事里则探询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得了癌症,你愿意知道真相吗?你希望怎样度过最后的时光?当我们远去的时候,你希望亲人怎样地生活?她的二十八岁的女儿得了癌症,但岳评没有告诉她真相,母女之间一直到死都隔着深深的鸿沟。成慕海是癌症小组中唯一患乳癌的男士,他加入小组时化妆成女性成慕梅,却又每天以成慕海的身份给程远青打电话,他的青檀一样浑厚磁性的声音和他犀利敏锐的剖析引起程远青的注意。而成慕海又是一个性格分裂症患者。他本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得了乳癌之后既背负起沉重的身体痛楚又要背负起精神痛楚,对世界充满仇恨,甚至策划用身体引爆一家狗肉馆,唤醒人们对动物的关爱。成慕海是一个患病之后陷入绝对孤独而变态的范例,给人警示意义。

程远青是小说中奇人,她坚强自信,睿智通透,情感丰富,单纯热烈,她曾经历失败的婚姻,但未被击倒,而是转身学业,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后来到中国,组织起乳腺癌心理小组,以心理治疗帮助患病的人缓解病痛,获得精神的成长,以更有力量完成生命的前行。她精心挑选了岳评、成慕海、周云若、安疆等为组员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心理治疗,这些罹患绝症的人身份地位各异,人生经历不同,但几次磨合后结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他们在疾病上共同的痛苦和对痛苦的坦露帮助他们完成了对苦难的超越,明白了人生幸福的真谛,这其中,程远青功莫大焉。她精心安排活动的场所,诸如墓地、医院等都是帮助组员直面自己或者人类最惧怕面对的东西。她让组员直面内心最隐秘的痛苦或心理症结,帮助他们把伤疤撕开,促使组员心理成长。这些奇特的心理治疗方式本身就是小说的宝贵财富,带给读者以借鉴意义。小说可贵之处在于并没有把程远青写成一个无所不知的智者,她只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普通人,所以在众多组员中她也会分不清真伪,借助这种“无知”,小说写出了世界的丰富,人性的丰满和患者的复杂。同时程远青也有自己的软肋,她的失败的婚姻就是她的症结所在,所以她会期待成慕海的电话,会被吕克闸虚伪的情感和承诺所迷惑。她在对组员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也在成长。小说安排程远青和小组成员共同面对吕克闸的威逼利诱,吕克闸以投资人的身份要求程和癌症小组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帮助宣传鸢尾素。如果接受,程远青将拥有一间自己的癌症心理研究所,将与吕结婚,获得巨额财富。而不接受,将连这半年投入的工资都得不到,并累及另一位年轻人失去工作。选择是艰难的,但也是迅速的。程远青和小组成员都选择了坚持原则。

如何超越人类无法克服的困境:死亡也是小说探索的主题之一。小说借看护老吴之口说:“别打扰他们,让他们逐渐进入一种安静的弥留状态,就是仁慈和人道。”(“他们”就是指濒临死亡的人。)并指出医生的误区,“他们把死亡当成失败,觉得高科技怎么不灵呢?他们不甘心。他们要搏。”指出一种平静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并让死者有尊严地死亡的道理。“所有的折腾都是泡沫,除了让死亡变得更长和更难以忍受之外,没有效力。”死亡是宁静和安详的,也是需要重视的。把生死看成寻常事,不论是死者还是死者身边的人,都能不悲观不害怕,不怨天尤人,平静优雅地对待死亡。要承认这个事实,生命是有长度的,总有一天会熄灭了生命之火。以此反观人生会有更多睿智和通达,会将自己的人生安排得更合理更有意义,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应声虫,不让自己为金钱名利所困,而是主动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所以作者安排那个一辈子做丈夫附庸、听从丈夫安排的安疆老人有了一个非常温情简直可以称之为浪漫的死亡,癌症小组全体成员陪在她的身边,走完最后一程,并发出感慨:“什么是幸福呢?在珍爱你懂得你的亲人中间,远行,这就是所有幸福中最永恒的一种。”也正如小说扉页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伍新春的一段评语:“生老病死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必须发展阶段;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是偶然的,而死是必然的;生是大同小异的,而死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礼赞生而回避死,事实上,只有深刻地认识死和坦然地面对死,才能更好地把握生的价值,活出生的意义。”

关于医患矛盾的揭露也是本书中的一个亮点。“谁家里要是摊上个癌症病人,那算是亲手挖了个无底洞,金山银山,也架不住一日一日地漏。”岳评的女儿光检查费就花了十几万,每天早上抽满满五大管子血。“就不能省着点用吗?连地下水都要节约呢,这是什么?是血!”而手术切开后发现是癌医生就不管了,说是姑息对症。没法儿治了,干脆就放弃了。应春草更是说得一针见血:“他们用你的钱,从来不算计,大把大把地花,你还不能问个为什么!”“给你一沓子化验单全是外国字,那是用了你的血,用了你的钱,用了你的工夫查出的你的身体的秘密,可是没有人给你讲一讲。”“给大夫送礼,你敢不送?小命在人家手里捏着呢!”“看病用得了那么多钱吗?那是乘人之危喝人血吃人肉的勾当。”花岚讲述自己正在诊断时遇到医学院学生实习,这个上来捏一把,那个上来捏一把,把她的乳房当作了实验品。“医生对病人缺乏起码的尊重和感激。”虽然那些医生靠病人养活,从病人那里练手艺、长经验、发论文、提职称、买房买车,但是“医生中有几个明白这个道理?”几乎是一篇言辞尖峭的讨伐医生、医院的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