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183300000011

第11章

第四章第3节轻信盲从,毁灭了一线生机

扶苏接到诏书后,如晴天霹雳,肝胆俱裂。他失声大哭着,转身回到帐中就要拔剑自杀。蒙恬与始皇素日相交甚厚,对这份意外的诏书产生了怀疑,劝阻道:“陛下而今出巡在外,又没有立定太子,诸公子必定都虎视眈眈,暗含窥伺之心。他委任你我监军守边,足见信任之深。今天忽然派使者送来赐死命令,怎知不是有诈?不如提出恳请,弄清楚再死不迟。”那使者早就受了赵高胡亥等人的指使,只在一旁不断地催促。扶苏一向仁孝,哪里还去想是真是假,悲伤地说:“君要臣死,父要子亡,还有什么好请求的呢?”言罢挥剑自杀。

蒙恬不肯不明不白地就死,使者便将他囚禁在阳周(今陕西子长县北),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又安排李斯的亲信为护军,这才回去复命。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心中大石落地,就有释放蒙恬的念头。此时正好遇上蒙恬之弟蒙毅替始皇祭祀名山大川归来,赵高本对他积怨已久,同时也担心日后蒙氏重新掌握大权,不如索性一网打尽。于是对胡亥进谗言:“先帝本来早就想选贤立太子,就是因为蒙毅屡次阻止才没有实行。这种不忠惑主的人,不如杀之,永绝后患。”胡亥信以为真,就派人把蒙毅拘留在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随后,蒙恬、蒙毅都被胡亥下令处死。

可叹,孝子良将都在赵高阴险的计谋下冤死黄泉路。但是我们在感慨公子扶苏等人冤死的同时,也不免也要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扶苏在接到诏书的那一刻不是那么轻信,假设他会听从将军蒙恬的劝告,仔细地思量这件事,也许结局就会发生戏剧性的改变。一个是出身尊贵、深得民心的皇长子,一个是手握重兵、威震四方的大将军,这样的强强联合足以抵制赵高那群阴险小人。可惜啊,公子扶苏太过于忠厚仁义,以至于在生死攸关的当口还念念不忘“君叫臣死,父叫子亡”的信条,错失了趁机“谋反”以得天下的大计。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扶苏的冤死,他自身也是有责任的。

至此,赵高见障碍已除,建议胡亥赶快回去继承皇位。由于气候炎热,始皇的尸体已开始腐烂,一阵阵恶臭从车中传出。为掩人耳目,赵高便命人买来大批鲍鱼将臭味盖住,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到了咸阳,这才发丧,公告天下,不久举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礼。太子胡亥称帝,是为秦二世。赵高官被封郎中令,成为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从此以后,这对暴君奸臣便在一起制造出了一幕又一幕令人发指的惨剧。貌似强大的秦王朝,也由此分崩离析。

参悟人性

一般来说,越是司空见惯的事物,越不易引发怀疑。但是阴谋和诡计往往隐藏在明摆着的事物中,并不与公开的形式相矛盾。有时候,所谓的“正大光明”中反而潜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赵高传旨,胡亥即位,看起来是“正大光明”之事,可是有谁知道,圣旨是假,太子也是假,而真正的太子扶苏却无辜冤死,这一切都只是源于赵高的一己之私,同时这一切也加剧了整个秦朝的瓦解和灭亡。人性之私、人性之毒的毁灭力量,足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