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1833200000027

第27章 漂泊者心态纪实(2)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一一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这个科学的阐述清楚地表明,在人类的性爱与婚姻生活当中,始终将存在着双重关系。一是男女本能的性欲望;一是这种欲望的活动必然要受到人类社会关系的制约与影响3或许,只有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人们才可能真正地认识并理解各种各样的婚外恋、“第三者”现象。在这部书稿里,窦志先通过大憧的采访和筛选活动,为读者提供了十多种“第三者”、婚外恋的情形。这十多种“第三者”、婚外恋活动,各有各的发生原因及其进程与结局,为我们认识和研究现实的婚姻及爱情生活状态准备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如果我们先不评判作家在描述这些“第三者”、婚外恋活动过程中随时流露出的许多看法的话,仅凭这些有价值的资料来看,也应向作家表示切实的谢意了。公正的结论必然建立在准确的理论指导和翔实的事实基础上。这两点可以说都有了,或许能奔达公正结论的彼岸。

不妨把论题看得开阔一些,这样就不致使我们陷于某个过于具体的小环境而失去了总体的把握,结果类同管中窥豹、难窥全貌。

近些年来,离案突增,“第三者”、婚外恋现象频繁,着实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面对这个过去不曾突出的社会现象,有人惊恐,有人忧虑,有人欣慰,有人庆幸。它是魔鬼来临,还是爱神下凡?弄得社会生活沸沸扬扬,搞得许多人悲喜不静。窃以为,如果我们不是从某一个具体的婚变现象出发来看向题,而是从全局,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并结合我们民族的传统来认判断这种现象的话,那么就应当毫不迟疑地说,这是人性觉醒,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它是人们的爱情婚姻即将走向一个比较合理正常阶段的前奏。惊恐可以理解,忧虑大可不必;欣慰是正常的,庆幸也不应过早。应当以现实的态度面对一切。

历来的许多现象表明,男女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社会文化修养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在这种关系当中,十分明显地反映着“自然转在何种程度上成了人具有的人的本性马克思语一个人在选择异性对象时朱去了一切权利,而只是把这种行为看成是满足本能的需要或是达到某种社会目的的条件和方式的社会,那是谈不上什么感情交往和婚姻幸福的,这样的社会其文明进步程度是不讲自明的。在我们居身之内的这块古老土地上,虽然有几千年的令外人羡慕的文化传统,但真正的文明到来相当迟缓。否定传统中那些有益的积极的内容自然是不能实现的臆想。但也应当看到,多少年来,封建主义思想笼罩大地,那些貌似纯净文明的东西把所有的人挟持到愚昧野蛮的地界,而把真正的文明拒之门外,恶以罪名。这种文化传统非但阻碍着社会物质文明的正常发展,也更加残酷地扼制着社会精神文明的递进。在这样的扼制中,人们的性爱自由彻底被毁灭,男女间婚姻联系也完全被异化为某种权力、金钱、政治等行为。演出了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悲剧。我国的文学作品在表现这种悲剧过程中曾使自身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五‘四以来,文明渐兴,然而,在厚重的封建势力面前,也是举步维瑕,广大人们的感情生活并没有出现整体的,稍微突出一些的变化。但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历史的转机出现了,随着物质基础的逐渐丰裕,多年来人们封闭凝固的感情生活之门打开了。在得到了物贺的温饱之后,人们对于情感生活中存在的扭曲、贫乏、肤浅等现象也开始从不满足发展到抗争追求了。生命意志顽强地生长起来了。因之,在这个无法把精神与肉体分开,难以使梦想脱离现实的历史时期,婚姻关系裂变,婚外恋现象突出的活跃起来了。尽管在这摆脱钳制的生命出生时,会带来许多的痛苦和血污,然而,生的欲望依然是强盛的。这时也许有生命的诞生,也许有生命的亡;也许有人的复归,也许有人的失落;可这毕竟是一个较前更为自由、进步,更加接近文明的时期了。

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人们的情惑婚姻生活带来了新的理解和新的要求,同时也为人们走向理解和实现要求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才能。人们自然不会对此保持沉默,无动于衷。从志先为我们提供的实例中来看,实在找不出赵大牛的父亲赵四为了完成“指腹为亲”的契约,硬逼儿子与自己并不相爱,又因缺乏文化无法协助自己发展企业的姑娘桂芳结婚的道理。但是,实际上没有道理也无妨,最后赵大牛还是在绝食、躲藏无效的情形下,被迫成婚。在如此的状态面前,我们自然也找不出赵大牛在法规上存在着与桂芳的婚姻关系时,对自己久已心爱的姑娘凤菊表现亲近,直至发生婚外恋的现象有什么过错。一位年轻的女性,就因为生了个女孩,受到来自丈夫、婆婆等方面的打击迫害,结果移情他人;一位只把妻子当成泄欲工具的丈夫,其妻在不能忍受性虐待逃避家门,后来在一位年长教授的身上找到了精神依托产生恋情一位男性演员,在妻子不明事理,分不清艺术表演与实际生活的区别,从而像盯小偷一样地对待丈夫,几近使他的艺术生命消失时,这位丈夫接受了同伴的热情关照,发展为恋情等等这一切,将如何激起人们对这些婚外恋的当事者的愤恨呢?在这些现象中,很难说婚外恋者是单纯地对节性的追求,他们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为摆脱痛苦境遇而无意间走到了这步天地的。自然,他们的行为是同法律相违背的。但是我们的法律若是为了保护愚昧与邪恶而存在,那不更是人生的不幸吗?爱情是美好的,尽管她时常与有些人心目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法律是不协调乃至对立的,但这不是爱情的过错。

在我看来,评价任何一种婚外恋、“第三者”的现象,不应孤立地看它是否合法,是否合于普遍的道德观念这一个方面。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是要看在这种恋情中,双方是否真诚,是否真有感情,而且这种感情结果是否构成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这种危害不应只从道义上说,还应从具体的事实出发从严格意义上说,把一种美好的情感交流称之为“婚外恋”我以为都不是非常科学的。因为,在这个“符号”指称的背后,隐隐约约总让人感到它是一种非正常的现象。其实,婚姻并非是实现爱情的最后归宿,婚姻关系只不过是人进入社会关系之后为维护与发展社会正常秩序而加在爱情上的一种限制。这种限制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婚烟限制都是科学合理的6因之,“婚外恋”在某些时候并非不合理。自然也不是一切都值得首肯的。那种只承认婚姻关系中的爱情是合法的,把婚姻关系之外的爱情视如洪水猛兽,恨不得全部都歼3的心理和行为,是对人类感情的我害和绞杀。它不光是损毁着人自身,也必然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二十世纪声誉卓著的英国思想家罗素说:“毫无疑问,因为婚姻而拒绝来自他方的一切爱情,这就意味着减少感受性、同情心以及和有价值的人接触的机会。从最理想的观点出发,这是在摧残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若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以为,像作品中的淑玉姑娘因崇拜艺术,崇拜画家梅公哥,以至以身相许的行为是不怎么令人震惊和奇怪的。当然,这必须排除人们对性关系的传统观念以及对女性贞操观的习惯理解才会有的看法了。

在充分尊重人的权利和纯洁的爱情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志先为我们提供的另几种婚外恋现象,一定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一对已婚的男女,仅仅因为相互倾慕对方的容貌,就一下子步入歧途,然而经过一段的缠绵厮混之后,二人间除留下几次性关系的痕迹外,剩下的就只是爱不成而恨有之。一位握有权力的厂长,利用权力以公家的一套住房夺取了军人妻子的肉体,没想到这位妻子冤而不报反倒顺水推舟久成其奸。开餐馆的万小风经理已婚多年,因为有了钱,就用以勾引姑娘,果然就有毛妹这样的女孩可以满不在乎,还以为肉体换钱倒也容易。还有那些梦想出国的年轻女性,更是不择手段,可以为了实现出国的目的制造暂且离婚的骗局;也可以托身一个年长自己35岁的美籍华人;更有一位戏曲演员竟宁愿嫁给自己父亲的一位64岁的老友,而且棒打不散。还有一个想发家致富而投身到他人的怀抱,结果自己的丈夫一时气恼毒死奸夫一塘鱼……虽然相恋者对对激情火热,可难得使人感受到一些美的味道。在这里,既有仅把性关系看成唯一的恋情;也有借性关系去达到其他目的的恋情,不管这其中的哪一种,都是人类正常性关系的扭曲。更是同正常自然的男女之爱毫不相干的。失却了真诚的情感,又让性关系负载着各样的目的的恋情是人的堕落,因为它还带着社会生活中的肮脏交易。所以,它甚至还不及动物之间的性爱来得单纯,是彻底的丑态恶行。这样的嫱外不是一押低;级的媾合,理应祛除,因为,它于人类,于社会,年文知袜是芜益无缘的。

很难保证志先在描绘这种“第三者”、婚外恋时流露出的向性都科学精当,更不能说我的这些理解判断都能被所有的人认可。但是,今天,我们毕竟可以写,可以谈论婚外恋,谈论择的现象与问题了。这无论如何是-个进步。虽然说在这里,志先比我更谨慎,更看重提供客观事实的重要性,所以也许比缉更接近真理。我还以为,这部作品理性观照部分也有精到之处6面对某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给于的理性的分析,是坻樂年来报告文学的突出特点。这种特点有力地促进蝙新的思想观念的生长,也在加速着陈旧迂腐思想习愤的死亡若是煎弃或减弱了这个特点,实际上就是放弃了自氐应有的态度’使对象变得模糊起来了。虽然,志先是一位军人但他怎么能脱离我们这个特殊的环境而存在呢!所以,在我看来,他正以一个军人的素质和精神,扬起了自己的理性之剑。面对这部信息量极大的作品,在所有的叙述和描写上,志先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语言所有情节,所有人物,凝练而不失清晰客观真实却不乏生动即使旁征博引,也十分自然,贴切;这增加了作品的广度、深度和为度:更重要的是,他把一个可能会流于花里胡梢的题材冉容处理得十分严肃庄重,避免了随时都可能滑向庸俗的危险。我想;在这些地方,不光表现着作家的文品,也体现着作家的才能。

有谚语说:太阳每天早上都是新的。我想把它说给志先听,并以此作为文章的结束。

1989年4月

检史与摄魂

--读邓贤《大国之魂》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已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客观的记录。然而,克罗齐说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历史又不纯粹是历史的原来面貌。历史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充任了功德碑还是耻辱柱,而在千它是否能像一面明镜一样地被人们认识和使用,惜以明辨过去,鉴戒现实。惟有在这借历史以明辨过去和鉴戒现实的时候,历史才真正地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才真正地受到了尊重。

邓贤的长篇纪实文学《大国之魂》(载《当代》一九九〇年第六期),是一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纪实。作者把关注的目光延伸到几十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滇缅印战区的炮火硝烟岁月,以当时全球反***战局的大视角,鸟瞰这里的战事和人与人的,纷争,在对历史生活纵横多方面的扫瞄中,历史和现实地再现与报告了抗日战争史上那至今还为许多人所陌生的一页。

滇细印战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蓝图上,它自然不像欧洲战区那样的引人关注。但是,它虽在亚洲战区,对于非洲战区,却是十分重要而具有影响作用的这个地区战争形势的变化,对于全球战局同样产生着不小的作用当作者掀开这页悲壮而又惨烈的历史时,我们仿佛置身于当年那血与火的战场。在那正义与邪恶的激战中,在那生与死的较量中经受-次次历史的体验。这场战争的胜负结局已有定论并早就过去;那些为正义而献身、而牺牲了的许多人的悲壮的故事也已被后人记住或者淡忘了。可是,这个地区的战事和人与人的纷争作为历史的存在却并不因为这一切的过去而失去价值和作用。因为历史的作用不是要引导人们走进历史,萌在于使人们从历史走向现实和未来。《大国之魂》之所以为我们看重,根本的--点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以再现历史生活的原貌为其目的,而在于它在复康历史生活的同时,还把冷静、客观的审视行为雇输其间,从而使凝固的历史生活因为有了鲜活的现实思维的瑰液变富有生机,兼具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功能,成为殷鉴。

《大国之魂》把滇缅印战区作为第二次谊界大故时反***战争的一个部分,把它作为一个局部整体来看待。因之,作者在认识评判成败得失功过是非时,就很便当地跳出了雄溢的民族、国家乃至某个重要人物的利益圈子,在不少的地方表现出历史的公正与明晰的判断。邓贤把自己的作品题为《大国之魂沁这当然不是没有心思用意的。恨显然,作者试图通过对滇钃印战区,特别是通过申国远征军在这场战事中的表现来透视中届之“魂”,并从“魂”来加深对中国这个“大国”的认识与理解中国是个大国,大而洧分量,大而举足轻重3因之,当日军侵木缅甸,直接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英缅部队又未能有效抵抗的时候,中国委员长蒋介西宣布,中国“不旧将出兵缅甸,与日寇决战”时,中国着实显示了大国的身份和大国的气塊。尽管这种行动的目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维护中国自身的利益,可它毕竟有利于亚洲战场局势的好转和全球反***战局的相对稳定。然而,可惜的是,蒋介石先生未能把这种大国的身份和大国的气婕坚持下去,在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之后的不少时候,他并役有真正地扮演和充当起大国的角色,反而霽出某些窃窃小太的动作。结杲使大国之名由自负而走向虚浮;因自私而变得丑陋。大国之“魂”就在这种变的过程中,渐渐地为人所识,为人所供,为人所轻,为人所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