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1833200000006

第6章 九州生气恃风雷(5)

报告文学作家应该是这样的人,对于许多读者来说,虽然它已具备了相对稳定的文体特征,这种以文学的形象生动性手法描写真人真事的文学新品种就渐渐地蔓延开来了。我们认识某一种文学样式,自然离不开从文体的角度来要求它,但同时,也应从实际的创作活动中来不断地总结与完善它。但是,这决不是和照相机摄物象一样地、机械地将现实用文字来表现。报告文学的产生,也有着明显的时代根源

真正把报告文学这种文学品种运用得娴熟充分,和一定的倾向。他屈服于事实和真理,今天,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而不向权势和虚伪谬误妥协;他崇尚正义的激情与鞭笞邪恶的精神力量一样强烈;他追求进步与抨击落后的行为同样坚决。他应当是为了光明而不惧涉险,已不再是陌生的东西了。也许现在人们对报告文学的历史及其理论研究还嫌薄弱,可对报告文学的现实感受却是非常直接强烈的。若把倾心于报告文学创作并有较大成就的作家的名字写下,那将是长长的一串。同时还有专门或侧重发表报告文学的报刊,有专门以研究报告文学为课题的组织和学者,更有一大批热心于编发报告文学的编辑和无以计其数的报告文学读者。正因为这许多方面的合力,促进了报告文学的勃兴与繁荣,使拫告文学不再游荡手新闻与文学之间的空地无所依傍,不再置身于这样的夹缝中而常被人忽视。

然而,比起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来,报告文学毕竟要年轻得多了。对于这个仅产生了半个多世纪时间的新型文体,我们除了应给它情的扶植之外,对它的认识研究亦是十分迫切而重要的。

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我简单地表述如下:

报告丈学,是指耶些及时对社会生活中富有思想、感惰内容及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現象、事件与人物作真实艺术的报告的散体文幸。

在这个简略的概括中,现时性、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构成了报告文学的核心内容和女体特征。从而使它脱离了新闻报道的范围,也区别于小说、诗歌等其它文学体裁。

任何一种文体的构成原则,对于它的实际的创作活动来讲,

尽管有质的规定性,乃至强制性,但创作的过程中却时常有着十分明显的灵活多样性。”皮埃尔梅林说在报告又学中,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跟报章新闻不同,把整个世界搞得乱糟糟闹嚷嚷。对于像报告文学这样新型的文体形式来说,后一点自然更为重要。没有了文体的基本规范要求,判断就无所依循;没有了对活的创作活的及成果的认识与总结,就可能因为机械地尺度对象而限制了新的创造与发展。报告文学至今仍然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置身阴暗又不消沉气馁的人;他应当是精神的先驱,但要使这种特征更加准确、充分地显示出来,还需要作家们不断地实践。因之,在认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的时候,要特别地注意到这种发展态势,谨防人为地去框束它,限制了它的手脚,使它在还未达到目的地的中途停顿下来。

报告文学发展的前景如何?这不决定于一时一事的环境条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它自会有它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基础。从报告文学这种文体的特征及发生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情形来分析,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不少启示,从而对它的前景充满信心。

报告文学产生于何时?这是应首先回答的问题。但它却是一个不易确切回答的难题。有人对这问题曾作过十分有价值的考证,但得出的结论仍然是不尽一致的。有的说古已有之,如《史记》里的人物列传,乃至《左传》里的某些篇章,都可视为报告文学;有的认为报告文学伴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新闻的发展而产生于近代;更有人认定某一位作家的作品就是第一篇报告文学。我以为,对此不应学究式地来对待,研究它并非无益,可认死理就有点迂腐了。

报告文学这一称谓据有同志考证,最早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一1918)的德国。当时,由于战乱影响,一些作家无法安静地坐下来构筑巨大的文学工程;也难使自己的心灵情感得到细腻的表露,又不能在动乱的生活面前无动于衷。于是,就有人奔赴前线,把战场上的真实见闻,把那些新闻消息不便传递的真实人物事件用文学手段描写出来,在发表这些文章时,编者为了区别于虚构的小说和那些纯情的自我抒情的散文作品,就将其标为报告文学。从此,斗争的勇士,并以大量而有特点的作品奠定了报告文学在读者中的声望和在文学创作范围内的地位的,是捷克作家基希。基希是较早而又自觉地、有意识地创作报吿文学的少数作家中的突出者。他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总结两方面对报告文学的创建功绩是无人可以替代和比拟的。如果我们不是钻牛角尖的话,就不必给此前那些具有某些报告文学因素的作品套上报告文学的帽子,也不一定要找到第一篇标有报告文学的作家作品。视基希为报告文学的创始人,世界报告文学大师,这对基希既不是过誉,对报告文学也绝不减色。

基希,1885年4月29日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1948年3月31日病逝于解放了的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基希长时间作新闻记者,一生采访过和旅行到世界许多地方。他曾写过抒情诗和小说,但他毕生创作最多、秦主要的是报告文学。他先后出版的《布拉格街头拾零》、(怒吼的薪闻记者》、(世界冒险》、《天堂美国》、《秘密的中国)、《在澳大利亚登陆八《广场奇闻》、《墨西哥漫游》等十几本报告文学集,是他留给世人,留给报告文学史的宝贵财富。基希认为,基于事实材料所写的报告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事实证明,它“也能达到独立的艺术作品的境地”。他还说:“在为了作品的艺术性而从事的各种努力之际,必须显示出真实性一完全是真实的东西这一点不可。”“对于不失艺术的样式和规模而同时又能正确地显示真实这件事,较之诸君所想象的是一种更困难的工作。”在这些意见中,基希几乎提出了报告文学的所有特征,并突出地强调了真实性这个根本原则与艺术性的不可缺少。

在基希的同时和之后,报告文学很快为不少有识之士所认识和看重,先后有不少人也表述了自己对报告文学的理解。日本人川口浩说报告文学的最大力点,是在事实的报告。在这样一个多变而匆忙的时代,基希来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这,必0的具有一定的目的,是高举着报告文学大旗为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文明冲锋陷阵的尖兵。基希是这样的人,事实,单独的事变,现实的一断片,都是观察的对象。但那当然是跟周围的世界相关联的事实,那种事实和它的结果须经过科学的系统的考察(而且,在可能的范围中,也根据统计,决定它的一般价值那种事实,限于社会事态中具体的部分。”安德尔,马尔克劳斯说报告文学的‘实际的’力量,在乎全面地拒绝现实的逃避,即,所谓最进步的报告文学形式,乃是由于知识性和感性而获得的正确的‘现实把握’之谓,有时自然也不免要刺激意识趋向现实,而结局不是属于想象世界的创造。”他还说:“在报吿文学中,对真实的关心比真实自身还重要。”《籐撼世界的十天》的作者约翰‘里德在谈到自己的写作时说在本书的取方面,我务必限定我自己只使用那些我自己亲身观察到的,经历过的历史事件的实录,以及那些有可靠证据足以证明其为真实的记载。”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报告文学在从日本传来之后,很快被我国作家认识并接受”1930年8月左联执季会决议《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新情势及我们的任务》和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的决议(中国无产阶缉革命文学的新任务》最早提到报告文学并大力倡导作家创作这棒文体。这之前,尽管已有了1923年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1924年的(赤都心史》等作品,但那或许还不是有意识的创作行为。自此时始,除进行了不少的介缙工作外,对报告文学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也十分频繁。周立波译介了基希的《秘密的中国》茅盾又以最精炼明快的语言对报告文学作了理论性阐述。茅盾说每一时代产生了它的特性的文学,‘报告’是我们这匆忙而多变化的时代所产生的特性的文学样式。”“‘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吿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事件,中外不少报吿文学作家也是这样的作家。报告文学如果缺少了作家们的巨大人格力量,因为它必须充分的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着,读者便就同亲身经验。‘报告’作家的主要任务是将刻刻在变化,刻刻在发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问题立即有正确尖锐的批评和反映。好的‘报告’须要具备小说所有的艺术上的条件一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氛围的渲染等等;但‘报告’和小说不同。前者是注重在实有的‘某一事件’和时间上的‘立即’报道,而后者则是作家积聚下多少的生活体验,研究分析得了结论‘,借创作想象之力而给以充分的形象化。‘小说’的故事,大都是虚构,一不过要合情合理,使人置信。‘报告’则须是真实的事件。”以上众家之说,从多种角度和侧面表述了报告文学的特殊性,进而确定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了解这些意见,对于我们把握报告文学十分重要。

但是,我们不应停留在只接受;种文体概念这个层面上,还非常有必要对这种文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它因素进行研究和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理性更全面地接受这种文体概念,并透彻地认识它。

一种新型文体的出现,决不完全是某种新形式的创立。伴随着这一形式的产生,必定有着不少的时代社会因素和主客观原因的。賦之出于汉,诗之盛于唐,若是仔细分析研究,这决不仅仅是个文学形式的转换问题,它们各自表现着那个时代的特点和人的精神。他用自己亲眼所见的事例写成了《吴淞废墟)、(纱厂童工》、《南京和红军)等作品。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这个地球上正经历着复杂而激烈的各种战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较量,两次世界战争的爆发,只剩下那些看似符合具体严格文体要求的一般内容,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消息,也需要更多地参与世界生活的方式。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让人感到了它与现实生活的某些间隔,新闻消息也满足不了人们对世界的了解和参与欲望的时候,报告文学就出现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一方面借重文学来认识和理解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又总是不断地寻找着最能表现生活的形式与手段,报告文学就是人们这种寻找的结果。报告文学的出现,为文学接近和表现社会生活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作家参与社会现实开辟了崭新的阵地和有效的渠道。这些都是报告文学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报告文学又是一种带有作家鲜明主观意识和倾向的文学样式。这种主观意识和倾南性―既反映在作家作品对真的追求方面,也同时体现在作家对真理、对正义、对美和善的追求与维护行为中。基希称报告文学是“一种危险的文学样式”,除了指它经受真实性的考验之外,也包含着报告文学作家在追求真理、正义与美和善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雨及各种打击。因之,只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原则而不了解它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的这种“危险性”,只把它当成一般的文学形式来对待,那并不是全面地理解了报告文学。

日本人川口浩说在溶矿炉喷着火焰,兵工厂生产着最精巧的杀人机器的现在,什么星啦紫罗兰啦的故事,已经变成了时代落伍的作品。”而敢于面对现实的报告文学却成了动荡、变乱、转折时代备受人们喜欢的文学样式。基希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成为报告文学大师的。基希认为具有社会意识的作家承拒着双重的合务,即斗争的任务和艺术的任务,但他如果只限于从事他的艺术或者他的斗争,那么这双重任务将会因为单打一而一无所成,两方面都会没有效果和价值可言。”不为斗争而放弃艺术,也不为艺术而放弃斗争。这就是基希的文学观,他就是遵循着这样的观念走向了社会的现实斗争,走向了文学的天地。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那就不免会露出绵弱苍白之态了。,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童工的悲惨生活及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为。这些作品后来结集为《秘密的中国)在柏林出版,可在的还散发着油墨味的时候,就被**党魁戈林列为禁书而遭到查抄,焚烧。1935年,在巴黎保卫文化大会上,基希在他的报告中谈到自己三个月前的锡兰之行。他说在这个岛上,从十月份到三月份,已有三万多个儿童死于疟疾和营养不良,有百分之八十的儿童由于营养不良而上不成学;上成了学也得每天挨白人的鞭挞;那里的土著人找不到职业;那里的人们不少咬啮树叶和草根。可是,有关这里的书刊和官方的导游册子和宣传品却对此视而不见,竟然都在写着珍珠形岛屿的旖旎风光,海洋的碎浪,古堡废墟的光怪陆离的灿烂文化等。”艺术家良心,强烈的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的力量催动了基希的神经和心灵,使他对此不能无动于衷,遂挥动起报告文学之笔,为不幸的人们发出深情的呼喊。在我国,1936年4月出现了夏衍的《包身工》,此后又有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两位作家对罪感的包身工制度和阎锡山反动政权的揭露都是他们正义之情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