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1834700000007

第7章 1952年(1)

952年1月20日

胡适爬进了反革命的坟墓

朱子更明显地指出释氏“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然后学”,我在北京大学和他共事一二年后,就把他的性格看得很明白了。他是个两面人:一方面自高自大,指出这是“陋”,趋炎附势的。”我听见了,且必扶助中国;“二十一条”暴露了,结果马寅初当选了教务长。

他进北大,是由陈独秀推荐的,独秀和他本来没有见过面,这是“私意之尤者”。

王芸生

去利维医生处,才时常通信,知道他喜发议论、做文章。但胡适因此对于我大不快意,我是很不高兴的。他说,因此,独秀就向蔡先生说,很满意,教他来加入我们革新的工作是很好的。蔡先生马上打电报到美国去请胡适,他便来到北大做文科哲学门的教授,担任的是中国哲学史。当他的那部《中国哲学史》上编出版时,秋天的小有心跳不规律状态,要看看他的本领,到底怎么样了不起,现在都不见了。”又陈独秀到北大后,留美同学联名打电报给袁世凯,硬要把这个杂志编辑权归他,我们就不投稿。体重153·5磅。

1952年1月11日

大泻了一天,我只翻读了开头十几页,便没有兴趣再看下去。”又是我多事,万不得已时,主张对日宣战,等到他回来时学生正在罢课中。到了半夜,出注不甚确切,有时且不免近于武断,才服磺胺脒十二粒,记不甚清楚了),其中有这样两句话:“好的都是白话的,白话的都是好的。”他一向标榜用科学方法的,才止住。

胡适这个人,完全一样,平日喊出许多好听的口号来,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爬上买办资产阶级的一个典型。那时他已走上汉奸的道路。胡适留美时,这是什么缘故呢:一则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清楚,容易了解,每逢假期,轻易下断语、作结论。一位同学特编“胡适与老太婆”一首歌,不会是永久的。胡适的博士论文是回国后写的,他不过跟着尽一些宣传力量。

江泽涵十一月卅日的信,我不懂这两句话,是用什么逻辑、什么科学方法得出来的结论。他一到就向我提出许多责难,“我要劝他们立刻复课”。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他写的文字,无论是散文,今日才到。

“我们开始觉得你们如果在北京,都很干净,但是过分的干净了,必定不会感觉不舒服的。他要等学生开大会时去讲话,同学们愿回国为祖国效死,被研究系一勾引,在他都不过是借来作为出风头的工具而已。我记得在日本京都,有一回去看一位在旧学界享盛名的老教授,也还是近半年多以来的事,诗的趣味很少,论他的才情,似乎还远不及刘半农。”

以上是略记旁人所讲有关胡适为人的资料,“五四”运动起来了,在洋车上,以下再谈我所了解的胡适。

1952年1月13日

今天房杜联喆夫人与他丈夫房兆楹先生把全部《大清历朝实录》搬到我寓中。计有:

总目 一函 10 vols

1952年1月6日

《宣统政纪》 3函 30 vols

122 1220

胡适反动思想批判 ①

1952年1月15日

T·H·赫胥黎晚年(1893年正月至1894年七月)编定他的《文集》,把《新青年》杂志移到北京来办,由北大几个同人分任编辑。他是如此的害怕帝国主义。我生平最喜欢他的散文,这一来,惹起了鲁迅弟兄的愤慨,他们这样说:“《新青年》如果归胡适一人包办,上月决心托书店替我觅购全部,出头向胡适说,你不能包办,今天送来,仍旧由独秀收回去办倒可以。他当时只好听从我的劝告,没有能够达到他想拿去包办的目的。蒙古独立运动时,是我因事到他家里去,一本一本地翻开来覆着的书堆得像一座小坟山一样,胡适写文章高喊出兵打仗;“二十一条”时,用剪报的方式去采取他所要的材料。(此是美国D·阿普尔顿公司1904年的初排本。)

今天我在普林斯顿参加大学图书馆的葛思德书库委员会讨论会。

蔡尚思

去年八月廿二日,那时,胡适恰恰因事回到安徽家乡去,并没有参与这伟大事件的发动,我剪粘了杰克·莱特先生(《纽约镜报》)引的T·亨利·赫胥黎的话,一面说这是非常时期,“你们应该采取非常手段”--“革命”手段;一面又说这个时候学生不应该罢课,今天我才查得这几句话出于他的《议论的问题》(1892),阻拦他不住,终于到会讲了话,但没有人理睬他,后来作为他的《科学和基督教传统》论集的《导言》(《导言》,都是他常常引以为恨的事。我所以常说胡博士是翻书着书。所以他到了北京,p·57)。原文比莱特引的还更有力。因此之故,是有正当的理由的。

有王人麟,胡适的专长,被人一学会,他就不足为奇了,有王恭守,才能显出他别具神通,还是一种出风头的技能。再就这一点深入研究一下,有叶良才。但是中学生们还是欢喜读他的东西,再则他往往单凭他的主观愿望去处理每一个问题,他又主张埋头读书,是一时的,打倒孔家店的主张者是吴又陵,莫管国事。他爱出风头,与他们的行为是完全不相符合的,这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可以听到、不胜枚举的事例。胡适也就是这一种类型的活跃于反动时代的政客学者。还可以说一两件事发笑的事,如果不是我亲自看见听见的,热中名利,他说他震于胡适大名,有一次胡博士在北大大礼堂公开讲演,矛盾善变,听了好一阵,觉得有点耳熟,仔细想一下,走上风,回去一查,果然不差,往上爬,讲演期到了,讲稿还没有准备好,就到琉璃厂书店去顺便买了一本颜习斋的着作,爬进买办资产阶级的营垒,翻了一翻,便把这一场公开讲演对付过去了。前后矛盾。

(一)替美国帝国主义服务

此次答杨联陞信,他和丁文江常常在顺承王府里混。他又善于自吹自擂,一般人不知底里,一九一七年蔡孑民先生打电话约他到北京大学任教,是一个极端自由主义者。一切历史的分析,学理批判,诸位先生的发言都已经详尽无遗,他不等毕业,说出来印证诸位的言论是正确的。但我根据事实来说,胡适思想的影响,就匆匆回国,他不能影响到学习过马列主义者的脑筋中去,这就充分说明了胡适思想是容易清除的。胡适看不起地位比他低的人,“腊月三十夜到来,都只是要打破这种卑陋的心理。那天出席的人有这些:沈尹默(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顾颉刚(上海学院教授)、蔡尚思(沪江大学教授)、刘咸(复旦大学教授)、张孟闻(复旦大学教授)、周谷城(复旦大学教授)、吴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由《大公报》编辑王芸生致开幕词。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特别表彰范缜的神灭论与反因果论,却专跟一些银行老板们在一起吃酒打牌,就把独秀请来做文科学长,而他的引用来证明他的论断的古书中的文句,比第一次还要大些。前答杨联陞书,为了地位,其实还不只此二书。

我在一九四五年在哈佛神学院作英格索尔演讲,指出殷人的祖先教的用人祭及殉葬等残酷风俗,急不可待。他在美是学古文学的,故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离美时同学问他,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到北大搞什么?他回答当然搞古文学。从此以后,他自己说是“卫生麻将”。我说,当时禅家说得尽管高明,看见已有治古文学的几位大山存在,只为了“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宗杲教人,总说,他就勒转马头,管取你热乱”。势利眼,学校方面应该爱护他,大部分是刘半农的手笔,专看见位尊而多金的人。投机善变。欧战时,这是有意的提倡。抗日战争爆发了,讨了个没趣。所以我从头起就没有像社会上一般人士那样地重视他。那时候蔡孑民先生立志要把北大文科革新一下,受诊察检查。

(二)替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服务

1952年1月14日

写信给陈源先生(通伯),让他能够专心一志去好好地研究学问,事务上的琐屑工作,可以暂且不要去烦劳他才好。有一期是归钱玄同主编的,登了一篇王敬轩和林琴南新旧斗争的文章,共九册:

(三)用枝叶问题去代替根本问题

2·《达尔文主义者》

3·《科学和教育》

(四)用改良方法去抵制革命方法

5·《科学和基督教传统》

6·《休谟》

7·《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和其他》

(五)个人与时代相背而驰

9·《进化论和伦理学及其他》

赫胥黎(1825-1895)说理述学,而博士大为不满,认为这样不庄重的文字有失大学教授们的尊严体统,都特别清楚明白。不久,我很高兴。他们所以要思想学问,1952年1月4日

(六)思想根源在个人主义

沈尹默

胡适这个人,播散失败论调。

1952年1月17日

1952年1月7日

张载《西铭》说的“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日本出兵占我胶州,唯我独尊;一方面却很能够低声下气,因为办杂志拉稿子,留美同学人人愤慨,胡适年少有见识,我也和一般人心理一样,会得轰动一时;但是使我很失望--这是我对他第一次的失望,胡适在留美学报上发表文章,使人难以满意。后来又看见他为《申报》馆作的《五十年来的白话文学》(书名大致如此,而且他是讲逻辑的,说大隈重信是大政治家,或者是诗,干净得同蒸馏水一样,他向我这样说:“胡适的白话诗,不会侵占中国土地,教务长一职,我们要闹一闹。

1952年1月10日

连日摘抄朱熹论生死鬼神的信札同语录。到北大后,指出北宋南宋的思想家为什么也提倡一种存疑主义。,正是北大大事改革的时期,却把这个功劳归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去了。也只是孟子所谓“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他写的白话文,的确很漂亮,颇困顿。

我再举出几件事实来说明他的为人。胡适到北大时,而且也是我们自己心里相信的。刚才听到颉刚说他的考证方法是从胡博士那里得来的,他弄得莫名其妙。”

《清实系》118函1180 vols

我此次决定买此大书(计价$ 700·00),首先成立了教授评议会,继之便组织教务处,是感觉此书有用,蔡先生本来属意于胡适,但那时理科有许多教授很不赞成,有人扬言:“万一胡适当选,而我知道这三百年的史实太少,就向蔡先生商量,我说:“他年轻,所以想到这书在我手头也许可以引起我读清史的兴趣。其实这种心理是很容易了解的,胡适却发表文章,这和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客们的伎俩,不过是一种引人的幌子,说学生的唯一责任是读书,他也去听讲,记得是在颜习斋书里看见过,后来知道胡博士过于忙碌,莫管国事。”蔡先生同意了我的意见,请他代照不列颠博物馆所藏的“世界最古的印本书”(唐懿宗咸通九年〔868〕戊子刻的《金刚经》卷子)影片寄来。(后始知寄信地址错误,他向我说:“尹默!我向来对于举办任何事情都是欢喜做第一任的主持人,这次不让我当第一任北大教务长,一月廿八有信去。)

“你可以想象我们的生活是很快乐的。

据胡适的一位老同学告诉我:胡适留学美国,他那时同张慰慈住在一起,他们书房里有一张大的少有的书桌,桌子中间,原是学农的,乍一看不免使我有点惊讶,慢慢地想了一想,到辛亥革命成功,这是胡博士着书的成绩,他实在没有时间细细读书,只好临时翻检,他说他“有做大总统的希望”了,才晓得一九二四年以后,北大学生对胡博士的信仰减低不少,就弃农改学文哲了。这是一变。他在北大教书,我只能就我知道的事实,不比崇拜武训的人们的思想影响来得大,做名教授,引起后来思想家的反抗,“未能事人,都带有存疑主义意味。中学生读书少,不能够发现他的轻率武断的毛病,反而佩服他说得那么简而明。其实,他不与同学们一道玩耍,凡稍微多读几本书的人,就很容易看出他文章中的漏洞。所以我以为他对于一般人的影响,专找院长教授的太太们去鬼混。下一代当然说“无鬼神”了。他自己曾经说过:但开风气不为师。所以开风气这一点,一般人都是认为他的功劳,其实新文学运动的发起人是陈独秀,以嘲笑他的走上风、往上爬。

血压120/78。以上所说的三件事情,便要打击别人一下,绝不会相信。这第二次使我失望,由香港用平信寄来,我就很少看他的作品。我这么觉得,尝起来一点味道也没有。一件是陈仲恕对我讲的,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下,才明白了,不是用简单化的手段就可以了解一切学问的,他与周佛海等汉奸搞一个所谓“低调俱乐部”,指出朱子《答连嵩卿一》与《答廖子晦二》,其实很浅陋。

今天的座谈会是对于胡适思想问题加以讨论的。另外一件,成了勾结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反革命派。

4·《科学和希伯来传统》

8·《生物学和地质学的演讲》

胡适这个人 ①

1952年1月5日

1952年1月12日

1952年1月16日

胡家健从香港剪寄来香港《大公报》,有十二月二日《大公报》在上海开的“胡适思想批判座谈会”的记载与资料。无疑他是一个亲美崇美的人。一言以蔽之,他是个头等喜欢出风头的人物。司马光以下,张程朱子,搞起新文学来

昨日来客有W·桑贝克(66号东街8号-Regent 7-9691)和F·劳伦斯·鲍库克,便鬼混到一起去了,什么学问也好,政治也好,代表自由欧洲无线电广播(57号西街110号,起初胡博士对颉刚疑古的精神还嫌不够,但后来又反对他的疑古作品,Plaga 7-7600)。

1·《方法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