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183500000036

第36章

第35章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

结果就是一切。把所有可能的方法和途径都考虑在内,重新考虑一下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障碍和运气的转变,否则你的努力工作可能会因为一些偶然而白费,甚至你的荣誉还会被转交给其他人。二十八岁的年轻人人生刚刚开始,更应该通精人的规划,让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开始,什么时候该停止。并且在事情还没有开始时就提前思索,这会让你轻松地引导自己的运气和财富,帮助你确定未来。 

“神奇”往往是冷静运筹的结果

为了得到一个最令你满意的结果,你不得不在行动之前,把所有导致既定结果的方法和途径考虑进来,并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其具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一定获得成功。考虑不周全,缺乏充分准备的行动会让一切陷入无序,让你面临失败的危险。

当你的能力超出常人十倍、百倍的时候,天赋几分,机会几何,必须要清醒地回答自己。对有些人来说,神奇的背后完全是冷静运筹的结果。“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所有想获得成功的人,几乎就是自古不变的信条。

提起准备,每个人都懂得“有备无患”的道理,几乎人人都有因准备而获得,亦因准备而失去的经历。

虽然准备无处不在,又如此攸关成败,但奇怪的是人们普遍忽视它,即使有人认识到了准备的重要性,也很少有人能对它保持长久的热情。于是,“效率低下,差错不断”就非常轻松地在他们身上贴上了失败的标签。

可以说,“每一次差错皆因准备不足,每一项成功皆因准备充分”,这句话就是对准备的最好注解。

1909年,美国海军军官罗伯特·埃德温·皮里率领探险队首次到达北极。

皮里为了这一壮举准备了许多年,他的首次北极之行是在1886年,并且往返过许多次。他在北极地区生活了4年,跟因纽特人交朋友,并且他的计划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从因纽特人那里,皮里学到了不少在北极地区生存的有价值的技能。

1905年,他第一次试图到达北极,但因供应品不足,只好返回。最后,皮里在1908年开始踏上了将证明他探险成功的征途。

皮里从他先前旅行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布置了穿过冰雪覆盖地区的供应线,在适当的间距上储藏了食品。在到达目的地大约640千米处,皮里一行于1909年2月的最后一天离开了他们的“罗斯福号”船,开始合用狗拉的雪橇。皮里和他的同伴利用一阵好天气,发起了最后一次冲刺,终于在4月6日那天到达北极。

一次成功的穿越,让皮里在人类前行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名字,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前的失败让他深深认识到准备的重要性,他才能够在第二次尝试之前布置好一切,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许多问题。

皮里的例子可以证明一个问题:对准备,当你自觉时,它将成全你;当你不自觉时,它可能会毁掉你。

也许你正准备扬帆起程,锋芒初露;也许你正对未来充满期待,又恐力所不及。但在一切开始之前,请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准备好了吗?”

速成的想法违背客观规律

急于求成是许多人身上常见的败因,它的本质就是造成人们做事目的与结果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论语·子路》中有一句话:“欲速则不达。”意思是说一味主观地求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的后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一个人只有摆脱了速成心理,一步步地积极努力,步步为营,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同样,作为一个公司,要想在市场上有所作为,必定要先经过周密的准备布置,然后按照市场规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奋斗,最终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急于求成是永远不会获得想要的结果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古代有一个年轻人想学剑法。于是,他就找到一位当时武术界最有名气的老者拜师学艺。老者把一套剑法传授给他,并叮嘱他要刻苦练习。一天,年轻人问老者:“我照这样练习,需要多久才能够成功呢?”老者答:“三个月。”年轻人又问:“我晚上不去睡觉来练习,需要多久才能够成功?”老者答:“三年。”年轻人吃了一惊,继续问道:“如果我白天黑夜都来练剑,吃饭走路也想着练剑,又需要多久才能成功?”老者微微笑道:“三十年。”

年轻人不禁愕然……

欲速则不达,遇事除了要用心用力去做外,还应顺其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功。

大家都知道,如果上司指派你完成一项任务,那么你必须经过这么几个阶段:

前期的调查,详细考察当前的部门情况,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自己下一步开发项目的基础;拿出完善的方案,在部门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形成完善的方案;周密的准备工作,有了方案,就得按照方案,进行事前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比如材料、设备、人;最后才是认认真真地实施阶段。

只有每一步都做得充分到位,你所要上马的项目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项目,才能创造效益。要是你有了一个想法,就马上迫不及待地去进行,那么,且不要说创造效益,你的本钱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事实上,很多历史上的名人也用过速成的方法,但在追求过程中,又转向了下苦工。例如,宋朝的朱夫子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于是,他坚信“欲速则不达”这句话,之后下苦工,方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有一句16字真言:“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为什么现如今许多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呢?因为当前更多人信奉的是:“随主流而不求本质。”在追求的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目的性,不追求人生最根本的目的,转而追求一些形式上的成功,正如一句话中所说的,瞬间的成就可以使人获得短暂的名利,但如果谈起永恒,无非只是皮毛之举。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从现在开始静下心来,摆脱速成心理的牵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