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向巴菲特学投资
183600000042

第42章

第六章第6节股神选股绝招之六:企业的管理者也是考虑的因素

管理人员把自己看成是公司负责人,就不会忘了公司最主要的目标——增加股东持股的价值。同时,他们也会为了进一步达到这个目标,作出理性的决定。

——沃伦·巴菲特

管理者是企业的带头人。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巴菲特十分重视考察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巴菲特认为由具有以下三种特质的管理者掌管的企业最值得投资:

1.管理者是理性的

理性的管理者能够决定企业的命运。对管理者理性最好的检验方法是看他们如何分配多余的现金,即如何分配盈余。

一般来讲,一个公司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因为开发产品和建立市场的需要,支出往往大于收入,保留所有盈余还不足以满足发展的需要,还需要借贷。这一阶段的决策尤其需要理性和逻辑,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确定适中的投资规模,制定高效的市场行销模式,为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公司的赢利能力大大增强,公司的运营模式逐渐显露出自己的特色,产品逐渐站稳市场地位,但内部生产所需要的现金流量也随着急剧增加,公司自有的现金流量常常无法满足公司快速扩张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这一阶段,对盈余的分配就需要全面考虑,既要考虑到股东的投资回报,又要兼顾公司的发展。保留所有的盈余以满足公司的发展固然是一种选择,但不顾及股东的利益也常常会导致怨声载道。所以管理者要全面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适当举债,并选择其他有效的融资渠道,或是通过发行股票来筹措发展所需的资金。冷静与理性是公司在这一发展阶段对管理者提出的基本要求,那些面对困难手足无措甚至昏头昏脑的管理者只会葬送公司的发展前程。

第三阶段,即成熟阶段。公司发展速度减慢,开始产生超过扩展和经营所需要的现金。这时候,如何能合理地分配盈余、规划公司扩大规模的计划和调度好发展资金都将成为经营者所要面对的巨大考验。

最后一个阶段,即衰退阶段。公司开始体验到销售和利润同时下降,但仍能产生多余的现金。如果多余的现金用于再投资的收益率超过公司股权资本成本,即公司股东要求的收益率,则公司应保留所有的利润进行再投资。另一方面,如果再投资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则保留赢利进行再投资就是不合理的行为。

如果一家公司产出的现金超过内部投资与维持经营对资金的需求,但继续在本公司业务上投资只能获得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那么这家公司的管理者在利润分配时面临三种选择:

(1)再投资于公司现有业务上。

(2)购买成长型企业。

(3)分配给股东。

正是在这一决策的十字路口,巴菲特才尤其关注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因为在这里,才能真正体现公司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理性。

巴菲特认为,对于那些过剩现金不断增加,却无法创造平均水准以上的转投资报酬的公司而言,唯一合理且负责任的做法是选择第三种办法:通过提高股利或买回股票的方法,将盈余回归给股东。

事例说明:

某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为30美元,而其内在价值却可以达到60美元,那么,管

理者每决定购回一次股票,就等于用1美元买到了价值2美元的东西。这对持有该股票的股东来说,其收益是极其明显而且非常高的。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如果积极回购股票,则表明他们是理性而又明智的,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盲目追求扩大公司规模和业务。此类管理者所经营的公司是值得信赖的,可以大胆投资。

2.管理者诚信务实

巴菲特认为,管理者对股东是否诚信务实是衡量股票优劣的重要因素。管理者是否诚信务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能否全面真实地向股东披露公司财务状况,说明经营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

巴菲特一向敬重那些在股东年会上,全面真实地向股东披露公司财务状况,说明经营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承认并改正错误的管理者。他们承认错误如同公告成功一样,并且能对股东坦诚相待。巴菲特特别敬重那些不利用公认财务会计准则来隐瞒、包装企业业绩真实情况的管理人员。

巴菲特强调,不管是否遵照公认会计准则,管理者应如实回答股东三个问题:

①公司大约价值多少?

②公司将来偿还债务的可能性有多大?

③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如何?是否完成了分配给他们的任务?

巴菲特所掌管经营的伯克希尔公司十分注重股东的利益,在每年的股东年会上,巴菲特总是保持低调,十分诚恳地介绍年度投资状况。如果遇上不尽如人意的投资年份,巴菲特总是诚恳地道歉,并向投资者说明原因。伯克希尔的股东们总是信任巴菲特,并理解巴菲特。伯克希尔公司的年度报告不但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标准,还提供了许多额外的信息。巴菲特详列了伯克希尔公司所有的企业的个别盈余,以及其他可以帮助股东分析公司运营状况的相关资料。巴菲特敬重那些采用同样坦白作风向股东公布资料的企业主管。

(2)管理者是否有勇气讨论失败

巴菲特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一向特别敬重并赞许那些有勇气讨论失败的管理者。

根据巴菲特的说法,大多数的年度报告都是虚假的。每个公司多多少少都会犯下一些大小不等的错误。他相信,大多数管理者所提出的报告都太过乐观,而不据实以报。这或许可以照顾到他们自己短期的利益,但是长久下去,每个人都会受害。

那些有勇气与股民讨论公司失败之处的管理者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大多数管理者都习惯了报喜不报忧。事实上,好的管理者应能够像公布其成绩一样诚实地承认错误,而且在各个方面对股东都很坦诚。

3.管理者拥有个性而不盲从

有些管理者明知自己的管理经营方式有误,但是当他们看到别的公司,在同样的管理方式下,表面上看每季也能出现盈余时(实际上这些公司已经开始出现运作危机),大多数管理者于是盲从别人,跟随他们踏着相同错误的步伐,而不冒险尝试改变经营模式。从而导致面临失败。

这些企业的管理层为什么会盲从别人呢?

巴菲特指出了四个他觉得对管理层行为影响最深的因素:

(1)大多数的管理者不能控制他们行事的欲望。这种渴望极度活跃的行为,通常在并购接管其他企业时找到宣泄。

(2)多数的管理者常常会和同业及其他产业的公司比较彼此之间的销售、盈余和高级主管人员的薪酬。巴菲特提到,这样的比较引发了公司管理者的极度活跃行为。

(3)大多数管理者常常高估自己的管理能力。

(4)人云亦云,不动脑筋,生搬硬套地模仿。如果有三家以上的公司采用相同的方式处理问题,那么第四家公司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做。

投资箴言:

巴菲特指出,投资者在市场上能够战胜市场,获得丰厚收益的并不多,从众等于追随平庸,因为市场大众的行为常常是非理性的,甚至是十分愚蠢的。经营者要有自己的个性,这对于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拥有个性而不盲从的领导者,是股票获利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