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活着,因你而美丽
1838400000023

第23章 活着,因你而美丽(1)

1.打造“金钥匙”

盛志勇说,医学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一种非常高尚的科学,在这个科学的殿堂里,当今的人们仅仅是踏进了门槛,仅仅是摸索到它无穷奥秘的一小部分,仅仅是对这一小部分的认识和掌握为人类提供了方便与途径。对于无数的疾病,人们还没有认识它,只有从理论上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和发病机理,才能拿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治疗方法。

他这样打比喻:搞研究如同开启科学殿堂之门的“钥匙”,没有钥匙开锁,你在门外转来转去,干着急也进不去呀!进去后,还有第二道门、第三道门甚至很多道门等若你去开启,有的人靠所谓的“敲门砖”真能敲开科学之门吗?那才叫见鬼呢!要开启科学殿堂之门,你就要打造一把把“金钥匙”。

在前面的第六章里,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各种严重烧伤患者被救治成功的范例,在盛志勇主持下的烧伤中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突破的研究成果,而在这些成果的取得和各类重危病例的救治成功背后,人们很少知晓,他和他的同事、他的弟子们付出的是何等坚忍而卓绝的劳动?那是常人无法理喻,无法想像的……

我们已经知道,早在1952年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正在组建时,盛志勇在实验外科系任副研究员,后相任副主任,面对一批批志愿军战伤、烧伤和被细菌毒伤的伤病员,他凭着军人和医生特有的职业敏感,与沈克非教授等临危受命同赴前线,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把救治放射复合烧伤的系统研究作为突破口,在国内最提出细菌毒素致死的病理概念,在极期前切痂植皮治疗复合烧伤的实验上取得了成效。

继而,他又在国内首次进行成人直肠脱垂的新手术治疗,大网膜包肾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提出细菌内毒素是烧伤后脓毒症状的原因,开展了休克期切痂和休克期复苏加用全血的研究,创导二氧化碳张力计的监测和改善胃肠道血供应状态,救治烧伤患者由过去伤后5-7天切痂,缩短到伤后48小时内切痂,再又缩短到10个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就切痂,为挽救患者生命和进行有效的整形手术赢得了时间,完成了休克期系列综合征的观察和治疗等。

全军烧伤外科中心成立后,盛志勇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抢救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人的病理研究和临床治疗上。首先是在皮肤储存领域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探索和实验研究,终于攻克了用液氮储存皮肤的道道技术难关,建成了亚洲最大的低温异体皮库。郭振荣教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两眼盈满热泪:“盛老不顾年迈的身体,冒着严寒酷暑走访咨询有关单位,翻阅查找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有时骑自行车,有时挤公共汽车,有时干脆迈动两条腿步行。一次,他的脚不慎扭伤,竟是坚持着一拐一瘸地赶路……”

而他锲而不舍地带领部下耗费多年心血攻克的是--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此为烧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最主要的死因,其发病机理复杂,早期诊断和救治困难,死亡率高达30%-100%,严重影响烧伤治疗水平的提高,一直是当今创伤外科和危重病学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当今国内外医学界共同研究的热点,被列为“七五”、“八五’’、“九五”军队指令性研究课题。

为攻克这一难题,为临床救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盛志勇向上级主管部门主动请缨,承担下这一研究课题。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研究以及大量的动物实验,获得了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宝贵资料,提出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概念和临床特征的新认识、早期诊断依据以及多项快速准确的预警指标,提出了发病机理的双相预激学说。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根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原因,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和救治方案,使30%以上烧伤病人的MODS的发生率从七八十年代的33.6%降低到目前的8.3%,MODS的病死率由原来的88.4%下降到现在的47%,以至使大于30%体表面积的烧伤病人总病死率从原来的29.7%下降到目前的3.9%。

……

对以上这些不胜枚举的课题研究,笔者尽管用较为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恐怕读起来也难免枯燥乏味。而真正的十二万分的枯燥乏味莫过于烧伤专家们对这些课题的研究过程,且陪伴他们的是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孤独、寂寞,一次次失败的沮丧和一次次不甘心失败的鞭策与振作!

亲爱的朋友,相信你透过这些对专家们课题研究的文字表述,你已经看到了--

看到了他们打造“金钥匙”的旷日持久的探索拼搏与历练!

看到了他们那对科学执着追求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看到了他们为一个个危重烧伤患者带来重获新生的福音!

心血的凝结,精神的熔炼,你同样又看到,并且会获得,那是一把把开启人们心灵的钥匙。

2.掌声响起来……

掌声。

白皮肤、黑皮肤、棕色皮肤、黄皮肤的手的掌声……那是为胸佩星条旗徽的美国专家而鸣。那是80年代后在旧金山,盛志勇曾三次应邀赴美,参加国际烧伤会议和美国烧伤学会年会,并被授予美国烧伤学会荣誉会员兼客座教授。在他还没有开始Fius讲座发言之前,那雨点般的掌声是对美国--少数几个最旱开展烧伤研究围家之一的代表精彩发言的肯定。他同样报以热烈的鼓掌。

掌声再次响起来。

白皮肤、黑皮肤、棕色皮肤、黄皮肤的手的掌声……那是为佩戴五星红旗胸徽的中国专家而鸣。掌声更热烈,更有力,更响亮!

原来,中国专家皁在几年前就已拿出了美国人今天才讲到的研究成果广。

OK……OK……0K……应该到中国去看看!

掌声,长时间的雷鸣般的掌声……

是啊,应该到中国去看看!他说,欢迎你们到中国去看看。

1989年5月,第二届中美国际烧伤创伤会议在北京召开,盛志勇荣任本届会议主席(第一届在重庆召开,黎鳌任会议主席,盛志勇任学术委员会主席)。

啊,那么多人应邀前来参加会议!美国的,英国的,法国的,加拿大的,日本的,联邦德国的……中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大军区、各兵种、各医学院校的代表……会议规模空前!

这是一次大检阅、大亮相!

主角当然来自东道主国家军队!

在国外同行们看来,他们不能不由衷地称颂中国烧伤学的成绩卓然,他们不能不由衷地钦佩和惊叹中国军队对创伤、烧伤研究已取得举世嘱目的学术优势!

听听吧,听听他们的交谈、议论和感受吧:

--这么多年,积累了救治7000余例患者的经验,总治愈率达98%以上,尤其是三度烧伤的治愈率高达76%,并且创下了100%烧伤和电烧伤被治愈的病例,这在中国不仅领先,也远远高于我们美国报导的水平!

--是啊,要不然你们纽约杂志怎么会说:凡有恶烧伤者,应当认真学一学中国医生的经验!

--中国军队这么注重烧伤、创伤研究,不仅仅出于战争的考虑,他们面向的是社会和未来。

--所以,他们造就了一群了不起的实干家。

--在本届会议,他们的论文就占了四分之一。

--没来中国之前,总以为我们美国的烧伤研究和治疗水平是第一流的,西欧是第二流,中国顶多属于三流。来到中国一看,哇!中国不得了,完全出乎意料!

--这主要是没来过贵国。虽然贵同已开放,可对我们多数人来说,还是那么陌生、那么遥远,印象还是模糊的。

--不可否认,美国和西欧的研究设施、医疗设备是先进的,是一流的,目前中国在这方面还无法与之相比。但在你们这样的烧伤中心、病房、实验室,培养出了这么多的烧伤专家,治愈了这么多的典型病例,令人信服,这对美国是个挑战!--在美国和我们加拿大,救治烧伤面积在80%以上的病人是很少数的,且治愈后有不少遗留问题出现,所以我们更多的是面向烧伤面积50%和60%者。看到你们病房里那些躺、卧的烧伤面积达90%的深度烧伤患者病情稳定,不能不令人赞叹,心服口服。

……

听着这些赞美之言,我们的教授、本届会议主席,他既没有虚谀谦卑,也没有忘乎所以。他微笑着,听着,虽不言语,可这微笑中有热情,有深度,有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决心和信心!人们似乎都熟悉这句名言: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世界在逐步认识中国。

中国的现代民学正在走向世界。

在本届会议上,盛志勇见到了许多熟悉的老朋友,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他记住了这些老朋友和新朋友的名字与面孔:美国烧伤学会主席亚历山大,国际烧伤学会机关刊物《烧伤》杂志主编、英国的戴维斯,日本烧伤学会主席井泽洋次,联邦德国国防部卫生部总署主任兼三军烧伤中心主任克伦玛少将,法国巴黎陆军医院创伤主任吉尔鲍大校,美国烧伤病房设计专家弗拉,美国巴尔提摩烧伤中心蒙斯特,美国外科研究所细菌室主任麦克麦纳斯,美国辛辛那提医学中心奥格尔……啊,这些国外的老朋友和新朋友,他们在会议期间兴致勃勃地游览了长城、颐和园、故宫,他们手中挥动着一面面精巧的五星红旗,胸前佩戴着本届会议印制的长城图形的徽章。一位美国朋友说,回到美国就把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一起插放在家,用这枚徽章去给他的学生们讲中国的烧伤学,讲此次中国之行看到的中国形象。

……

会议圆满结束时,一位中国记者感慨地对盛志勇说:主席,通过这次会议,不仅把中国的烧伤水平展现给世界,而且通过这种载体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了中同。

依依惜别……老朋友和新朋友走了。

在烧伤中心的总结会上,盛志勇神情平和,想必内心亦是静若止水。

他说,作为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相信大家从外国同行们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的基础知识都很扎实,作风严谨,提出和讨论的问题极有见地……有些问题提得很尖锐,也很坦诚。他们同样重视医德风尚、人道主义,同样重视功能恢复和心理治疗。确实,人家有很多经验可资借鉴,比如管理方式、用人制度、医疗机制等等。

他说,学习别人,就要向别人看齐,落后了赶上去,赶上去才能超过去。中国有句俗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通过学术交流,你肚里能装几碗干饭,一比较就清楚了。你清楚别人,别人也清楚你了。要超过对方,就要首先了解对方,知道对方。有的外国专家愿意给我们提供资助,让我们派人去他们那里进修、考察、从事课题攻关研究。这是好事,机会难得。不可否认,人家那里的条件、待遇确实很优越啊!我们希望多派人出去,更希望派出去的人都能回来。

但是,他又说,首先我们要自立!眼下,我们的医疗条件、研究设施以及资制虽有改善,当然与人家相比,有点相形见绌,有点小巫见大巫,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可人家看了,也没笑掉大牙!因为人家也能理解,我们能立足国情,结合我们的实际能力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我们要清醒,既要清醒地看待别人,更要清醒地看待自己……

是的,和往常一样,他讲话的声音很平和、平静。

他的大脑始终清澈如水。

3.院士风采与一道难以演算的不等式

1996年2月,盛志勇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这是共和国为杰出的科学家和做出卓越成就的专家们授予的最高荣誉“头衔”。

这年,他已经76岁。

直到当天晚上,夜已很深了,电话铃却不休息,响得颇为兴奋……一个电话刚挂上,人未从对方热情洋溢的祝贺中静下来,电话铃又响了。

请问哪位--?

--祝贺你,盛老(对方的声音亲切而浑厚)!

--你是,呵呵,听出来了,听出来了……(他听出来了,是总部首长)

--盛老,得知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消息,很高兴啊!我谨代表军委首长、三总部领导,向您、我们的盛老,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谢谢,谢谢,感谢军委和总部首长的关怀……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声音有些喑哑、颤抖。

盛老、盛教授……岁数是大了啊,却对“老”字如此敏感!总部首长称他盛老,而在三〇四,从院领导至各部各科室,大家都称他教授--盛教授。

哦,总部首长称盛老,是总部首长对我们这些老专家的尊敬、爱护;民院的同志们称教授,那是故意避开个“老”字,把我当成同他们一样年轻、一样富有朝气充满活力,还能在事业上继续拼搏攻克的人。啊,无论怎样称呼,都好,都好啊!

他觉得浑身又平添了一股劲儿,精神格外葱茏勃发。

……

三0四医院举行隆重聚会,庆祝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少兄弟医院的同仁们也都赶来向他祝贺……他的心情,除了似乎像人们常形容的“万分激动”、“无上光荣”那样以外,他的神情依然敁得是那样的平静,静若止水的内心深处是否也情不自禁地泛起一波微澜?而他那神情似乎在告诉人们:我自己没有什么改变,只是历史给了我这个机会。

他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这样说道:

我衷心地感谢大家,特别是多年来与我共事的创、烧伤的同仁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只是尽了一名民生应尽的义务,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除了自己的努力,更凝结着老一代专家教授和同事以及学生们的心血和汗水。因此,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而且属下三〇四医院党委的领导和全体同志们,属于为之奋斗的创、烧伤的全体同志们。

“今天我能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上这一科学界的最高荣费,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好路线、好政策也只是一个尤法实现的梦想。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我从医至今已有五十四个年头了,但任重而道远,在创、烧伤领域还有无数尚未开辑的土地需要耕耘。我们与兄弟院校相比和其他院士、专家教授相比,还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差距,何我有信心把当选院士作为新的起点,带领创、烧伤科的同志们努力探索,脚踏实地,尊重科学,与伪科学作不懈的斗争,争取在我的有生之年,使我院的创、烧伤专业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国和军队的医学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的力量……”

1996年6月,盛志勇又荣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江泽民主席的亲切接见。他将所获奖金6.5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献给医院。医院决定设立“盛志勇基金奖”……

1996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创伤组织修复卫星会议,盛志勇荣任大会主席……

1996年12月,他被总后勤部授予“一代名师”荣誉称号,他把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献给医院……

1999年10月,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他又将所获奖金20万元港币全部捐献出来,医院为此设立了“盛志勇医学成就奖”……

2000年7月1日,是盛志勇教授从医58周年暨80寿辰的日子。三〇四医院领导商议,无论如何也要为我们这位可亲可敬的八旬院士好好地庆贺一番。于是,组织庆贺活动小组开始积极筹办庆贺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