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搜捕
1842000000017

第17章 击毙“二王”(1)

1983年9月13日是个极平常的日子。地处闽赣两省交界的广昌县,如往日一般人来车往,人头攒动。街道两侧云集的摊点叫卖声不绝于耳。

这天是星期天,一大早,县民政局干部刘建平按惯例出了家门,到街对面的摊点上买早点。那里已经排了几个人,他排在队尾,不经意地朝四下望了望,跳入眼帘的,是司空见惯的场景:拉着砖料行驶在街道上的手扶拖拉机,挑着新鲜蔬菜进城卖菜的农夫,结伴逛早市的青年男女嬉笑打闹……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两个形色诡秘的陌生人身上。一个下穿绿军裤,上着白衬衣,一只脚蹬地,另一条腿斜跨在一辆溅满泥土的自行车上,不时地四下张望;另一个穿蓝上服,蹲在街边一个烟摊前,正和卖烟的小贩交谈着……

那一刻,他说不清是受好奇心的驱动,还是怀疑心的驱使,便装作买东西的样子慢悠悠地凑到烟摊前,一听那个买烟的陌生人是北方口音,心里骤然一紧,街里街外四处张贴的公安部的通缉令,只是通缉令上的那两张照片记不清了,一时辨认不出来。但他深知若真是遇上了通缉全国的那两个罪孽深重的坏家伙,绝非寻常之人能制服,便留了一个心眼,悄悄跟在两人身后,一路尾随着见他们一前一后钻进了一家商店,才一口气跑到城关镇派出所报告。

那天,派出所只留下两名干警值班。当班的副所长邹志雄一听情况,浑身一激灵。“二王”在广昌!他兴奋地抓起手枪,对刑警刘细鹏招呼一声“走”,两人便奔出派出所,上了县水利局司机陈步山驾驶的吉普车,按刘建平的指点,朝城南通往赣州的方向追去。

吉普车加足油门一路颠簸驶出县城约两公里,邹志雄远远地就看见前方有两个骑自行车的人,从背影上看,像是刘建平说的那两个形迹可疑的人。

“抓吧。”刑警刘细鹏抽出手枪。

“别急,还没弄清对方的底细,不能贸然行事。”邹志雄略一思索,决定超过这两人,在前面找个合适的地点进行拦截。问清他们的身份。

吉普车向前又驶出一公里,邹志雄发现小港桥边的地段隐蔽条件较好,一扬手命令道:“停车。”他和刘细鹏下车后埋伏在小桥边。

少许,两辆自行车一前一后骑了过来。当他们走到近前,邹志雄突然从路边闪出,向前跨出一步,大喝一声:“停车!”

骑在前面的矮个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场景吓懵了,连车带人翻滚在地。后面的高个子麻利地跳下车,迅即掏出手枪,一边朝邹志雄射击,一边招呼着矮个子退后,各自占据公路两侧的大树做掩护,负隅顽抗。

邹志雄跃身滚到公路左侧树后,与隐蔽在公路右侧树后的刘细鹏一起举枪还击。

“叭叭……”

“叭叭……”

一阵密集的对射之后,两个骑车人趁正面方向驶来的一辆汽车做掩护,迅速跳出公路,越过稻田,朝东面的一片竹林逃窜。邹志雄、刘细鹏和随后赶来的公安干警跟踪追击。

两个神秘人物仓皇之中丢下自行车和两个旅行袋,袋内有“五四”式手枪2支,子弹l6发,人民币八千六百余元,全国袖珍地图一本,以及棉毯、雨衣、蚊帐、收音机、警服、军衣、领章、帽徽、笔记本和化妆品等物品。当天下午,经公安部核对枪号,两支枪其中的一支是3月25日王宗玮、王宗坊在武汉岱山被检查时,将执勤民警打死后抢去的;笔记本经过文字鉴定是王宗玮的笔迹;根据体貌特征和作案特点,证实他们追踪的那两人就是全国通缉的血债累累的罪犯“二王”。

“二王”在江西广昌显身了!

这一重大情况很快报告到省城,报到了中央,也传到了江西省武警总队……

9月13日,江西南昌。虽已入秋,但素有火炉之称的省城仍慑于“秋老虎”的威严,酷热难挨。

下午两点,省武警总队作战值班室响起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值班参谋抓起话筒听了一会儿,松弛的脸颊顿时紧绷起来。

赣州地区支队报告:在广昌县境内发现全国通缉的罪犯王宗玮、王宗坊。

“‘二王’在广昌?”在家主持工作的副总队长贾庆荣听到报告,眉宇间透出兴奋的神采。这位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军人,刚从省军区独立师副师长调任武警总队副总队长。他个头矮小,但精明强干,额头眼角绽出的每一道皱褶,都镌刻着沉着、机敏和刚毅。很多年来,他从营、团到师,组织过不知多少次实兵演习,但作为军人,他期待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和对手灵与肉的搏杀,真枪实弹的较量。

“速电告赣州刘德贵支队长,立即组织就近兵力实施围捕。”他瞥一眼作战参谋,接着说:“马上通知在家的部门以上领导和有关科室负责同志到作战值班室开会。”

证实“二王”身份的情况报告送进了作战值班室。主持会议的贾庆荣心里并不轻松。他清楚武警部队的作战特点,往往表现在突发性上:出现突然的情况,接受突然的任务,采取突然的行动。而此时,总队尚未接到上级派兵的命令。兵贵神速。稍有懈怠,就有可能贻误战机,让“二王”逃之夭夭。他谈了自己的想法。与会人员很快形成了共识:武警部队的根本职能,就是同一切犯罪分子作斗争,捕捉“二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考虑到广昌临近闽赣边界武夷山,地形复杂,围捕“二王”仅靠当地兵力和公安人员远远不够,必须增加兵力。

按照总队的指示,l5时55分,赣州地区支队支队长刘德贵率直属中队18人到达广昌,就近的宁都、石城县中队各抽调l0人也先后赶赴广昌,断绝“二王”窜逃的通路,为后续部队的到来争取了时间。

在总队作战值班室内,参战部队已经确定,但谁来担当总队一线指挥员这个角色?与会同志提出了几个人选,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沉思不语的贾庆荣。

贾庆荣环视一周,扭头将两道犀利的目光射向坐在椭圆形会议桌一侧的司令部内卫处负责人冯长明身上。冯长明似乎早有预感,迎着射来的目光报以会心的一笑。

贾庆荣对这位老部下太熟悉太了解了。别看他身材瘦小,但思维敏捷,办事干练,性情耿直,考虑好了的问题十牛九马也拉不回头。就为这,当了二十四年兵才升为正营职。也许贾庆荣看中的正是他外在品行透射出的内在素质,从独立师调往省武警总队任职时,他点将把冯长明带到了总队机关,任内卫科负责人。此刻正是用人之际,是骡子是马,正是让他施展才华出去遛遛的时候。

贾庆荣坦言自己的意见,立刻得到众人的赞同。

18时,总队作出决定,由司令部内卫处负责人冯长明、二支队副参谋长黄湘闽和先期到达广昌的赣州地区支队支队长刘德贵等组成围捕“二王”前线指挥所,负责所属部队的指挥。

南昌距广昌二百六十多公里,其间峰峦叠嶂,山道逶迤,路况较差。常年往返于此路段拉木料的车辆,时有车祸发生。

时间就是胜利。参战部队反应迅速,从接到命令到部队出发仅用了20分钟。各路人马一边开进,一边对部队进行动员,讲清战斗意义,明确战斗任务。

一支支部队如出鞘利剑,直插广昌。

总队指挥所36人于l3日18时40分从南昌出发,23时30分赶到广昌县公安局。

直属二支队二中队31人,抚州地区支队直属中队22人,南城县中队10人。分别于14日凌晨1时前到达指定地点,组成第二道包围圈。

总队领导仍感到投入兵力不足,又命令直属二支队的机动中队参战。该中队36人13日24时从南昌出发,于l4日凌晨3时50分到达广昌,在县公安局机动待命。

至此,武警江西总队围捕“二王”战斗共投入兵力l85人。

14日凌晨4时,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王昭荣,省军区副司令员沈忠祥,省公安厅厅长兼武警总队政委孙树森先后赶赴广昌,组成了围捕“二王”总指挥部。

指挥部在听取汇报后,认真分析了“二王”的动向,进一步确定了围捕方案,决定武警所属部队组成l3个搜捕小组,配合公安干警对第一、二包围圈进行穿插搜索。江西省军区独立营210人与当地民兵组成第三道包围圈。当地公安干警、民兵沿广昌县界形成第四道包围圈。

15日6时前,解放军第八十七师二六一团698人陆续到达广昌县城,并组织平推搜索。

军警民以广昌城为中心,布下了方圆l70公里的道道法网……

罪犯钻进深山密林。追捕无异于大海捞针。坚定的决心始于缜密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一个全新的搜捕方案由此产生:人民是靠山。

广昌县位于武夷山脉西侧,界临福建省建宁县,山高路险,草莽林密,坡陡谷深,地形十分复杂。“二王”逃入深山密林之中,从哪里搜,采取什么战术搜,就成了困扰各级指挥员的一道难题。

从9月13日上午发现“二王”,执行围捕任务的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即对方圆三十多公里的两道包围圈进行了搜索。一连五天,参战人员爬山越岭,风餐露宿,昼夜设伏,仍没有发现“二王”的踪迹。

“我看,‘二王’可能像前几次那样,溜出了包围圈。”

“这一带连着武夷山脉,如果‘二王’钻进了武夷山,就是再派几个师的兵力来也是大海里捞针。”

“在这方圆一百多公里的山里想搜出那两个家伙,根本不可能。”

一时间,部队中议论纷纷,有的甚至产生了松动和畏难情绪。

“二王”到底还在不在广昌?

16日,总队前指根据总指挥部的指示,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二王”仍在包围圈内。理由有三条:

1。“二王”在与我第一次遭遇时,丢失了枪支、自行车、衣物、干粮、化妆品和大量现金,失去了迅速逃窜的基本条件;

2。广昌通往外界的各路口均被我卡住,“二王”逃入山林,语言不通,地形不熟,一时难以逃脱;

3。部队行动迅速,及时赶到现场,实行了多层次的包围,并多处设卡埋伏,罪犯不明虚实,不敢贸然逃窜,只能以藏为主,寻找空隙,伺机逃出包围圈。

这一分析判断很快报告了总指挥部。那几日,指挥部的几位领导压力很大。中央多次过问围捕情况,省里也频频来电了解详情。他们知道,上级指示的背后,是全国亿万人民焦虑的目光。可眼下,要紧的是依据判断定下决心。指挥员们在认真分析后感到,武警总队前指的判断是正确的,并由此作出了“立足广昌,发动群众,绝粮断路,严密封锁,内紧外松,引蛇出洞”的围捕方针。

按照这一部署,在整个包围圈内,大规模的围堵转为明岗暗哨,大范围的搜索转为侦察调查,重点搜索。这样一来,表面上看似乎平静如常,但实际上却处处是警惕的眼睛。由武警部队为主组成的侦察搜索分队,经常出其不意地对可能隐藏罪犯的主峰、洞穴、独立房屋进行突然包围搜索……

广昌是革命老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着名的红色游击区。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渗透着无数革命先辈的鲜血。如今,作恶多端、凶残狡诈的“二王”逃窜到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同样陷入了一场特定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之中。

从部队开进到广昌后,参战官兵每到一个驻地,一个搜捕区,既当战斗员,又当宣传员,向群众宣讲“二王”的罪行和捕捉“二王”的意义,讲清“二王”的体貌特征和活动规律,很快取得了群众的支持,布下了人民战争的天罗地网。在村前村后、交通要道以及商店、饭店等重要地点,民兵和群众设立明岗暗哨,形成了广泛的治安联防网。不少群众发现一点可疑迹象都及时报告。从12日罪犯消失到l8日清晨被发现的五天多时间里,指挥部组织的三次大的突击围捕行动,都是群众提供的线索。部队每到一处,需要向导,当地群众都是二话不说,拔腿就走;搜索的官兵每路过一个村庄,乡亲们就送来了热饭热菜。盱江林场场长不顾年大体弱,一连几天从早到晚亲自给部队带路,直到部队完成任务撤离后才回家。15日夜晚1l点多钟,广昌饭店知道部队第二天凌晨4点要参加大搜索,职工们通宵加班,不仅使部队在出发前吃上了可口的饭菜。还为部队准备好了一天的干粮。部队也以自身严明的群众纪律赢得当地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搜索路过田地时,注意爱护群众庄稼;搜索村庄时,向群众说明情况,讲清道理;住宿时,为群众挑水扫地做好事;完成任务撤离广昌前,还组织群众纪律大检查。二支队机动中队在临走前一个小时,发现少交广昌饭店一顿伙食费,立即补交。21日清晨部队撤离时,广昌县城数千名干部群众4点钟就列队在街道两侧,像当年欢迎解放军解放县城一样,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欢送子弟兵远行……

这就是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这就是人民战争战无不胜的可靠保证。

广昌山连山,峰连峰,山峦间松杉灌木密集,荆棘杂草丛生,断壁沟壑纵横。钻进山林中,几步之外就不见人影。莫说躲进一两个人,就是整师整团的人进入这片寂静而神秘的莽莽林海中,也很难发现踪迹。

13日晚,各部队陆续赶到广昌后,未洗去一路征程的疲顿和风尘,立即投入了搜捕战斗,直到l4日11点才得到休息。以后的几天里,也常常天不亮就开始行动,晚上十一二点才回营,一天要翻几十座山头,大部分同志的脚上打起了水泡,睡眠时间通常每天只有三至五小时。赣南山区气候反复无常,有时骄阳似火,气温高达摄氏三十七八度,有时又是暴雨如注,天气阴冷,许多官兵中暑晕倒或受风寒发高烧。由于事发突然,行动仓促,部队分散,后勤供应得不到及时保障,官兵们常常是清晨吃过饭后,一直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吃上饭。饮水供应也十分紧张。顶着酷日高温在山中搜索,不少官兵口渴难忍,渴极了就喝几口稻田中的积水……

战斗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部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总队前指的一线指挥员深知不间断地搞好战场宣传鼓动,对于保持部队高昂的斗志,保证战斗任务的完成所起的作用,及时提出了“谁英雄,谁好汉,抓捕‘二王’比比看”等口号鼓舞部队。各分队都抓住间隙,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战场动员……

夜深了。连续在深山密林中搜捕了四天的战士们都安然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战士李闽军却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从窗口望出去,时而从浓密的云层中拱出来的那轮临近中秋的月儿今夜特别亮,就像家乡那条清澈见底泛着波光的小溪,又像父母呵护关爱的慈祥目光,更像中队长那张威严的脸庞。

是啊,家乡的小溪曾陶冶了他顽皮的脾性,父母的爱护更滋长了他信马由缰的任性,到了部队上,他才真正感受到纪律对一名军人意味着什么。

他翻了个身,不愿再往下细想,想那些令人伤感的往事,想自己因违反纪律受到的处分,想这一消息会给父母带来什么样的打击。

处分,对他来说是一个耻辱,一个教训,也是一个收获。从那天中队长在队前宣布对他的处分起,他感到自己仿佛成熟了,也时常思考许多过去不曾思考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