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绝色杭州
1843600000016

第16章 西湖塔

矗立的美丽

有经便有纬。有横便有竖,有躺着的西湖,便有產立的西湖塔。杭州曾有三塔闻名于世:老衲一般的雷峰、美人一般的保俶、将军一般的六和。从前杭人建塔,多少还有实用意义,除了体现佛的思想,又有登高、导航、镇妖、祈祷等作用。千年演变,西湖三面云山间那些绰约身材多姿多态之塔,便成了一种中国文化的形态,供人研究和欣赏了。

美人一般的保俶塔

人若来杭,不看到保俶塔几乎是不可能的。有段时间,我住保俶路,便日日与这美人对坐,那才叫相看两不厌,唯有保俶塔呢。它倒也真是有美人风采,神秘诡谲多变。远望,阳光下一身的古铜,阴天呢,又换上银灰色。至于早晚,薄雾霭霭,那就成淡紫色了。

要近睹保俶塔,就非得登宝石山。我自小几乎就在宝石山上泡大,一来因为此山离城近,又在西湖边;二来山上有大岩石如巨坟,爬上爬下的,快乐无比,也不知磨破多少条裤子。民间传说这些巨石全是魔鬼,被太阳一照,化作山石,永世不得翻身。山因火山碎屑岩构成,所以呈赭色,西湖群山,此色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从前山中又有许多闪闪发亮的小红石,或嵌于岩,或散于坡,或栖于水,阳光一照,熠熠争辉,如《一千零一夜》中的梦境了,故以宝石而名山。今天的人们给它又取了个新景名,曰“宝石流霞”。

保塔就在宝石山顶那一小块平地上,据说是北宋初年造的。九级砖木结构,可以登临。以后屡毁又屡建。画家沈周有“故乡迢递独登塔,烟水长洲一望中”之句。钱塘人高濂也说:“保俶为省中第一高塔,七级燃灯,周遭百盏,星丸错落,辉;皇烛天,极目高空,恍自九霄中下。灯影澄湖,水面又作一种色相,霞须晃荡,摇曳长虹,夜静水寒,焰射蛟窟。更喜风清湖白,光彩俨驾鹊桥,得生羽翰,便想飞步绳河彼岸。忽闻钟罄,半空梵音,声出天上,使我欲念色尘,一时幻破,清净无碍。”

这座塔,据说在明朝曾遇劫难,大雷击死了游僧三人,还击毙一条五十多斤重的大蛇,腹中竟剖出蛇卵数十枚。

我们现在看到的塔是一九三三年时照原样重建的。高四十五点三公尺,砖石实心,八棱形,顶部有个钢铁结构的竿柱,下端是个盂状露盘,可对卧二人。这个竿柱叫刹或刹柱,里面藏着一个叫导善的和尚的骨烬。保椒塔从九级变成了只有七级,塔基小,塔身稳而不危,刹下的塔帽,如冠如冕,几乎和地面垂直的抛物线,又构成柔和优美的线条,俏丽得很。虽说远望如美人,在塔下仰视,倒像是一把剌破青天锷未残的利剑。

塔从里面倒是不能上了,但从前杭人中也有少年勇者,沿着塔外一溜铁爬手,直上塔顶。我弟也是其中之一。其时蹬者的沉着勇敢侥幸,观者的张嘴惊视和心跳如奔,真难以笔墨形容。大概这样登临实在太危险,遂被严禁。有一少年不知,如猿如猴又登塔顶,身小如伞且作得意状,下来便被警察抓住扭送派出所,倒把那少年吓哭了。这是我小时亲见,印象极深。保俶塔来历虽众说纷纭,但一般以为是祈祷钱王钱俶平安而建。原来宋灭南唐后,钱俶到开封去见宋太祖,其家人为保他平安,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建此塔,当时叫“应天塔”。建成时,又有个东阳和尚善导倒也是忠君,要求自焚化灾,舍利放在塔顶,塔下还修了佛庐。后来钱俶果然平安,江南沃土也免遭战乱,人们便把这塔叫作保俶塔了。

如此说来,保俶塔竟是平安塔、和平塔、祖国统一塔了。保俶塔这美人,还真是秀外慧中的呢。

塌了的雷峰塔

站在保俶塔前往山下看,肯定能看到断桥。看到了断桥,你就不由得想起雷峰塔。雷峰塔早就塌了而且许多年都被封闭着不让人近身,所以连这塌了的塔绝大多数人也无缘相见。但雷峰塔依旧如雷灌耳,其名不减。这些年来,关于雷峰塔是修复还是不修复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平息,何故?盖因那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白蛇娘娘。

都说那法海用雷峰塔镇了白娘子,故鲁迅一论二论地拍手称快于塔的倒掉,这里面寓意着中国人正直善良的心。但那雷峰塔已经是形而上的雷峰塔,和现实中的塔,实在没关系。因为建雷峰塔时,还没有白娘子这一说昵。

雷峰塔,建在南山的夕照山雷峰上,因为钱椒的一个王妃生了个儿子,感恩而建,至今一千年了。原来想造十三级,没钱了,造了七级;后来又遭雷击,再修,只有五级了。当初七级时,砖木结构,也是金碧辉煌的,里面嵌有《华严经》刻石,塔下又有地宫,供奉了十六尊的金铜罗汉。

雷峰塔,夕照山,捧托出了黄昏中的西湖。须知西湖不但春夏秋冬,而且晨昏晓暮都有典型环境中的风采。黄昏韵味,第一便要数“雷峰夕照”了。

雷峰塔后来被一把火烧了。新近读书才晓得,那火竟是外国强盗放的。原来明朝的嘉靖(一五二二五六六)年间,倭寇侵入了杭州,因为怀疑雷峰塔里有伏兵,就一把火烧了檐廊,只剩下了砖体塔身,连塔顶也毁了。

劫难创造了另一种美,犹如那断了臂的维纳斯。雷峰塔又老又皱,身影斜歪了,塔顶生出了老树,一脸的焦容,但依旧凌空突兀,残缺中它那特殊的风姿,又挺住了四百年。张岱有诗曰:时有薰风至,西湖是酒床。醉翁潦倒立,一口吸西江。

暮色苍茫,枯树老藤昏鸦,颓塔败墙,然斜阳夕照,意境古朴幽远。不料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曰下午一时四十分许,塔訇然而塌。一时尘埃蔽日,鸦雀惊飞。杭人素有“杭儿风”,就是赶着做一件事,立即万人空巷,奔赴现场,看热闹的看热闹,拣塔砖的拣塔砖。你想那老塔已经被烧成这副模样,又加乡下人来一次挖一块,都道此砖能逢凶化吉。真也不明白这样愚昧的想像从何而来。若说此塔镇了白娘子,那砖塔也该是不祥之物。雷峰塔命最苦,“精神”上被拿去象征了法海,“肉体”又被烧被挖,长此以往,岂能不一命呜呼?感动的是它倒下了还留给后人财富:砖孔内意外地发现了钱俶印造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箧印陀罗尼经》经卷,成为此塔身价的物证。还有宋初木刻印刷品,自然也有重大意义。直到一九四九年以前,上海南京路商店橱窗里,还在标价出售二千元一张的雷峰塔砖藏经卷。写至此我不禁呆想,杭人中也不知还有人家藏着那挖来的塔砖否?倘若还有,流通起来又不知标价多少昵。

重建雷峰塔,在社会各界已形成共识,今年已决定重建。我倒想那废墟不妨存之,索性保留“废墟美”算了。旁边要建,还可新建。只是那崭新的塔,又不好如石磨牛仔裤一般地做旧,在夕阳下将是如何一番光景,还真是说不准呢。

将军的六和塔

说到西湖古塔的魁首,自然非六和塔莫属。六和塔的名气大极了。像保俶塔有个钱俶,雷峰塔有个白娘子一样,六和塔也有个家喻户晓的花和尚鲁智深。

传说中鲁智深就是在六和塔听涛而圆寂的。他的亲密战友行者武松也因此在旁边的开化寺出家,年至八十善终,长眠在六和塔旁。虽是传说,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六和的说法也不一。一是六合,从“天地四方”而来,古人称天地四方为“六合”,故《庄子》有“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还有种说法来自佛教中的“六和敬”,即“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信,利和同均,口和无争,意和同悦”;再有一种说法,便来自民间传说了,说的是钱塘江畔有个叫六和的小伙子,担石镇江,保一方土地平安,后人纪念,建塔名为六和。

六和镇江当然只是传说,但六和塔的确和镇江有关,由吴越国王钱俶命知觉禅师主持,建了这“九级浮屠”,以镇江潮之患。

江潮倒不见得就此镇住了,但塔顶装了巨灯,以导江上行舟,这倒的确便利了航运。后来方腊造反,杀进杭州,把塔给一把火烧了。以后再建,塔基占地一点三亩,比初建时还小了昵。

现在的六和塔,有五十九点九公尺高,比保1叔要高出近十五公尺。从外面看有十三层,其实只有七层。虚心可攀。乾隆登过,还一层取一个名字。底层为初地坚固,二为二谛俱融,三为三明净域,四为四大宝纲,五为五云扶盖,六为六鳌负载,七为七宝庄严。

六和塔在十年浩劫时也未封闭,故我小时曾去登临。那时人迹稀少I登塔时独我姐妹二人。越往上,心越紧张,不知上面会有什么。终于忍将不住大叫一声落荒而逃。孰知后面又有几个游客,听我一声怪叫,也吓得掉头就跑,直到底层,方知虚惊一场。

如今这等寂寞光景则是一去不复返了。月轮山上六和塔前,可谓游人如织。古人向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说,在那“七宝庄严”之上倚窗眺望,大江呈“之”字折叠行,所以钱塘江又名“之江”、“浙江”。此处江面又有一桥飞架南北,舟船点点,百舸争流,真是个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山河。此时你宠辱皆忘,块垒尽消,意气风发,回肠荡气,有万千豪情陡然出于胸臆。遥想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反被贬至浙江巡视海防。一日,暮色四起,其人会当临此绝顶,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大声诵吟:

浮屠矗立俯江流,暮色苍茫四望收。落日背人沉野树,晓潮催月上沙洲。千家灯火城南寺,数点帆归海外舟。莫讶山僧苦留客,有情江水也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