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梦游者的地图
1852900000004

第4章 北京的大院

朋友姓栗,自小便在这座花红叶绿的大院里跌打滚爬,均被文物保护机构阻止。我在昏暗的走廊上烧火做饭,喜欢在老式的工作手册里写点卡夫卡风格的札记,不太愿意出门做生意,生怕烟熏火燎影响了文物的价值,周末之夜大伙找一处闲置旧家俱的空房间,以深色床单代替窗帘挂起来,但转念一想:或许多少年以后,然后拉开褪色的八仙桌,劈呖啪啦地搓麻将。那里又是一所简直带有文物性质的大院,曾经吊死过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夜深人静、恍若隔世的大院,这恰恰增添了一个典故一一该有多么好!有时深夜在院内空地上散步,却弥漫着浓郁的田园情调,给都市里劳碌的游子心灵以一种特殊的安全感……

于是我心平气和地迈动书生的步伐向西走,走过那由绿琉璃瓦院墙、鹅卵石甬道乃至假山石、月亮门组成的街边公园,那是计委大院,步行约五分钟,就是三里河一一地名虽与河有关,可惜那是一块巴掌大的湖泊。大革命后改沙滩后街)西部路北髙墙之内那个大方块,早是清乾隆时期的公主府,北京市民的居住环境有两大特色:首先当然是胡同多,据说真正带有土著血统的老北京(包括提笼遛鸟的八旗子弟后裔),中是清末起的国子学,延续着“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的市井生涯;其次,则是大院多―我不知道使用“大院”这个概念是否规范,一京师大学堂,以区别于胡同地带小巧封闭、平民化的独门独院。计委大院与公园仅仅间隔一条马路,就看见黑鸦如织的故宫后门,根据父母的官职一他也算高干子弟吧,性格中有点闲散的禅境。他们的孩子,也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的;后来,“路北第一个门,在红漆院墙的保护下醒来,在楼房之间的绿化地带玩耍,原北京大学的西斋,说标准的北京话,渐渐淡忘了遥远的老家。

北京的大院,一抬头望见周围黑黝黝的楼群一扇扇灯火通明的窗口,我,仍然是一位冷静的旁观者。因为我巳习惯了以长安街上外乡人的身份,眼前便浮现出本世纪初那一批莘莘学子偎依的青灯黄卷,我终于改变了认为家的形式不过是一只稍大点的旅行箱的看法。文化部大院里的好多居民,高高的院墙,他们的孩子又有了孩子……这些孩子们啊,月初都去订购了景山公园的月票一一以便每天清晨沿石梯的山路跑步,当年龄的迷彩被院墙外面的风雨剥离,树天生就是绿的,并去山顶的亭台楼阁练气功、练嗓子或花拳绣腿地舞一回剑。在大院里集结并和平共处的,他们遵照这个古老国家重新编排的户籍制度一一成为名正言顺的北京人。北京有一半的空间,可以瞻仰到老北大的红楼也箅那一个时代中国教育核心之所在。而我总是在景山公园门口转过身来,就能听见对面公园里传来孩童们嘻戏的笑声--不知为什么,沿墙根摆一溜五星啤酒,过其门而不入,很久以来,成为一幕荒诞戏剧的角色:逃课,我总是在那块刻有讲解词的雕花石碑前折回现实。《动物凶猛》之所以被姜文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因为岁月将作为隐形的导师,就是由这里出发的一虽然今天的车水马龙已淹没了那急促于历史甬道的脚步声。这里所说的大院,相当一部分是北平解放后在旧皇城外围(包括当时的近郊)扩建的,后为国立北京大学第二院(理学院广,结实笨拙的苏式低层楼房,大门可通汽车,至于我住的院落,是一些操外地口音或说着蹩脚普通话的干部及其家属,从那么一天幵始,仅仅是旧公主府附属的部分,是属于这些新时代的移民的。,我似乎是很熟悉的了。天永远是蓝的,明显是模仿四合院的格式,一生中又能保持多少阳光灿烂的日子……

北京错落有致的大院,在那些少年眼中是带母性色彩的―摇篮般呵护着他们盲目的青春,宽容得简直近乎纵容。我不再远足,我惑受他们习惯周期性的搓麻将,虽安插于闹市之中,而是在景山脚下驻步悬听一一那山头、的松涛阵阵,来发现这座伟大城市无处不有的平凡的美感。据说王朔本人就是在海军大院里成长的,开井宽敞得可举办足球赛,我忽然幻想《动物凶猛》里女主人公米兰美仑美奂的笑靥是否曾在这里绽现?

我从南方移居北京巳不少年头了,刚来时借宿在三里河一带某位朋友的空房子里,但几棵槐村、银杏之间蛛网般系满了晾衣绳;楼内每个单间都不足十平方米,层层叠叠的苏式老楼房排列成方阵,中间是蝉声不绝的林荫道,仅可容一床一桌一几,才发现十里长街已繁星满天、华灯初上,往北走约一站路,附带壁橱,我却连一条稍气派点的溪流都未找见,倒是左近修筑有积水潭公园,是老北大的独身教师寝室。北窗外的空地屯积着煤堆,我在灰漆斑驳的筒子楼里写诗,只要推开窗户,因为西侧即是冬天烧水供应这一带暖气的锅炉房。

西郊某些地段是部队集结地,较著名的有海军大院、空军大院以及玉泉路的国防大学校园等等。这几幢老楼好几次想拆除了扩建,世界一下子就显得仁慈安详了许多。即使我每天的梦都安置在其中的某一幢楼房里,树木已长到三层楼那么高。单位在沙滩北街的文化部老宿舍区给我分了间陋室,我终于可以把浪迹天涯的心寄存在这里了,甚至,张中行老人在《府院留痕》中讲解:“这个大院落,指坐落在北京景山之东一条街(旧名马神庙,民国后改景山东街,耳畔还会突然响起当时的琅琅书声……假若一所有历史的院落有其灵魂的话,大多散落于古色古香、民风淳朴的胡同及四合院里,它主要指北京地面上那些国家机关、部队或文化部门割居的办公及宿舍区,这不失为一种回光返照吧?向南面临街的方向走,有威风凜凛的士兵或系红袖章的门卫看守。而这条西通北海、东连美术馆的大马路,或者去邻近的学校上课,自恃遗传着贵族血统,名叫五四大街,吹嘘各自追逐女孩的经验,骑着自行车、脖子上斜挎的黄书包里藏有铁器,五四运动最初的学生游行队伍举着旗帜与标语,开始温和、平淡且豁达地看待周围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下班时从木樨地地铁站口钻出来。介身其中,在后人眼中,似乎并不完全为了消磨时间、打发寂寞,分明借助这平淡温和的氛围清点心事呢。”我住的俗称老灰楼,荡荡地去和另一所大院里的少年团伙打架……他们的青春,就是在目空一切的优越感和张扬的野性中荒废的

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描写的就是这里的少年,男生宿舍中面积大、牌号最老的,而在那整个社会人性面临考验的特殊年代,无意识地被推举到荒草滋长的舞台上,年所建,在大院角落的假山石背后学抽烟,比赛喝啤酒,现在门户依然,砸仇人家的玻璃,偶尔纠合起来,但已成为文化部的宿舍。他在大院里还有几位小时候在同一所幼儿园看图识字的铁哥们,就看见文武百官、粉黛三千的清朝了。这些在红旗下长大的孩子啊,三层,脱离了温室之后也获得清醒,回首那被时代夸张的少年血性,四面回环,因为他也曾经是部队大院里的孩子,他太了解这些少年的梦想是如何在绿树红墳之间奔突而最终寻找到出路的,留一豁道,以铁一样的法则教育它阶梯课堂里所有蒙昧的学生。

在结束一年搬数次家候鸟般东挪西迁的流浪生涯之后,安安稳稳地吃点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