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来买单:走进经济学聊天室
1860300000011

第11章

1.人的裸体是最美的--经济人的偏好

商场如同战场,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胃口,为了花样翻新,商家总是不断地更新名词和概念,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你看,房地产开发商在炒作完清水房之后,市场沸沸扬扬地又隆重推出了“汤耗子”,不断地花样翻新,炒概念,现在,又开始炒起了楼房的精装修。

那么“精装修”的房屋到底好不好?精装修好还是清水房好?

这使我想起一件事情:前年,我家新买了一套房子,装修之前请一个搞房地产生意的朋友帮助参谋参谋。我将自己的打算讲了许多,他却只是笑,然后问我:“你说人是不穿衣服美,还是穿上棉袄棉裤美?”我说:“人体是上帝创造的最完美的艺术品,当然人的裸体是最美的了。”他就又是笑:“那人为什么还要穿衣服?”“那是为了御寒,为了遮羞。”他说:“那就对了,建筑和人体是一样的。其实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要不怎么叫建筑艺术呢?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过多的修饰就像给人穿上棉袄棉裤一样,建筑本身的美反而被掩盖了。你看,这房子里的柱子、框架以及墙面、线条、棱角,它们相互交叉、辉映,就像人的裸体,多美!”朋友的几句话敲醒了梦中人。是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如今只剩下了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支撑的一个框架,但是它却依然放射出耀眼的灿烂的文明之光;北京的长城、罗马的斗兽场、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哪一个建筑是有额外雕饰的呢?

精装修不过是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多赚钱设下的一个圈套。房子装修得越高档,投入的资金越多,房子的艺术品位越低,实用功能越低,转让的时候亏本也越多,只有开发商赚钱越多。

根据经济学的假设,人的消费是有偏好的,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谓穿衣戴帽各好一套,所谓各花入各眼,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所谓偏好,就是张扬个性,它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最显着的特点。人的职业、修养、性格、爱好都是各不相同的,房屋建筑作为人们居住的环境,必然要对人的个性有所张扬,突出个人的职业特点、性格爱好、家庭风格。然而,开发商把这一切在你购买房子之前就搞好了,你的个性还如何张扬呢?有人说房屋的装修不是一个模子下来的,那又怎么样?开发商不可能请100家公司设计100套房间,所以同一个设计师对不同房间的设计,也难免落入同一个窠臼,这是设计师个人的偏好所致,没有人能够突破,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你要张扬你的个性,满足个人偏好,要么不买精装修的房子,要么买了之后将原来的装修拆掉,按着自己的偏好重来。你说这不是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又是什么?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构成危害。

另外,现在许多装修材料都是化学制品,大量使用会释放出不尽的有害物质,严重的有时几年十几年都释放不尽,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这不是花钱找罪受吗?

再说了,装饰材料的更新换代也太快,市面上的装修风格也像潮水一样,一浪跟一浪,社会的偏好对个人的偏好也必然产生影响,否则怎么会有从众行为呢?你刚刚装修好,一两年又过时了,你跟的过来吗?

永远不过时的是什么?最原始的常常就是永恒的。

白色的墙面就和白色的衬衣一样,无论流行色怎么变化,白色是永不过时的颜色。虽然过分的装饰投入很多,但是转让的时候却不能增加额外的附加值,因为你的装修风格,你的个人偏好不可能满足他人的个人偏好。所以将过多的货币都固定在房子上面,出售的时候又带不走,过几年又被社会的偏好所淘汰,实在是一个很愚蠢的行为。

再比如,前几年中日两家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整体浴室。结果始终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浴室是一套住宅里最私密的空间了,它不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简单地固定下来。它要体现很多非常个性化的情趣、雅好、风格、特色、秘密……一个标准化浴室怎么能够满足形形色色有不同偏好的经济人的需要呢?

有钱了我们也要追求一点高雅,别弄得像个暴发户似的。大俗就是大雅,回归自然,回归本色,追求简约,凸显个性,这不是目前最时尚的吗?

2.比尔·盖茨为什么要放弃学业--也谈机会成本

比尔·盖茨在中学读十一年级的时候和他的好朋友保罗·艾伦说,在30岁之前,他就要成为一名百万富翁。

后来,他自己说的近乎梦呓的大话竟然真的成为了现实。

比尔·盖茨在湖畔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电脑,并且开始为波特兰市一家信息科学公司编制工资表软件,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软件被广泛地应用到电脑中,他的财务软件使他获得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财源滚滚而来。他的BASIC语言已经在阿尔塔8800计算机上获得了成功。这个时候,比尔·盖茨正在哈佛大学三年级读书。他预感到一个飞速发展的电脑时代的来临,也预感到了电脑所孕育的无限机会,无限财富,无限的发展空间。是继续上大学,完成学业?还是放弃学业,去专心研究电脑,在电脑领域里一显身手?

经过反复的利弊权衡,最后比尔·盖茨毅然地放弃了即将完成的学业,放弃了人人艳羡的哈佛大学法律系学生的闪亮光环,一头扎入了电脑领域之中。也就是几年的工夫,当年哈佛大学的高才生成为了世界的首富,成为了900亿美元财富的主宰者。

那么我们试想一想,我们来一个假设,如果当年比尔·盖茨不是放弃学业去研究电脑,而是在哈佛大学继续深造,然后按部就班地攻读硕士、博士,那么电脑领域会怎么样,比尔·盖茨又会怎么样呢?

这样的假设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会有答案的,但是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选择的问题!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决策的呢?我们为什么选择了学习电脑而没有选择去学习法律?我们为什么在“十一”放长假的时候选择了和孩子待在家里学习而没有选择到国外去旅游?我们为什么选择了自己创业而没有选择到他人的公司里去打工……

在人的一生中这样的选择简直太多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是走左边的这条路还是走右边那条路?是去参加聚餐会还是回家写领导安排的企划报告,是和杰里结婚还是和约克结婚……我们永远都处在各种各样的选择之中。

要回答上面的这些问题,我们必然要涉及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术语,那就是机会成本。

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其实都是期待自己的选择会获得最大的收益。比如莱特选择了大学的电脑专业而没有选择法律专业,那是因为他认为电脑在未来的社会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未来的生活会更有保障;我们选择了右边这条路而没有选择左边这条路,这是因为左边的那条路要收取50元的过路费,而右边的这条路只收取10元的过路费……

但是我们的很多选择是对还是错,其实是无法得到明确答案的,因为选择了一个机会就要放弃其他所有的机会,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人也不能同时踏人两条河流。我们只能通过比较,选择一个我们认为收益最大的机会。你选择了甲,你还要放弃乙。你选择了走右边这条路,虽然它收取的过路费低,但是它的路面很差,你的车要受到较大的磨损,你要绕很远的路,要消耗比较长的时间,你还要忍受汽车颠簸的痛苦。

所以,我们说放弃乙而选择甲,那么放弃乙就是选择甲的机会成本;选择了走右边,放弃走左边就是选择走右边的机会成本。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时间是惟一的,有去无回,舍得舍得,舍是为了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放弃一个是为了得到另一个。

所以我们说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其他东西。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比尔·盖茨当年是怎样完成自己的选择的。

因为当年比尔·盖茨在电脑领域已经如鱼得水了,如果他选择上学,那么就意味着他必然要用大部分精力去完成学业,而只能用很小的一部分精力去研究自己心爱的电脑。而大学毕业之后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自己所学的并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而且自己还面临着寻找工作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可预料的,而在这个时候电脑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可能就会使自己的优势在自己上大学的这段时间里丧失。这样即使自己学业完成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却与自己越来越遥远。选择继续上学的收益是一张大学文凭,而机会成本是自己热爱的电脑事业,现在说这个机会成本则是成为亿万富翁。

相反,如果放弃学业而开始在电脑领域自己开辟一片天地会怎么样呢?自己节省了两年的时间成本,节省了两年上学的费用,而且自己现在在电脑领域正处于一个领先的水平,趁热打铁也许可以很快使自己创下一份自己的产业,上学省下的费用正好可以用做自己创业的启动资本。

而且,即使不能成为电脑界的精英最起码也能保证自己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样看来,选择电脑事业,如果成功,收益是一生的幸福,财富是无限的,而机会成本不过是一纸大学文凭,而这个成本,待创业成功之后是完全可以用现实的收益弥补的。

所以比尔·盖茨选择了自己创业而毅然放弃了学业。

在经济领域,机会成本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的发展在电脑的带动下,正以“奔腾”的速度越来越快地向前奔跑,竞争日益激烈,新的行业层出不穷,新的技术像雨后春笋蓬勃而出,新的机会波涛汹涌般的袭来,稍纵即逝。面临如此之多的诱惑,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这个时候,我们单纯依靠传统的成本核算就不行了,我们只片面地进行边际成本分析也不能解决问题了,我们需要用机会成本的理论来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来选择我们的投资方向。

你一定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吧?当时孙膑在田忌家里做客,经常看到田忌和齐国宗室里的公子哥赛马,看得多了,孙膑发现他们的马彼此都不相上下,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尽管去下注吧,我保证你能赢。比赛开始了,孙膑对田忌说你现在用你的下等马去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然后用你的上等马去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你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保证你大获全胜。比赛的结局果然如孙膑所料,田忌虽然输了第一局,但是接下来却赢了后两局,比赛以田忌的胜利丽告终。

在这里,孙膑其实用的就是机会成本分析法对赛马的收益和成本进行了分析。赢得后两局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第一局的胜利。如果用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分别和对方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对抗,输和赢的机会各占一半,根据概率分析,如果他们彼此经常在一起赌的话,输和赢的机会只能是平分秋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经济决策的时候,靠运气去赌是不行的,因为赌的结果成功和失败的概率只能是各占一半。而通过机会成本的分析,我们成功的概率会更大,我们的收益也会更大。

时间与资本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然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用有限的资本,对我们的行动做出必要的选择,而选择的目的就是力争获得最大的收益。

举个例子:我的朋友何洪有一套自有产权的门市房,小两口自已经营了一个小饭店,一年能获得15万元的收入,小日子过得很红火。有一天我到他们的小饭馆里去做客,和他们闲聊,知道了他们经营的实际情况,我就劝他们赶快关门!他们问我为什么,我说他们做的是一个赔本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