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史说新语:历史背后的经济学
1860400000020

第20章 建在庙宇里的铸币厂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一带的商业已经十分发达,由于通货紧张,银钱流通不畅,严重影响了这一带的商业发展。于是,当地的十六家富豪经过商议,决定彼此承认对方开出的“支票”,谁拿着这张“支票”,都可以在其他任何一家兑换银两、铜钱。就这样,这十六家富商私下印制了一种用楮树皮制造的、可以取代钱币的“支票”,后来它被称做“交子”,并且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最初,这种纸质的凭证只是以私下流通的形式在相关的十六户商家使用,所以人们又称之为“私交子”。面对这种民间发起的私下印刷“货币”的行为,当地政府并不认可,最初政府想取缔这种没有任何价值的“新货币”,但是经过走访调查,政府发现纸币携带方便,还有效地节约了当时非常贵重的金属,降低了制造金属铸币的成本,流通速度也加快了,这种“新货币”在经济流通过程中的确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非常有利。于是,经过利弊权衡,政府决定改私印“交子”为官印“交子”。就这样,“私交子”摇身一变成了官府承认的货币。

中国人发明了纸张、印刷术,这回中国人终于找到了使这些发明发挥作用的最佳用地。“交子”承载着人类的文明,科学技术开始向人类的未来挺进。

可以说,制造“交子”最重要的是纸张,其当时制作方法大致是这样的:先将楮树皮在石灰水中浸泡多天,使楮树皮软化并被漂白,再用清水浸泡、洗涤,最后经过碾压成为造纸可用的纸浆。同时,造纸还需要大量的上水,需要排放大量的污水,而制造出的纸张又需要很大的场地用于晾晒,因此,造纸作坊必须建设在有天然给水和宽敞有阳光的地方。

经过当地官方有关人员的查勘,最初印制“官交子”的场地选在了成都西门外府河旁边、通锦桥和马家花园一带的净因寺里。

净因寺最早建于东汉桓帝延熙年间,当时的名字并不是净因寺,而是净众寺;六朝时更名为安浦寺,唐代再更为原名--净众寺;宋代又换名为净因寺。这寺庙周围古树参天,林木葱郁,溪水环绕其间,是一个非常幽静而美妙的去处。就在小溪的上游,有一个高大的水车,水车不停地旋转将小溪中潺潺而流的溪水提到岸上,流向庙里。

在距离寺庙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碾,以水车为动力来碾压那些造纸的原料。想想,当年那些白花花的无数象征财富的“交子”就是从这里,从一个深山的古庙里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外的,“交子”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闹市的商铺里,源源不断地送到商人们的手中,然后像流水一样川流不息地流进千家万户……

元末明初,净因寺更名为万佛寺;明末,张献忠进川后万佛寺再次毁于战火,清代康熙初年得以重建,仍沿用元代名称,称万佛寺。抗战期间,树德中学曾疏散至此。

1947年,这里被改建为成都理学院,新中国成立后该校被合并到四川大学。20世纪50年代,中铁二局和中铁二院落户通锦桥和马家花园一带,万佛寺从此被占用,被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已经消失得了无痕迹,只留下了一些精美的文物,被收藏在四川大学博物馆。

后来,经过无数古钱币爱好者、专家的考证,人们才从故纸堆里发掘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物证,确定了世界最早纸币的诞生之地。据《全蜀艺文志》记载,元代费着的《楮币谱》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增一员;掌典十人,贴书六十九人,印匠八十一人,雕匠六人,铸匠二人,杂役十二人,廪给各有差。所用之纸,初自置场,以交子务官兼领,后虑其有弊,以他官董其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使特置官一员莅之,移寓城西净众寺。”是的,“私交子”诞生得的确比“官交子”要更早,但是“官交子”才属国家法定货币,才具备完全的货币职能。而最早的“私交子”只能算是具有部分货币职能的凭证,它并不属于信用货币。《楮币谱》开宗明义就写明了“私交子”流通中的弊端:“私交子”虽然功不可没,是世界纸币的源头,但由于缺乏实物和文献对其印制地的记载,因而无法考证。而“官交子”的印制地有完整清楚的文字记载,称它为“世界上第一张纸币”没有不妥之处。

需求产生供给。当初,纸币的产生是非常偶然的,十六家富豪根本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个创造开创了人类经济史的一代先河,成为人类社会最伟大的一项发明,他们不过是为了彼此之间交换的方便,但是客观上他们为人们提供了金融制度创新的一个很好的实例。当每一个人都信任并接受他们的发明,并把这个凭证作为物品和债务的支付方式的时候,无形之中流通中的货币量就增加了,商品交换和流通的速度也自然得到了促进。

但是,政府对他们这项伟大的发明并不感冒,也没有给他们授予什么发明专利权,没有给他们安上一个私印货币的罪名对他们已经是很客气的了。这说明当时的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实在很不到位,哪像人家老美,整天嚷嚷知识产权那点事儿。这十六个家伙,要是生在今天的美国,他们的发明一定使他们成为天底下最大的富豪,你想,现在的老百姓谁人不是天天在使用他们的发明?

说点儿笑谈。

那么政府为什么不允许这十六家富豪自己发行印制“私交子”呢?

我们知道,通俗地说,货币不过是政府发行的一种借款凭证而已,是世界上印刷最精美、最漂亮的一张借条,你手里握着这张美丽的借条就随时可以向国家的金库支取与这张借条价值等量的黄金。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整个社会现行的金融体系,其实是以国家财政为担保机构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信用金融系统。货币本身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它只是一张记载价值量的凭证,如此而已。根据货币供求理论,当贷币供给没有控制地无限增长的时候,它就发展到物极必反的程度,它就会导致经济的混乱,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因为社会中,拥有的财富量是固定的,货币增多了,人们的购买力就提高了,需求提高了,商品的价格也就跟着提高了,这个时候货币就贬值了,货币一贬值,人们就希望把手中的货币变成商品,出现抢购风潮,而不是将货币用于未来投资……

所以,你说宋朝的政府能允许私人机构印制这种特殊的“借条”吗?你想,这种“借条”越印越多,越印就越具有可信度,使用范围就会不断扩大。但是,这十六家富豪的信用毕竟是有限的,一旦某一天信用链条在哪一家断裂,整个信用体系就会迅速崩溃,产生比雪崩还要强烈的冲击力,会给这种“借条”流通范围内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再说了,这十六家富豪就那么有定力吗?我相信柳下惠也许在某种特殊的条件下可以坐怀不乱,但是他们这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人能任凭这滚滚财富撞进自己的怀抱而心中不乱吗?真的很难说,这些商人一看拿白纸印成的花花绿绿的纸片就能换来金灿灿的黄金,转眼就能暴富,谁还有心思做那种慢吞吞的小本生意?干脆就在家开印刷厂得了!所以,政府的官员们早就看透了这些“奸商”的心思,能让他们自己印刷货币吗?其实,从“私交子”的诞生到“官交子”的出现并没有经过很长时间,“官交子”一出现,“私交子”就马上寿终正寝了。

你一定听说过我们身边的一些非法集资的故事。开始的时候,大家听说集资的回报率很高,大家一般都会群情激昂,尤其是看到那些疯狂的掮客在领取利息的日子里能领到30%甚至更高利息的时候,没有不动心的。但是,当你自己把手里的钱砸进去的时候,风向开始变了,回报由原来的30%变成了现在的20%,再后来变成了10%……

再后来,那个非法集资的家伙失踪了,等你找他的时候,公安局早已经在你之前把他拿下了,你得到的回报可能还不够你投入的本金的一半呢!在前些年,这样的故事可能经常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也许开始的时候,人们的本意并不是想要骗人,可能在大好的机会面前心里难免不痒痒,于是就想借大家的钱捞一把,但是随后看这钱来得太快、太容易,逐渐就放松了赚钱的神经,只想着在家数钱了。

因此,印刷货币的地址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货币由谁来印,印多少?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