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西地平线
1869800000032

第32章 马是人类忠诚的朋友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有一个忠诚的朋友一直伴随左右。这个朋友就是马。法国散文家布封说:人类最高贵的征乃是对马的征服。那么,人是什么时候将旷野上奔跑着的野马收驯到栏中的呢?西安半坡遗址上有牛骨、羊骨、猪骨、鱼骨等等。它们之外,似乎还有马骨。半坡文化离我们现在七千多年。不过人类正儿八经骑在马的身上,是公元前1800年时的事。在此之前,马是拉车的。或拉战车,或拉非战车之外的农用车等等。后来有一个勇敢的士兵跃到马上去了,于是一支骁勇的被称为“骑兵”的兵种诞生了。骑兵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公元前1800年欧洲人跃上马背。中国人稍微迟一点,春秋战国时候胡服骑射的故事,当是汉民族向游牧民族学习骑马的开始。说骑兵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先是改变了欧洲,再是改变了亚洲。横贯欧亚的两次大的长途军事奔袭,一次是匈奴民族穿越欧亚大平原,一次是蒙古民族穿越欧亚大平原,就是强悍的骑牧民族对定居的农耕文化的两次大冲击。中国的骑兵作战部队是1975年大裁军时最后完结的。我是这辉煌了两千年的兵种灭亡时的最后见证人。或者夸张一些说,是中国最后一代骑兵。我目睹这支部队在新疆阿勒泰盐池草原撤销时的情景。我的腰间一直系着一根马蹬革,就是一件纪念物,是当年从我的马鞍上取下的。中央电视台拍摄一个专题片,叫《永远的丝路》。内中,当丝路行进到甘肃武威时,专家拿出一件文物,叫“马踏飞燕”。那马,腰身细长,脖子夸张地向前勾着,尾巴则像御着风一样平行地拖在后面,活像一条龙。那马的四条长腿,大腿关节、小腿关节,都弯曲到极致,四只蹄腕,则向上翻起,像歌中唱到的“翻起的蹄像银碗”一样。当主持人问这是一匹什么马时,那个历史学家说这是“天马”那个地理学家说这是“汗血马”,我则说,两位专家的话都对不过,以我对马的理解来说,这匹马的造型形象是一匹“大走马”。马运动起来有三种姿势:一种叫走,这走,就像我们平日看到的运动员竞走一样,小腿伸直,抡动大腿,脚腕翻动;一种叫颠,这颠,原来的汉字中“颠”字再加上“马”旁,现在电脑上没有这个字,所以写成“颠”字。颠也和运动员的长跑差不多小腿打弯四条小腿动起来像一条小溪流过;第三种姿势书面语言叫它“驰骋”,就是像兔子一样,蚂蚱一样,两只前蹄、两只后蹄各为一个单位,一剪一剪地跃进,夏伯阳、李向阳式的奔袭,就是这种动作。

《红楼梦》中屡屡提到的大走骡子,它该就是一种“大走”的方法。走又分为“小走”和“大走”。小走马,在前蹄和后蹄的交替前行中,后蹄仅仅只能踩到前蹄窝里。而大走马,后蹄落地时,往往要超过前蹄窝一拃长。一匹大走马走起来,速度也许并不亚于奔驰的马,且更具耐力一些。附带说一句,各个单独的马似乎都只擅长于一种行走形式。有的善走,有的善颠,有的善奔。这种特质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即我们所说的天赋,另一部分则是后天培养的,例如我胯下的那匹,翻译曾说:好好压一压,压上几年,会压成一匹好走马的。可惜我没有那个耐性,临复员时还没有将它压好。不过前面提到的汗血马,它真行,各式行走的方式都会。可以走得很好只是步幅稍微小一点,比不上那些专业的走马。也可以颠,也可以奔驰。它还有一些奇特的东西,比如在急促奔驰中,可以以两只后蹄为依托,前蹄在扬起时,身子成九十度转弯。我这里说的汗血马的特征,很大程度只是自己的一种臆断。所谓汗血马,所谓汗血马之前的大宛马,这些以传奇口吻出现在中国碑载文化上的马,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谁也说不清。而我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连里翻译骑的那匹马,就有俄罗斯学者、土库曼斯坦学者推测出来的那种汗血马的特征。这匹马瘦嶙嶙的。它永远也长不肥。长不肥的奥秘是它身上的每个毛孔都时常向外淌血。平日,这些毛孔上结着血痂,疤痕累累,一旦马有些肥时,血痂破裂,毛孔开始渗血。流出的血和流出的汗交织在一起,浸在马毛上,湿漉漉的一层。这大约就是汗血马称谓的由来吧。土库曼斯坦的学者认为汗血马的毛孔所以向外流血,是因为毛孔里有一种草原上寄生虫的原因,这大约是有道理的。马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秋天,牧草结籽时,一是一段时间不使役的原因。当马疯狂地奔驰时,毛孔便开始渗血。这时你会理解什么叫“悲壮”……其实马无论渗不渗血,一旦领受到指派,行动起来都是很悲壮的。古代官吏传递奏章,皇上下达圣旨,标明“三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那路是马跑出来的。“快马加鞭未下鞍”,人不下鞍,人是骑在马上的。鞭子抽在马身上,马得玩命地狂奔,比人苦多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人无论出行还是作战,很少能用得上马了。但人不该忘记马。马曾造就英雄,没有立过汗马功劳的人就难为英雄,马曾推动历史,没有马的托载,人类历史该怎么写,实在很难说。在未来的岁月,马也许可以消失,但马的忠诚,勇敢,无畏,却是人类不灭的精神财富。马年岁首,便想到这些话题。当然是有感而发了……

200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