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1876900000036

第36章 李鸣生报告文学的意义(1)

李鸣生的报告文学创作,正以其独特的题材内容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充分注意。

现在,对李鸣生的“航天三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进行充分的个性分析,依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把李鸣生的创作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现象,放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分析认识,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对于进一步认识报告文学创作和李鸣生本人的作品,都是很有益处的。

了解报告文学这种新型文体的人,都十分清楚地知道,报告文学因为其写实性特点,具有很分明的个体性特征。报告文学作品,时常因其题材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作家的创作,时常也是因为作品的题材对象不同而有大不相同的表现。因此,在报告文学的创作中,作家一般是很难创造出鲜明的个性风格来的。有人说,报告文学作家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找到一个舞台,就在这舞台上表演。各有各的新节目,人人都有一手绝活。然而,这种现象虽然能造成一种五彩缤纷的局面,却不易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风格。至于有些作家作品中表现出的某些或严峻,或诗化,或质朴的一些特点,尽管可以给人某种细小的区别。但是,这与文学的风格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的。风格,既是题材的特殊表现,也是作家对题材的独特认识开掘及个性化的表现。

李鸣生的报告文学是有风格的。这种风格既突出地表现在他作品题材选择上,同时,更多地表现在他处理题材、表现题材的方法上。中国航天领域的生活人物,对于李鸣生来说,事实上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介入。他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生活了多年,对于航天领域的生活人物是有许多了解与感受的。因此,当他拿起笔来报告他的了解和感受的时候,往往就不是只盯住一个人一件事,而是对生活有一种全局的把握和通透的认识。因为李鸣生报告文学的这种题材特殊性和认识表现的通透特点,所以,他的作品总能给人以鲜明印象。能给人造成这种印象的东西,就是李鸣生报告文学的风格所在。

我们十分看重李鸣生的每一部作品。但是,我们更应当看重李鸣生报告文学所造成的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已确切地告诉我们,报告文学创作是可以造成鲜明的个性化风格的。

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作品题材的相近极有关系,与作者对题材的表现角度及认识开掘的深度也是十分有关系的。有的作家以作品题材相对近似产生特色,有的则以作品主题的思想性形成风格。李鸣生报告文学风格的形成是这二者兼得的结果。

航天领域的生活历史及人物故事,对广大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好奇却又是非常陌生的。李鸣生占有并选择这种题材的本身,就已对读者产生诱惑,造成分明的印象。更何况他对题材的开掘与表现又是十分深刻丰富的。作为一种读者非常陌生的题材对象,李鸣生采取了历史的,实事求是的报告方法。他在向大量史料和众多当事者作深入采访的基础上,把有关火箭制造、卫星发射的许多信息生动地描写出来,让读者极有兴趣地了解到,这些有关国家声誉、乃至命运的高科技航天工程,是怎样在最高决策机关运筹帷幄、在许多科技工作者的精心研制下、在经济条件极端困难、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一切描写,都在逼向历史纵深的同时,也逼向了人的生活与心灵情感深处。作者以自豪和喜悦的心情描述了历史的辉煌,同时也以十分沉重的笔墨描写了历史的苦难,描写了他对历史的复杂感受。这些感受既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也有大量有关人物感情命运的内容。林林总总,非常丰富。

然而,更加可贵的是,李鸣生在航天这个题材对象上,开掘出了既具历史意义的思想,又开掘出了有未来意识的一种理解。而这一种理解,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在《飞向太空港》里,李鸣生就已经由中美共同合作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看到了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生活背景下的人,是完全可以在飞向太空的高科技领域实现合作,完成人类一起合作寻找新的家园的目的。这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中包含着的内容的一种升华。这种理解和升华,体现了作者的美好愿望,也表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激情。也许,正是这个愿望和浪漫主义激情的存在,更让人感到科学的纯洁和文明。李鸣生把现实和理想结合得如此紧密,在航天这个神秘的领域、这个高科技的舞台上发现了历史的曲线,发现了一种文明的精神和美好的未来。这实在是使人高兴的事。《走出地球村》,也有与此相近似的表现。但是,李鸣生的视野更加开阔,面对的生活也更加丰富。中国着手研制人造卫星并发射成功,不过几十年的历史。可是,中国人的飞天梦,却已做了几千年了。李鸣生借助“东方红卫星”的研制和发射,系统地追溯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及其反复实践过程,描述了其他民族的飞天向往和实际动作。让读者清楚地看到,经过长时间的追寻,人类是怎样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的。飞天的梦想是纯真的,但生活却是现实的。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复杂的社会原因,即使是科学,也会受到许多干扰。在《走出地球村》里,李鸣生充分地描述了人类飞天梦想的美丽,描述了人类对这种梦想坚定不移的追求。同时,他也比较充分地报告了人类飞天梦想成真的艰难历程。像对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着名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含冤自尽、用一腔热血报效祖国的火箭材料专家姚桐斌在“文革”中被“造反派”用乱棍打死,等等。李鸣生报告了“东方红卫星”在研制发射过程中的欢喜与悲苦,尴尬与辉煌,更使人认识从现实到美梦成真的曲折和艰难。

在《澳星风险发射》里,李鸣生则通过对“澳星”的两次失败和成功地发射的解剖,具体而深入地分析研究了不同文化生活背景下的人,在面对失败和成功时所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是很有形而上的价值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成功和失败是相伴而行的。在某些时候,她们互为作用与结果,是不易分出个是非来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么认识的,这才出现了李鸣生在他的作品中描写的那许多种成功就欢欣鼓舞,失败就如丧考妣的奇怪现象。但是,人生社会的风险不光存在于科学研究的过程之中,也存在于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活动之中。只有勇敢直面失败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澳星风险发射》,具体而形象生动地告诉了人们这种深刻的辩证关系,让人清楚地看到理想的浪漫和现实的严峻。

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领域做十分深入地开掘与表现,并使这种表现形成相近的个性特点,这样,一个作家作品的风格就形成了。李鸣生报告文学的风格就是以航天题材为对象作历史的、现实的、乃至浪漫的描写与表现体现出来的。李鸣生的成功,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它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榜样,标明了一个通向成功的指向。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题材的集中才能实现个性风格的形成,而是说,题材对于风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那些不断变换题材的作家来说,那就要在题材的认识与表现上多用心思了。也许,在多次相近似的开掘表现之后,能够在其思维特点上,表现手段上产生出个性风格来。事实上,有些作家已经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来了。但是,应该看到,以后一种方式来寻求创作风格的工作是十分困难的。有的人也许创作了一辈子,也并没有创作出自己的风格来。应当说,报告文学创作风格的形成,因为受题材真实性的限制,比起其它文学品种来,要相对困难一些。可是,李鸣生在这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成功,这是一件让人为之高兴的事。

我以为,李鸣生报告文学还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发:一个作家若是集中笔墨对某一个生活领域的重大题材作全景式的艺术报告,并把这报告深入到历史和现实,事件的进程,人物的心灵情感之中,他就有可能文学式地反映出某个生活领域的历史面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