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报告文学的凝思
1877000000028

第28章 隆起的文学大山上的高峰——序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精品书系(1)

在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巨大变革中,报告文学始终伴随着民族前进的步伐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报告文学是一种不断给人以激动、振奋、思考的重要文化参照对象。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报告文学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中国现实文化的重要表现对象。因为报告文学特殊的文学地表达社会生活真实的特性,所以,报告文学所报告和描述的社会生活真实内容,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存在以至当代历史的一个部分。

根据比较普遍的研究认识,报告文学至今也不过近百年的历史。中国的报告文学活动,起始于二十世纪的前期,比起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诗歌、散文和戏剧、小说这些传统的文学形式来,报告文学的历史更是短暂。但是,瞿秋白的《赤都心史》、《俄乡纪程》等作品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报告文学从一登上文学舞台就以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政治性显示自己的撼人力量。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报告文学力作更表明它同人民命运的血肉联系。其中几十年的风雨岁月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学的要求,在虚构的文学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对真实事件、人物和相关社会矛盾内容了解欲望的时候,后来的新闻传媒又因为要适应社会生活的纷纭与变化迅速的需要而无法将更多、更丰富多样的事实背景和主观理解诉诸大众的时候,报告文学就应运而生了,就在虚构文学不能直达真实的事实和新闻传媒不可能充分报道事实真实的空白地带,建立起了自己的营盘,开始独立和个性地行动起来了。所以,报告文学是有着坚实的社会生活成长基础和广阔的社会生活活动空间的,并不像有人偏颇地认为其缺乏生长基础,是一种人为的制造和作秀。报告文学是一种及时地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社会生活变化和人们的文学需要而出现的有自己特性的文学体裁,这已经是被许多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证明,被众多的读者欢迎并习惯接受检验的事实。

中国的报告文学,在经历了一个必要的发展过程之后,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以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为标志,以黄宗英、柯岩、理由和此后许多作家的成功参与而产生了重大的飞跃,充分将自己的个性魅力和作用影响情形向人们作了成功的展示。随着报告文学个性魅力的突出表现,过去一直依附于散文体裁,或者是游荡于新闻和文学之间,被人视为“边缘文学”“文学杂种”的报告文学,终于“由附庸蔚为大国”(张光年语),以一种新的姿态与表现展示于读者的眼前,备受人们的追读和期待。

报告文学成为“大国”的标志,首先是人们对于这种文体特殊性和表现魅力的认可与选择。1978年1月,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之后,立即在社会各界的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一时洛阳纸贵。一个此前颇受争议的知识分子、数学家,突然被作家激情、诗化地作为赞美的对象加以描写,除过人物自身的特殊魅力外,还使人们感到,自己身处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过去似乎既定的判断、结论、对象等,好像可以更加接近真实的认识、评价了;新鲜的内容再加上毫无空泛政治说教及新“八股”表达的文学艺术性,使《哥德巴赫猜想》成为了一面高扬的旗帜,使报告文学成为真实文学地表达社会生活人物的很好样板;再加上刘宾雁《人妖之间》在另一种严峻风格方面的影响和推动,报告文学有力地唤醒了人们诉说和表达的欲望。从此,报告文学创作伴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历史迈进,在一个有利于它成长发展的环境中,一发而不可收。诗人、小说家等纷纷参与报告文学的写作;报告文学成了人们参与和追读的热门对象;报告文学作家成了文学舞台上的主角;报告文学成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号鼓与引领标志;报告文学所表达的内容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议论话题——报告文学创作似海如潮,波浪滔天;报告文学作家的队伍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现实的社会生活环境孕育和激发了报告文学的成长繁荣,报告文学也以自己极富个性活力的表现回报了时代和人民对自己的要求与希望。“报告文学的时代”开始到来了。这样的情形,在过去的中国文化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是报告文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创造了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奇迹。

真正认识和理解了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的人,他所感觉的报告文学,除过这种浩大气势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报告文学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个性独特作用。在我的阅读体验中,当代报告文学所获得的巨大声誉和辉煌成就,在很重要的方面,是作家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很好地参与并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文明进步与变革。报告文学是一种只有扎根在社会生活的土壤里才能够生根开花结果的文学。离开了同社会生活的联系,报告文学就无可用手足,无法表现自己参与社会生活变革的作用。中国当代的报告文学,正是将自己的创造同国家民族的现实命运和前途发展,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情绪联系到一起进行选材、采访、描述、思考,在全局的背景上观察具体的人和事,在具体的事情中感受全局的脉动,从而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对现实的生活矛盾、事件、人物等进行了真实的报告之后才获得了人们的接受和喜欢的。报告文学作家的视点,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角落,大量的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对象的报告文学,因为在许多的社会生活对象及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着审视判断,在对于包含美质对象的真诚歌赞和对于丑陋落后现象的无情批评过程中,报告文学在建设和修正、埋葬等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这样类型的报告文学被人们称之为“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在当代的报告文学创作发展中,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种观察思考性的文学写作,作为一种知识分子特殊的社会表达方式,这些年间,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很充分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风采。有太多的事实说明,在现实的中国,不少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是肩负着国家民族的希望在时代的前沿引导人们向文明前进的旗帜;是站在船头观测航向躲避冰山暗礁的引航人;是冲锋于阵前英勇搏斗的战士;是布洒温情和大爱的真身使者——他们对社会所表现的负责态度、使命意识、热情精神以及智慧表现、果敢作风、无私品格等等,着实令人一次次的感动。正是因为如此,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黄宗英的《大雁情》、《小木屋》,柯岩的《癌症≠死亡》、《奇异的书简》,理由的《扬眉剑出鞘》、《痴情》、《她有多少孩子》,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守望家园》,赵瑜的《强国梦》、《马家军调查》,胡平的《中国的眸子》、《美丽与悲怆》,邓贤的《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卢跃刚的《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以人民的名义》,何建明的《落泪是金》、《根本利益》和陈桂棣的《淮河的警告》、《中国农民调查》等等作品,才能够在当时和经历时间的考验之后依然具有很大的震撼力量和历史记载价值的原因。“士志于道”,是一种精神的体现,“经世致用”,是一种学风的表达,“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则是一种精神和学风、作风的共同表达。这些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品质,可以说在很多报告文学作家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在当今的各类文体创作中,报告文学作家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将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表现得最为充分的创作。尤其是,在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潮流日渐高涨,追求名利的欲望和表现空前露骨,放弃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玩命作秀,仅仅关注个人一己的情绪波动人生悲欢,甚至以丑陋为时尚等社会创作现象纷纭惑众的时候,不少报告文学作家的这种人格操守和魅力,就显得特别的高尚与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