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满的亲子关系
1904200000034

第34章 结语

亲子关系是果,家庭教养才是因。有什么样的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果。我们为了掌握根本,所以把重点放在子女的教养上面,希望通过正确的教养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现代父母和过去一样,十分重视子女的教养,可惜所采取的原则和方法,大都学习西方,尤其在管教孩子方面,更是以美国为榜样。留学回来的教育心理学家往往鼓吹西方的辅导观念,忽略了我们中华文化的特质,反而造成学校与家庭的矛盾,使孩子无所适从。

家庭教养的主要内涵应该是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环境,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伦理观和世界观,并且学会适当地持经达变,以求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制宜。一家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越是相近,彼此的沟通就越畅通,亲子关系也就更为和谐和亲密。

一些急着赶时髦的父母,非但不对子女灌输作为中国人应有的历史认知和语文教育,反而以揠苗助长的方式,在子女还没有把中国话学会,便赶忙将其送进双语学校,学习胡言洋语,导致子女将来没有一种语言说得精准,没有一种文字用得恰当。在这种情形下,要子女孝顺父母,缅怀祖先,恐怕相当困难。美国年轻人不懂得敬老,美国孩子也不懂得祭祀祖先。这些明显的事实,最好能够及时加以注意。

二十一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差异,远比二十世纪和十九世纪的差异为大。我们不能够用过去的眼光和标准来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变迁。由于信息技术发达,信息的交流既方便又快速,地球村的形成,使统一世界的课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从世界各国的历史来看,几乎都免不了武力统一。然而,以今日的武器如此具有毁灭性的力量,武力统一世界的尝试,只能算是自取灭亡。于是,大家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转到东方,认为西方的霸道,既然不足为凭,中华文化的王道精神,也就是得人心者昌的怀柔、融合原则以及广大包容的胸怀,应该是二十一世纪大家共同需要的强烈信念。欧洲长时间的分裂,可以说是霸道思想的必然报应。如今逐渐迈向统一,能不能转变过去的报应?恐怕还有待较长时间的观察。

不能走武力统一的道路,就应该重视中华文化的发扬,以促进世界大同,尊重各民族的小异,从而互相依存。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Toynbee)指出: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的途径。在这一方面,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他所说的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中庸之道,也就是合理主义。在二分法的矛盾中,走出三分法的和谐。换句话说,在两种极端之中,找出合理点。

汤恩比说:“如果我的推测没有错误,估计世界的统一将在和平中实现。这正是原子能时代唯一可行的道路。但是,虽说是中华民族,也并不是在任何时代都是和平的。战国时代和古代希腊以及近代欧洲一样,也有过分裂和抗争。然而到了汉朝以后,就放弃了战国时代的好战精神。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重新完成中国的统一,是远在公元前202年。在这之前,秦始皇的政治统一是靠武力完成的。”他又说:“将来统一世界的人,就要像中国这位第二个取得更大成就的统一者(刘邦)一样,要具有世界主义思想,同时也要有达到最终目的所需要的干练才能。”

现代中国人最好明白,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必须对全世界担负起十分重大的责任。这种重大的责任,并非少数人所能完成。可以说所有中国家庭,所有中国父母,都应该共同担负,才有完成的可能。

基于这种时代性的特殊要求,我们提出三点呼吁:

第一,父母把子女教养成为顶天立地、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成为万物之灵的人。自幼学习并实践中国良好的道统,长大后以身作则,把优良的中华文化,向外宣扬,扩展到全世界。并且求同存异,尊重各种异文化的差异性,充分展现宽大的包容性,使全世界民族在迈向全球化的时候,不致恐惧本土文化受到侵略或打压而极力抗拒,二十一世纪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因而获得化解。这样,中华文化作为避免人类集体自杀的最佳良药,当然为全世界各民族所共同欢迎,而不构成文化侵略。王道与霸道思想的分野,必然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第二,父母不盲目追逐时尚,把一些尚未经过时间的考验,还没有足够佐证的主张,当做新的观念,甚至自以为是地看成普世价值。父母能够保持高度的冷静,坚持生活方式可以变,而生活法则不能变的信念。在亲子关系方面,尤其不能违反正名的法则。不做子女的父母,只成为子女的朋友,哪里能够做到父母慈而子女孝呢?父母管教子女是天赋的神圣任务,必须将管教子女与存心体罚,对子女施暴、虐待做出严格而清楚的区隔,以免因噎废食,造成不敢管教子女的不良后果。

第三,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必须有不同于近六百年来的表现,也就是应该特别争气,理智而勇敢地走出一条路来,使中华文化现代化,而不是使现代中国人西方化。因为西方哲学家,早已明白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对引导当代世人的重要性。我们的亲子关系,必须格外注重子女的教养。唯有培育出堪为时代模范的子女,才是我们这一次为世界作出的真正贡献。所以我们应该继旧开新,不可以丝毫有所偏废。

为了达成这样的特殊使命,我们才把亲子关系界定为教养关系。从怀孕开始就应该重视教养,甚至再向前延伸,从择偶开始便考虑到子女的教养问题。我们同样提出三点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从小教导子女,爱情固然没有条件,结婚却必须考虑到双方的互相配合。换句话说,婚姻是有条件的。在陷入爱情的漩涡之前,先理智地慎选恋爱对象,避免爱上不该爱的人,这应该是未雨绸缪的最佳原则。未来的亲子关系,以眼前的爱情观为出发点,实在不可不慎。真正的慎始,必须把亲子关系提前到自己的择偶和恋爱。最好及早教导,预先防患。

第二,家庭是子女的第一环境,也是成长的摇篮。我们固然应该尊重单亲家庭的存在,却必须正视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因为教养的成果势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父母应从小教导子女,什么叫做单亲家庭?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使子女明白家庭和事业至少同样重要。稳固而和谐的家庭,对子女十分重要,对社会的正常发展同样具有重大的影响。结婚之前,应该睁大眼睛,仔细看清楚;而婚后则应该包容对方,互相成全。及早让子女知道:真正十全十美的人是能够包容并不十全十美的事实。一家人互相规劝,同时要彼此成全。

第三,夫妇是五伦的第一伦。夫妇关系不良,亲子关系也跟着变样。父母最好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把正常的夫妻关系持续地表现出来,使子女耳濡目染,将来也能够仿效父母,保持优良的家风。因为我们生而为人,除了生物性的食色欲望,更应该加上文化的因素,要表现得比一般动物更为体面一些,卧室的门要关好,是对长上和晚辈的一种尊重。相信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必然更有把握长大成为万物之灵。

最后,我们奉劝所有的父母:凡事尽人事以听天命,亲子关系也不例外。实际上父母子女彼此之间的因缘,并不是仅凭科学就能够解释得清楚的。我们不断地提醒,每一个人都是自作自受。在亲子关系方面,更会得到快速印证,短短十几个年头,因果关系便非常明显。小时候父母稍有疏失,子女长大后,父母就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恶果。如果说有现世报应,恐怕没有比亲子关系更为快速而显着的了。

我们长期观察,发现下面的四种因果现象,实际上都可能发生。

第一,父母用心教养,子女正常发展。

第二,父母用心教养,子女并不争气。

第三,父母并不用心,子女十分出色。

第四,父母并不用心,子女误入歧途。

换句话说,父母的用心教养,并不能保证和子女的正常发展维持正面的必然关系。但是,如果深入分析,那就完全不一样。父母用不用心,并不能从表面形式上来观察,必须依据实际的方向和功能来体会。凡是父母自身的品德修养良好,教养出来的子女,大多能够正常发展。反过来说,父母的品德修养较差,对子女的教养,又重学业而轻品德,那么,子女长大成人之后,表现大多很差。可见德本才末,是千古不移的道理。

我们十分相信:表现良好、有比较大成就的子女,有一项重要的共同因素,便是俗语所说的“祖上积德”。子女获得良好的庇荫,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有这样良好的表现。祖上已经是事实,很难加以改变,父母只好尽力积德,使子女能够成才。事实上,修造自己的品德,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终生努力的事情,不但为子女,即使为自己,也应该时刻铭记在心、不断反省,有过失力求改正。亲子关系的基础,实际上在于父母持续修造自己,在行为上以身作则或者以身作例。至于成果如何,都要加以笑纳,毫无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