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的忠告:外交官爸爸写给儿子的信(超值金版)
1916700000037

第37章 处世——人际关系是一种润滑剂(1)

你差不多也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必须学会把迄今为止所掌握的知识以及所见所闻系统归纳,附上自己的判断,形成独自的人格、行为模式、举止风度。接下来的事,只剩下体察人情、历练世故了。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因此我深信,懂得正确的处世态度、掌握灵活的处世技巧是绝对必要的。年轻人在进入社会这个巨大迷宫之前,最好能请一位曾经的先行者来给自己画一张“路线图”,尽量避免自己迷失在社会迷宫中。

§第62封信 做人要有主见

当你读到我这封书信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回到莱比锡了吧。在德累斯顿,接触了那里的宫廷社会,你的所见所闻想必一定很深刻!我想,以你的好悟性,是应该把狂欢节气氛留在那儿,绝不会沉湎其中的。回到莱比锡后,应该会很快静下心来安心工作吧。

如果你对那里的宫廷生活的确感兴趣,那么从现在开始就下工夫苦读。接近宫廷没有其他捷径,只有一点一滴累积知识,使你的人品学识得到人们的肯定,这才是唯一途径,这点你要牢牢记住。你也许想象不出来,那些知识贫乏、品质低下的所谓贵族的状况是多么不堪入目!他们只是行尸走肉而已!相反,那些学富五车、气质优雅、品行高洁的人士,才是真正值得你效仿的。你千万不要做一个两脚悬空,好高骛远的人,而应该做一个内心充实的人。人们经常说,宫廷是罪恶的深渊,那里充满了欺诈、倾轧与虚伪,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魍魉世界。这种说法不免失之偏颇,但毋庸讳言,多数皇宫情形确实是这样。不过反观一下我们周围,难道这种情形就是皇宫所独有的吗?只要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这种情形就在所难免。我真想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到哪儿去寻觅一个一尘不染的世外桃源呢?

我们常常有种误解,以为在那远离俗世尘嚣的乡野,人们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比起宫廷之类的凶险之地来,真不啻一个天堂、一个地狱。但是,你若仔细推敲就会很快悟出,宫廷有争斗,乡野也有争斗,同样是争斗,仅仅是形式不同,实质没什么两样。更何况,宫廷内斗,有时还会被好事之徒抖搂出来,我们还略有耳闻。对发生在穷乡僻壤的乡野小民之斗却知之甚少,仔细观察一下两个田垅毗邻的农夫吧,为了要比对方多收一升半斗,都在暗中较劲儿,那种疯狂和执著,比起宫廷大臣们为了谋取一份美差而明争暗斗来,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诗人们常常把村野农夫描绘得那么淳朴无邪,把皇宫里的人描绘得那么邪恶狡诈,然而这只能哄哄那些头脑简单的蠢材,只有他们才会对诗人们的胡说八道深信不疑。其实,草民和大臣一样,都是人,都有七情六欲,不同的只是做派而已。因此,对社会上有关各色人等的品评,一定要持慎重态度。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太相信这种泛泛而论,同时,也有太多自命不凡的人,专以连横合纵,卖弄辞藻为乐事。真正的智者,对那些陈词滥调是不屑一顾的。而且这类陈词滥调,大都思想贫乏、语言苍白,令人不忍卒闻。

在这个世界上,对三教九流、七十二行都有各种各样的评论,有的甚至成为盖棺定论,在人们脑子里扎了根。这些所谓定论,有错有对。然而,那些毫无主见的人,却往往将他人的礼貌恭维视若圭臬,欺人慰己。一旦我碰到这种人在人前卖弄时,就会故作高深追问他们:“是这样吗?你觉得呢?”于是,这些人就会立刻吞吞吐吐、窘态百出。因此,我的结论是,一个自信的人,即使不依赖那些一般性的评价,也能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得丝丝入扣,绝对不是靠那些空洞无物的陈词滥调来使自己引人注目。孩子,我想你明白我的意思,我多么希望你凡事有自己的主见,而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延伸阅读

▲经验,往往是大脑逃避思考的借口

一般来说,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常常以过去的经历来看将来的发展。如果你的过去特别艰难困苦,你大概得加倍努力,才可以看到将来的前途。但是,经验也常常限制了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机械而固执。

■一次海航中,一艘巨大的远洋油轮不幸触礁,大多数人葬身海底,幸存下来的一小部分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

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只有石头,寸草不生,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可怕的是,在烈日的曝晒下,每个人都口渴得难以抑制,水成了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都是水,可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那是海水,海水又苦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更何况这些经验丰富的海员。

这些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等到下雨或有过往船只发现他们。但是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寂静的海岛,而且也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海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海员因为缺水而昏迷,但他们依然不敢喝海水,最后,他们纷纷渴死在孤岛上。

当最后一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扑进海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

船员喝完海水,一点也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十分甘甜,非常解渴。他心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他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他一点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这里的海水时才发现,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这儿的海水实际上完全是可以饮用的。

海水是咸的,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所传承的一个经验,不管你是否到过海边、喝过海水,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一经验。然而,正是这个被大家所熟知的经验,欺骗了那些海员,最后,在面对周围都是可以喝的海水中,他们渴死在岛上,这不能不说是对经验的一大讽刺。

■有一个小女孩,看着妈妈在做饭,就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你每次煎鱼都要把鱼头和鱼尾切下来,另外再煎呢?”

妈妈被问住了,回答说:“因为从小看见你的外婆都是这么做的。”■

于是,她就打电话问她的母亲。原来,过去家里的锅太小,无法装下一整条鱼,所以她的母亲才把鱼的头、尾切下来另外煎。

经验告诉那位母亲,煎鱼要把头尾切下来另煎,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她却无法回答,因为她的头脑被经验所束缚,没有深究其原因。

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以为自己的经验非常正确,不会出现偏差。正是经验,常常让我们的大脑“停工”,成为大脑逃避“勤奋”的借口。也正是这样一成不变的思维,才使得人们有时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第63封信 保持清醒头脑与正确判断

孩子,为了不断使你的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并使之永远合乎道德规范,也为了使优点永远是优点,你就必须时时警戒鞭策自己,切不可自满,任何时刻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正确的判断。

一个人身上的任何优点或善行,都是跟他身上同样具备的缺点和恶行相生相克的,一旦失足,就会遗恨终身。比方说,宽容过度,就会流于怂溺;节俭过度就会变得吝啬;刚勇失度必落入鲁莽;太过谨慎又会变得懦弱。如此看来,除了时时警告自己不要做出逾规越轨之事的同时,还要时时留意自身固有的优点或美德。

逾规越轨本来就是丑行,人们不屑一顾是很自然的事,人们也不会动念头去探讨这丑行。当然,对于那些文过饰非之辈自然又另当别论了。至于那种中规中矩的善行,本身就很美好,谁遇上这种美好的善行都会触动真情,而且愈是探究愈觉其美,愈是了解愈觉引人入胜,甚至连自己也陶醉在这善行之中了。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美的事物大都具备这种魅力。

我们说正确的判断,目的就在于要努力达到这种境界:不断使你的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并使之永远合乎道德规范,也使你的优点永远是优点。必须时时警戒鞭策自己,切不可自满。我反复提示你这点,不是为了别的,只是想说明,所谓学识丰富本是一个人的长处,可有时又是一个容易使人落入其中的陷阱。

一个人知识很多,却遇事缺乏判断,说不定背地里被人贬为“书架子”、“俗不可耐”、“假道学”等,反变得一文不值。你如今也拥有了相当多的各方面知识,为了避免落入陷阱,招致非议,从现在开始就要时刻提防这点!

一般的所谓饱学之士,往往都非常自负,对他人的见解通常都是风过牛耳。我要规劝你,知识要尽量丰富,态度要尽量谦恭。不要像有的人那样,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或贸然做决断。一旦养成这种恶习,将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对了!你就俨然成了个学阀,被你压制的人,会感觉受到伤害和侮辱,从此对你敬而远之,对你的任何意见都不屑一听,轻者招致他人的怨怼、抵制,重者与你对簿公堂。

为避免出现这类尴尬事,我必须再次提醒你,随着知识量的增长,谦虚的美德也要随之增长。即便是对自己有把握的话题,与人谈论时,也要装出一种不大有把握的模样,陈述自己的观点但千万莫说过头话。

要想说服别人,就先要有耐心,认真倾听对方陈述观点。这是在为人处世中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谦逊。如果怕被人看成是个绣花枕头,那么,就不要在人前故意卖弄,用你周围同你谈话的人同样的方式与人交谈,不要故作风雅,议论点到为止,这就是避免陷入尴尬的最好办法。绝不可显示自己比周围的人更高明或更有学问。好比怀表,只宜把它揣在衣袋里,不宜拿来张扬,没有必要时不时从荷包里掏出来向人炫耀一番,从口袋中取出来,也没有必要主动去告诉别人时间,若是有人问你时间,只要回答几点几分就行了,假如别人不问,你就没有必要去主动告诉他。

同理,知识也是一样,学问作为一种华丽的装饰品,似乎也是不能缺少的。如果你身上缺了这玩意儿,会觉得很没面子。不过,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犯前述错误而招致非议,万分谨慎是必要甚至必需的。

★延伸阅读

▲权威只是经常对而不是永远对

■1842年3月,在百老汇的社会图书馆里,著名作家爱默生的演讲打动了年轻的惠特曼:“谁说我们美国没有自己的诗篇呢?我们的诗人文豪就在这儿呢!”这位身材高大的当代大文豪的一席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讲话使台下的惠特曼激动不已,热血在他的胸中沸腾,他浑身升腾起一股力量和无比坚定的信念,他要倾听大地的、人民的、民族的心声,去创作新的不同凡响的诗篇。

1854年,惠特曼的《草叶集》问世了。这本诗集热情奔放,冲破了传统格律的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了民主思想和对社会压迫的强烈抗议。它对美国和欧洲诗歌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

《草叶集》的出版使远在康科德的爱默生激动不已。他给予这些诗以极高的评价,称这些诗是“属于美国的诗”,“是奇妙的”、“有着无法形容的魔力”,“有可怕的眼睛和水牛的精神”。

《草叶集》受到爱默生这样很有声誉的作家的褒扬,使得一些本来把它评价得一无是处的报刊马上换了口气,温和了起来。但是惠特曼那创新的写法,不押韵的格式,新颖的思想内容,并非那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他的《草叶集》并未因爱默生的赞扬而畅销。惠特曼却从中增添了信心和勇气。1855年底,他印了第二版,在这版中他又加进了二十首新诗。

1860年,当惠特曼决定印行第三版《草叶集》,补进些新作时,爱默生竭力劝阻惠特曼取消其中几首刻画“性”的诗歌,否则第三版将不会畅销。惠特曼对爱默生说:“那么删后还会是这么好的书么?”爱默生反驳说:“我没说‘还’是本好书,我说删了就是本好书!”执著的惠特曼仍是不肯让步,他对爱默生表示:“在我灵魂深处,我的意念是不服从任何的束缚,而是走自己的路。《草叶集》是不会被删改的,任由它自己繁荣和枯萎吧!”他又说:“世上最脏的书就是被删减过的书,删减意味着道歉、投降……”

第三版《草叶集》出版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久,它便跨越了国界,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泰戈尔曾经说过:“除非心灵从偏见的奴役下解脱出来,心灵就不能从正确的观点来看生活,真正了解人性。”而一个人最致命的偏见莫过于认为权威们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正确的。

这种偏见往往会葬送一个人的一生。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所以,年轻人在遭遇困难时,不要拿权威的失败为借口而放弃自己的探索。切不可看了巨著《红楼梦》,就停止了文坛上的耕耘;或看了马拉多纳踢球,便放弃绿茵场上的梦想;或听过帕瓦罗蒂的歌声,便扼杀自己的音乐天分。如果总是活在权威的阴影下,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出现曹雪芹、帕瓦罗蒂、马拉多纳这样的人物了。

§第64封信 练达世故人情

今天忙碌了一天,到现在我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原因是有位满腹经纶的名流来访,细究起来,同他还有一点儿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我们在一起共进晚餐,又一起共度良宵。照理说,有朋自远方来,这个晚上应该是非常美好而欢乐的。可是我却只觉得很累很累,甚至有种受苦刑的感觉。也许你会问,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个不懂礼节、喜欢信口开河的老学究。通常在我与人的交往中,都把东家长西家短这类闲言碎语当成是废话。然而,这位先生的言谈,却比这些废话更让你倒胃口,更令人头痛。以前也曾经遇到有些人跟我聊那些无关宏旨的家常话,尽管是不着边际的闲聊,但多少还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可是这位先生说出来的话却枯燥乏味,听起来味同嚼蜡。大概是因为老先生封闭在书斋里的时间实在太长了,养成了凡事都要牵强附会的习惯。在交谈过程中,几乎对每一件事他都固执己见,如遇到一点点异议,他立刻就会吹胡子瞪眼,怒不可遏的样子实在令人难堪。说实在的,他的那些高论也不是没有一点儿道理,只是,十分遗憾的是,那都是些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令人实在不敢恭维。你知道一个人怎么会到这种地步?那是因为他一直在闭门造车,从来不屑与人交往的结果。论为学,他可说是通明透彻;论为人,却是一无所知。可是,出于礼貌,我只能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同那些虽然涉世不深、却伶牙俐齿的人交谈。根据我的处世体会,一定要慎重选择交谈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