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谢折磨你的人和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1917100000040

第40章 感谢费解的事,改变你不善变通的思维(1)

所有的想不明白的事、难以理解的事,并非事情的本身有多复杂,而是你的思维被限制。那些习惯性的定式思维、顽固的钻牛角尖以及不善变通等固执的想法,完全堵住了事情的出口。其实,让思维转个弯儿,便柳暗花明。感谢想不通的事,让你的大脑活起来,有了思路也就有了出路。

是什么限制了你的思维

成功者是那些能够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有所突破的人,这种人是各个公司都急于网罗的对象。

在一家公司里,总经理总是对新来的员工强调一件事:“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他没有解释原因,也没有员工问为什么,他们只是牢牢地记住了这个规定。

又有一批新员工来到公司,总经理重复了上面的规定。这次有个年轻人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

“不为什么。”总经理满脸严肃地说,依旧没有任何解释。

回到岗位上,年轻人在思考着总经理的这个令人费解的规定,其他人劝他别瞎操心,遵守这个规定,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但年轻人却执意要进入那个房间看个究竟。

他轻轻地敲了一下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只见屋里有一个纸牌,上面写着——把这个纸牌送给总经理。

闻知年轻人擅闯“禁区”的同事劝他赶紧把纸牌放回房间,他们会替他保密的,但年轻人拒绝了,他拿着纸牌走进了15楼总经理的办公室。

当他把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手中时,总经理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

“就因为我拿来了这个纸牌吗?”年轻人诧异地问。

“对,等这一刻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自信地说。

果然,销售部在年轻人的带领下,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抑制我们想象力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经验。

囿于经验不敢创新的人我们称之为“先例的奴隶”或者“先例的崇拜者”,因为他们把困难当作不可能,总是在说:“这不会做,那不可能”,孰不知,世界上哪一件新事物不应归功于古往今来的先例破坏者呢?现代人生活中的种种安适、便利、奢华、幸福,又有哪一件不曾经是这些先例的破坏者们脑海中的产物?

固守经验,有时候非但无益,还会害人性命。

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葬身海底,9名船员幸免于难,他们登上了一座孤岛。岛上除了石头外,别无他物,没有食物充饥,更严重的是,没有水解渴。尽管四周都是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无法饮用。在炎炎烈日下,每个人的嗓子都像冒了烟,他们只能盼望老天爷下雨,或者别的船只搭救。等啊等,没有下雨的迹象,也没有任何船只的踪影。有8名船员最终坚持不住,纷纷渴死在孤岛上。

当最后一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不住扑进海水,奇怪的是,他一点儿也感觉不到海水的苦涩,相反觉得海水甘甜清爽,非常解渴。他想:这也许是临死前的幻觉吧。于是便躺在岛上,静静地等着死神的降临。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只是睡了一觉,并没有死。于是,他每天靠喝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后来人们对这里的水进行分析才发现,这儿有地下泉水不断翻涌,所以岛边的海水实际上是甘甜可口的泉水。8名船员因为死守着“海水不能饮用”的固有经验,最终渴死在淡水边。

谁都知道“海水是咸的”,“根本不能饮用”,这是基本的“常识”,因此,8名船员被渴死了。是环境害死了他们,还是经验?当然是经验。敢于突破“经验”,才有生存和成功的希望。

勇于走进某些禁区,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为天下先,会寻找到意想不到的机会。因循守旧、维持现状的人,很少发现生活中的新意。

不妨换个视角:看透事情的两面性

有个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了染坊店的主管。于是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逢上晴天,她怕大女儿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逢上雨天,她又担心小女儿染出的布晾不干。天天为女儿担忧,日子过得很忧郁,久而久之,愁出了一身的毛病。

后来,一位聪明人告诉她:“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你大女儿的伞店会顾客盈门;而晴天,你小女儿的布店又生意兴隆,不论哪一天你都应该高兴才是啊!”老太太一想,果真是这个道理,从此,老太太便整天笑容满面,再也不忧郁了。

忧和喜是事物给你带来的两种心情,只要你不钻牛角尖,想问题善于从两面或多个角度去思考,哲理就在你身边,大可不必忧心忡忡,更不用像老太太那样天天抹泪儿。

著名的寓言作家伊索,年轻时曾经当过奴隶。一天,他的主人要他准备一桌最好的酒菜,以款待一些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当菜一盘盘端上来时,主人发现满桌都是动物的舌头,牛舌、猪舌、羊舌、鹿舌……简直就是一桌舌头大餐。

全桌客人出于礼貌,只敢小声地相互议论,机灵的主人发现宾客们的窃窃私语和怀疑的神色,连忙气急败坏地把伊索叫进来兴师问罪:“我不是叫你准备一桌最好的菜吗?你准备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意思?”伊索不慌不忙,谦恭有礼地回答:“在座的贵客都是知识渊博的哲学家,他们高深的学问需要用舌头来阐述。对他们来说,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舌头更珍贵的东西了。”哲学家们听了他这番对舌头的吹捧,都不禁转怒为喜,纷纷开怀大笑。

第二天,主人又要伊索准备一桌最不好的菜,招待别的客人。这批客人是主人住在乡下的亲戚,主人一向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狗嘴吐不出象牙,只是一群老土的乡巴佬,只有在逢年过节时,主人才会勉强招待他们来家里吃饭。

宴会开始后,菜一盘盘地端上来,却仍然还是一桌舌头大餐。主人火冒三丈,气冲冲地跑进厨房质问伊索:“你昨天不是说舌头是最好的菜,怎么这会儿又变成了最不好的菜了?”只见伊索镇静地回答:“祸从口出,舌头会为我们制造灾难,引起别人的不悦,所以它也是最不好的东西。”主人听了,不禁哑口无言。

尼采曾说:“没有真正的事实,只有诠释。”最好的东西到了另外一种情境,可能会变成最坏的东西,相同的,你弃如敝屣的东西到了其他人手上,也可能会是对方的无价之宝。因此,当你从好的这一面看时,映入你眼帘的会是世界的美好;当你从坏的一面看时,只会看到一个千疮百孔的人生。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决定权都在于你,当事情无法改变时,改变看事情的角度,你一定能找到出路。

古时候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事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听后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了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契诃夫在他的《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的文字让我们看到追求成功路上的安慰: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着火了,那你应该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是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契诃夫在文章最后写道:“依此类推……朋友,照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契诃夫这篇文章的另一个标题是“向企图自杀者进一言”,这大概是作者的幽默用语,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这篇文章中得到启发:快乐和幸福不是由你的地位、你的财富所决定的,而是由你的心境、你的感受所创造的。

人的思维也是如此。如果你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你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我不长进、没有出息”这一类的负面信息;然后感受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另一方面,如果你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人士,你会不断地在内心见到一个意气风发、神清气爽的自我,听到“你做得很好,但你会做得更好”这一类的激励信息,然后感受到喜悦、自尊、快慰与卓越,结果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成功。

同一件事情、同一样东西,因为情境不同、认知不同,就容易产生不同的解读。每一件事都有很多面,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有不同面貌。

变则通:随机应变,出奇制胜

“一竿子捅到底”讲的是:认准目标,勇往直前,是一切成功者的成事之道。但一切成功者也应该懂得:人生路上,难免有坎坷,难免遍布荆棘,应该学会改变自己,才可能确保制胜。

当一种动机屡经尝试仍达不到预定目标时,应该及时调整目标,变换方式,通过别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目标,或者把原来制订的太高而不切实际的目标往下调整,改变行为方向,则有可能增加成功的概率。如有的高中生,多次报考大学未能遂愿,他见障碍难以逾越,就改为报考中专、技校,或是电大、职工大学。“退而求其次”,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目标的重新审定和转移,不是惧怕困难,而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同时,也降低和避免了由于目标不当难以达成而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和焦虑情绪。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宁可吊死在一棵树上,也不肯退而求其次。虽然他们坚定目标,但却不考虑实际能力而“盲目追求”。

1997年初,陈红下岗了。虽然失去了“铁饭碗”心碎般难受,但她是要强的女人,她坚信,别人能够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关键是要有决心、有毅力。痛定思痛,她不再寄希望于铁饭碗,决定寻找自食其力的门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997年9月,她多方筹资2 000元购买了毛线编织机,并报名参加了编织技术培训班。一个月后,她用所学的技术开了一个毛线编织加工店,很快生产出第一批产品。织出的毛线衣裤规格齐全,花式多样,价格便宜,邻里朋友口碑相传,小小编织店的名气一下在县城传开了,生意越来越火。

苦心经营两年多,别人见这营生有利可图,便纷纷入围,小编织店一下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苏南针织品在该县低价倾销,使得编织店的利润越来越低,陈红的生意也越来越不景气,这时她主动放弃了编织市场,另找门路。她走南闯北,调研市场,又办起了县第一家涂料厂,高薪聘请技术员,开发出了填补国家空白的产品,一炮打响,取得巨大成功。

从陈红奋斗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果断决定自己创业,如果没有果断转行,那么她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在此我们可以得出一条成大事的经验:适应现实的变化而迅速改变自己的观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有一个聪慧的头脑和一双敏锐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

有些人对待问题脱离实际,就认准了“一条道儿走到底,不撞南墙心不死”,从不顾及客观情况,只是单纯地以不变应万变,那也只能是自设苑囿,作茧自缚。而有一些人在突然的、意外的重大挫折面前,由于原定的追求目标已不可能实现,或是为了用其他行动来转移、代替心理上的痛苦,就会转而追求别的目标或是进行另外的活动。这也可以获得新的成功,得到心理上的补偿。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中,离开特定的现实,要想成大事,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现实是每个人生活的基础。对于那些不停地抱怨现实恶劣的人来说,不能称心如意的现实,就如同生活的牢笼,既束缚手脚,又束缚身心,因此常屈从于现实的压力,成为懦弱者。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人,则敢于挑战现实,在现实中磨炼自己的生存能力,敢于改变自己,改变目标,这才是能成事的做法。

当一个人确定的目标由于自身条件或社会因素的限制,不能实现并受到挫折时,就可以改变目标,用另一目标来代替,以使需要得到满足;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心理的创伤,驱散由于失败而造成内心的忧愁和痛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别犯经验主义错误:学会用

新眼光看旧问题

或许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他观察邻居的儿子的言行举止,觉得他没有一点不像偷斧头的贼。后来,农夫在深山里找到了丢失的斧头,再看邻居的儿子,怎么也不像一个贼了。这个农夫就是受了心理定式效应的左右。

心理定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在人际交往中,定式效应常使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固定化。比如,与老年人交往,我们往往会认为他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过时落伍;与年轻人交往,又会认为他们“嘴巴无毛,办事不牢”;与男性交往,往往会觉得他们粗手粗脚、大大咧咧;与女性交往,则会觉得她们柔柔弱弱、心细如针;与一向诚实的人交往,我们会觉得他始终不会说谎;碰到了曾经圆滑过的人,我们定会加倍小心。知道了定势效应的负面影响,我们就应该注意克服,看待别人要“与时俱进”,要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精神。

驴子背了盐过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了许多。驴子因祸得福,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走到这条河边的时候,认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便故意跌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不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便淹死在河里。

驴子的死在于它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经验是感性认识,尚未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因而在运用中会有盲目性。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经验呢?首先,要重视经验及其作用,不要把运用经验一概斥为经验主义。其次,要科学的总结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既找出其中的普遍性,又找出特殊性,既找出适用条件,又找出其不适用条件。最后,要正确运用经验,在适用条件下运用,在不适用条件下不用,在特定条件下变通应用。

经验是重要的,它来自实践,是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东西,具有真理性和普遍性。但是,经验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把运用于某一方法的经验套用于另一方法上时,成功很可能就会变成失败。

不再“撞南墙”:体验曲径通幽的美妙境界

东郭先生派了三个弟子到襄阳去。东郭先生送他们到路口时,说道:“从这儿往南走,全是畅通的大道,你们沿着这条道路走就对了,别走岔路啊!”

这三个弟子分别是左野、焦苕和南宫无忌,他们三个人向南走了50多里时,却遇上了一条大河流,横在老师指示的正前方。他们左右观察了一下,发现沿河走半里左右,便有一座桥可行。

这时,南宫无忌说:“那儿有座桥,我们从那儿过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