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超值金版)
1920800000025

第25章 中华成语故事(5)

楚军受到汉军的重重包围,粮尽援绝,形势危急,因此项羽十分忧虑。一天深夜,他正在帐中考虑怎样突围,忽听四面八方传来阵阵楚国人的歌声。项羽大惊,忙问:“汉军把楚国都占领了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楚国人唱歌呢?”其实,他哪里知道,四面八方的楚歌并不是楚国人唱的,而是刘邦命令汉军的士兵们唱的。原来这是一个计策,因为楚军大多数都是楚地人,他们听到楚地民歌,就以为地都已失守了,于是思念起故乡,涣散了军心,就失去了作战能力。

汉军唱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到项羽帐中。项羽心乱如麻,十分焦急。当天晚上,项羽带领一支军马突围南逃,刘邦派兵追赶。项羽逃到乌江边上,走投无路,拨剑自杀。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后来人们就用“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处境。刘邦的这一招够狠的吧?!假如当初项羽不变得那么骄横的话或许不会失败。项羽的得意忘形招致了四面楚歌。小朋友,项羽为什么会变得非常骄横呢?骄横给他带来了什么结果?

124卷土重来项羽为何不肯过江

杜牧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他曾经写过一首题为“题乌江亭”的诗,诗中写道: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说的是楚霸王项羽的故事。秦朝灭亡以后,楚汉相争,项羽被刘邦打败了,退到乌江。乌江的亭长早已为他准备好了渡船,劝他赶紧过江。亭长说:“江东虽然小,只有千里地方,几十万人口,可是也足够容纳您的了,请您赶紧渡江,现在江边只是我有船,一会儿,即使汉军赶到,他们得不到船,也是无法追赶过江的!”

可是项羽不肯上船,他苦笑着说:“这是老天叫我死,我怎么能渡江而走呢?况且当初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现在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宽恕我,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就是他们嘴上不说,我心中也感到羞愧呀!”说罢,他将自己骑的千里马送给亭长,转身去与汉军短兵相战,独自杀死汉军几百人,自己身上也负伤十几处 ,最后自刎而死。

杜牧游历到这里,看到乌江上的亭子,想到项羽的死,十分惋惜:如果你当时跑到江东,也许会卷土重来呢!

北宋的王安石也写过一首《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与杜牧相反,他认为项羽一败涂地,肯定不能卷土重来了。

乌江亭在今安微和县东北苏皖界的乌江镇。亭,是秦汉时期乡以下的行政单位。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记载于《史记·项羽本纪》。“卷土重来”原意是失败后图恢复。现在多用它形容反动势力的反扑。小朋友,你知道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吗?如果过了江他能够反败为胜吗?很显然如果他过江依然那么骄横的话很难说能够卷土重来。不过他白白放过过江的机会也实在可惜。

125约法三章刘邦的声望为何很高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占领了都城咸阳。刘邦进入城内,看见宫殿雄伟壮丽,就想住进去享受一番。大将樊哙和谋臣张良都劝他不要贪图享乐,失去民心,误了大事。刘邦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宫室、宝库,退兵灞上。

为了严明法纪,安定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宣布废除秦二世时的严刑苛法,实行新法令。刘邦和大家约定三条法律:第一条,任意杀人要判死刑;第二条,伤害人家的要办罪;第三条,对抢劫偷盗的人也要惩罚。 这就是历史上的“约法三章”。

同时,刘邦还派人到各乡、各县宣传约法三章。老百姓非常拥护,非常欢喜,从此刘邦的声望更高了。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约”,就是约定;“章”,这里指条款。成语“约法三章”即由此而来。它原指约定法律三条,后来则指约好或规定几点,大家共同遵守。你对“约法三章”这个成语熟悉吗?你是自觉遵守约定还是违抗约定?

126多多益善韩信能带领多少兵作战

韩信是刘邦的大将,他领兵打过不少胜仗。后来因为有人告发他谋反,刘邦将他擒住,带到洛阳。不久刘邦赦了他的罪,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遭遇这样的变故,心情非常忧郁,经常称病不去朝见刘邦。可是刘邦时常找他闲谈,谈论各位大将的才能如何,有一次,刘邦问韩信说:

“你看我能够领多少兵指挥作战?”

“你不过可以指挥十万兵马!”韩信说。

“那么你可以领多少兵呢?”刘邦又问韩信,韩信毫不客气地答道:

“你问我吗?对于我来说,那是越多越好啊!”

刘邦听了他的话,禁不住笑了,说:

“既然你那么能干,为何反被我擒住?”

韩信争辩说:“这是两回事呀,你不能带兵,却善于用将啊,这是我被你擒住的缘故,况且,你的成功是老天授给你的,并不是人力所能及的呀!”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多多益善”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多多益善”就是越多越好。大将带的兵越多越能打胜仗,学生读的书越多便越有学问。因此我们别自以为读了几本书便沾沾自喜,这离有学问还远着呢!小朋友要记住,读书多多益善。

127汗马功劳全天下为什么萧何功劳最大

刘邦打败项羽以后,夺取了天下,文武百官们都论功封赏。大臣们拼命争功,争来争去,一年也没有结果。刘邦以为萧何功劳最大,封他为侯,这时大臣们都起来反对,说:“我们拼了老命,多的经过百余战,少的也打过几十仗,攻城夺地,各有战功,可是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反倒功劳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

刘邦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群臣答道:“知道。”刘邦又问:“你们知道猎狗吗?”群臣说:“知道!”刘邦接着说:“打猎的时候,追捕野兽的是猎狗,而发现野兽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在那儿的是人。你们能得到走兽的,功劳像狗一样,而萧何发现兽迹、指示目标,功劳像猎人一样。”听了刘邦的话谁也不敢再发议论了。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汗马”,指古代将士骑马作战马累得出汗,比喻征战的劳苦。成语“汗马功劳”就是由“汗马之劳”转化来的,后来人们则用“汗马功劳”比喻在战争中立下功劳,有时指在工作中作出贡献。如果都从事脑力劳动,那谁去做体力活呢?其实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劳动,都是平等的。职业没有贵贱之分。

128汗流浃背右丞相周勃为何辞官

西汉时期,汉文帝当上皇帝以后,陈平认为周勃在诛灭吕氏势力上有功,应该让他当丞相,汉文帝同意了,命周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陈平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汉文帝想了一下国家的事情,就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叛决多少案件?”

周勃抱歉地说:“我不知道。”

汉文帝又问:“全国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钱粮有多少?”

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把脊背都湿透了,还是回答不出。”汉文帝又问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有主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狱;问钱粮的事,有内史。”

“各种事情都有主管的,那么丞相负责什么呢?”汉文帝又问陈平。陈平爽快地回答:“宰相者,辅助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任其职焉。”

汉文帝对陈平的回答十分满意。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己不如陈平,就称病辞去右丞相的官职。后来,陈平一个人当了许多年的丞相。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汗流浃背”是从“汗出沾背”延伸出来的。原来的意思是形容惭愧和恐惧,现在则通常用它形容汗多,浑身淌汗,汗湿透了脊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使有机会也不能好好把握。小朋友,你是愿意做周勃,还是愿意做陈平呢?

129一发千钧文学家枚乘为何不谋反

西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赋。开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做郎中,刘濞想要背叛朝廷,枚乘就劝阻他说:

“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上边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边垂在无底的深渊。这种情景,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极其危险。如果在上边断了,那是接不上的;如果坠入深渊,也就再也取不出来了。所以我谋反汉朝,就像这缕头发一样的危险啊!”

枚乘的忠告,没有得到刘濞的采纳,他只好离开吴国,去梁国当梁孝王的门客。

到了汉景帝的时候,吴王纠合其他六个诸候国谋反,结果被平灭。汉景帝仰慕枚乘的大名,便让他做弘农都尉。可是枚乘喜欢游历,不乐意当官,后来以病为理由辞去了官职。汉武帝即位以后,枚乘年岁已老,汉武帝请他到京城来,派车去接他,结果枚乘死在路上。

这个故事出自《汉书·贾邹枚路传》,“一发千钧”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钧”,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一发千钧”的意思说,一根头发悬挂着三万斤重的东西,比喻极其危险。一发千钧有时也写作千钧一发。枚乘果然有先见之明,因此受人仰慕。一个人得虚心听取比自己更有见识与经验的人的劝告,不听从劝告的人最终会自讨苦吃。

130天马行空大臣为何杀国王

我国新疆境内的伊河一带,是古代的乌孙。那里出产一种名贵的马匹,称为“伊犁马”。伊犁马的体型长得很标致,头颈秀美、眼大眸明,毛色也很美观。它的四肢结实有力,行动灵活敏捷,奔跑起来步伐轻快,而且特别擅长跳跃。伊犁马是优良的轻型乘用马,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古人称它是“天马”。

在汉朝的时候,西域的大宛国,也就是现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出产一种名马,被称为“西极天马”。传说大宛国峤山上有匹神马,谁也抓不住它。后来人们选了一匹五色母马,放在山下,不久母马就生下马驹,并且不断地繁衍开来。这些由神马繁衍的天马,出的汗像血一样红;它的蹄子踏在石头上,石头上面就留下脚印;它跑起来可以“日行千里”。大宛国和乌孙国,都把天马看成宝贝。

那时的大宛国虽然距离长安不过几千公里,可是在人们的心目中,那已经是极西的地方了,因此汉朝人将大宛马叫做“西极天马”。

最早将大宛国出产天马的消息,告诉汉武帝的是张骞。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立即派人带着金银珠宝和马匹,去大宛国换天马。可是大宛国王不肯把天马献出,并且留下财物,杀了使臣,把宝马藏在贰师城。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为贰师将军,领兵讨伐大宛国。大宛国的大臣们,惧怕汉朝的兵威,只得杀了国王毋寡,献出宝马三千匹。汉武帝得到了西极天马,心中万分欢喜,便作了一首《天马歌》:

“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这个故事记载于《汉书·西域传》。后来,人们则用“天马行空”形容人才华横溢,有时也用它比喻人浮躁而不踏实。小朋友,你也许经常听别人说到“天马行空”这个词,却不知还有这么一番传奇般的来历吧?一个国王居然死于贪马,这可是头一次听说。所以,如果有人说你天马行空,但愿是因为你才思奔放。

131各得其所武帝为何杀女婿

汉武帝的妹妹隆虑公主,有个儿子叫昭平君,是汉武帝的女婿。昭平君倚仗自己是皇亲国戚,从小就非常骄横。隆虑公主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会犯死罪。一天,她对武帝说“我以一千斤黄金、一千万钱为昭平君预赎死罪”,汉武帝点头答应了。

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果然因酒后杀人被捕入狱。掌管司法的廷尉上奏武帝,请示处理意见。武帝非常难过,叹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这个儿子,死前把他托付给我了,现在叛他死罪我实在不忍心呀!”朝廷的很多大臣都说:“公主早已替他赎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吧!”武帝为难地说:“法令是必须遵守的,如果因为我的亲属而破坏法令,岂不失信于民?”他狠了狠心,还是下令处死昭平君。

处死了昭平君,汉武帝心里难过。这时有个名叫东方朔的官员,他在酒宴上劝说汉武帝:“赏功不论仇敌,罚罪不论骨肉,这两点您做到了,百姓就会各得其所。”汉武帝心中不快,一声没吱,回到后宫去了。

傍晚,汉武帝找来了东方朔,对他说:“说话要分场合,今天先生祝酒,不合适吧?”东方朔回答说:“极度的欢乐和忧愁都是有害的,而酒能消减忧愁,我今天是为了宣扬您的公正,节制您的悲哀!”

这个故事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各得其所”原来表示各如其所愿,后来人们也用它表示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众人满意。汉武帝不徇私枉法,果然英明,难怪汉朝会强盛。东方朔说得恰到好处,只有各得其所了百姓才会安心过日子。小朋友你怎么看待汉武帝处死昭平君这件事呢?

132罄竹难书公孙贺为何遭灭门之祸

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叫公孙贺的人。因为他的夫人是皇后的姐姐,所以非常受宠,从左将军迁升为朝廷的丞相。

公孙贺的儿子叫公孙敬声,当着太仆的官。因为姨娘是皇后,有靠山,所以十分骄奢蛮横。他擅自动用军款一千九百万,被朝廷发觉了,将他逮捕下狱。公孙贺想方设法解救儿子,可是没有机会,恰巧这时皇帝下诏书捉拿朱安世,朱安世是京师的大侠,谁也抓不到他。公孙贺便乘机请求皇帝,让他抓来朱安世替儿子赎罪。皇帝答应了,公孙贺果然把朱安世捉到了,可是他毫不惧怕,笑着对公孙贺说:“丞相的罪太大了,祸及宗族。我要告发你,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意思是说我把终南山的竹子都砍下来,做成竹简,也写不完你的罪状,把斜谷地方的树木全伐下来,做成桎梏,也不够夹你家的罪犯用。后来,朱安世果真从狱中上书,告了公孙敬声与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于是公孙贺父子死在狱中,全族遭到灭门之祸。

这个故事记载于《汉书·公孙贺传》,罄,尽、完的意思;竹,这里指竹简,魏晋以前以竹为书写材料,将竹锯、削成竹片烤干,可用来写字。这个成语意思是用掉全部竹子也写不完,用以形容罪恶极多,说不完,写不尽。

133义无反顾司马相如如何平乱

西汉时期有一位才子,名叫司马相如。他自幼好学,会击剑,又抚琴,但最擅长的是写诗作赋。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汉武帝很赏识他,让他在自己身边作侍官。

这时正赶上唐蒙在修治通往夜郎、梵中的西南夷道。由于他征集民工过多,又杀了他们的首领,引起了巴蜀人民的惊恐和不安,发生了骚乱。汉武帝知道这件事情,便让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并且让他写一篇文告,向巴蜀人民作一番解释。司马相如在文告中说:“调集民夫、士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但是惊忧了长老、弟子并不是陛下的意思。有人不晓得国家的法令制度,惊恐逃亡或自相残杀是不对的。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刃和箭镝上,绝不容许回头看,宁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们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

司马相如将这件事完成得很好,修路的工程又顺利进行了。武帝非常高兴,又提升司马相如为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