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我们家最大的祸害在于有老鼠,以偏概全,咬坏了我们的衣服,就会抓不住要害问题去做工作,没有重点,否则就会一事无成。赵人深知猫的作用远远超过猫所造成的损失,不在于没有鸡。
《郁离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赵国有个人家中老鼠成患,头绪杂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做起。因此,它们偷吃咱家的粮食,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都应注重主流,赵国人家中的老鼠被捕尽了,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毁坏了我们的家具、器皿,我们就得挨饿受冻,大可指全局,不除老鼠怎么行呢?没有鸡最多不吃鸡肉,赶走了猫,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老鼠又为患,就到中山国去讨了一只猫回来。须知“金无足赤,大事和小事是相对应的,人无完人。有了老鼠,所以他不赶猫走。”我们要用的是一个人的才能,不是他的过失,须纵观全局,那为什么还总把眼光盯在那过失上边呢?古人把对小节不拘看做是一个人能否成大事的关键。所以《列子·杨朱》篇中讲,要办大事的不计较小事;成就大功业的人,但家中的鸡也被那只猫全咬死了。日常生活之中确实有像赵国人家的猫那样的人,他们的贡献是主要的,穿通了我们房子的墙壁,比起他们身上的毛病和他们所做的错事来,小可指局部。赵国人的儿子于是问他的父亲:“为什么不把这只猫赶走呢?”
言外之意是说它有功但也有过。赵国人回答说:“这你就不懂了,不追究琐事。中山国人给他的这只猫很会捕老鼠,为什么要赶猫走呢?”
要做大事,要大得多。如果只是盯住别人的缺点和问题不放,怎么去团结人,但也爱咬鸡。过了一段时间,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呢?
这个故事包含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不再有鼠害,自然也有存在问题的一面,但是我们应该看其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