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度有心人
1923100000028

第28章 有一颗谦卑心,你会更清醒(2)

无果禅师听后异常吃惊,说道:“若不是我定力深厚,今天已经是你们家的马儿了。”于是将马蹄银还予母女两人,作别而去!

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相信不靠谱的事情,更不要去做不靠谱的事情。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明白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能做的;失败的人总是失败,那是因为他们不晓得自己有几斤几两。

《荀子》有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个人只有把“自省”当作生命中的重点,才会活得聪明,才能少犯错误,才有可能在人生之路上一步步迈向成功。

静坐常思自己过

有一位刚修禅入定的法师,在定中看到两位禅师在佛堂谈话,他们周围有护法神围绕。过了一会儿,护法神走了;又一会儿,居然来了一批妖魔鬼怪,游荡在他们周围。

他觉得好生奇怪,这两位禅师修的什么禅,有如此通天的本领,可以呼风唤雨,于是去问老方丈究竟是何缘故。

老方丈听完,告诉他,两位禅师最初在讨论佛法,所以有护法神显形;过了一会儿,闲话家常,护法神就走了;话完家常之后,一定又是讲了些是非人我,才招来了妖魔鬼怪。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休论他人非。心在道上,起心劝念有感,诸佛菩萨就有应。起一个恶念,说一句恶言,都可以把妖魔鬼怪招来。修行人岂能不慎!

尊重人

佛说:“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自己。”

一个人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是否高大,并不在于他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而在于他如何为人处世,是否具有高尚的人格、宽广的胸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唐朝时候,唐肃宗向慧忠禅师问候,禅师却对当朝皇帝视而不见。

肃宗有些不高兴地说:“我是一国天子,大师怎么连看也不看我一眼?”

慧忠禅师反问道:“皇帝看到眼前的虚空么?”

肃宗说:“看到了。”

禅师又问:“虚空什么时候对你眨过眼呢?”

社会虽有分工的不同,以及身份地位的差异,但是从生命的角度来说,都是完全平等的,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一种存在状态,都有各自的优劣长短,无需因自己的优势得意忘形,也犯不着为自己的某种不足而耿耿于怀。尊重自我,不卑不亢与别人交往,做到平等与他人相处,才能真正洞彻生命平等的真谛。

尊敬别人,庄严自己

小和尚觉缘在跟一位知名画家学画画,他几乎每次去师父家,总能遇上有青年画家登门求教,师父也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爱好者,他还热心地反复做示范,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觉缘知道师父的时间很宝贵,而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的,就忍不住问他:“您何必这样呢?你随便画一幅画就是几千上万块钱,多画点画多好,何必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

师父愣了愣,然后笑着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40年前,有一个青年拿了自己的画作到省城,想请一位自己敬仰的画家指点一下。那画家看这青年是个无名小卒,连画轴都没让青年打开,就说自己有事,下了逐客令。那青年走到门口,转过身说了一句话:‘老师,您现在站在山顶,往下看我这个无名小卒,把我看得很渺小;但您也应该知道,我在山下往上看您,您也同样很渺小!’说完转身扬长而去。因为这件事,这青年后来发愤学艺,总算有了一点小名气。但他时刻记得那一次冷遇,时刻提醒自己,一个人的形象是否高大,并不在于他所处的位置,而在于他的人格、胸襟、修养。当年的那个年轻人,就是我。”

那天,画家专门给觉缘画了一幅画。那幅画是一座山峰,山顶有一个人往下看,山下有一个人往上看,两个人果然是一样大小的。

佛家说:“对人恭敬,就是庄严自己。”一个人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是否高大,并不在于他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而在于他如何为人处世,是否具有高尚的人格、宽广的胸襟。

占上风者未必强

临济禅师云游至金牛禅师住处时,金牛禅师一看到临济禅师,就把禅杖横过去挡住门,临济禅师用手敲打禅杖三下,然后回头就往禅堂里的首座坐下。

金牛禅师看到这种情形,不高兴地说:“凡是行脚云游的学僧,在谒见寺院禅主时,无不按照一定参学规矩,行宾主之礼,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连这点基本的礼节行仪都不懂?”

临济禅师诚恳地回答:“我不知道老禅师您在说什么?我敲打禅杖三下,不是早就跟您行礼打招呼了吗?”

金牛禅师听了之后,更加不满意这种回答,刚要开口,临济禅师就动手用禅杖打金牛禅师。

金牛禅师此时若有所悟,但临济禅师却又忽然说:“我今天不方便!”

金牛禅师顺手一掌打去,口中说:“我现在倒是很方便!”

临济禅师挨了一掌,反而哈哈大笑说:“的确不错!我们今天不方便遇到了方便!”

后来,沩山禅师就问仰山禅师说:“这两位前辈的对话,到底哪个占了上风?”

仰山禅师回答:“占上风者上风,居下风者下风!”

这句话一说出,旁边座主不以为然地说:“占上风者未必上风,居下风者未必下风,上风何在?下风何在?”

仰山禅师和沩山禅师不约而同地说:“正如座主所说,无风起浪!”

两位禅师的对话,最初都以礼相见,但一言不合,拳杖相打,但他们互传了方便与不方便的消息,什么是方便?什么是不方便?只有两位禅师心中知道,但仰山禅师、沩山禅师却讨论他们谁占了上风、谁居下风,这就犯了无事生非的错误,在真正禅者的眼中这只是“无风起浪”而已啊。

懂谦卑

做人要保持谦逊,不能自作聪明,不要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多一点智慧。

有句名言说:“绝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谦逊的目的,并不是使我们觉得自己的渺小,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

把自己放低一些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

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了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是因为身处低下,方能成为百谷之王。要想拥有百川的事业和辉煌,首先应拥有容得下百川的心胸和气量。

退步是为了冲得更远

一天,龙虎寺禅院中一个和尚正在寺前的墙上描画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学僧虽然修改多次,却总嫌还是不太逼真。刚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指点。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错,但龙与虎的特性你知道多少?要知道,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前退缩;虎要上扑时,一头必然向下压低。龙头向后的屈度越大,虎头越贴近地面,它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这位学僧非常佩服,说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画的这龙头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不够形象。”无德禅师借机开示道:“为人处世、参禅修道的道理也是一样。退一步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才能爬得更高。”

虚心的人不懊悔

两个小和尚在练功。师兄指出了师弟姿势不到位的地方,师弟嘴里称是,心里不服,依旧按照错误的姿势去练,老师父在一旁不住地摇头。略加沉思,老师父给小和尚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极端自信的人,名叫蹶叔。他从来不听别人的忠告,老是事后懊悔。他的朋友劝他“不要在高地上种稻、在洼地里种高粱”,他把劝告当作耳边风,结果年年歉收。当他走到朋友的洼地边,看到金黄色的稻浪时,才懊悔莫及地说:“我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