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男人必具的九大心机
1925900000019

第19章 能屈能伸,不脆弱又不逞能(4)

首先,孙权为了力争避免和刘备发生军事冲突,不惜屈尊下就,向刘备“上表求和”,并做出了一些重大的让步:一、将孙夫人送回成都;二、缚还糜芳、傅士仁等降将;三、将荆州“仍旧交还西蜀”;四、与刘备“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孙权的这些让步,就是要回到以前的策略上来,使吴、蜀重修旧好,孤立曹魏。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这样做对吴、蜀两家都有好处。

其次,当他的让步遭到刘备拒绝之后,他看到吴、蜀交兵已经不可避免,又立即对曹丕“写表称臣”,向许都伸出了屈尊求援之手。后来,曹丕曾派使者到东吴,“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当时,东吴的群臣百官纷纷劝谏孙权,皆认为“主公宜自称上将军、九州伯之位,不当受魏帝封爵”。但孙权却反驳道:“当日沛公受项羽之封,盖因时也;何故却之?”他不顾顾雍、徐盛等人的极力阻挠,亲自率领百官出城迎接魏使,恭顺地接受了曹丕的封爵。孙权对曹丕“称臣”,是受当时形势所迫,目的在于争得曹魏的军事援助,从而孤立刘备,恢复荆襄之战时那种以“二对一”的有利局面,即使这一上策达不到,也要争取一个中策——促使曹丕保持中立,避免两面作战的被动境地。

孙权制定策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从战略全局着眼,以政治、外交上的灵活性,力避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促使战略态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为此,孙权不顾一些文臣武将的阻挠,敢于放下架子,卑躬屈膝,向刘备“求和”,对曹丕“称臣”,表现出能屈能伸的男人本色。试想,孙权当时如果目光短浅,不讲策略,在不利的形势下,还像关羽败走麦城时那样硬着头皮充好汉,势必将东吴引向灭亡的深渊,就更谈不到后来的猇亭之胜了。

当刘邦、项羽共同灭秦之后,汉高祖的势力不及楚霸王,曾暂时接受了项羽所授的“汉王”封号,退避汉中,积蓄力量,以屈求伸,最后暗渡陈仓,进取关中,问鼎中原,终于战胜了项羽。孙权也运用这种能屈能伸的策略,使三角斗争的力量达到了平衡,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西胜刘备,北拒曹丕,以策略上的灵活性,为军事上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和条件。总之,形势有利害之分,策略有刚柔之别,行动有进退之异,而真正聪明的男人,因善于灵活反应,而常常“笑在最后”。

据《资治通鉴·魏纪一》记载,文帝黄初二年(221年)“秋,七月,汉主自率诸军击孙权,权遣使求和于汉”。当遭到刘备拒绝后,“八月,孙权遣使(向魏)称臣,卑辞奏章”,曹丕“遂受吴降”,“遣太常邢贞奉策即拜孙权为吴王,加九锡”。演义基本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深入细致地刻画了孙权这位战略家的眼光、胸怀和头脑。

10.男人看得开,赢得起也输得起

想成就大事的男人,必须是一个豁达坚韧的人,要看对得失看得开,对事业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不要因为一时失败而一蹶不振。

世间万物运行,此消彼长,盈虚往来。得与失,福与祸,互相转化,这是自然规律。在人生中,没有人敢说自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根本上说,做事业,成功的把握总是相对的,而失败的可能却是绝对的。没有人愿意自己的事业出事,但没有一个人不会遇到出事。那么,当事情来到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呢?就要输得起、看得开、站得住,这才是男儿本色。

让我们先看看胡雪岩破败时的故事。当时胡雪岩尽力支撑场面,要保住杭州阜康信誉,以图再战。这时候,又传来宁波通裕、通泉两家钱庄同时倒闭的消息。通裕、通泉两家钱庄,是阜康钱庄在宁波的两家联号。上海阜康钱庄总号挤兑风潮开始之后,宓本常潜至宁波,本来是要向这两家阜康联号筹集现银以解燃眉之急。但由于宁波市面也受时局影响很大,颇为萧条,这两家钱庄不仅无法接济阜康,甚至已经自身不保。

宓本常到宁波不久,通泉档手就不知避匿何处,通裕档手则自请封闭,因此,宁波海关监督候补道瑞庆即命宁波知县查封通裕,同时给现任浙江藩台德馨发来电报,告知宁波通裕、通泉两家钱庄已经倒闭,并请转告这两家钱庄在杭州的东主,急速到宁波协助清理。

既是阜康联号,东主当然就是胡雪岩。德馨接到电报,以他与胡雪岩的关系,他不愿意就此撒手不管。他让自己的姨太太莲珠向胡雪岩转达通裕、通泉的情况,并许以如果这两家钱庄有20万可以维持住的话,他可以出面请宁波海关代垫,由浙江藩库归还。

但当莲珠如此转告胡雪岩的时候,胡雪岩却不肯接受这个办法。他请莲珠告诉德馨,他肯为自己垫付20万维持那两家钱庄,他非常感激,但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终结果不过是徒然连累德馨,因此,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在目前情况下,维持通裕、通泉,不过是在弥补已经裂开了的面子,怕只怕这里补了那里又裂开了。胡雪岩决定放弃维持通裕、通泉这些已经是可维持又难以维持的商号,而投入全部力量保证目前还可以正常营运的杭州阜康钱庄,竭尽全力“保住还没有裂开的地方”。

用现代经营眼光看,先保住还没有裂开而可能保住的地方,这其实就是一种收缩战线、全力图存、以求再战的战术。在面临全面崩溃且破绽已现的情况下,考虑及时收缩战线,集中财力保住可能保住的部分,对于暂求生存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但胡雪岩终于回天无术,一败涂地。所有的辉煌和荣华富贵,都似乎在一夜之间化为一丝过眼烟云,随风飘散了。

不过,胡雪岩也真算得上是一条赢得起也输得起的汉子。他没有为自己匿产私藏,而是输得光明磊落。他本来是可以也有条件为自己私匿一些钱财的,想想他几十年驰骋商场,创下偌大家业,仅二十家典当就值二百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说现银,就是家中收藏的首饰细软,私藏几许,大约也可以让他在生意倒闭之后维持一个相当阔绰的生活。

说他有条件这样,是因为即使在他的钱庄、丝行全面倒闭之后,由于有左宗棠的转圜斡旋,他只是被革去二品顶戴,责成清理,而并没有最后查抄。而且,螺蛳太太、乌先生也都提出过如此建议,但他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只有能够抱定“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宗旨,且能参透个中玄机,输了还能站得住,才成为真正的汉子。

一个生意人要输得起,最重要的,大约还是要对于“钱财身外物”这句老话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说起来,所谓“钱财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几句话人人会说,也人人都懂。但事实上当人真正面对钱财得失时,要能真正洒脱地将钱财看成是身外之物,又谈何容易!

我们对这身外之物,确实需要有一个合乎人情事理的正确的态度。这个态度,说白了也就是人以驭物而不可为物所驭。假如为钱财之得失斤斤于怀而不能自释自拔,甚至“倾宵独坐,邀月言愁,良夜难眠,呼蛩语恨”,那就实在是有些犯不上了。更有甚者,有人生意失败,不是自杀寻死,就是郁郁而终,这都是想不开、人性脆弱的一面,不值得。如果史玉柱当年输不起“巨人”倒下的败局,他就不会再重新站起,也就不是现在的史玉柱了。

万物运行遵循盈虚往来、此消彼长的规律。盈为满,虚为亏,此盈彼虚,此虚彼盈,此损彼益,此益彼损。盈与虚,得与失,福与祸,互相转化。男人做事应遵循这些规律,与时谐行,有舍有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会得到好的结果。

因此,辩证地看待得与失、福与祸的相互转化也是商人应具备的经商智慧。有时在某一方面失去一些、吃了些亏,可能会在另一方面得到弥补,反而会得到更多。正所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男人要肯“吃亏”,肯利人。若要自己受惠,先要施惠于人。在创业竞争中为实现某一目标,可以采用欲取先予策略。取与予,相反相成,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只想得到不愿给予,这是一厢情愿,那样的话打仗不能取胜,做生意也不会赚钱。

11.男人要憨实,台上台下都自在

能屈能伸,保持个性固然是正确的,没有个性便没有创造力,没有主见,没有独立的人格,也就不会有深邃的思想,但成功的男人往往能在保持个性的同时,要学会适当的顺应,否则容易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凉。而只有能上能下,方能有效地保存实力,寻找机会,再展宏图。

成大事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屈辱的环境下,都能屈能伸,因为他们知道:学会适当的顺应,可以避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凉。

在某部门担任科员的董明,工作非常努力,人也很有才干,大家都知道他很想当科长,同时也都认为他有当科长的能力。后来他真的被提升了,看他每天办公、开会,忙进忙出,兴奋中难掩骄傲的神色。大家都替他高兴,也希望他能更上一层楼。可是过了一年,他“下台”了,被调到别的部门当专员。据说,得知消息的那天,他锁上办公室的门,一整天没有出来。当了专员后,大概难忍失去舞台的落寞,他日渐消沉,后来变为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再也没有升迁过……

事实上,人生的舞台上台下台本就平常。如果你的条件适合当时的需要,当机缘一来,你就上台了。如果你演得好演得妙,你可以在台上久一点。如果唱走了音,演走了样,老板不叫你下台,观众也会把你轰下台;或是你演的戏已不合潮流,或是老板就是要让新人上台,于是你就下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