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扫除成长心理障碍
1928500000030

第30章 女孩为何担心自己有病

一个叫做蒋鸿鹄的女孩告诉了我一个怕人的故事:

敬爱的张老师,请您帮帮我,我的心里好害怕!

我本来可以在一所重点中学读书。可是,记得那是一天下午,我突然因为自己的一个荒谬的想法而猜想自己是不是有病,害怕得不得了。当天晚上就难以入眠,接着几天晚上都做噩梦或半夜醒来。我在一本书上得知自己得了一种叫做焦虑症的神经症。那本书上说发展下去会成为精神病。现在只要有人提到“精神”二字,我都十分紧张,每天都担心自己会疯掉或得什么不治之症。我给一个精神病院写了一封信,也没有回音。有时我有点小事,如有点头晕,心慌,胃口不好,甚至有点牙疼,就担心自己身体那个地方有病,就十分紧张,十分害怕。每天一想到害怕,就情不自禁地害怕起来。

总而言之,我好怕,怕自己有病!我是今天才知道您的地址的,请求您为我指点迷津吧!

听了之后,我笑了:这是一个挺会吓唬自己的女孩。我这样告诉她: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要告诉你,你这是自己在吓唬自己。你的心理问题与焦虑性神经症没有什么关系,更谈不上什么精神病,神经症和精神病是两回事。即使谁患了焦虑症,也不会发展到精神病。你看,你是不是挺会自己吓唬自己?如果说你有点什么神经症的样子,我看叫做“疑病症”

才合适一些。因为你挺会给自己身上“想”出点“病”的嘛!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指由于对自己健康过分关注,而固执地怀疑自己患上了某些莫须有的一种或多种疾病,并因此引起焦虑和恐惧的一种神经症。疑病症患者在诉述病史时,常以迫切心情详细描述症状,连一点细节也不遗漏。他们表现出的对自己身心健康过度关注,对健康估计过坏,有时稍有一点不适,便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关注、紧张和恐慌,并反复思考是否患上了某种疾病,有时还将一些道听途说的情况联系起来变成自己的症状,从而使自己经常处在对疾病持续而强烈的恐惧之中。有些患者把病史背得滚瓜烂熟,而且熟练地应用医药词汇。绘声绘色地表述自己如何不适。他们的思想和言语完全集中在症状上。当医生检查得出否定的诊断结论时,患者常常断定医生的诊断是不可靠的,因此无法消除和摆脱内心对疾病的疑虑和恐惧。其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换医院检查,以寻求所谓“更好”“更可靠”的诊断和治疗。

不过,你不用担心,你的情况还说不上什么疑病症,只是出现了疑病的心理倾向,及时调整很快就会好的。

你为什么怀疑自己有病呢?这才是我要帮你分析的。

首先,与你的性格有关。你可能是个胆小谨慎的人,遇事往往容易敏感多疑忧虑烦恼。从你来信中也看出这一点。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我猜想,你很可能是在生活中遇到了某种困境。你问我怎么知道?心理学告诉我们,对自己的健康和疾病过分的关注和忧虑,常常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转移,是逃避矛盾,逃避困难,逃避现实挫折的一种方法,以便把在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的事,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挫折或失败归因于某种或几种“病”。这样一来,自己就是个“病人”

了,就可以心安理得享受一个病人的待遇和权利,例如别人的同情,关怀,照顾,等等。于是,可以减少自己心理上的压力、不安、内疚、自责,以避免对自己的能力、品质、人格等方面的怀疑和否认,避免自以为可能出现的名誉、地位的损失。从你来信的第一句不很明了的“本来可以在一所重点中学读书”

这句话,也似乎透露出这一点。可见,如果一个人怕自己有病,其实是一种逃避困难的退缩行为,是在寻求一个“不幸”的避难所。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保护。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有时是必要的。但是,经常这样就会形成逃避现实的性格特征,是应该防止的。一个人怎么能靠长期把自己打扮成“病人”来面对现实的生活呢?

好,现在你已经明白自己“怕”的不是什么“病”,而是“怕”一个别的什么东西。至于它到底是什么,你自己想想一定很清楚。人生活中总难免一些困境,自己和家长老师同学们商量商量,想些现实的办法来解决就是了。

此外,你要努力地改变一下自己胆小多疑的性格。再有,不要自己盲目看了一些书上的说法就来对号入座,或者,以你的性格现在干脆不看医药方面的读物。身体有病了直接去看医生。好啦,现在你已经不再害怕了,已经感到好笑了,是吗?因为你知道,自己吓唬自己真是太好笑了。鸿鹄嘛,应该如你的名字一样有大胆识,大气魄,大心胸,怎么好让一些小事吓唬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