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1934100000036

第36章 搞好人际关系,赢得他人尊重(2)

第二,充分利用同学录,以此展开更广阔的交往。如果你在学生时代不怎么引人注意,你的交往范围肯定有限。然而,现在根本就不需要在乎从前的表现,否则,你的想法会变得十分消极。

每一个人踏入社会之后,所接受的磨练程度是不一样的,因为绝大多数人踏入社会后,都会受到挫折的洗礼,逐渐就会懂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非常注意同学之间的交往。因此,哪怕是与完全陌生的人交往,也可能相处得非常好。原本不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一搭上同学关系,也可以帮助你重新展开双方的人际关系的塑造。换一句话来讲,踏入社会之后一定不要拘泥于学生时期的你,应该以现在的真实身份展开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

除此之外,无论你现在本身所属的行业领域是什么样子,都应该与那些容易联络的同学如初中、高中、大学同学等,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关系。然后再从同学这里扩大你的交往圈。不妨多运用同学身边的人际关系。

作为同学,一般都有数年的交情,彼此同甘共苦的日子必然会冲淡地位或身份的隔阂,即便只有一面之交,只要知道彼此是同学,肯定会马上涌起一股亲切之情,这是同学的巨大魅力。倘不加以利用,那绝对是一大浪费。

同学关系有时往往会在很关键的时刻帮自己一个大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定要注意和同学培养、联络感情,只有平时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才能达到你想利用同学帮忙的目的。如果你与同学分开之后从来没有联络过,你托他办事时,一些比较重要的涉及他利益的事情,他不一定会帮你。

有人说:“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无论从实用主义,或从情感价值角度去看,同学间的友谊都值得人们去保持和维系。

每个人都有几位昔日的同窗好友。说不定你的音容笑貌还存在他们的记忆中。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白白浪费掉。同窗之谊,情如手足,在某种程度上犹胜于手足之情。同窗之谊,犹如朋友之情,但在一定意义上又有别于朋友之情。能为同窗,实属有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同窗一回,实是有缘。相识、相处,尔后相知、相助,同窗关系就历久弥坚,帮助良多,何乐而不为?

如何利用同学关系呢?

第一,加深关系。同学的主动帮忙才会让同学之间关系更加深刻,将来互相帮忙的可能性就越大。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名叫张宗全的秀才拜在同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张宗全高谈阔论,每每给姚崇以深深的启迪。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

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可见,人情在同窗关系中的作用是多么巨大!因此,同学之间,应创造条件,不断加深彼此关系。

第二,经常聚会。在茫茫人海之中,既然是同学,说明缘分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友谊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办成人生事,同窗之情实属重要。当你与同学分开后,还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的与理想有很大的帮助。这其中有利的一面,或许是你没有预料到的。同学有时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

但是,要记住的一点,这中间的好处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你与同学分开之后没有经常相聚,那么友情深厚从何谈起?从中受益则更是一厢情愿了。所以说,只要你有这份情和这份心,真诚地维持着分开以后的同学关系,那么,你的人脉关系就会更加广泛,路子也会比别人多出几条。

第三,要随时参加同学会,办事儿的时候就有个照应,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物质的极大刺激,造成许多人目光短浅,特别是在同学关系上,相聚时漠然处之,分开后互不来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直到遇到困难时才想到同学,但那已经为时晚矣!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的提高,大家也加深了对各种人际关系的认识。许多人在与同学分开之后,还经常保持联系,或成立一个组织机构———同学会,这实在是一种十分有见地的方法。

三年一小会,五年一大会,大家虽已不再是同学,但关系越聚越坚、越聚越惜,彼此相互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真是人类所特有的人际关系,它说明同学之间的关系已跃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用受时间的限制,也不用受空间所限,只要有常聚聚的心理,那份关系和那份情将会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现代社会是个关系社会,同学关系非常重要,如果能将同学关系维护好了,关键时刻也会帮上大忙。

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古人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为了扩大自己的人脉网,增大成功几率,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感情,多投资,就多收获些。

生活中,任何人都不能离开朋友而独自生存。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当你身处危难境地时,帮助你的往往是你的朋友;如果朋友们不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你有可能会陷入无助之中。

莫桑的父亲过世时,给他留下了一家食品店,这家食品店凭着良好的信誉,在当地早已打出了名声。莫桑接手食品店后,满怀抱负想将它发扬光大,希望它在自己的手中能有更大的发展。一天晚上,莫桑的食品店已经打烊,他和妻子刚要回家休息。正当关店门时,一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双眼深陷的年轻人出现在他的面前,很明显这个年轻人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东西了。

莫桑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他客气的对那个年轻人说道:“小伙子,我能帮你什么忙吗?”

年轻人虚弱地说:“这里有吃的东西吗?”他说话的声音虽然很虚弱,但莫桑还是清楚了他的意思。

年轻人害羞地低着头,小声说:“我来自墨西哥,到这里来是为了找工作,可是整整两个月了,却没有找到一份适合我的工作。我父亲年轻时也来过美国,他告诉我你们店的信誉非常好,他曾经在这里买过一顶帽子,瞧就是这顶。”

虽然那顶帽子的标记早已经被污渍弄得有些模糊,不过仔细辨认还是可以看清的。年轻人继续说:“我好几天没吃过东西了,也没有钱回家。你能不能……”

莫桑知道眼前站着的这个人,只不过是多年前一个顾客的儿子,可是,出于一片好心,他决定帮助这个小伙子。他让妻子把年轻人请进店内,并给他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给了他回家的路费。

十几年过去了,莫桑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好,美国许多地方都有他的分店,他决定将生意做到海外去。可是问题在于,他在海外没有根基,要想发展必须从头做起,从头开发并不是容易的事,为此莫桑一直拿不定主意。

正在这时,他收到一封来自墨西哥的信,原来给他写信的正是多年前他曾帮过的那个流浪的年轻人。而此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信中表明,要感谢莫桑的帮助,并想与他共创事业。这个消息的到来,无疑是给莫桑带来了喜讯,他喜出望外地给那位年轻人回了一封信,并表示愿意与他合作。不久,莫桑在年轻人的帮助下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分店。

有人认为交朋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活了大半生也没有交到一个真正的朋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交朋友者没有付出真心。热心的帮助他人,就相当于施恩于别人,有心人对此牢记在心,日后需要他时,自然会助你一臂之力。

杰克很小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涯。14岁时开始四处流浪。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杰克依然过着贫苦的日子,他和姐夫一起加入到阿拉斯加淘金者的队伍中。在队伍里,他结识了许多朋友,而在这些朋友当中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但大多数都是美国穷苦的劳动人民。不过,尽管大家的生活非常艰苦,可是,他们并没有因生活上的苦而丧失生存的信念。

在众多朋友中,他与一位叫坎里南的人甚是投缘。坎里南来自芝加哥,在他多年的人生经历中,曾经受过许多苦难的折磨,他辛酸的历史简直可以写成一部厚厚的小说。每当他为杰克讲述自己痛苦经历时,杰克总被感动得潸然泪下。写作的想法在杰克心底油然而生,他想以淘金生活为题材,写一部书。

在坎里南的帮助下,杰克的处女作终于在1899年问世了,当时他只有23岁。随后,一部部精彩的作品也相继出版。因为他的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贫苦生活为题材,所以,受到了广大中下层人士的喜爱,杰克也因此走上了成功的道路,生活也不再贫穷。

生活富裕以后,杰克并没有忘记那些与他同甘苦共患难的朋友,因为他知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他经常去看望那些穷朋友们,与他们一起喝酒、聊天。可是后来,杰克随着名声的扩大,金钱、地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显赫,他开始过起豪华奢侈的生活,而且是毫无节制地大肆挥霍。他的那些穷朋友,也被他遗忘了。

一次,他的好朋友坎里南前来探望他,可是杰克只是忙于应酬忽略了坎里南,一个星期内只与坎里南见了一面。

坎里南对杰克非常失望,伤心地转身离开了。从此,他的那些穷朋友们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生活当中。然而杰克再也写不出好的作品了,因为他离开了朋友,离开了写作的源泉。

1916年11月22日,处于精神和金钱危机中的杰克,选择了以死来了结生命,悲惨的命运从此画上了句号。

由此可见朋友的重要性,杰克就因为忽视了这一点,才落得悲惨的下场。

如何扩大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今人们急于求知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人们把施恩于人与知恩图报放在心中一个重要的位置就可以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

7.学会识人,交不同层次的朋友

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人,由于没有足够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所以在辨别不同的人时,总要费点心机,聪明人懂得分辨和接纳不同层次的朋友,这也是交朋友的一种技巧和手段,要学会识人。

常听人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或慨叹:“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不错,知己很难得。人的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知己难求,大多数人都是泛泛之交的朋友。

不是每个人都会对我们推心置腹,我们也不能期望每个朋友都愿与我们坦诚相待,耐心听我们发牢骚。友谊的多彩,就在于它不单有知己深交或泛泛之交,而是在此二者之间存在了多种深浅不同的层次。

做人有无“心机”,也在于我们是否懂得分辨和接纳不同层次的朋友,对他们有合适的期望,同时了解增进与维系各种情谊的方法。

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朋友分为不同的种类,并懂得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对待:

1.知已

知己是我们人生中绝难找到的极少数朋友,他们可以诚意地接纳我们的优点,也会接纳我们的缺点,处处忠诚地为我们着想。他们像面镜子,能给予我们劝勉和鼓励;又像影子,永远对我们信任、支持,是维持我们精神健康的支柱。

不过,对于知己我们也有义务不断地付出,同样舍己地为别人益处着想。去接纳、支持、聆听和帮助,是知己的责任。值得切记的是不要滥用知己的权利——知心朋友不等于“黏身”朋友,更不能要求对方完全同意自己、迁就自己。

2.死党

他们多是一些来往密切,与自己的生活圈子很接近的朋友,彼此有相同的思想,相同的遭遇,故而很容易谈得来,在行动上有默契地成为一伙,组成小圈子活动。

“死党”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好伙伴,可驱除孤单感,增加自信心,坊生活加添色彩和热闹,是有需要时最好的支柱。

但若要整个“死党”能相处愉快,就需要大家彼此迁就,不执意出行,有合群的性格,才能发挥联合的力量。“死党”有事求助我们该下苦苦挺身给予援手,常加鼓励,看做是自己的本分。不过,可不要单单陶醉在这个“小圈子”里,完全排斥外界朋友,否则,可能会失去艮多宝贵的友谊,更不要持着后盾和势力而互相纵容。

3.老友

他们是与我们很熟悉、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如旧同学、一起长大的玩伴等。虽然大家见面的机会未必很多,但基于彼此熟悉,每次相逢都可以天南地北地亲切交谈,成为一段畅快的经历。他们不是知己,有困难寸未必会想到他们;大家的性格也未必接近,不过友谊倒是耐久而隽永,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主动自然地表示关系。不要因为来往少而让友谊止于寒暄、敷衍的地步。

4.来往密切的朋友

因为活动圈子相同,我们可能交到一些接触密切的朋友,如上司、老师、同学等。他们很熟悉我们的生活小节,但却未必是那些互目了解,可倾诉心事的人。

对于这些朋友,虽然大家每日共事共学,但不能对人要求太高,因为彼此都没有什么承诺和默契。但起码相处应不忘礼貌,言行一致,真戎,工作上给予人方便,都是我们该遵守的,因为他们正是最能看透我们言行、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人。不要老摆出外交式的笑容和虚假态度。

5.单方面投入的朋友

有些人可能对我们很着迷和信任,常把心事向我们倾诉,但我们却没有那种共通的推心置腹的感觉。也有些时候,我们对某人特别崇拜倾慕,而对方却未必有热烈的反应,这种不平衡的关系多产生一些不同位置的朋友之间,如老师与学生,班长与同学,偶像与“迷”等,普通朋友间也有这种不平衡现象。

当受人仰慕的时候,可不要轻看和玩弄别人的友情,或表示讨厌和高傲的态度,该尽力去助人成长,给予中肯意见,鼓励他发展独立精神,认识其它朋友。

当我们倾慕别人的时候,也不要成为他人的累赘,过分倚赖。而应该积极从他人身上学习长处。切记,不要盲目崇拜,胡乱抛掷感情。

6.普通朋友

这类朋友占了我们的朋友圈子大部分。他们可以和我们扯东扯西,谈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不过交情上可是谁也不欠谁,不会教大家牵肠挂肚。

虽说是普通朋友,也可成为游乐时的好玩伴。有难事,也可向有专门知识的个别朋友请教。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朋友能充实我们的知识,令我们感受到“相识遍天下”的温暖感觉。

这类朋友,只要我们肯扩张生活圈子,自然不会缺乏。至于感情发展,顺其自然好了,别对人要求太苛刻,他们会受不了给吓跑的。

7.泛泛之交

大家的友谊仅止于认识的阶段,是点头之交,连普通话题也未必有机会聊上。大家若能做到见面时打打招呼,保持礼貌距离,已是很不错的了。干万别对人随便过分信任,否则误交朋友,后悔可太迟呢。

8.朋友之外的朋友

除开以上七种,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亦亲亦友的朋友,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朋友,但彼此间的情谊不止于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