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199100000003

第3章 天堂地狱一线间

第1章第2节 天堂地狱一线间

苦劝无果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吴越槜李之战中搭上了自己的老命,他的儿子夫差带着家仇国恨继承君主之位,他发誓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击败不共戴天的敌人——勾践,替老爹报仇。夫差积极打造水军和步兵,储备粮草。一切准备得很迅速,就只等国丧期满,挥师南下。

勾践这边得知情报,知道夫差的动向,愁得睡不着觉。他想来想去,与其坐等,让他来打我,不如我先出手,占得先机。打仗最怕心情焦躁,头脑不清,胡乱出手。作为头号军师,范蠡便站出来说话:“这样做不行。治国要有三个注意:一要掌握好持盈之道,二要掌握好定倾之道,三要掌握好节事之道。”勾践不明白。范蠡接着说:“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恃其功。圣人随时而行,是谓守时。时机未到,则隐忍不发。现今君王不盈不溢,未盛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实为逆于天而不和于人,若强行之,必危国家,害及己身。”这里的基本意思就是咱们现在不占天时,也没有地利,根本就不能先出兵。勾践听了很不爽,还是执意先打,不能等他们来掌我们的嘴。范蠡力劝:“兵者凶器,勇者逆德,战若末事。阴谋皆德,好用凶器,身事末端,为上天所忌,对所行者不利,宜慎之又慎,断然不可轻决。”也就是说,现在咱们没有好的理由,师出无名,犯兵家大忌。

范蠡一出场,说话果然不一样,和不少谋略家一样,比喻、类比手法掌握得炉火纯青。《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记他和越王的交流中,讲的都是阴阳盈输、天人顺逆,头头是道。尽管范蠡苦口婆心,劝了又劝,勾践还是一根筋,非出师不可。很难想象,就是这样的勾践在后来竟然能为报仇忍了20年。他亲率3万精兵北上,在夫椒(太湖中山名,一说即洞庭湖西山)和夫差的先头部队战了一场。刚开战就赢了一局,勾践当然不满足,继续北上。碰到夫差的主力,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吴国军队被夫差灌输了报国仇的思想后,人人像为父亲而战,士气非凡。天气也帮了吴军的忙,刮起了北风。吴将伍子胥、伯韶各率左、右营大军,顺风扬帆而出。越军打的是逆风战,光风力就足以让越军吃不消,败是再正常不过。没多久,勾践带着5000余名残兵败将躲入会稽山,四周被吴兵团团包围,要突围实在难。

勾践料不到时隔两年,他和他的国家命运就此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最终沦落到谁也没想到的地步,以后的苦日子就此开始。不知勾践范蠡君臣是否做好了思想准备,就怕勾践接受不了从人上人到奴隶的巨大转变,过不惯没有山珍海味的日子。

当时的形势是范蠡在投奔勾践十多年后最大的难题。范蠡家境贫苦,但聪敏睿智,一肚子天文地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是知识分子中的精品,不似其他光动口舌、无理国之才的腐儒。但当时的楚国高层无人能识范蠡之才,实在可惜。

越王勾践继位以后,派大夫文种为国家四处搜罗人才。一天,文种来到宛县,听说此地有一人时痴时醒,他认为此人不是一般人,便派一名小吏前往拜访。小吏探访得出结论:“那小子是个狂人,生来就有此病。”幸亏文种不这么认为:“一个贤俊饱学的能人,肯定会被俗人讥笑为狂人, 因为他对世事有独到的见解,智慧超人,非寻常人所能及,所以才被人毁谤。你们就是不懂这些。”于是,他自备车骑,亲自前往拜访。然而,几次三番,那狂人始终避而不见。后来,那人见文种确实很有诚意,吩咐兄嫂:“近日有客,请借衣冠相候。”后来两人竟扺掌而谈,论天下时事,谈富国强兵之道,十分投机,真有相见恨晚之感。

此人正是范蠡,他年轻时行为举止不俗,只因愤世嫉俗,故鲜为人知。为了不苟同于世俗,也为了躲避凡夫俗子的嫉妒、非难,他索性装痴狂,整日里独来独往,等着时机出现。文种的热情使得范蠡决定出山辅佐越王,问鼎中原,开始走上了平吴霸越的坎坷之路。

现在看来,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见孔明就是文种求范蠡的三国版,足见范蠡的才能不容小觑。然因苦劝不成,勾践在会稽山出了道限时解决的难题,范蠡会给出什么答案?

痛苦的抉择

勾践身陷绝境,后悔药也帮不了他。眼前一片败鳞残甲,士兵困乏饥饿,寄希望于他们是不可能的。可怜大好江山、祖宗基业就要葬送在他手上,他满怀惆怅地向范蠡求救:“我悔不该不听先生之言,现在成了这局面,该如何是好?”范蠡的回答依旧充满个人特色:“持满而不溢,则与天同道,上天是可以保佑的;地能生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才可以受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助之。为今之计,只有卑辞厚礼,贿赂吴国君臣;倘若不许,可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这是危难之际不得已之计。”这时候,内无强兵,外无援军,四周黑压压的尽是吴军,命运不是掌握在勾践手里,也不是范蠡说了算,而要看夫差的脸色。派人和谈没有错,先试试,不行再换出路。勾践无奈,只好派文种全权代表前去求和。

吴王给不给勾践当亡国之君的机会,要看他怎么想,也要看文种的表现。文种到吴营拜见夫差,姿态放得很低:“我是一个败国之君的下臣,特地前来奉达大王,越王勾践愿意做您的臣下,他的妻子愿意成为奴妾,每年按时向您上交礼品。”这只是物质上的许诺,还得拍拍马屁:“再说,大王您既然都把越国变为‘殖民地’,而且已经名闻天下,如果现在又要灭掉它,那么大王您就没有成事的功劳了。 四方的诸侯见到越国这样,又怎能来服侍吴国?”吴王本不是一个善于决断的主,现在文种造了高台阶,他顺势而下最方便,但又心想着杀父之仇,故而犹豫不决。这时,站在吴王旁边的大臣伍子胥忙上前阻止夫差放了勾践,破坏了一场好戏。谈判陷入僵局,文种悻悻归来。

勾践也早该有心理准备,但想到就这样结束一生,还是心痛万分。他准备杀妻儿,烧掉贵重物品,豁出去冒死一战,反正都是死,当炮灰也行。文种、范蠡忙上前劝阻,认为拼死一战没有什么价值,目前最重要的是设法保住越国。

不是没有别的办法,堡垒最容易在内部被攻破。夫差好色,权臣太宰伯嚭贪财,这都是值得一用的突破口。于是,范蠡、文种把赌注压在吴国权臣伯嚭身上,决定利用离间的办法赌上一把。勾践连夜打包了精心挑选的八名宫中上等美女、二十双白璧以及千镒黄金,当晚送到伯嚭营中,买通了伯嚭。一夜之间,伯嚭的心情和中了彩票差不多,有钱又有色,当即答应明日带文种见吴王。第二天早上,伯嚭与文种一同乘车来到中军大营。伯嚭进谏道:“大王还记得孙武的名言‘兵凶器,可暂用而不可久也’吗?越国虽然有罪于吴,然而他们已经彻底臣服,全国上下均愿充当您的臣民,越国的所有宝器珍玩全部上缴。

就算是把越国灭了,还不是得到一个空荡荡的国家,接受越国投降,咱们更实惠;再赦免勾践的罪,我们的名声岂不更了得,吴国就可以称霸天下了。”文种看到夫差有所松动,配合起来:“大王如果能赦免勾践,越国的人和宝器都是您的。如果您不允许,勾践会毁掉这一切,然后率领5000名壮士与大王决战。杀掉一个勾践,也就搭上了整个越国,您还是仔细想想。”夫差思考了一会儿,问道:“勾践请为臣民,他们能跟随我回到吴国去吗?”文种答道:“我们的越王既然已经做了大王的臣民,一切都由您来裁决。”伯嚭还不失时机地在一旁敲点,鼓动吴王受降。心软的吴王被说动了,但是强硬的反对派伍子胥又出现了。

他赶到中军大营,坚决反对:“不可准降!树德行善莫如使之滋蔓,祛病除害务必断根绝源。现今勾践为贤君,文种、范蠡为良臣, 君臣同心,施德惠民,一旦返国,必为吴国大患。吴越两国水连土接,一旦结成世仇,兴亡成败不可不虑之深远。如今既克越国,倘使其复存,实在是违背天意,养寇遗患。”伍子胥的立场非常强硬,但晚了,吴王不听。吴王夫差下令与越国讲和,罢兵回国,伍子胥憋了一肚子气。

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了老将伍子胥的主张正确无误。尽管吴王此次没买他的账,但伍子胥还是阻碍勾践计划的绊脚石,在对待勾践和越国这个长久的议题上,他的立场随时都可能左右夫差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