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199300000080

第80章 (七十八)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七十八)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壁,号濒湖,晚年号濒湖山人。出生在今湖北省蕲春县

蕲州镇城东门外瓦硝坝一个世医家庭里。他呕尽毕生精力所撰写的《本草纲目》一书是一部

划时代的巨著,对中国乃至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幼年起,李时珍便遍尝了人间生活的艰难。他们兄妹三人加上母亲张氏都靠他父

亲一人养活。李时珍的童年几乎有大半是在药炉子旁边度过的。直到十几岁以后,李时珍的

身体才慢慢好起来,他开始读书识字和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位富有治疗经验的名医,医学造诣颇高。

受其父影响,李时珍从小就对草木虫鱼的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有时李言闻还把他

带到山里,教他了解药材生长的情况和辨别各种药材。

公元1531年(明

嘉靖十年),14岁的李时珍由其父陪伴前往黄州应科试,中了秀才。但在后来的三次乡试中

,李时珍都名落孙山。于是22岁那年,李时珍正式向父亲表示了放弃科举应试、做一名救人

治病的医生的决心。从此,李时珍便跟随其父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

到明代,中医的发展已有了1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李时珍不但

苦读

各种医学典籍,善于继承前人的医药财富,而且非常注意积累医疗经验,力求有所创新和突

破。他用百部、使君子、槟榔等药,治愈小儿食异癖。他认为这属于寄生虫病的一种。在总

结投药数量时,李时珍认为药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因此,投药治病,除了对症

下药外还要剂量得当,比如巴豆是泻药,但用的得当反而能治泻病,他用这种方法治好了令

许多人痛苦不堪的溏泻病。

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注重观察分析,善于钻研思考也是李时珍的医术迅速提高的重要原

因。

李家本是当地世代名医,加之李时珍自身的勤奋努力,不久便成为名震荆楚的优秀医生

。38岁那年,武昌楚王朱英俭的儿子得了重病,经过多方治疗仍未见效,最后闻名请李时珍

去医治。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朱英俭的儿子病情逐渐好转。朱英俭非常高兴,任命

李时珍为“奉祠正”,兼管王府良医所。

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命四川名医唐慎微对《本草》加以修改、增补,史称

《证类本草》。该书收藏药物1 558种,附药方3 000余个。人们一直对这本书推崇

备至。

李时珍对《神农本草经集注》、《唐本草》及《证类本草》等药物学方面的巨著都一一

进行了认真仔细的阅读和研究,一方面他敬慕前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发现了这些著作

中还存在一些理论上和观察上的错误,有必要加以整理和纠正。

再则,从宋代修订《证类本草》到李时珍生活的明代,历史又前进了500多年。外药的

输入,加上金元以来药物学方面诸种流派之间的争论使医药理论得到较大的发展。再者,民

间惯用药方的遗失也必将尽快补上。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加以整理,写入新的药著之中,这个

重担就落在了李时珍肩上。

基于以上的认识,年仅二十几岁的李时珍立志把旧的药书加以整理、补充、写出一部分

类更加详细的药物学著作。但他心中十分清楚,要重新修订《本草》,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

有所突破和发展并非易事。为此,他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准备工作。

为了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李时珍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医学名著和各种

《本草》。除了仔细精读各朝《本草》外,李时珍还广泛阅读了各种医著、方书等,如《黄

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张仲景伤寒论》、《扁鹊方》、《华佗方》、《

张仲景金匮五函方》、《唐玄宗开元广济方》、《天宝单方图》、《宋太宗太平圣惠方》等

二百七十七家,并对这些著作中的内容进行了审查、核对、分析、判断等。

在大量阅读医药典籍的同时,李时珍还翻阅了许多古今经史和稗官小说。大约在1556年

(明嘉靖三十五年),礼部命令各地举选医学人

才集中到北京,以补充太医院的缺额。湖广保送了一批著名的医生,李时珍也是其中之一。

李时珍到了北京后,虽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但太医院丰富的藏书,来自海内外的

各种药物,使他获益匪浅。他还多次到药王庙仔

细辨识铜人模型的人身腧穴,熟悉了人体所有的腧穴及各经络的理路,为他撰写《奇经八脉

考》等书打

下了基础。太医院的寿药房、御药库也是李时珍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他对来自不同地区

的各种药物一一加以比较研究,积累了辨识药物的丰富经验。

李时珍在太医院时,几次向朝廷申奏要求支持他编修《本草纲目》一书,但都如泥牛沉

海毫无反应。于是他托疾辞去了太医院的职务,踏上了南归的道路,决心自己独立完成编纂

《本草纲目》的工作。

编纂一本规模宏大的药物学著作单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撰写工作开始时

,李时珍把搜集到的材料按自己制定的分类方法,逐条进行编写,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感

到困难越来越多,最使他感到茫然的是许多药物的形状和生长情况在古人的书籍里往往模糊

不清,有的甚至互相矛盾。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李时珍终于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惟一

的途径是深入民间,采制标本,搞实物考察。

李时珍的足迹踏遍了蕲春一带的山山水水,近的如缺齿山、远的如丫头山、大的如紫云

洞、小的如朱

家洞,都成了他奔走访问的对象。他对山中的甘菊、苦参、紫苏、苍耳……及土蜂、蟾蜍、

竹难、野猪等都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

为了采制有价值的标本,彻底弄清楚古人所述的各类药物,李时珍南到过武当山采药;

也去过盛产药材的摄山、茅山、牛首山等地。他登山梁,下河谷,踏原野,去水乡,足迹遍

布湖广、江西、江苏、安徽等省。

在寻访四方的过程中,李时珍交了一大批民间朋友,并从他们那儿得到了许多书本上学

不来的知识。他遇农民,便问五谷的生态和属性;逢渔夫,就打听鱼虾鳖蟹的捕捉和食用;

见到猎人,则询问野兽飞禽的生活习性和药用价值;碰到樵夫,便聊起植物的形态与采摘季

节;向药农请教药材的采集和泡制;向果农了解瓜果的种植嫁接和品种滋味。通过广泛的请

教和亲身实地考察,李时珍纠正了许多前人的错误观点。

为彻底弄清药物的功效,李时珍常以身试药,有几次甚至差点中毒身亡。

经过大半生的艰苦耕耘,1578年(明万历六年),一部详实而完备的医药巨典——《本

草纲目》终于编写成功了,当时李时珍已是61岁的老人了。为了《本草纲目》的出版发行,

他不顾年迈体弱,千里迢迢赶到当时全国出版业的中心南京奔走呼叫寻找出版者,但却未能

如愿以偿,最后只得惆怅回乡。直到1596年(万历二十四年),《本草纲目》才在南京刊行

,史称金陵版。但李时珍已与世长辞三年有余了。

《本草纲目》凡约190余万字,52卷,整部书层次分明,条

理井然,既是一部药典,又是一部医著和方书。

《本草纲目》不但纠正了以往历代《本草》中的谬误,还增加了374种新药。

《本草纲目》还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植物志,其中对植物的形态、培植、分类、鉴别等的

记载清晰有条、生动易懂。李时珍把1 000多种植物分为五部三十类,而且对每种植物

的根、

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各种植物之间的区别也描写得十分细

腻、准确和生动。

《本草纲目》对动物的研究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收载了水禽32种、园禽23种、林禽17

种、山禽13种、家畜类28种、野兽类38种、鼠类12种,如此等等。

《本草纲目》还收载矿物276种,对许多金属和化合物的产地、形色、采掘、区分方法

都做了精细的叙述。此外还详细阐述了化学药物的性能及蒸馏、升华、结晶、沉淀、烧灼等

制作方法。

《本草纲目》刊行后,立即受到人们的欢迎,风靡全国,争相传阅。随着中外文化的交

流,《本草纲目》先后传至日本、朝鲜、法国、德国等国家,陆续翻译成日、法、德、英、

俄、拉丁等文字大量出版,深受世界各国重视。西方人称之为东方医学巨典。李时珍为中国

及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同《本草纲目》一起永远载入了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