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199300000099

第99章 (九十七) 戊 戌 变 法

(九十七)戊 戌 变 法

1894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其结局是堂堂的中国败在了一个岛国日本的手上,签订了丧权

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激起了中国人的“普天忠愤”,也引起了中国人的普遍反思,上

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几乎得出相同的结论:中国人必须发愤图强。一部分知

识分子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搞洋务、学西方、买兵器、练海军,这么些年还经不起

日本人一击?改良主义者认为中国人应该在政治上有一个改变,弃旧图新。他们逐渐形成了

派别和规模。在政治领域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 300多

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

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

心。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

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在

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

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

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愤。12月,康有为第五

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

》,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维新变法做了直接准备。

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宣布变法。

变法新政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

铁路矿务总局,提倡实业,鼓励私人投资,令各省设立商务局(或农工商分局);命各省地方

官兼采中西各法,切实振兴农业;奖励科学著作发明,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2款,规

定对士民著新书、创新法、制新器者,赏给官职或给予专利;在京师及各通商口岸,广设邮

政分局、裁撤驿站;编制国家预、决算,由户部按月公布;取消满人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

计。二、政治方面:令各衙门删改则例;中央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等闲散衙门,外

省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此三省督抚同城)巡抚、东河总督等重叠机构;广开言路,允

许官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三、军事方面:裁汰旧军,令八旗及各省军队一律改练洋

操;筹办兵工厂,筹造兵轮,添练海军;力行保甲,实行团练。四、文教方面:改革科举,

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改试策论;设立学堂,提倡西学,首先开办京师大学堂,令各省、府、

厅、州、县,将现有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

许开设报馆,举办学会;派人出国游历、游学等等。尽管维新派与帝党相结合所进行的改革

相当温和,但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因而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资产

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

在短短的百日之内,中国人民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民族资

主义工业第一次获得法律上的承认;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受到沉重打击,资产阶级思想得

以广泛传播。特别是在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发展过程中,维新派大力鼓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康有为在第二至第五次上书中提出的立宪法、设议院的政治主张;以及百日维新中提出的开

制度局、要求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等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资产阶级启蒙意义,是中国

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

新政措施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但是,这些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

固势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清政

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

内外传言

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9月中旬,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

,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

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

凯出卖。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

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政变”成功。戊戌政变

后,

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

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等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

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都被废止。

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维新变法,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

维新变法运动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一场旨在挽救

祖国危亡的

爱国运动;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是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

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驿站,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

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和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

;奖励民间办工厂;法制改革及准备立宪;派5名大臣到欧洲考察;成立资政院、咨议局等

。有些改革超出了维新变法的内容。

2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为以后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戊戌政变失败后

,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一些对清政府抱幻想的人转向支持孙中山。

3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

(1)变的理论更深入人心。守旧派说“天不变道亦不变”、“老祖宗之法”不能变,受

到了维新派据实的批驳,并认为变是古今之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2)守旧派说“君权天授,不可动”。维新派送说:既可公举,也可公废,君

与民只是人的分工不同。对君主专制提出了挑战。

(3)改变了人们对西学的态度,不止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是政治、经济、文化

教育诸方面向西方学习。

(4)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端,而五四运动是这种开端的进一步发展。如办报刊、

学堂等,经过维新变法后大大发展起来了。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在戊戌变法时就开始了,

出现了上百种白话文报刊,进而掀起了一个白话文运动。

(5)道德革命,维新派主张社会在转型的同时,百姓的道德观念应该转变,社会中应提

倡新国民道德。

由于两千年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牢固,封建主义政治力量的强大、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根深

蒂固,非初登历史舞台的幼弱的资产阶级所能抵敌,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有必然性。兼之当时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力量,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维新派又

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缺乏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的勇气,又对帝国主义怀抱不切实际的幻想,

充其量,他们只能发动一场软弱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而不能使改革派掌握政权。就在

维新上谕如雪片般飞舞之际,军政实权仍牢牢地掌握在封建顽固派手中。没有政权的改革必

然遭致失败。戊戌变法的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维新改良,只是

幼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它必然让位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