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199500000035

第35章 《诗经》

第3章著名作家与作品第1节《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

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

、《睟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

风》、

《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

《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

》五篇,《鲁颂》四篇。

《诗经》产生的地域是黄河流域,最南的在长江以北;《诗经》的时代,最早的大概是商,

最迟的是春秋初世,而以西周末、东周初为其中心。其中的诗歌,可以确定具体写作年代的

不多。大致地说,《颂》和《雅》产生年代较早,基本上都在西周时期;《国风》除《豳风

》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产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庆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

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

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

”,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

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

《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

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

》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否则不可能用以“

教化”。

《诗经》的内容

《国风》中的民间歌谣,反映的生活内容有着浓厚生活气息。十五《国风》,以《豳风》的

年代最早。《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这些诗有些是针对特定的

人物事件的,有的则带有普遍意义。总体上说,这些诗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

治者的不满。如著名的《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襒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在《

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在《诗经》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

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厉,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中看到年轻的小伙和姑娘自由地幽会和相恋的

情景。如《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

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对情人

相约在城隅幽会,但是当那男子赶到时,那女子却故意躲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

,那女子这才出来;又赠给那男子一根“彤管”——究竟是什么东西现在已不清楚,但此物

在当时具有爱情信物的意义,那男子不禁惊喜交集,因为这“彤管”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

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但毕竟,从总体上说,社会的约制是在逐渐严格起来

,恋人们对自己的行动,也不得不有所拘束。《国风》中还有许多描写夫妻间感情生活的诗

。像《唐风·葛生》,一位失去丈夫的妻子这样表示:“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

其居。”她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但也有男子,急切地要把妻子抛弃。在那种妇女毫无地位

的时代,弃妇的命运更令人悲哀。

《大雅》、《小雅》中有很多批评政治的作品,均出于士大夫之手。在这一类诗中,有些作

者对统治阶层内部秩序的混乱和不公正现象提出了指责。如《瞻?》:“人

有土田

,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悦之。”《北山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

牺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更多的政

治批评诗,如《十月之交》、《正月》,表达了作者对艰危时事的极端忧虑,对他们自身所

属的统治集团,包括最高统治者强烈不满。《大雅》、《小雅》中这类诗歌,开创了中国政

治诗的传统。诗中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绪,以及总是首先要站立在“正确”的,也就是社

会公认的道德立场上才能进行批评而避免张扬个人的态度,对后代的政治诗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单纯歌颂祖先

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

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

《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在语言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也很有特色,《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

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

檀》。《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

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

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颂》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作为歌

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

则 校饫啻驶愦蟮质切稳荽市灾剩砸灿兄诒泶锴塾囊母星椋杌媲逍旅览龅淖?

然。如《诗经》首篇的《关雎》,“关关”(叠字)形容水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

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因相思而不能入眠

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也有生动的形象。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

果。风、雅、颂之外,尚有所谓“赋”、“比”、“兴”,合起来叫做“六义”。风、雅、

颂是诗的性质、体制上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的做法上的分类。《诗序》于赋、比、兴

未加解释,朱熹《诗传纲领》云:“赋者,直陈其事;比者,以彼状此;兴者,托物兴词。

”范处义《诗令补传》云:“铺陈其事者,赋也;取物为况者,比也;因感而兴者,兴也。

”总之,“赋”是直抒情意,直述人事;“比”是借物为比,喻其情事;“兴”是托物兴起

,抒写情意。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章诗,以河洲上雎

鸠之关关而鸣以求其偶为比,以兴起后二句所赋的淑女、君子之为佳偶,便是“兴”的做法

。其实,就我国数千年来的诗歌综合分析起来,其体裁也不外乎“民间文学”(风)、“士

大夫文学”(雅)、“庙堂文学”(颂)三种,其做法也不外乎“直抒情事”(赋)、“借

物比喻”(比)、“托物起兴”(兴)三种而已。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

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

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