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199800000083

第83章 神奇的胃

第三篇第十二章神奇的胃

胃介于食道和十二指肠之间,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它的形状和位置随内容物的多

少和体位变化而变化,总表面积约为九十平方厘米。在胃黏膜上有分泌粘液和消化液的贲门

腺、幽门腺和胃底腺。胃的全面功能,就是贮存食物与消化食物。

胃像个大口袋,在上腹部,可分为四个部分。与食管相连处叫贲门,是胃的前门或入口

,称贲门部。胃的上方为胃底。胃的中部叫胃体。胃的出口或称后门叫,幽门,与肠道相

通,该部分称为幽门部。胃呈半月形,其上方的弯曲处叫胃小弯,其下方的大弯曲处称胃大

弯。在幽门处有括约肌,呈环状,包围着幽门。括约肌收缩时幽门关闭,食物不能进入肠道

。括约肌松弛时幽门开放,胃里的食物可通过幽门进入肠道。

胃壁可分为四层。最里面的一层为黏膜层,此处有许多腺体叫胃腺,分泌的液体叫胃液。在

黏膜层下为黏膜下层。第三层为肌肉层,胃的肌肉很发达,又

可分为三层,内层呈斜行,中层呈环行,外层呈纵行。胃壁的最外层为浆膜。

胃的容量有多大,很难说清楚,因为胃有极大的伸缩性。因手术将胃切除三分之二,

只剩下三分之一时,一顿饭还可以吃近半斤食物。当然,这种扩大是逐渐形成的。如一次突

然吃得太多,可以引起急性胃扩张,这时会胃胀难受,坐立不安,想吐又吐不出来。有时在

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手术取出食物。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决定于食物的性质。

液体饮料及食品只需1小时多,固体食物为3个多小时。

胃在人的一生中,几乎要接纳数百吨食物和饮料,这些食物和饮料有冷热、粗精之分,酸甜

苦辣、咸之味,真是十分繁杂,正如中医古书上所写:“胃者,水谷之海。”

食物进入胃内后,胃的屈伸运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叫做胃容受性舒张。就是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对咽和食道等处所产生的机械

刺激,通过迷走神经的调控,使胃底和胃体的平滑肌发生舒张。有了这种舒张作用,胃才能

容纳大量的食物。

第二种叫做胃紧张性收缩。当胃还没有容纳食物时,除近胃底部位充有空气外,胃的其他部

位由于胃壁平滑肌自身的紧张性收缩而紧贴在一起,胃的紧张性收缩有助于保持胃的正常形

态和位置。胃充满食物并进行消化过程中,胃的紧张性收缩逐渐加强,胃腔内的压力逐渐

加大,这不仅有利于胃液渗入食物,而且还能促进食糜向十二指肠移动。如果胃的紧张性收

缩不足,容易引起胃扩张和胃下垂。

第三种叫做蠕动。食物进入胃以后,胃便开始蠕虫样的伸缩运动。一般说,食物进入胃

约5分种,胃便开始蠕动。蠕动波从贲门开始,向幽门方向移动。蠕动波从贲门到达幽门的

时间约为1分钟,而且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的频率每分钟约3次。胃蠕动能将食物与胃

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这对胃消化食物有很多好处。胃蠕动还有利于将胃内的食糜通过幽门

送入十二指肠。

食物一进入胃,便像掉进了一个“大酸缸”。原来,胃腺能分泌许多很酸很酸的胃液,胃

液又能使食物变得更加松软,更重要的是能活化一种分解蛋白质的酶,使部分食物蛋白得到

初步分解。另外,“大酸缸”中的酸性环境,能杀死或抑制溜进胃内的细菌。

然而,胃液既然能消化各种肉类,为什么不消化胃自己呢?早在18世纪,人们就提出了这么

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了解释这个不解之谜,许多生理学家对胃的消化机制问题做了大量的研

究。但是由于活着的人体不能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因而当时无法弄清这个问题。

1822年,有个名叫森托的士兵,因为不慎枪支走火,肋下被打出个大窟窿。美国密执安州的

外科医生鲍蒙特为他做了极为出色的手术,使九死一生的森托恢复了健康。也许是为了报答

救命之恩,森托同意这位医生在自己的腹部打一个通向胃的洞,使鲍蒙特能从洞中观察食物

在胃内的去向。这项伟大的实验整整进行了11年,人们初步了解到一些人胃的消化情况:原

来,胃里有适量的盐酸,它有助于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但这必须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进行

,而人的体温只不过37℃,显然,一定还有其他未知的物质参与人的消化过程。

1836年,正当学者们为此而伤透脑筋时,德国科学家施旺首先发现了一种胃蛋白酶,它

的功能非常奇妙,温度太高和太低都没有活性,只有在接近人的正常体温时才发挥作用。施

旺的发现,把科学家们的注意力都吸引到酶的研究方面。不久,各种各样的消化酶相继被发

现,比如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胰腺能分泌分解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酶,进入人体的食物由

于这些酶的存在,慢慢地在体内被分解和合成着。

胃消化的内幕似乎越来越清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知道了胃壁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和盐

酸。盐酸可杀死食物中的细菌,使富含纤维的食物变得柔软,同时能增强胃蛋白酶的作用。

然而,盐酸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酸,从胃壁中分泌出来的盐酸,浓度足以溶解金属锌,难道

它不会对胃产生伤害吗?再说,胃液中除了盐酸,又有能分解蛋白质的胃蛋白酶,组成胃壁

细胞的蛋白质岂不是有被消化掉的危险吗?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系的德本教授,为此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把从人体中切除

下来的胃放入一个大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完全根据正常人体胃部的浓

度配制),把试管放置在37℃的恒温环境中。结果,试管中的胃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而且

相当一部分被溶解掉了。后来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在同样的条件下,把鸡蛋白(蛋白质)放入

试管,结果没过多久鸡蛋白便被全溶解掉了。这个实验说明:胃无法抵御盐酸和胃蛋白酶的

消化作用。但奇怪的是,胃却能在人体中安然无恙。

这位教授认为,在人胃中,一定存在某种特殊的机制,这种机制能够防止胃被自己

分泌的酶分解掉。这时他首先想到,构成胃壁的那层细胞也许是一种特殊的细胞。为了证实

这个想法,他做了一个动物试验,将狗的胃切离一部分做成另一个小胃,然后在小胃中装一

根管子通出体外。德本在研究了小胃所分泌和吸收的物质后发现,胃壁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脂类物质,与抵御消化有很大关系,如果用洗涤剂去掉细胞表面的脂类物质,胃壁细胞就会

受到酶的侵害。

而人体内,似乎存在洗涤剂类的物质在破坏着细胞表面的脂类物质,这种洗涤剂就是胆

汁,所以胆汁进入胃部之后,胃壁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但在正常情况下,胆汁是要分泌

到小肠中去,不会倒流入胃的。

但是,如果人体因为患病或其他特殊原因,胆汁进入胃中,使得胃壁受到清洗。胃

失去了保护衣,将不断被盐酸侵蚀,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胃溃疡。

当然,胃也存在着自我保护的功能,胃的一个特点,就是胃壁细胞能够经常更新,当老细胞

从表面脱落,组织内的新细胞就取而代之,如此“前仆后继”,胃壁细胞就这样始终处在最

前线,保卫着自己的家园。据德本教授估计,人的胃每分钟约有五十万个细胞脱落,胃黏膜

层每三天全部更新一次,所以即使胃的内壁受到一定的侵害,也可以在几天或几个小时内完

全修复。由此德本教授得出结论,胃可以被损坏,但也很容易被修复。正是这种机制执行着

保护胃表面的重要职能。但也有一些科学家对此提出疑问,如上所述,胃始终处于不断地自

我消化和自我修复的过程中,那么,为什么还会产生胃溃疡呢?德本教授解释道:“正常情

况下,胃的这种机制可以防止胃壁受到破坏,除非破坏的程度超过了它自我修复的能力,胃

溃疡就产生了。”不过,在这方面的科学依据还极其有限,因此有理由认为,人的胃还存在

着其他保护自己的机制,这些机制是什么,谁也回答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