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知的100个科学发明
200000000019

第19章 开创电力时代

第十八章开创电力时代

发电机的发明

发电机发明和投入使用后,电力工业兴起,人类结束了以发明蒸汽机引起的工业革命时代,

而进入了电气时代。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处处闪耀着电力的火花

。

百折不挠揭开谜底

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第一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是

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奥斯特的发现立刻引起了整个物理学界的轰动,人们一直以为毫不相干的两个现象——电流

与磁,竟有这样奇妙的关系。这个发现成了近代电磁学的突破口,许多科学家纷纷转向电磁

研究。

法拉第也全力投入电磁学这门崭新学科的研究

。他从大量的实验中发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然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因此他就设想为

什么磁就不能产生电流呢?1821年秋,法拉第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一个伟大的设想:

“磁可以产生电!”

法拉第开始了新的实验。他用铜线在几米长的木棍上绕了一个线圈,铜线外面缠着布以便绝

缘(当时还没有漆包线),然后在第一层线圈外面再用同样的方法绕上第二层、第三层……

一共绕了12层,每层之间均相互绝缘,然后他把第1、3、5……奇数层串联起来,又把第2、

4、6

……偶数层串联起来,这样就组成了两个紧密耦合而又相互绝缘的组合线圈。他把其中一组

线圈接到开关和电池上,另一组线圈接到电流计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法拉第开始实验。他心情很激动,希望在初级线圈接通电流后,次级线圈

就能感应出电流来——电流计指针会偏转。可是事与愿违,法拉第在接通初级线圈的电源后

,注意观察电流表,但指针却毫无动静。

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重来。时光如水,一个月一个月地流逝,

转眼10年过去了,1831年法拉第的电学实验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可以说是,这是他一生中

最难忘的一年。这时,法拉第已经把电池增加到120个,这意味着初级线圈的电流比开始增

加了120倍。

法拉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他小心翼翼地合上电闸,强大的电流通过线圈,不一会儿导线已

发热了。法拉第回过头去看次级线圈的电流计,但指针仍然毫无动静。但这一次

在检查电流计时,法拉第

无意中注意到:他每次实验都是先接通电源,再转过头去观察电流计的。

问题会不会就出在这里呢?

他马上又重新布置实验,这次法拉第特意把电流计摆在电源开关旁边,以便接通电源时,同

时可监视指针。然后,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电流计,然后用手合上电源开关,就在线路接通的

一刹那,电流计指针跳动了一下!这是极短暂的一瞬,稍不留意就忽视了。法拉第过去的多

次实验都忽略了这个细节,这次终于捉住了这稍纵即逝的“一刹那”。

这一极短暂的跳动,意味着一个新的伟大发现的诞生!法拉第欣喜万分,不由得叫喊起来。

他又重复了几次,每次都是同样的结果,因此,他判定这决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一个新的

规律。

法拉第又改进了实验仪器,用软铁环代替木棍作线圈的芯子,结果效果更好。在断开或接通

初级线圈电流的一瞬间,次级线圈连接的电流计上指针摆动得更厉害。后来他又用磁铁代替

初级线圈,让磁铁穿过次级线圈环,电流计的指针也会随着磁铁的运动而摆动。

就这样电磁之谜终于被揭开了:运动的磁能产生电流!法拉第的成功发现,奠定了近代电磁

学的基础。

乘胜追击树立丰碑

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法拉第并没有就此停顿下来,他进一步考虑如何能将这一发现付之实

用,为此他考虑如何制造出一个应用磁铁产生电流的装置。于是他找来了一个U字型(亦称马

蹄型)的磁铁,在南北极之间插入一块能旋转的铜板圆盘,铜板中轴连接一根导线,铜板盘

的边缘与另一极导线保持接触,两根导线之间再用电流计相连。一切安排妥当后,法拉第就

开始了新的实验。

他飞快地转动摇柄,铜圆盘在两个磁极之间不停地旋转起来,电流计指针就开始摆动。只要

铜圆盘不停地转动,电流计指针就继续保持在偏转的位置;铜盘转动得越快,电流计指针偏

转得越厉害。

这样一来,法拉第真的实现了“从磁铁中取出电流”的理想。试制的装置成为最原始的发电

机雏形。

日后,以电磁感应原理制造成的发电机所提供的电力,是以往化学反应原理制成的伏打电堆

产生的电流所无法比拟的,意义非常重大,开创了人类利用电力的新时代。

1832年,根据法拉第的发现,法国的皮克西创制成世界第一台手摇永磁式交流发电机,并在

巴黎展出。第二年,皮克西在这台发电机上加装了一个换向器,把摆动多变的交流电变为直

流电。1856年,英国人霍姆斯用多极永久磁铁制造成一台商用直流发电机,被一家灯具厂购

用。这台发电机用蒸汽驱动,电功率约15千瓦。1863年,英国人怀尔德取得自激式直流发

电机的专利。这种发电机首先应用于电镀工业。1866年4月,他在向英国皇家学会递交了一

题为《新的大功率发电机》论文中提到:“他已发现一个无限小的电流或磁力,能够产生一

个无限大的电流。”但他当时并不明白磁极中有剩磁的原理。同年12月,英国人瓦利终于发

现“自激”的秘密。他在自激式直流发电机的专利申请书中提到:“自激磁场依赖于原来磁

的剩磁,这说明原来磁极中存在着剩磁,由它产生的磁场,可以在发电机的转子电枢中感应

出电势,这个电势又可给激磁线圈供应激磁电流。”因此这种发电机定名为“自激式”。

1867年,德国的西门子利用电磁铁代替永久磁铁,并利用发电机本身产生的小部分电力向电

磁铁提供能量,制造成实用的自激式直流发电机,它是现代形式发电机的鼻祖,因此有人称

西门子发电机在技术史上的地位,相当于瓦特的蒸汽机,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1876年,俄国人亚布洛契可夫提出制造多相交流发电机的设想。并于第二年研制成供给他

发明的“电烛”(电弧灯)电源的交流发电机。意大利法拉里也独立地发现旋转磁场现象。18

85年,法拉里考虑到不同相位的光可以产生干涉现象,因而联想到不同相位的电流磁场相互

作用,可以产生旋转磁场。他是在都灵实验室利用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的。旋转磁场是交流

电机气隙中的磁场,是电能和机械能之间互相转换的基本条件。它因其沿电机的定子、转子

铁心圆柱面不断旋转而得名。旋转磁场原理的建立,是交流电机发展史上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为交流电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飞速发展今非昔比

现代发电厂中最常用的发电机是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这种发电机的转子旋转速度与联接的

电力网保持同步,既能提供有功功率,又能提供无功功率(电力用户中各种交流电动机既消

耗有功功率,也吸收无功功率,它是根据“导线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势”的基本发电原

理而运转的。因此发电机供应有功功率的同时需要供应无功功率,如果无功功率不足时,电

力系统电压就将下降),可以满足用电负荷的需要。

根据所采用原动机的不同,同步发电机可以分为汽轮发电机和水轮发电机两大类。汽轮发电

机的原动机是汽轮机,一般是卧式的。同步发电机按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空

气冷却(空冷)、氢气冷却和水冷却三种。不同类型、不同冷却方式的三相同步发电机结构形

式尽管各式各样,但基本上不外乎转子和定子两部分,分别绕有导线制成的线圈。发电机的

转子由整块的优质合金钢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磁性,其上开有齿槽,放置带有绝缘的铜线绕

制成的转子线圈。定子由铁芯、线圈及外壳等组成,铁芯由互相绝缘的硅钢片叠压而成,其

内圆开有齿槽、安放定子线圈。转子线圈内通以直流电,产生磁场,形成一对南北磁极。定

子线圈分成三组(即三相),沿圆周相隔120°布置。当转子旋转时,磁场随着旋转,每转一

圈,磁力线顺次切割定子每相线圈,产生电压。当北极磁场经过线圈时产生正电压;当南极

磁场经过线圈时产生负电压。转子每转一圈,定子每相线圈电压方向就变化一次。这样的变

化每秒50次,在三相线圈中即产生频率为50赫的三相交流电。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系统规模不断增大,要求发电机的单机容量也不断增大,因此发

电机定子、转子线圈所通过的电流引起的损耗和铁芯中磁场变化产生的损耗(称铁损)亦越来

越大,促使电机发热。所以当电机容量增大后,冷却介质、冷却方式和电机材料必须不断发

展。

发电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就是上述三者的发展,其中改进冷却方式更是增大发电机容量的关

键。在发电机多种冷却介质中,空气冷却的主要优点是价廉、简易、安全,但效能差,摩擦

损耗大。氢气冷却与空气冷却相比较,重量轻、导热性能好,可提高效率,但易爆炸和增加

复杂的氢气系统。水具有很高的导热性能,它的相对导热能力比空气大125倍,效率高,但

存在容易漏水和增加一套水系统的缺点。在发电机制造技术发展中,首先被采用的冷却介质

是空气,随后逐步采用氢气和水。

在冷却方式方面从表面外冷发展到效果较好的内冷。最初制造的发电机采用空气表面冷却。

193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制造成氢气表面冷却发电机,最大单机容量可达150兆瓦。1

957年,美国阿里斯·查摩公司制造出世界第一台60兆瓦氢内冷发电机,用氢气直接与转子

、定子线圈的导体接触(双氢内冷),最大单机容量可达350兆瓦。1956年,英国茂伟公司制

造成第一台30兆瓦定子线圈用水冷的发电机。1958年,中国上海电机厂创制成世界首台12兆

瓦定子、转子线圈都用水内冷(双水内冷)发电机。1966年,法国试制成一台100兆伏安水内

冷发电机。1971年,中国上海电机厂第一台300兆瓦双水内冷发电机问世。其后瑞典、瑞士

相继制造大容量双水内冷发电机,最大单机容量可达1300兆瓦。

由此可见,从空气表面冷却,到导体内部用氢或水直接冷却,每一次冷却技术的突破,都是

发电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着冷却技术的发展,发电机的结构和制造工艺日趋复杂。

世界各国主要电机制造厂,有各自的制造经验和技术特长,于是出现了冷却方式的多样化,

同一单机容量等级的发电机往往有多种冷却方式,除了定子、转子线圈和定子铁芯全空冷、

全氢冷、全水冷外,还有分别以水氢氢、水水空、水水氢冷却。冷却介质空气均为表面冷却

;氢气多为内冷,也有表面冷却;水均为内冷。

发电机技术进步的又一重要标志是绝缘材料和导磁材料的改进,当前大容量高电压发电机的

主绝缘,由于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长期沿用的天然热塑性沥青大片云母绝缘,已被淘汰,

而普遍采用热固性合成树脂粉云母新绝缘。

1949年,美国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首先应用的合成树脂是不饱和聚酯树脂;通用电气公司则

相继采用环氧树脂。此后各国发展的发电机新绝缘所使用的树脂,都归并到这两大类型中,

多年制造和运行经验表明,环氧树脂性能比聚酯树脂优越,原来采用聚酯树脂的电机制造厂

,也都在逐步改用环氧树脂。

硅钢片是发电机的主要导磁材料,用于定子的铁芯,约占发电机总重量的30%~35%。铁芯中

磁场变化产生的损耗(铁损)在整个发电机损耗中所占比重约15%~20%,铁损一直作为衡量硅

钢片技术经济的主要指标,需要降低铁损来提高发电机的效率。世界各国电机制造厂都在力

求降低硅钢片的铁损值,尤其是降低冷轧单取向硅钢片铁损。20世纪60年代厚035毫米冷

轧单取向硅钢片铁损一般为每千克06瓦以上(最低每千克051瓦),到70年代已降低到每

千克04瓦以下(最低每千克036瓦)。冷轧单取向硅钢片的性能优于热轧硅钢片,同样尺

寸铁芯的75兆汽轮发电机,前者铁损比后者要少约5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同步发电机单机容量的增大已接近极限,需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不少

世界著名电机制造厂在研制各类新型发电机,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是超导发电机和磁流体发

电机,它们使发电机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