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2040600000008

第8章 1938年

1月28日,毛泽东观看为纪念淞沪抗战六周年演出的延安文艺界以两个星期排出四幕话剧《血祭上海》;该剧连演20天,观众愈万。在演出后的招待座谈会上,毛泽东称赞戏剧演得好,要这一伙人别散了,赞成以他们为基础,创建一所艺术院校。会上议定以鲁迅的名字命名,一则表示对这位伟人的纪念;二则表示要沿着他开辟的道路大步前进。[13]

[附注]《血祭上海》,由朱光、左明、沙可夫、徐以新、黄天、任白戈等编导。

4月28日,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讲话。

他说:“艺术作品要注重营养,也就是要有好的内容,要适合时代的要求,大众的要求。比如现在唱京戏,在戏报上已经看不见《游园惊梦》之类的东西了,因为那样的戏在今天卖不了座。演旧戏也要注意增加表现抗敌或民族英雄的剧目,这便是今天时代的要求。艺术作品还要有动人的形象和情节,要贴近实际生活,否则人们也不爱看。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生硬地装在艺术作品中,是不会受欢迎的。”[14]

4月,延安召开边区工人代表大会。开幕式晚会上,边区民众剧团演出了秦腔传统戏《升官图》、《二进宫》、《武家坡》。节目间隙,毛泽东向工会负责人齐华说:“你看老百姓来的这么多,老年人又穿着新衣服,女青年擦粉戴花的,男女老少把剧场拥挤得满满的,群众非常欢迎这种形式。群众喜欢的形式,我们应该搞,就是内容太旧了。如果加进抗日内容,那就成了革命的戏了。”齐华听后指着坐在后排的柯仲平说:“文协的老柯在这里。”毛泽东转身对柯仲平说:“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搞?”柯仲平回答:“应该!应该!”毛泽东接着说:“要搞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的形式。”柯仲平连忙表态:“我们马上动手去办。”柯仲平说干就干,立即开始筹建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15]

[附注]“秦腔”,戏曲剧种,流行于陕西、甘肃地区的一种戏曲。又名梆子腔,音调激昂,节奏鲜明。

《升官图》,不详。

《二进宫》,京剧传统剧目。写明外戚李良谋篡,封锁昭阳院,使皇宫内外隔绝。李妃始悟兄奸,独居悔叹。大臣徐延昭、杨波二次进宫进谏,李妃乃以国事相托,后杨波领兵,诛杀李良。

《武家坡》,京剧传统剧目。写薛平贵从征18年,返回长安,在武家坡和发妻王宝铡相会事。系《红鬃烈马》中一折。

7月2日,毛泽东看了姚时晓编剧的《流寇队长》,崔嵬演流寇队长袁占魁。演出后,他对崔嵬和演员们说:“你给革命队伍提供了一个有现实意义的反面教员。在我们队伍里,不能有流寇意识、山贼思想。”[16]

[附注]《流寇队长》。三幕话剧,张庚导演。系鲁迅艺术学院为“七七”抗战周年演出。

毛泽东和中央首长出席晚会,观看了话剧《锁在柜子里》和京剧《打渔杀家》。这两个戏的主角都是江青扮演的。[17]

[附注]《锁在柜子里》,剧情不详。

《打渔杀家》,京剧传统剧目。又名《庆顶珠》。由清初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阮统制梁山感旧,张干办湖泊寻灾》衍变,写萧恩(阮小七)与女儿桂英捕鱼为生。土霸丁自燮勾结官府,一再勒索渔税,滥施刑杖,父女被迫起而抗争,杀死土霸及其爪牙,远走他乡。又秦腔、汉剧等剧种均有此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