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绪掌控术大全集(超值金版)
2040900000037

第37章 杜绝贪婪情绪——做人要有知足常乐之心(2)

贪婪的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最痛苦,因为他们什么都想要。其实,面对选择最关键的是先挑出生命中的“最重要的那些部分”,只捡最重要的事做,珍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就会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时间管理专家为商学院的学生们讲课。“我们来做个小试验。”专家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学生们:“瓶子满了吗?”所有的学生应道:“满了。”

“真的?”专家说道。说着他又取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壁使砾石填满石块间的间隙。

接着专家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所有间隙。

然后专家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之后,问学生们:“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一个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劲,还可以做更多的事!”

“说得很好。”专家说,“其实这个实验还可以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道理: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它们放进去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你的信仰、志向、学识……切切记得我们应先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会终生错过。”

寻找生命中的“大石块”的过程其实便是一个自我规划的过程。在我们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会越来越多,亲情、爱情、友情、事业、金钱、名利、虚荣……似乎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我们不舍得割舍其中的任意一个,只好背着所有的“石块”上路。我们肩头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为什么我们不静下心来想一想,挑选最合适的“石块”上路呢?是因为我们太过贪婪,我们的欲望太多,我们总是需要太多的东西。

让我们试着在下面这个故事中把那些对于我们来说不算重要的“石块”丢掉吧——

有五个人上了天堂,在争辩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第一个人指着头说:“理性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人指着胸说:“爱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人指着胃说:“食物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个人则说:“性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个人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因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

上帝笑着说:“你们说一个活着的人如果得知自己下一秒就要死去,那么对于他来说什么最重要?”

其实,答案真的很简单,我们的生命最重要,既然如此,那生命以外的东西还有什么是不能放弃的呢?只要把得与失的心态调整好,任何东西,当我们得到时,好好珍惜,而失去时,不妨看破并放下。生命的真谛其实就这么简单。

情绪掌控

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背负沉重的行囊赶路必定会身心俱疲,所以,选择重要的,放弃不必要的,你的人生旅途就会轻松畅快,也不会因错过了“最重要的”而遗憾终生。

面对金钱别迷了双眼

人生在世,不可能不与金钱打交道。有了钱,每天不必为生计发愁,不必担心吃了这顿没下顿;有了钱,在身体不好的时候,可以花钱治病保健康,可以在明媚的阳光下奔跑、欢唱;有了钱,可以以出租车代步,可以给至亲好友送上精美的生日礼物以表达情意,还可以与三五同好一起远足,游山玩水,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了钱,还可以拥有更多漂亮的衣服,可以使异性的目光在自己身上频频停留。

没有金钱不行,但金钱也不是万能的。有时,意外的财富并未给人们带来想象中的快乐。

有这样一个美国家庭,原本谈不上富裕,但夫妻相亲相爱。后来他们购买的彩票中了头奖,凭空而得一笔巨额奖金。丈夫想从此结束劳作,妻子则坚持一如既往地生活。金钱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一对夫妻从此劳燕分飞。拥有了一大笔钱的丈夫又找了新的伴侣,可他总是担心别人冲着他的钱而来。

就这样,他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快乐,反而整天守着一大堆金钱发愁。

由此可见,也有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金钱买不来到达真理彼岸、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金钱买不来手足亲情,买不来无私的爱心,买不来朋友间的和睦与和谐;金钱买不来愉悦豁达的心境,买不来发自内心的微笑,买不来孩童般澄澈的眼眸。

生活中种种至真至善至美的事物,都无法用金钱来做交易。少了这些至真至善至美,人生会变得乏味枯燥。

情绪掌控

金钱的诱惑常常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时不时地出来“发作”一下。我们应该培养自己抵御诱惑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为金钱所动。我们需要金钱,但不能被金钱迷了眼睛。

得失之间莫迷失心智

常言道:“权力、财富、地位乃身外之物。”如果因为它们而扰乱了自己的心绪,非智者所为。追求成功、名望本身并没有错,不过对于成败要以平和之心待之,这样才不会被成功迷失心智,丧失自我。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人能与他相争。可惜的是,两千多年来,能参悟和运用这一箴言的人如凤毛麟角。在名利权位面前,往往争得你死我活的,结果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赴黄泉。

江南有一个大家族,家族的掌门老爷有一大堆儿子。

眼看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心想: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于是,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

只有一个儿子默默地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从不参与争斗。

争来斗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他都管不好。

最后,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不争的那个儿子。

追求权位的人希望有一天能一手遮天;

追求财富的人希望自己能富甲天下;

追求名望的人希望自己能留一世英名;

然而庄子却说道:“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追求这些浮名利禄不如拥有一颗平和之心。任何东西皆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倘若能够看到生命的真谛,想必才能够真切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明白世间之事可以追求,但不可强求,得失随缘才是明智之举。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声名显赫,功绩卓著。年轻的他便对权势有着极度的热爱,于是他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治国之道,以求将来有所成就。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先在秦相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取得了吕不韦的信任,凭借他的推举,李斯当上了秦王赢政的近侍。李斯利用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终成天下一统”。秦王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先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命令他来制定统一天下的策略。

公元前237年,秦国宗室贵族利用各种借口要求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不甘这样走下历史舞台,于是他写了《谏逐客书》,劝秦王收回成命。

秦王看了《谏逐客书》深受感动,于是取消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李斯辅佐秦王嬴政,用了仅仅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李斯当上丞相以后,利用职权,大肆压制异见分子。历史上著名的惨剧“焚书坑儒”就是李斯建议并促成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害怕自己的权贵地位因先帝的去世而受到影响,于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和赵高狼狈为奸,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他一生精明,却万万没有想到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李斯就是因为私心而一时糊涂,从而落了身死族灭的下场。

他临刑时和他儿子抱在一起痛哭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试想,倘若李斯在权位面前,能少一些贪婪,能够以一颗平和之心看待权位,能够做到天天牵着黄狗打猎这点要求就满足了的话,又岂能被赵高蒙骗,卷入一场黑暗的政治陷阱中呢?

《道德经》中对于平和之贵有过如此评价:“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圣人意在告诉我们,如果对于荣华富贵和屈辱不能淡然对之,这不是圣贤之人的举动。要做到荣辱不惊,必须首先在心态上放平稳,不能仅仅因一些得失迷惑了心智,做出一些后悔终生的行为。这些不明智的行为,小则影响一时,重则影响一生,可谓得不偿失。

情绪掌控

人生在世,无论是面对荣华富贵、位高权重,还是面对穷困潦倒、失权失势,都要以一颗平和之心处之。有了千斗黄金,换不来诚心一笑;有了天下权势,换不来健康的身体。人生的价值在于活得快乐和幸福。然而,生命是否快乐和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一颗平和的心比一颗计较利益得失的心更容易看到幸福。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必追求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许多人被视为伟人。他们崇高的人格,伟大的功绩,使人类将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如同夜空中灿烂的群星,在黑暗中闪烁着神圣、耀眼的光芒。在美国,就有这样一个被无数人景仰,并且载入史册的伟人,他就是乔治·华盛顿。

小时候,华盛顿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生来就正直诚实,办事极为公道。他渴望着成为一名驰骋疆场、威风凛凛的勇敢军人,报效国家和人民。在他的学生时代,他总是领导者。

1748年,英法两国为了争夺在北美的领地和利益而发生冲突,双方都开始备战。那一年,华盛顿19岁,毅然走入军界。

在数年的战争中,华盛顿处事谨慎,富于进取精神,有忍耐力,更有魄力。在每次战斗中,他都骑着自己的白马冲锋陷阵。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身边人的崇拜和信任。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人们希望有一个独揽大权的人物来接管政府。在人们眼里,华盛顿就是这样一个人。军中也有这样的思想,甚至有军官上书要求他来统治一切。但是华盛顿不对名利动心,他追求的是得到广大人民的尊敬,他是一个视荣誉重于生命本身的人,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因此他在向大陆会议索要独立自主的权力时,多次重申,一旦战争结束,他将解甲归田,化剑为犁。他不愿为了一顶金灿灿的皇冠、为了个人的野心而使美国在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地统治后又重新陷入内战之中。

和平终于来临了,1783年3月下旬,英美签署和平协议。4月19日,历时8年的北美独立战争结束。华盛顿时年51岁,他辞去军职,向部队告别。面对昔日生死与共的战友,他激动不已,一一给他们斟酒告别。人们热泪盈眶纷纷与他拥抱,最后为了不使自己过于激动,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泪流满面地径直离去。在费城,他与财政部的审计人员一起核查了他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的开支,账目清楚、准确,他甚至还补贴了许多自己的钱。

辞职的他回到了家,回到了自己的农场,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华盛顿的辞职树立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先例,让人主动放弃权力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一个能随其心愿担任任何职务的人而言,这就更令人称奇。

浮生一世,短短几十年,总有一天连生命都不得不放弃,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懂得放弃的人往往要比一味追求的人得到的更多些,也更放松些和快乐些。

人生的路很宽,为官为民,一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只不过各有各的活法而已。民有民的乐,官有官的忧;穷有穷的喜,富有富的悲,此皆随个人与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没有必要处心积虑地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情绪掌控

要做到淡薄名利,分清是非,就要懂得生命中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失随缘不仅仅是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更是处于这个风云瞬变的时代,所必需的一种心态。平静地面对风雨大浪,才是成大事业者的一种气魄。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古人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当年陶渊明荷锄自种,嵇叔康树下苦修,两位虽为贫寒之士,但他们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这样的生活,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极高境界!

我国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宰相,叫季文子。

季文子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从不铺张浪费。他家的住房非常简陋,也不多用仆人。

他叮嘱家人说:“不要搞浮华,讲排场。饮食粗茶淡饭就可以了,衣服不脏、不破就很好。”

有一天,他有公务出门,让他的侄儿备车。等了一会儿不见动静,就径直向马厩走去。

刚到马厩门口,他就看到侄儿慌慌张张地将青草盖在马槽上,显出不安的样子。

季文子纳闷,问道:“你在干什么?”

侄儿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季文子上前一看,原来马槽里有粮食。

季文子十分生气,说:“我已经说过,不许用粮食喂马,有充足的草就可以了。许多穷人衣食都成问题,你竟还如此浪费!”

侄儿点点头,说:“你说的道理我懂,我只是怕别人嘲笑我们。”

季文子回答道:“被嘲笑又如何,简朴生活才是美德。”

慕僚仲孙站在一旁,不以为然地说:“大人做宰相这么多年了,出入连一件像样的绸缎衣服都没有。喂的马,不给粮食,只给草吃。你每天乘坐瘦马破车,难道不怕别人笑话,说你太小气了吗?”

季文子听了仲孙的话后,严肃地说:“你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你没有懂得节俭的意义。一个有修养的人,他可以克制贪念,因为他知道节俭可以使人向上。相反,一个人铺张浪费,必然贪得无厌。一个国家的大臣如能厉行节俭,艰苦奋斗,上行下效,百姓齐心,这个国家必然会越来越强大。”

季文子句句在理的一番话,说得仲孙哑口无言。他红着脸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

后来,季文子听说,仲孙真的想通了,一改过去铺张浮华的缺点,重新做人了。

季文子作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财富,依旧保持着勤俭的美德,并能够以德服人,使他身边的人最终都像他一样节俭。

生活中也是这样,曾有一对下岗的年轻夫妇,在早市上摆了个小摊,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全家五口人的生活。男的喜欢喂鸟,女的喜欢养花。

每天,鸟笼里都会传出悦耳动听的鸟鸣声;阳台上的花儿也都是充满清新的生机。夫妻二人下了岗,收入减少了许多,却仍然生活得很快乐,邻居们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这对贫苦的夫妻。他们却用微笑面对每一个人。

他们的日子虽然清苦,却仍然可以坦然面对贫穷的生活,并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寻找生活的乐趣,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也许无法改变自己的境况,但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都要坦然面对,并保持快乐的心情。

不管富贵与贫穷,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只要开开心心,生活的趣味就会更浓厚,恐惧和压抑感就会自然从内心深处消失。坦坦荡荡做人,平平淡淡生活,美好的日子就会处处飘满幸福的花香。

情绪掌控

有些人尽管不富有,生活也说不上美满,事业上也谈不到什么成就,但只因他们懂得寻找那点点滴滴的情趣,他们就不会觉得困苦和孤独,快乐的情绪就会经常挂在脸上。

淡泊名利人生一身轻

古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