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绪掌控术大全集(超值金版)
2040900000006

第6章 坏情绪——坏情绪充满毁灭的力量(3)

精力是宝贵的,如果用在没有意义或意义很小的事情上,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当然,人非神仙,有时浪费精力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尽量减少。如果能把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上,肯定不枉此生。

把握好最佳时间和最佳状态。最佳时间通常是指办事的最好时间段或时间点。把握好最佳时间,通常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益,比如提高效果或降低代价。普通人往往只知道应该去做什么事,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做最好。高手常常在最佳时间办事,这对于发展十分有益。对于重要的事情,要尽量安排在精力旺盛的时候做。投入同样的时间,如果精力旺盛,实际投入的精力就比较少;反之,实际投入的精力就比较多。把握最佳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多时候只能争取在较佳的时间办事。每个人都要把“在最佳时间办事”当作一种信念,长期如此,自然会成为习惯。

根据事情的重要性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事情越重要,越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求取得好的效果;反之,越要节约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比如,当精力充足而做的只是简单的事情时,要自然地以较低的精力消耗办事。以大量的精力消耗处理小事,通常是不值得的。当精力不足而又偏偏碰上紧要的事情时,要迅速提高精力,并全力以赴。在重大的事情来临之前,要先适当放松身心,以积蓄体能面对挑战。如果没有足够的体能积蓄,当巨大的压力到来时,很可能一下子被击垮。

休息的时候,应保持轻松的休息状态。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应保持精力旺盛的状态。或者说,工作要有工作的样子,学习要有学习的样子,玩也要有玩的样子。如果你坏情绪满腹,就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工作做不好,学习学不好,玩也没玩好。

情绪掌控

工作上的事,并不会因为你的情绪化减少或自动消失,无论你是心情好还是心情不好的状态,它都是存在的,任务仍然等着你去完成,活儿还得等你去干。所以,与其带着情绪做事,不如心平气和地做事,这样效率会更高。

坏情绪会耽误大事

《孙子兵法》指出:“主不可以怒以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意思是:国君不可以因一时的愤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因为一个人愤怒过后可以转变为高兴,怨愤过后可以转变为喜悦,但国家灭亡了就再也难恢复了。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为转移,合于利则动,不利则止,这才是理智的行为。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张飞闻讯,悲痛欲绝,严令三军赶制孝衣,为关羽戴孝,逼得手下将官无奈,最后铤而走险,将其刺杀。

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举兵伐吴。诸葛亮、赵云等人苦苦相谏,都无济于事。这时的刘备已完全失去了理智。结果被吴将陆逊一把火烧得溃不成军,数万军士丧生,刘备本人带着残兵败将退归白帝城,羞愧交加,一命呜呼。蜀军从此一蹶不振了。

而与张飞、刘备相反的是,一个人因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最后获得了成功,他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多谋善变,遇事极为冷静,从不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

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祁山交战,诸葛亮千里劳师欲速战决雌雄。司马懿更以逸待劳,坚壁不出,欲空耗诸葛亮士气,然后伺机求胜。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闭门不战,无计可施,最后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装给司马懿,羞辱他如果不战小女子是也。古代以男人为尊,尤其是军旅之中。如果是常人,定会接受不了此种羞辱。可司马懿另当别论,他落落大方地接受了女儿装,情绪并没有受到影响,心态继续甚好,还是坚壁不出。

由此可见,是否能理智地处理事情,有时就是事情成败的关键。司马懿在权力上的争斗上还是个隐忍的高手。

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位,就是魏少帝。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皇宫值班。

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曹爽说:“大权不能分给外人啊!”他们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

对此,司马师和司马昭气得哇哇叫,准备带领人马去攻打曹爽。而司马懿看在眼里,却装聋作哑,一点也不干涉曹爽的做法,并且向魏少帝上表说自己年纪老了,又浑身是病,从此不再上朝了。

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正合他的心意。但是毕竟有点不放心,还想打听一下司马懿是真生病还是假生病。他派心腹李胜到司马懿家去探探情况。

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没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得胸前衣襟都是。李胜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也说得颠三倒四,时不时还拼命地咳嗽。

曹爽听了李胜的报告后,甭提有多高兴了。从此后,他就对司马懿放松了警惕。

后来,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

哪儿知道等曹爽一帮子人一出皇城,太傅司马懿的病就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擞精神,带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以后,司马懿成了魏国的实际掌权者。

司马懿的人品我们暂且不去评论,单是他着眼大局,控制情绪的智慧,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因一时的矛盾,头脑发热,失去理智,酿成惨祸。如果能保持理智,适宜克制,谋后而动,就会免除很多祸患。

有人认为和颜悦色、忍让无争、宽恕容忍与从不恶言厉色,就是懦夫行径,殊不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有人更认为凡事忍耐、含垢受辱、承认过错及接受责罚便是懦夫,事实上,在衡量自身条件尚无必胜把握时,暂时的忍辱负重是必要的。而死不认错,往往是怕负责任,这才是真正的懦夫。不要让坏情绪左右你,要头脑清醒,该低头的时候别抬头,该隐忍的时候别争强好胜,如此为人做事,才能成就大事业。

情绪掌控

成事在忍。对于做大事者来说,忍辱负重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能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一种本领。小不忍则乱大谋,凡成就大业者莫不如此。

坏情绪会让人丧失理智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你在外面做生意失败了;回到家中突然遇到父母不幸去世;太太被老板炒了鱿鱼;孩子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人家找上门来,等等。假使你面对上述情形,你会有“发疯”的感觉吧。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就是因在突发情况下的不理性,丧失了判断力,从而使事情恶化,自己也在其中成了受害者。

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应聘于一家公司搞产品营销,公司提出试用三个月。三个月过去了,这位大学生没有接到正式聘用的通知,于是,他一怒之下愤然提出辞职。公司的一位副经理请他再考虑一下,他越发火冒三丈,说了很多抱怨的话。于是对方也动了气,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其实公司不但已经决定正式聘用他,还准备提拔他为营销部的副主任。这么一闹,公司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用他了。这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因自己的不理性而白白地丧失了一个绝好的工作机会。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才能抓住机会,不让自己的生命留下悔恨呢?这需要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一颗敏锐的心,还有一双勤劳、敢于探索的手。

一名初登歌坛的歌手,满怀信心地把自制的录音带寄给某位知名制作人。然后,他就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候回音。第一天,他因为满怀期望,所以情绪极好,逢人就大谈抱负。第十七天,他因为情况不明,所以情绪起伏,胡乱骂人。第三十七天,他因为前程未卜,所以情绪低落,闷不吭声。第五十七天,他因为期望落空,所以情绪坏透,接通电话就骂人。没想到电话正是那位知名制作人打来的。他为此而自断了前程。

错过一次机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令人抱憾终生的错过,一次又一次在你身上上演的时候,那么你的人生恐怕就注定没有转机了。

在生活当中,理性地面对社会百态,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提升至较高品位。韩信肯受胯下之辱,非但不是怯懦,恰恰体现了他过人的理性。刘邦与项羽决战在即,正要韩信出兵相助之时,韩信提出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悖然大怒,大骂韩信不该在这个时候要求封为假齐王。然而一经张良提醒,马上恢复理性,转而骂道:大丈夫要当王须当个真王,怎么可以要求封为假齐王?遂当即封韩信为齐王,从而使韩信出兵,打败了强敌项羽,最终夺得了天下。如果当时刘邦不能理性地分析局势,那天下最终属谁所有,还没个准呢。

以理性面对社会,既利于社会又利于自己;以理性面对生活,有利于苦乐中的洗炼,可尽享人生中的惬意;以理性面对他人,有利于善恶中的辨识,可近君子而远小人;以理性面对名利,有利于道德上的不断完善,可提高人的品质和声望;以理性面对坎坷,有利于安危中的权衡,可除恶保康宁。理性使我们大度、理智、无私和聪颖。

情绪掌控

理性是知识、智慧的独到涵养,更是豁达、大度的深刻感悟。我们面对着一个高速发展的物质世界,我们必须具有人性的成熟美。否则,就是成功送到我们面前,还是难免在毛躁中遭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