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2051500000030

第30章 寄语学术界:为中国及世界创造美好未来(1)

中国需要世界视野而非洋奴哲学

“没有科学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主人。”我用这句话来形容当前中国的思想生态。因为现在中国大部分人都缺乏世界视野,所以很多人误将洋奴哲学看做世界视野,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如在中国区分一个人是左派还是右派,单纯看他对政府的态度已经很难区分,因为左派和右派都批评政府,甚至很多批评都是重合的;而在中国要区分一个人是左派还是右派,就要看他对美国的态度:爱美国的肯定是右派,反美国的肯定是左派。在中国竟然要靠区分一个人对美国的态度来判断其政治倾向,真是咄咄怪事!在中国确实存在着众多对美国的坚定支持者。美国真的有那么好吗?在经济上,比美国更有竞争力的国家也有很多,如德国等,起码这些国家可以维持自己的贸易平衡,不用四处借债;在民生上,美国是典型的低福利国家,无论是北欧还是西欧的福利水平都比美国高得多,生活在那里的人比美国人都幸福得多;在政治上,美国是两党制国家,世界上那些多党制国家比美国更加民主,民众的权利更能得到尊重。那些爱美国人士爱的是美国的哪里呢?无非是霸权,假如美国的霸权不在,他们肯定也不再喜欢美国,而这一天不会太远。

我们说要有世界视野,主要指的就是要对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有全面的了解。要有世界视野不一定是要出国,而是要视野的世界化,知识的世界化。出国确实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但通过读书了解西方则是可以做到的。可惜现在有耐心读几本书的人都很少。如果没有读过书,即使在中国生活多少年也不能了解中国。同样,如果不读书,即使是在西方生活多年也照样不懂西方。

在古代,甚至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只要认字就算知识分子。如果能写几首诗或是写本小说就被看做文化人,写点批判社会、批评政府的文章就被看做学者。而现在,要想享受这样的待遇已经不可能了。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如果要将世界解释清,看透彻,需要比以往多出太多的知识。

现代社会讲究术业有专攻,并非要求每个人都要关心社会,了解社会。但如果你有志于关心、了解社会的话,笔者认为,应该起码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知识。

首先,要懂得自然科学的知识,也就是要具备理工科学习背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表现是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不了解世界生产力变化的过程,根本不可能真正地了解世界。如现在很多经济学者根本不懂理工科,总是喜欢在制度上做文章,或是搞私有化,或是搞比较优势,或是搞投资、消费的宏观平衡,但是从来就不提发展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这都是缺乏理工科学习背景和专业知识所犯的错误,经济学家不懂工业经济的发展规律也就不可能提出好的政策建议。

其次,要了解西方的经济思想史。现在社会就是经济社会,不懂经济根本就不可能了解世界。西方比中国较早进入工业社会,因此他们的经济学研究比我们要早,也比我们研究的广且深,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支脉,与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马克思以后西方经济学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发展出了凯恩斯主义,发展出来货币学派、预期学派、供给学派以及新制度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立论基础截然不同,这些知识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都需要学习。而现在大多数上大学的人,对西方经济学知识连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懂。

最后,要了解西方的政治思想史,政治学也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主要讨论政党、民主、选举、监督等政治现象。大家平时说的政治其实不是指的政治学而更多的是指世界关系。政治学与世界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科。如果你真正地学习了政治学,那也就不再迷恋西方的政治制度。

现在经济学和政治学大部分人都没学过。如果要想了解世界,这两方面的知识是不能少的,这也是最基础的。在中国,如果不了解西方经济学和西方政治学的人很容易成为洋奴。如果真正了解了这些学问,大部分人都会变得很理性,因为洋奴的本质就是无知和迷信。无论是迷恋新自由主义还是迷恋民主的人都是无知的。

现在社会需要读的书越来越多,但是随着各种娱乐项目越来越多,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以前的大学生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读书。而现在的大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玩四年游戏,这与以往的大学生比起来将是多大的差距。现在很多人在感叹大学生质量下降时,总是说大学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殊不知这是网络时代的必然现象。另外,现在虽然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但那一小部分爱好读书的人所读的书却越来越多。这就产生了一个两极分化的问题,也就是喜欢读书的人判断力越来越强,不读书的人判断力越来越差,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其实人与人的思想在本质上差异不是很大,但是由于读书多少、或是读的书不同,导致差异越来越大。再加上现实利益的影响,因此现在人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

中国缺乏世界视野,媒体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我们发现,有不少的媒体不是在普及知识,而是经常发表一些严重缺乏学术水准而又带有一定教唆性质的所谓的评论员文章,或是发表一些阴阳怪气的文章,甚至很多时候媒体为了自己的发行量或是点击率,故意弄一些错误的东西。不知道这对开拓世界视野有什么好处。

笔者认为,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应该具备最基本的经济以及政治常识。但现实情况是,媒体从业人员绝大部分都不具备这样的知识,我们大部分媒体都缺乏在政治以及经济方面的基本训练。如中国的记者、网络媒体的编辑绝大部分都是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即使是财经记者或财经编辑基本上没有财经专业毕业的,这就是中国媒体从业人员的现状。另外,中国宣扬民主的人基本上不具备最起码的民主知识。南方一些政治倾向比较重的报纸,他们的记者主编又有几个真正受过最起码的政治学训练呢?这从看他们的文章时就能感觉到。

现在,中国经济在总体上还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出现了一批盲目崇拜西方的人,特别是崇拜美国的人。这些人数量虽少,但是他们在公共话语权平台占据的位置却非常多,与他们所代表的人口数目严重不成比例。

据笔者观察,中国的“洋奴”分为几种。第一种是知识面窄型,不了解中国,也不了解西方,基本上是先对政府失望,对政府失望导致对中国失望,而对中国失望又导致了对美国向往。这是中国的思想现状。这是最大的一部分,也是最主流的一部分。第二种是“偷学禁书”型。冷战时期,世界上的反华分子确实炮制了一大批为殖民主义翻案的书,攻击中国制度的书,这些书也被很多人传播到了国内,现在很多人靠贩卖这些知识为生,他们或是写书,或是写文章,都靠这点东西。如哈耶克就曾经被称作“最顽固的反社会主义理论家”,而哈耶克则是冷战的产物,他基本就是个学术暴民。当年,在希特勒身边也有一批这样的理论家,只是希特勒失败了,这些人也就被历史遗忘了。现在中国很多人都将哈耶克作为自己的思想导师。或者为哈耶克翻译传记、书籍,或是一写文章就引用哈耶克的话。其实当你了解整个西方经济学的时候,你就自然不再崇拜哈耶克。因为即使是在西方,哈耶克从来不是主流,只是在中国才大红大紫。很多人热衷于“翻墙”看些反政府网站,无形中也受到影响。中国人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地见到了这些东西,但是有的人判断力比较强,不信这些东西,有的人判断力薄弱就错误地相信了这些东西。

第三种就是学艺不精型。很多人只是学习了其中一方面的知识,并没有全面掌握这类知识。如经济学就包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现在的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这个学科,在美国也不过10年的历史。中国很多被称为主流经济学家的人确切地说应该是微观经济学家,他们原本就不懂宏观经济,更不用说金融了。当然,我们可以说术业有专攻,但是如果你只是研究自己的领域,那你怎么专都可以,可现在很多学者特别喜欢指点江山,为政府开药方。

中国的海归学者可以分为假海归和真海归。假海归基本上就是在国外的大学读了几年书而已,并未深入西方真正的生活。如果你在西方大学的教室或是图书馆待上几年,就以为自己真正了解了西方,那是非常可笑的。真海归是那些真正在西方工作生活过的人。现在随着这些真正的海归派学者学成归来,中国人的崇洋意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也可以说是给中国人进行了启蒙。如宋鸿兵最开始引入货币战争的概念时,中国主流媒体将其斥为阴谋论,而2010年货币战争就摆上了台面,阴谋论的说法自然也就不攻而破。现在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郎咸平、刘军洛是阴谋论者,但他们的观点却不断得到印证。真正研究经济学的人,如郎咸平、刘军洛等,他们与学术界的李稻葵、向松祚、谭亚玲这些学者大体上都是一致的,只是郎咸平、刘军洛的思想比中国主流认识超前半年至一年。

现在中国人还有不少人迷恋陈志武,而陈志武的书只能是科普读物,只适合入门的人看看。对真正懂金融的人,谁还看这种初级的读物呢?迷恋陈志武本身就是中国人对金融的主流认识不成熟的表现。

中国要想彻底清除洋奴哲学,必须让人们真正、全面地了解西方,让国人具有真正的世界视野,当具备了真正的世界视野之后,洋奴哲学自然会被淘汰,因此中国现在的洋奴最需要的就是补课。

中国虽然事实上存在着左右两个阵营,而且界限分明。但笔者一直认为,只要爱国,只要有民生情怀,不管思想有多大差异,最后都会殊途同归。如龙应台、张五常、摩罗、李敖曾经都是右派的棋手,而再看看他们现在的思想,基本上可以归到左派的行列。摩罗已经卸下了右派的外衣,李敖也早就与右派划清界限,龙应台在保留着右的外壳,其实心里早就是左派。

中国社会乱象背后的学术逻辑是什么?

我们经常发现很多事情,该管的却没有人管。现在社会的乱象,笔者可以归纳为三个脱钩:战略和执行的脱钩;政府和社会的脱钩;政治和民生的脱钩。

战略和执行的脱钩导致政策缺乏前瞻性

搞战略的就应搞战略,搞执行的就应该搞执行,也许有人可以兼顾两种职能,但是分开来效率肯定会更高,因此在西方国家在政府之外都有专门研究战略问题的智库,实际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智库,不仅官方有,民间也有。智库是研究战略的,政府是负责执行的;但是战略上的事情,并不能马上就执行,还需要论证,需要试验,需要完善补充,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战略系统与执行系统的衔接问题。笔者提出,应建立国家战略委员会。

政府和社会的脱钩导致社会缺乏秩序

现在学术界比较流行的社会治理理论是小政府主义,这种理论是新自由主义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滥觞。这种小政府主义理论经过20多年实践,总体上来说是失败的,因为这些年实行小政府主义的国家都出现了贫富分化加重的现象,而且小政府主义在促进经济发展上效果并不明显。小政府主义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它是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的诞生而诞生,而必将随着新自由主义的消亡而消亡。

1.小政府不是无政府

笔者认为,小政府主义不等于无政府主义,政府在退出其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而社会自治又跟不上,那么就会演变成社会失控。如以社会自治为基础,如果政府放弃了进行社会管理的功能,可能演变成社会灾难,美国的金融行业、中国的奶粉行业、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等均是如此。笔者认为,现在不是小政府还是大政府的问题,而是政府与社会脱节的问题。

为了弥补政府退出造成的公共权力真空和政府与社会的脱节,应该加强行业组织在行业治理方面的作用,赋予行业协会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2.灾难本可避免

首先,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时存在着不专业的情况,现在社会上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政府对这些问题又不可能了如指掌;行业组织则不同,他们经常与企业进行接触,对行业情况相当了解,可以最先了解到各个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最先了解到各个行业出现的问题,如三聚氰胺问题,这些问题如此之严重,相关企业的人肯定对这些行业潜规则心知肚明,但政府就不一定知道了。

其次,很多时候政府不方便出面干预,因为政府不宜过度地介入社会领域,因为商业行为在没有发展到危害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政府不方便出面。如果有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存在,就完全可以通过行业自治的形式将这些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行业协会具有一定的公共权力,就可以将行业内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像华尔街金融危机和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完全可以避免。

经济和民生的脱钩导致社会混乱

现在很多问题,如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社会的犯罪高、极端事件频出等社会现象问题,归根结底是民生问题。北欧是世界上最安定的地方,主要是由于那里实行了福利社会。

经济发展并不一定带来民生的改善,首先是市场经济的无序性及不稳定性,随时都可能酿成社会灾难,世界平均七八年就会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这个规律从资本主义诞生到现在基本上就没有被打破过,其次是经济的发展会带来民众生存成本的升高,但民众收入的增长慢于民众生存成本的提高时,就会出现民生难题。

放眼当代的中国,如果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中国的经济形势前途光明,但是具体到民生问题,则是问题多多,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发展与民生的脱钩。

要了解中国,树立中国信心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对中国政府不了解。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很不应该的。这是因为我们缺少体制自觉,中国的学术界基本上是照搬西方,西方没有研究的东西,中国学者基本上不主动进行研究,以至于很多学者讲起美国制度头头是道,而讲到中国制度就不甚了了,有了体制自觉才会有体制自信,因为中国的体制确实有很多是行之有效的,是值得保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