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2051500000004

第4章 经济基本面:生在中国,你了解中国吗?(4)

对于经济发展来说,管理繁荣比处理危机要重要得多,任何经济危机都是由经济繁荣时期积累起来的,特别是经济繁荣期的盲目乐观特别容易导致经济泡沫,因此如果要避免经济危机的产生,就必须从管理经济繁荣入手。中国就是这样做的,中国相隔几年就来一次抑制经济过快增长的宏观调控,因此这也是中国经济很少大起大落,能够稳定发展的原因。而在那些实行政党分赃制度的国家,如果幻想着那些政客对经济繁荣进行管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因为那些实行了政党分赃制的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先是经济大发展,然后是经济大崩溃,然后从此一蹶不振的发展格局,像中国这样能够连续稳定发展30年以上的经济体,一个都没有。

一旦国家在政治上选择了政党分赃制度,就只会制定追求短期利益的经济政策,错误的经济政策必然使国家处于长期的贫穷落后状态,即使国家有短期的发展奇迹,这种经济奇迹也不会维持长久,因为他们的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就是短视的,是短多长空的,是利近害远的。任何经济理论都改变不了这种现状。

4.喜欢低利率和印刷钞票

低利率对经济的危害非常明显,为了刺激经济各国政客很喜欢使用这一招。经济学者将其称为用泡沫掩盖萧条,或是用大泡沫掩盖小泡沫。总之,这是一个极其不负责任的刺激经济的方法,日本当年为了刺激经济长期坚持零利率,美国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也长期实行低利率,本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又将利率降到了最低。低利率不是万能的,低利率使用不当只会诞生经济泡沫,不可能刺激到实体经济。

还有一招比实行最低的利率还狠,那就是直接印刷钞票,或是美其名曰“量化宽松”。俄罗斯在休克疗法失败后,为了刺激经济就开动了印钞机,结果造成了通货膨胀。日本在零利率政策失败后也实行了量化宽松。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之后也实行了这种措施,一轮不行,两轮,两轮不行,三轮。到目前为止,这些开动印钞机来救经济的措施还没有一个是成功的。这些行为是用经济学解释不了的,其本身也不是经济行为,而是政治行为,背后都是政党分赃制度在作怪。

5.喜欢激进的改革

对于改革,大家都知道,渐进式改革比激进式改革要好得多,但是在政党分赃制度下,政党的执政时间有限,实行渐进改革根本就不可能,因此在实行政党分赃制度下,政治没有连续性,上任政府的改革措施,下任政府就可能完全推翻。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政府都倾向于激进式改革。如俄罗斯休克疗法就属于这种情况。

6.不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长期的投入,东南亚和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只追求短期利益,从不注重本国技术力量的积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样的经济虽然可以享受短期的“改革红利”,但是要想维持长期的经济繁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实行政党分赃制度的国家除了以上缺陷对经济发展有影响外,实行政党纷争制度的国家还存在着另外难以克服的三大矛盾,如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执政党与在野党的矛盾,政务官系统与事务官系统的矛盾。这些矛盾是西方政党分赃制度难以克服的,都能导致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缓慢,效率极低,也都是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实行政党分赃制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走走停停,都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上面提到的部分问题。因为本书并非政治学着作,只是点到为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知道又能怎么样?

郎咸平教授有句名言:“你都能想到的问题,美国能想不到吗?”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事情想到又能怎样?难道日本人不知道泡沫经济的危害?难道俄罗斯人不懂休克疗法的危险?难道美国没有人意识到空心化产业的弊端?难道拉美及东南亚国家不懂长期贸易赤字的可怕?难道希腊人不明白借钱要还的道理?这些问题用经济学原理或是经济政策制定者的智慧根本解释不了,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坏的制度将好人变成了坏人,把聪明人变成了愚蠢的人。现在很多人误以为西方是民主国家,这些都是很粗浅的看法。在政治学家眼里,西方模式仍然是政党分赃,变化不大。目前,这种制度是西方国家以及实行西方政治制度的国家改善经济的主要阻碍,如凯恩斯主义是非常好的经济理论,但是政府却在滥用凯恩斯主义,甚至发展出军事凯恩斯主义这样的怪相,凯恩斯主义的失败不是凯恩斯主义本身的失败,纯粹是凯恩斯主义运用上的失败。在欧洲,欧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经济制度,但是由于各国政府处理不好财政政策,导致欧元险些崩盘。蒙代尔学术功底再深厚,也左右不了欧洲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克鲁格曼的思想再有前瞻性,也改变不了美国政府放任经济的本性。

西方国家如果不改变其多党分赃制度,其以上经济弊端将很难得到改善,这是模仿西方实行多党分赃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不能成长为发达国家的原因,更是发达国家从来不能避免大约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的原因。

谁为福利社会失败埋单?

我是一个坚定的福利主义者,我认为现在西方国家所发生的“逆福利化”措施是不可取的,而且是反文明的。

福利社会是怎么来的?

福利社会理论早就诞生了,铁血宰相俾斯麦已实行过福利政策,但是大规模的福利社会是从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开始的。

西方各国的政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前都比较小,各国都比较自由,如美国在经济大萧条当中,顽固的胡佛拒不救济贫民,而强调应由私人慈善机构来解决失业救济问题,并且接受大富豪摩根的建议,实行了现在听起来都很好笑的“邻居互助”计划,也就是强制那些有工作的人去帮助没有工作的邻居。这一计划当然是失败的。现在流传比较广的数据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饿死了800万人,这一数据是否确切不得而知,但是当时的惨状是确实存在的,而这样的情况竟然是发生在一个耕地过剩,粮食充足的国家。

1933年2月15日,还没有正式就职的罗斯福在佛罗里达州乘车行进在迈阿密的大街上。突然,一个人一边大喊“快要饿死的人太多了”,一边朝罗斯福的汽车开火。虽然罗斯福最终安然无恙,但是他明白,贫民用子弹向未来的总统倾诉饥饿意味着什么;而且当时的美国***主义也已经开始泛滥,当时不少人宣称“美国只缺少一个希特勒”。

在这样的情况下,罗斯福总统果断放弃了自由主义政府,加强政府救济,推出了大量的“以工代赈”的措施,美国的经济和民生才慢慢恢复。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才渐渐确立了福利社会的基础。可以说,美国福利制度是大萧条时期饿死几百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成果。在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效应的示范下,英国也开始实行了类似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政治因素加剧了政府“入不敷出”

欧洲福利社会的建立源于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当时欧洲还面临着社会主义的威胁,可以算是被逼出来的。高福利必须以高税收为前提,很多国家的政治领导人为了拉选票,肆意地推出各种不负责任的补贴措施,加上不遵守财政纪律,偷税漏税严重,都导致产生了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的问题。

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出问题的国家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极端多党制国家。西方多党制一般分为一党独大制、两党制、温和多党制和极端多党制四种,北欧国家主要是社会民主党一党独大制,英、美是两党制,德国是温和多党制,而欧猪五国(PIIGS)基本上是极端多党制国家。

在这几种多党制中,最理性的是温和多党制,既可以保证民主又不至于权力过于分散;其次是一党独大制,一党独大制,政策连续性好,这个独大的政党在其他政党的监督之下也不敢懈怠;再次就是两党制,两党制虽算不上好,但仍可以勉强维持;最坏的政治体制就是极端多党制,希腊是这样,爱尔兰是这样,意大利也是这样,如希腊本届议会产生于2009年10月,各政党的议员人数是: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160人,新民主党91人,希腊共产党21人,人民东正教阵线15人,激进左翼联盟13人。爱尔兰也是极端多党制国家,该国最近两次众议院选举均有超过十个以上政党参与角逐,目前爱尔兰众议院共有6个政党享有席次,其分别为共和党、爱尔兰统一党、工党、绿党、新芬党以及进步民主党。成立于1926年的共和党是爱尔兰当今最大政党。意大利也同样是党派林立,参加竞选的党派或政治组织一般不下30个,在议会中获得席位的只有10个。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90年9月,意大利已更换了49届政府。这些政府的平均寿命只有10个月。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党派越多,财政纪律越差,财政纪律越差,国家欠债就越多。这是因为在多党制国家政府的欠债可以轻松地留给自己的下届,除非是实在拖不过去了,而现在被迫削减支出的国家,就是这种“财政赤字大到再也拖不下去”的国家。

一个国家是否欠债不在于这个国家的福利有多高,而在于这个国家是否遵守财政纪律,高福利就要对应高税收。既想高福利,又不想高税收,还不想欠债,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因此西方国家福利社会的失败,不是这一福利制度本身的失败,而是多重因素所致。当前的逆福利化只能是短期行为,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看那些真正的北欧福利国家,他们的福利是公认的世界最好,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欠债,在挪威甚至还有大量的财政盈余,因此可以从正面证明,一个国家是否欠债与福利多少没有关系。2011年7月22日,挪威发生了恐怖事件,但我们要搞清恐怖事件的性质,挪威恐怖事件的主犯是个宗教狂热主义者,自家拥有别墅,他主张纯净的欧洲,反对外来移民,因为挪威经济发展好,福利也好,招致每年有很多人移民到挪威,所以激起了民族主义者的不满。挪威爆炸和伦敦骚乱是两个相反的性质,伦敦骚乱是穷人抗议福利削减,很多暴乱分子都是生活不下去的穷人,他们参与暴乱只是想给孩子抢几袋奶粉而已。

我们还可以举两个相反的例子,如美国和日本就欠下了一大堆债,但是这两个国家根本不是福利国家,美国欠债是因为小布什政府发动了两场战争,而日本欠债是因为在经济泡沫破裂后进行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总之,一个国家只要不遵守最起码的财政纪律,即使是毫无福利,照样可能欠下巨债。

我们经常看到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反对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他们的出发点也是这样,因为政治家会为了自己的短期政治利益,牺牲国家的长远利益。只要有政府存在,就不可能不对经济进行干预,我们只能希望政府对经济进行“好的干预”,但是多党制政府在这方面无疑是表现不佳的,因此西方国家福利社会的失败,不是这一福利制度本身的失败,其失败的根源还在于政治制度上。

现在很多媒体和学者在不清楚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就盲目地批判福利制度,这是不应该的,而且对中国福利社会的建设是有害的,中国在社会福利方面还应该大大的改进。在此,我奉劝中国的哈耶克主义学者,不要盲目地批判福利社会,请你们先了解下福利社会再说,中国的媒体也要有社会正义感,不要盲目跟风,要敢于发出与社会主流舆论相反的文章,这才是真正的独立。

中国长期通货膨胀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就像火山、地震一样,看似来得很突然,实际上都是自然能量多年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爆发的规律性结果。中国进入的不是通货膨胀周期那么简单,而是进入了通货膨胀经济时代。

通货膨胀从来都是跳跃式的,也就是一段时间是极其温和的通胀,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是极其暴烈的通胀。如5元一碗的拉面,涨价只会是从5元直接涨到6元,而不是5.1元、5.2元、5.3元这样慢慢涨。

通货就是钱的意思,通货膨胀就是钱多了,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我们一定要分清学术上的通货膨胀和现实中大家所讲的通货膨胀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大家平时所讲的通货膨胀是价格上涨的意思,其所根据的指标就是CPI,CPI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这个数据每月发布一次,数据出来之后,大家一看CPI上涨了,就高呼通货膨胀来了,平时所说的通货膨胀就是这么来的。但是以CPI上涨为标志的物价上涨与以货币超发为代表的通货膨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通货膨胀对应的是货币超发,但是物价上涨可以对应非常多的因素,如有需求拉升的价格上涨,如有成本上升带来的供给性价格上涨。总之,因素很多。提到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会告诉你货币超发了,而且那些大力挞伐货币超发的评论家们往往也能获得更多的掌声,并且大家都喜欢引用佛里德曼“通货膨胀本身就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说法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说的正确吗?

需求拉升的价格上涨在中国是比较突出的,最典型的是1992年和2010年的通货膨胀。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中国思想进一步解放,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投资热,全国各地都争建经济开发区,因此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一时供应不上,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中国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后,进行了四万亿的投资建设,也带来了大量的需求,因此也带来了通货膨胀,这都是需求性的通货膨胀。

什么是供给性的通货膨胀?供给是宏观经济学术语,供给性通货膨胀其实就是大家通常听到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就是商品生产成本升高了,其销售价格必然升高,中国现在很多生产资料都需要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都会推动中国物价的上升,这种通货膨胀也通常被称为“输入性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