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2053200000002

第2章

现实人生蜘蛛般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因此对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太较劲。说话办事太认真,不是扯着胳臂,就是动了筋骨,越搞越复杂,越搅越乱。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哪怕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数(树),就不是荒山。有时候,事情逼到了那个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给他个“模糊数学”,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是“难得糊涂”。评职、晋级时,某候选人向你当面指示处理事情的办法,讨你个“民意”,你明知道他不够格儿,可又不好当面扫他的兴,这时候你该怎么办?不哼不哈,或嘻嘻哈哈,等到真正选举的时候再认真,不失原则。人格呢,似乎也不失,当事人问到了,坦诚指出他不够格儿的地方,当然问的人在少数,因为有时候,那不亚于自取其辱。“难得糊涂”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纠纷,又能保持人格纯净的妙方。

“难得糊涂”作为“牢骚气”,原来就是缘于“不公平”而发的。世道不公,人事不公,待遇不公,要想铲除种种不公,又不可能,或自己无能,那就只好举起这面“糊涂主义”的旗帜,为自己遮盖起心中的不平。假如能像济公那样任人说他疯,笑他癫,而他本人则毫不介意。照样酒肉穿肠过,“哪里有不平哪有我”,专捡达官显贵“开涮”,专替穷苦人、弱者寻公道,我行我素,自得其乐。这种癫狂,半醒半醉,亦醉亦醒,也不失为一种“糊涂”。这种糊涂真正是“参”透、“悟”透了。所以当你面对现实、要学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那就会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

8、巧用语言,化敌为友

不要向你的仇敌找麻烦,只要你心中有好的语言,并能巧妙的运用,那么任谁也无法成为你的仇敌。

有人曾经说过:“假如你做自己的工作,不去理你的仇敌,有一天会有别人来替你对付他的。”

要知道,你向仇敌找麻烦,无异于找自己的麻烦,因为那可以浪费你许多时间和精力,使你错过很多看风景的机会。

不过,你不理会他,不等于他也不理会你。如果你的仇敌偏偏要来惹你,那该怎么办呢?

有这样一位农人,新买了一处农庄。这一天,他正沿着农庄的边界走着,遇到邻居。

“慢着,你看,”邻居说道,“在你买进这块地时,你同时买进了我对你的起诉。你的篱笆越了我的界限10英尺。”

这是一个可以延续数百年、造成世代仇恨的争论的开始,因为由此造成邻里之间两败俱伤的例子,屡见不鲜。

可是,这们农人微笑着,“我本以为可以在这里找到些和气的邻居,我也希望自己是个和气的邻居,你可要帮我的忙,将篱笆移到你指定的地点,费用由我来付。你会满意,我也快乐。”邻居看看界线,走来走去并自言自语。

那道篱笆始终不曾移动过,很可能成为仇敌的人也改变了。以后这位挑衅者成了一位友善的好邻居。

看来,好的界限比好的篱笆更有力量。

仇敌也许看似渺小而又不足轻重,但又不得不小心。不要给出理由让别人把向你报复作为事业。路口上那个卖报童是讨厌些,每天早晨扰你清梦,纠缠你买他的报纸,但对他态度要好,不然,他会横下心来苦干,要发财,为着买下你正住着的大楼,将你轰出去。

不要因为那个打扮时髦的接待员挡了你的驾,不让你进去见老板,而对好破口大骂。说不准,到哪一天,丝毫不需怀疑地,她和老板结婚了,也许,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对你报仇。

如何分辨各式各样的仇敌,从而巧妙地避开他们,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艺术。

有位园丁曾在给华盛顿的农业部的信中写道:“以我所懂得的一切,加上从书本上看到的,连同你们那些小册子在内,所有关于如何除去蒲公英的方法我都试过了——可是,我在我的园子里总是没有办法消除它们。”

他得到了这样的答复:

“亲爱的先生,假如你试了一切的方法而园里仍然有蒲公英,你只有一个办法:学习去爱他们。”

这答复中,正包含着人生的道理。如果我们无法将生活中的仇敌一网打尽,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如何去爱他们。

9、赞美是天下最动听的

美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有寒,赞美是人生路上的加油站,运用得当也许可以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赞美别人是一种境界、一种风度,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尤其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似乎更为重要,因为女性通常是以情感来体验生活的。作家里昂梅尔逊和他的妻子梦丝是在2月23日结婚的,里昂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结婚的日子,因为那是在华盛顿生日的后一天。”但他的新妇却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华盛顿的生日,因为那是在我们结婚的前一天。”

法国上层阶级的男人们,经常对女人的穿戴发出赞美,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且一个晚上不止赞美一次,常常是好几次。几乎所有上层社会的法国男人都这样,这是因为他们懂得赞美的重要,你的一句赞美,轻轻松松地使你成为社交场上一个很受欢迎的人。

赞美对于家庭婚姻也是不可少的。一个妻子或丈夫在适当的时候,说些赞美、鼓励对方的话,也就无异获得极具价值的婚姻保障了。

有一天晚上,皮尔勃爵士和他年老的妻子一同赴伦敦一个戏剧界的宴会。当他们走进室内时。他就被一大群美人包围了,因为他们都想给这个伟大的批评家一个好印象。然而,爵士却掉头对挽着他的臂的夫人说:“亲爱的,让我们找个清静的地方坐下吧,今晚上你看起来是这样漂亮,我想单独和你谈谈呢!”

在这种场合里,大名鼎鼎的爵士对年老的妻子有这样一番赞美,无疑,他们的婚姻生活是令人羡慕和赞叹的。

小孩子得到鼓励和赞赏,对他们的成长和日后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就如给了他们一块自信的基石一般。因为儿时碰到的事情并不多,胆子和勇气也缺乏些,也就特别需要信心,哪怕父母和老师一丁点的诚恳的赞赏,也可能令小孩渐渐培养出好的个性,而且受用终生。

一位年轻母亲曾讲过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她的孩子常常因做错事而受到她的责备。但是,有一天,孩子一点错事都没有做。到了晚上,她把孩子放到床上,转身往楼下走去,突然她听到孩子的哭泣声,她转回身去,只见孩子正把头埋在枕头中,在抽泣中问道:“难道今天我没有做一个好孩子吗?”

“这一问就像触了电一样震动着我的全身,”年轻的母亲说,“当孩子做了错事时,我总不放过纠正她,但当她极力往好处做时。我却没有注意到。我把她放到床上时,连一句表扬鼓励的话都没有说。”

总之,赞美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营养品。恰到好处的赞美,是人与人交往的兴奋剂,而且是一扇为你开启的通往成功的大门。

10、逢人只说三分话

坦率不是告诉你自己不留秘密,而是说话太多往往会祸太多,切记:祸从口出。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在可不必对人说,你也许以为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

精明的人,的确只说三分活,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么?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淡,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属于对方的,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的,对方的立场如何,你没有明白,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没有明白,你偏高谈阔论,轻言可能会惹祸上身呢!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精明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问题,他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关系,决不是不诚实,更不是狡猾。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是,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作长谈,这叫做通达世故的人。如果你也想成为这样的人,那就应该记住: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11、调侃自己也是获得人缘的技巧

如果我们能够在社交场合拿自己开开玩笑,既可以活跃气氛,又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因为你尊重别人,取笑自己,正表示你是把自己看做和他人一样处于同等地位。

美国著名律师曹特是一位喜欢自我调侃的人。有一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在他登台演说时,先替他介绍给听众说:“他算得是我国第一位公民!”

曹特完全可以立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大模大样地开着玩笑说:“诸位静听,第一位公民要开始演讲了”。但是他如真那样做,他便是一个没人瞧得起的傻瓜了。

那么该如何说呢?他不但要利用这个介绍词幽默一下并且还要从中获得听众的好感。他说:“刚才校长先生说的一个名词,我起初有些听不太懂。第一位公民——是指什么呢?现在我才想到,大概他是指莎士比亚戏剧中常常提到的公民。这位校长先生一定是研究莎氏戏剧极有心得的人,他替我介绍时,一定又在想到他的戏剧了。诸位听众一定知道莎士比亚是常常把许多公民穿插在他的戏剧中,充任不关紧要的角色,如第一个公民,第二个公民之类,这些配角每人所说的话大都只有一两句,而且多半是毫无口才,没有高明见识的人,但他们差不多都是好人,即使把第一第二的地位交换一下,也根本不会显示有何不同之处。”

这真是一篇聪明绝顶,竭尽幽默能事的妙论!他把校长先生替他戴上的高帽子,丢给大家去戴,显示自己是与听众站在一样的地位。同时他的言语措词也是高人一等。如果他改用一种庄重的态度,简括地说:“校长先生说我是第一位公民,大概是在说我是一个舞台上的配角。”结果决不会那样生动有趣,使得听众笑逐颜开。

12、停止争论就能制止家庭吵闹

凡事不可太聪明,忘我,糊涂才是灵。

个人利益置脑后,绝私,一定家和平。

有很多人无论对什么事都很较真,凡事要弄个明白,讨个说法,也许你会觉得他们很精明,其实恰恰相反。因为世间并非任何事都能说清,如家务事就永远说不清,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同理,世间并非任何事都有个说法,有个原则,如家庭的事就找不到个说法,就没有什么原则。

处理家庭琐事的最好办法就是装糊涂!对待家庭纠纷的最大原则就是无原则!这就是治家的糊涂学,这就是糊涂治家的灵丹妙药!反之,如不是糊涂治家,而是处处精明,处处讲清,这样的家庭十有八九要破裂。

其实,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中庸在家治中的妙用。《礼记》中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都有个人的利益,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习惯。人与人相处,利益不同便有冲突,或为地位,或为钱财;如若个性不同,一个爱动,一个爱静,而人也无法调和;习惯上更是如此。

若在社会上这种利益、个性、习惯的冲突可以协调。两人争一个处长的位置,一个上,另一个可以调走,在别处发展,战火自熄。个性不同,不交友,淡而处置,上下班点头而过。井水不犯河水,也不会有什么难事。习惯不同在工作单位很难引起冲突,各吃各的饭,各穿各的衣,八杆子打不到对方。

但是在家庭生活中,若存在着利益、个性、习惯的冲突,那就真成了大问题。如何才能使家庭和睦呢?

中国家庭生活中的亲情原则,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精髓,应该继承。在一个大家庭中若要维持好一个家庭,没有一种克己、无私的精神是绝对不行的。

糊涂治家学倡导一种克己的治家原则正在于此。家庭中总是有冲突的。几代人之间总是有矛盾的,这些冲突怎样解决?这些矛盾怎样调和。

用金钱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家庭总不是市场,家庭内的人际关系并不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用压制?显然是不行的,那种家长说了算,不考虑后代的时代已经过去。封建专制已成明日的黄花。那么,靠什么呢?糊涂学说,只有靠克己极而言之靠绝私。也就是说靠家内每一个成员对自己利益的克制,对对方的理解。

“克己”,“绝私”,这似乎是上一时代的口号,在今天商品大潮下似乎不合时宜,但糊涂学坚持这一条,并认为这正是糊涂治家学的高明之处。在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资源供我们开发,供我们借鉴。

13、事说三次不好听

如果常在言谈中“否定对手,”则会令对方难堪、生气,甚至产生言语和肢体冲突。

小红是个很好的女孩子,漂亮大方又有人缘,结婚当天贺客满堂,众人认为新郎新娘两人“郎才女貌”,真是天作之合,一定可以永浴爱河,白头偕老,而小红也非常高兴,找到了如意郎君。在婚礼进行时,小红透过头纱,偷偷地斜瞄了一下英俊体贴的老公,不禁感到欣喜与满足,憧憬着不久就将展开人生的新旅程。

不料,婚后一个月,小红开始觉得生活上不尽如意,也不若婚前想像那么如公主般美好。她过去习惯在上厕后,将卫生纸丢入马桶旁的小垃圾桶,可是老公却坚持可以丢进马桶内冲掉。两人竟会为了这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吵了一个半小时。最让小红生气的是,每当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时,老公总是大男子主义地说:“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小红一肚子气,委屈地跑回娘家住了两天。

虽然小红觉得老公很健谈,有时说话也带幽默,但是有时却也令她感到很不是滋味。譬如,有一次,老公竟在朋友到家里来聊天时说自己老婆:“别的情侣、夫妻是彼此看对眼,我呀,我是看走眼了!”小红听了,气得白他一眼,一个人走进厨房生闷气。

尽管事后老公解释说,那些话只是在朋友面前“开开玩笑”而已,但小红总是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每次都是以“否定别人”来开玩笑?而在家里老是一副“只有他是对的”的样子,动不动就说“你看你,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哎呀,你们女人不会懂的啦!”

人呀,最怕莫名其妙地被人家“否定”。您看这句话——“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这不仅是“否定”,还是“双重否定”呢!难怪听者会怒气冲天、恨意满肚。不过这还算好,另外还有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三重否定”——“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你给我闭嘴!”如果再加上一句“你去死啦!”那就变成“四重否定”了;还有人再上一句:“你去死啦,死了也没有人帮你哭!”您看,这不是又变成“五重否定”了吗?

其实,有些玩笑话的确是脱口而出,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玩笑式的“否定”说多了,听者心中自然很不是滋味。尤其是“双重否定”、“三重否定”,真是抹杀对方的基本自尊,引起他人不悦。

一个人,有一天和太太吵架后,一气之下住到宾馆去。后来沉思反省后觉得有些理亏,就打个电话给太太:

“老婆啊,今天晚上做什么菜等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