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2053200000029

第29章

在这位朋友的推理中几乎看不到攻击性,只是攻破对方的所谓高论,是属软性的,是宽容大度的表现。当然,也可以创造出有攻击性的推理,若有必要保护自己的话,在交谈的过程中语言的功能就是使双方力量平衡,对方给你多少,你就给他多少,这时紧张的关系才能松弛。

丈夫吸烟,妻子们总是想办法使丈夫戒烟;而丈夫总是有他的所谓吸烟的道理。因此,夫妻间常唇枪舌剑,更甚者,真刀真枪地大动干戈,到最后,丈夫照吸,妻子照样不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妻子想要说服丈夫,只有在智慧上战胜对方,让丈夫心服,才能使丈夫在行为上服服帖帖。这样与丈夫相比就有一种优越感,精明的语言是智慧的表现,又不会伤害对方,是“对付”丈夫最好的武器之一。用至妙处,则可出奇制胜,使对方俯首称臣。

妻子指着《家庭医生》杂志说:“你看看这篇文章,吸烟有很多害处,科学家说,吸一支烟要减少6分钟寿命,我看你还是把烟戒了。”

丈夫却说:“你这是想谋害我。”

妻子不解地问:“我劝你戒烟是要你爱惜身体,怎么说是谋害你?”

丈夫说:“你没见这篇文章中还说,不吸烟的人吸入了空气中的烟雾,比吸烟者遭受的危害更大,我们公司里人人都吸烟,我一个人不吸,不是要遭害?我是因为怕死才吸烟的呀!”

妻子听了,说:“好了,那么以后你每天给我和女儿也各买一包香烟。”

丈夫:“……”

为什么丈夫这时不说话了呢?因为根据他的推理,丈夫吸烟,妻子和女儿也要吸烟,否则危害更大,这岂不也成了一种谋害。妻子的话使丈夫自己用绳子套了自己的腿,行走不得。

这时,只要是对恩爱夫妻,丈夫愿从心理听从妻子的劝说,真心戒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妻子不但在智慧上胜了丈夫,而且在精神上也创造了一种情趣。运用推理的说话方式,有时真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30、戏谑中透露精明

“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使用戏谑时特别讲究适宜性原则。在某些场合下,它能充分地表现自己,而在另一些场合,它的表现则有可能会大打折扣。

精明人在说话的时候,喜欢加入一些戏谑的成分。戏谑是很有个性,它貌似富含很强的攻击性,其实并无攻击性;越是面对亲近的人攻击性就越弱,通俗一点说,戏谑就是开玩笑,但它是带有机智、哲理的玩笑,目的只为增加双方的亲切感。

因此,戏谑在亲朋好友之间用得最多,对于陌生人,不管用得多么巧妙,都会有些危险,起码会给他人以不礼貌之嫌。

有一次,几位年轻的朋友爬山累了,坐下来吃野餐,边吃边笑,突然,一位满头大汗的胖小子跑来,也不作声,伸手抓起了一只烧鸡腿吃了起来。

其中一个人忍不住问:“兄弟,你认识我们中的哪一位?”

“认识……”胖小子指了指烧鸡腿,“我认识它!”

几位朋友先是一愣,继而大笑。不但无怨,还敬了啤酒一瓶。

这位胖小子的言行,风险实在太大,但是他的戏谑却帮助他在陌生人面前取得了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这儿是旅游区,多数都是年轻人,大家正在欢笑,再加上小伙子胖胖的,长得讨人喜爱,这些都是他有利的条件。如果换一个地方,处在另一种环境,他也如此做,那就可能自讨苦吃。

关于戏谑,需要智慧、修养和超越精神联手合作,才能见效果。

有一位人姓高,他擅长恭维。某日,请了几位朋友于家中一聚,准备施展一下自己的专长。他临门恭候,等朋友们接踵而至的时候,挨个儿问道:“你是怎么来的呀?”

第一位朋友说:“我是坐计程车来的。”

“啊,华贵之至!”

第二位朋友听了,眉头一皱,打趣道:“我是坐飞机来的!”

“啊,高超之至!”

第三个朋友眼珠一转:“我是骑脚踏车来的。”

“很好啊,朴素之至!”

第四位朋友羞怯地说:“我是徒步走来的。”

“太好了,走路可以锻炼身体。健康之至呀!”

第五位朋友故意出难题:“我是爬着来的!”

“哎呀,稳当之至!”

第六位朋友笑着说:“我是滚来的!”

他并不着急,恭维道:“啊,真是周到之至!”

众人一起大笑,高明的戏谑是纯自我保护性的,几乎无攻击性,既戏谑了朋友,又没伤害朋友,表现了他触景生情、即兴诙谐的才智。

戏谑性也可以有很强的攻击性,对待知心朋友,尤其强烈,达到令对方几乎无法承受的地步,其显现的精明效果就越强。

张三:“哟,老王啊,一星期不见,我还以为你死了呢!”

王五:“啊,你为什么这么想呢?”

张三:“今天早上我听到一个人说你的好话。”

张三诅咒王五“死了”,又曲折、含蓄地说有一个人说他的好话,这是所谓的死因。由于死和没死反差太大,都是虚幻的,虽然玩笑开得大,但对方还是能承受。

情人之间互相戏谑是常有的事,但是,这种戏谑要高雅却不是一件容易达到的事。戏谑在情人那儿多是一种无伤大雅的噱头,多是用于互相揶揄,有时带点攻击性,但一定要有非常准确的分寸感。因此,最好是纯调笑性的,充分地展现你的智慧和情趣,以期达到沟通心灵的目的。

强和玉是对两小无猜的小恋人。他俩已有一年多没见面了,今天他俩在通电话。

强:“玉,我送给你的小猫,它现在怎么样啦?”

玉:“强哥,难道你真的不知道吗?”

强:“我们已一年多没见了,我怎么知道?难道它死了吗?”

玉:“没有。”

强:“那它跑了”

玉:“没有。”

强:“你把它送给朋友了?”

玉:“没有。”

强:“那么,我可就不明白了。它现在到底怎么啦?”

玉:“它和我一样长大了,已经长成‘大姑娘’了。”

对恋人送的一只猫,本来什么事也没有,却让对方的推理一次次失望。由于姑娘开始故弄玄虚,语言模糊,引对方疑心,最后上了她的圈套。最终的意思是说:“我也像小猫一样长大了,需要你更多的爱。”

姑娘的戏谑是带有情爱的心理表现的,是爱给了她智慧。如果他们之间没有爱,就无这种情趣存在。可见,恋人间的戏谑,爱得越深,越可尽情发挥,进而增加彼此间的爱。

131、一本正经卖关子

故弄玄虚的奥秘是充分利用对方预期转化的心理,抓住它,你就掌握了心灵大门的钥匙。

一伙年轻人,登上了山顶,住进了一家旅馆。

第二天晚上,他们筹备晚餐,有位姓“宋”的小伙子发现自己放在桌子上的三明治不翼而飞了。于是,他大声叫起来:“我的天,谁把我的三明治吃了?!”

大伙一听,都说:“我没吃!”

“那就太好了!”宋说。

“宋,你为什么这么说?”有人问。

“因为昨天晚上我见房里有老鼠,就向服务员要了点老鼠药,放在三明治里,想用它来毒老鼠。”

“啊,天哪,我中毒了!”其中的一个小伙子大叫起来。

宋却笑了,说:“放心吧,我不过是想让你说真话罢了。”

在这里,所用的就是故弄玄虚的说话方式,从心理期待上来看,必然会让听者觉得扑了个空。第一次是大伙都说没吃,而宋说太好了,吃东西的小伙子便有轻松的预期;但是忽然一个逆转出现了,于是他的心头预期危险的信号升了起来,宋又说没事,预期便再次扑空。

这就是双料的故弄玄虚,本来什么事也没有,在此折腾下,生出许多妙趣的精明来。

一天,李医生刚上班,就见一年轻人扶着一位老太太走了过来。年轻人脸色阴沉,没好气地说:“医生,你瞧我妈这病……唉,可把我折腾苦了,她还不如早点死了好!”

李医生一边给老太太看病,一边问:“小伙子,今年多大了?”

“刚到二十五,你问这干吗?”

李医生说:“唉,你妈要是早死二十五年就好了”。

这个医生如此聪明,其医术也一定不会差,他故弄玄虚,让小伙子扑空一场。真是高明,如果李医生指责小伙子不孝,那只能说李医生为人侠义,却无教导感可言,而他将自己的观点掩藏在似乎牛头不对马嘴的语言之中,最后一句,乍一听似乎摸不着头脑,细一想,便会豁然明白,小伙子会因顿悟了李医生的智慧和情趣而心中大愧,同时也领略到了精明语给人们所带来的愉悦之情。

精妙语言之中的行为是双向性的,任何一个精明人中都要有合作伙伴才行。故弄玄虚尤其讲究双方的“合作”。

某餐馆里,一男士正在进餐,忽然他发现菜汤里飘着一只苍蝇,他招手叫来侍者,冷冷地问:“请问,这东西在我的汤里干什么?”

侍者弯下腰,仔细看了半天,毕恭毕敬地答道:“先生,它是在游仰泳。”

“难道它不知道这儿严禁外人入内吗?”

由于两人都很精明,都抓对了时机尽量发挥,都故弄玄虚,终让双方互相欣赏对方。这时,问题便不复存在。这似乎是“合作”的好处与妙处。

运用故弄玄虚“生产”很精妙绝伦语时,通常要经过两个环节:一是构成一个玄虚的悬念,这个悬念看起来可能真实可信,但实际上是虚无的。且真实与虚无的反差越大,就越有喜剧性。二是为玄虚的悬念寻求巧妙的歪曲的解释。这一环节难度较高,是考验你的智慧和情趣表现力的关键。

一对情人坐在公园里。

男:“我的许多朋友都说你很漂亮。”

女(非常高兴地):“真的吗?”

男:“可他们又说其实你不漂亮。”

女(吃惊地):“哎哟!”

男:“是说你不是漂亮,而是迷人。”

女(略喜):“是吗?”

男:“不过,你只能迷那些没有经验的男孩子。”

女(失望且困惑):“怎么说?”

男:“因为你跟他们一样年轻,一样纯洁,一样朝气蓬勃,一样活泼可爱。”

女(心花怒放地):“啊!是吗?”

男:“而且一样地不太懂事。”

女:“哈哈哈,你真坏!”

那女孩一次又一次由希望而失望又由希望而失望地扑空,最后却一起愉快地笑了起来。为什么呢?因为故弄玄虚发挥了效力。

这里的故弄玄虚就是“卖关子”、“设陷阱”,用煞有其事、一本正经的语气来制造悬念,使欣赏者产生紧张的期待心理,并顺着你引导的思路去猜想结果。随即在对方自以为抓住了结果的时候,你突然说出对方连做梦也想不到的结果,而结果又在真与幻之间,这时欣赏者在一张一弛的巨大反差中,巨大的喜剧效果就产生了。

132、将计就计搞双赢

曲的同时是为了更好的直,直的方式是为了达到曲的目的。

曲而直说或直而曲说也是精明人的一种说话方式,因曲与直有别,在操作之时,我们常会分而待之,也就是曲说有曲说的方法和技巧,直说有直说的方法和技巧。

有话曲说就是拐弯抹角,曲折暗示地说,从而达到表述隐衷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精明与直截了当地表述隐衷无缘,直抒胸臆是抒情的效果,而非精明的旨意。当精明人间接暗示,诱使对方顿悟之时,我们说他成功了。生活中,你也许会对不可改变的事情不满意,并因此而感到困窘。如果你直接把它们说出来,并不能显示你的过人之处。但是你若能用曲折暗示之法,表明你对困窘似乎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那你就是一个精明兼聪明人。

经理:“阿华,看起来你今天精神不怎么好。”

阿华:“经理,你不知道,我和妻子非要上天不可了。”

经理:“这话从何说起?”

阿华:“我们那宝贝儿子在妈妈面前吵着要月亮了,我和妻子哪有不上天之理呢?”

阿华的苦衷是说明现在的小孩子太难教了,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又是孩子们的保护神,因此爸爸难做,有时刀山要上火海要下,有时天要上地要下。

社交场合总有许多冲突,由于某些利害关系,对你的朋友的是非当场不能批评,自然是暗示为上,最好是以荒诞不经的方式让对方明白。

如朋友请客、吃饭、喝酒是常事,也是乐事,但有的朋友小气,无心计的人直接批评,定会将乐事变成恼人之事,大家也会因此不欢而散,但在精明的人那儿,这一点就不存在了。

一次,几位朋友一起赴宴,宴席上的玻璃杯很小,其中一位老兄感到很不过瘾,而主人斟酒,每次又只斟半杯。

突然,这位仁兄问主人,“老哥,你家里有锯子吗?请借我一用。”

“不知老兄做什么用?”

这位仁兄指着酒杯说:“这杯子上半截既然盛不得酒,要它何用?锯去岂不更好!”

这建议可谓耸人听闻,很明显是不可实现的,但彼此之间心照不宣,这比你直接说出自己的要求,心理抗阻要小些。

从心理上来看,一般人所进行的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常把自己的真正心理严密地保护起来。这样就会出现人们口中说的和心中想的往往不大一样。心与口之间的错位给人以回味的余地,可形成一种言外之意的情趣。换句话说,直说隐衷到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程度,就能生出一种高明的效果。

三个女工一起谈到一个急于结婚的男人。十七岁的少女:“那个男人是不是长得很英俊?”

二十五岁的大姑娘:“那个男人一个月的薪水有多少?”

三十五岁的老处女:“那个男人在哪儿?”

这些是三位女人的心里话,显而易见各自的隐衷不同。前两位的话不可笑,可乐的是第三位,急不可待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

直说隐衷,并非真的将隐衷做直接的、现实的表达,而是通过片面的逻辑,做假定的、非实用的、不科学的表达。这种表现的方法容易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如家庭环境最易产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人和小孩之间产生的此类效果。

儿子有一天忽然问爸爸:“爸爸,在你还小的时候,你爸打过你吗?”

“当然,他是打过我的。”爸爸说。

“那么,当你爸爸是个小孩的时候,他爸打过他吗?”

“当然,他爸打过他。”爸爸笑着回答。

儿子想了一会儿,然后又问:“爸爸,假如您愿意合作的话,我们可以中止这种恶性循环的暴力行为”。

儿子的直言,迫使爸爸不得不和他谈“合作”的条件,反省一些对儿子不公正的举动。如果儿子不直言,就一定会将爸爸视为一个不民主的暴君,适合的精明帮助这位儿子找到了平等。

133、故作愚蠢化解尴尬境遇

故作愚蠢化解尴尬需要用高人一筹的智慧作为背景,并辅之以别具一格的自由心态,这样说出的话才有精明人的意境。

有时故作愚蠢可以化解尴尬,为了达到沟通的目的,需要有意识地为自己的错或别人的错做一些必要的掩饰。这时,故作愚蠢就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双方都免不了要有短暂的拘谨,甚至尴尬。如果对方在年龄上小于你,社会阅历少于你,你就有必要帮助他消除这种完全没有必要的紧张。

另外,人们往往难以处理的还有自己不明白的或对方突然而来的冒犯言行所造成的尴尬场面。精明人一般会将错就错,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尴尬。

一天,几位同学一起去看望高中时的老师,多年不见,老师就询问他们每个人的情况。

“见到你真高兴。”老师最后问一位女同学也像前面的同学一样客气,“你丈夫好吧?”

“对不起,老师,我还没有出嫁……”

“噢,明白了,你的丈夫还没娶你!”

一个很尴尬的局面,经精明的老师这么一句话,马上就消失了,同时也保住了女同学的面子,老师第一句话错在心不在焉说了一句“蠢话”,知道错后,他急中生智,又说了一句“蠢话”,此时大家知道他是有意为之的,一瞬间便心领神会。

说出精妙的语言之前要仔细考虑环境和对象,如果你对对方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他对你的尊敬往往还没有达到可以冒险试一下开玩笑的程度。

上述的那位精明的老师处理十分恰当,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

蠢言蠢行之法有时也可带一定的善意性的攻击,这种攻击因富于人情味,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同情心,进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战后的某个国家,物资奇缺,就连买钉子都很难,常需通过一些部门内部有交情,开“后门”才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