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2053200000032

第32章

这只是一则笑话,因为推销商为售出电脑,难免夸大其辞,对电脑的性能吹嘘一通。面对顾客的诘难,推销商想随意敷衍了事,不料却落入顾客的圈套中,显得十分狼狈。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巧妙地利用“母亲的丈夫”和“亲生父亲”二者间的不完全同一性,强词夺理,为顾客生造出一个“父亲”,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强词夺理未免有些过火,他自己虽能巧妙脱困,却也可能得罪顾客,不免要功亏一篑。

推销商的强词夺理虽然运用稍嫌失当,可他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摆脱困境的说话方式:运用一些不成其为理由的理由,在适当的环境中就可以脱困。

当你一不小心掉入语言的陷阱而十分狼狈时,你可能无计可施,弄得脸红脖子粗;可能愤怒或沮丧;可能手足无措。但是这一切都于事无补,你还得另想办法。这时,客观情境的严酷十分需要你调动思维的潜力,做出超常的发挥。因为你的精神处于一种十分亢奋、活跃的状态,说出的话往往机智而又有技巧,让人在笑声忘记你曾有过的狼狈。

强词夺理通常是你精神亢奋状态过程中极易闪现的念头俗话说:“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你在“理”上陷于被动,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理”夺回来,不管是“强词”也好,还是“巧词”也好,只要能通过调侃自己或调侃他人而摆脱困境就行了。

144、找个借口巧脱困境

巧找借口可以有效地掩盖你面嫩的缺陷,助你摆脱难言的困窘,因为笑声能掩盖一切。不信,你就试试。

巧找借口说话指在处于困境中无计可施时,巧妙地寻找一个媒介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难堪,以便自己能借助它脱身。它反映着一个人的应变能力,也能很明显地显示一个人的精明程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生活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形出现,令毫无准备的你大吃一惊或十分难堪,有的人往往手足无措,陷于困境当中。精明的人就不一样,他总会以智慧的眼光来对待它,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巧找借口就是他们惯用的一种方法,他们能够在突发的事件中挖掘出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并不失时机地将他一军,从而在会心的笑声中得到解脱。

一个伙子到未婚妻家吃饭,接受未来岳父母的考验。未婚妻叮嘱道:“我家有个规矩,客人不能自己去添饭。你可得记住啊!”

小伙子答道:“饭来伸手,何乐而不为呢!”

谁知到吃饭的时候,未婚妻和未来的丈母娘随便吃了一点就干别的事情去了。而未来的岳丈大人三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谈得正眉飞色舞,哪里还注意到这位准女婿的碗已空空如也。

小伙子见满桌的美馔佳肴,举著沉思,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开口道:“伯父,你们打不打算修房子呀?”

“修倒想修,就是眼下木料紧张。”

小伙子见上了道,便接着说:“我有个朋友有批木料,还是柏木,最小的就有这么大——”说着,他把碗一举。

未来的岳丈大人这才发现这位准女婿的碗是空的,赶紧叫道:“老婆子快添饭!”

小伙子转危为安,又吃上饭了,便不再提木料的事,可是老头还挂念这事。继续问:“你刚才说的那批木料,他卖了吗?”

小伙子夹了一口菜,吃了一口饭答道:“他先前没有饭吃,打算卖,现在实行了责任制,有饭吃了,他就不卖了。”

一般脸皮比较薄的人初次去丈母娘家遇到这种情形,往往只有按捺下蠢动的肚虫,强忍饥饿,装成吃饱的样子放碗离席。礼数虽周,却委屈了自己的肚子。这个小伙子就非常聪明,他巧妙地找到一个话题,让老丈人感兴趣,并借机展示自己的空碗,从而达到了目的。最后才隐约地说出谈这个话题的动机,以显出精明人的技巧,未来的岳丈也自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哈哈大笑之外,肯定会对这聪明的未来女婿刮目相看。

巧找借口的运用就这么简单,不过巧找借口的特点在一个“巧”字,就是所找的“借口”要能切合当时的情形,不仅巧妙地解决你的问题,而且巧妙地产生智慧。这“借口”本身也得含有一种不和谐的因素在内,你再将裹在这“借口”身上的外衣揭掉,让不和谐暴露出来,笑,就很自然地在这中间产生。

145、给自己寻个台阶

说话没有台阶下,无非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妙寻台阶是在处于尴尬情形时,为自己找一个台阶,以便顺利地从尴尬中脱身。因为找的“台阶”荒诞不经,或者与当时情形有较大反差,就导致精明语言的产生。

交谈的过程中常常充满各种陷阱,一不小心,你就会落入其中,成为别人的笑柄。遇到这种情形,你该怎么办呢?首先,你不能慌张,也不要愤怒,这于事无补,只会令你更加难堪。充分发挥你面厚的特色,调动思维潜在的力量,自己替自己找一个开脱的理由,哪怕是一个同样足以令人发笑的理由,把自己从狼狈中解脱出来,是你最明智的选择。找到台阶下,或许人们仍会发笑,但笑的已经不是你先前的狼狈,妙寻台阶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有个县官,不学无术,还老写别字。有一天,他提审三个犯人,第一个叫金止未,第二个叫郁卞丢,第三个叫于斧斧。

县官升堂坐定,叫人将三个犯人押到堂下,并排站在一起,他装模作样地看了看放在桌案上的名单,喊道:“全上来!”

三个犯人一听“全上来”,便一起走上前去跪下来。县官本想发怒,觉察到也许是自己读错了字,心想:还是先审第二个吧!于是,他点着单子上第二个人名扯高嗓子叫道:“都——下——去!”

三个犯人一听,莫名其妙地站起身来,退回原地。县官一见,知道自己又读错了,不免心里有些焦急,如果第三个再念错,岂不失了县太爷的身份。于是他瞪大眼睛,对着第三个犯人的名字看了老半天,才敲了一下惊堂木,大声叫道:“干爹爹上来!”

犯人吓得不知所措,在场的衙役谁也不敢指出县官的错误。县官一看情形,知道又念错了,灵机一动,对手下说道:“既然干爹爹不来,还是我自己到后堂去接一下。今天就到这里——退堂!”

不学无术的县官,掉进了文字的陷阱,笑话百出,眼看就颜面扫地。他居然急中生智,以到后堂去“接干爹爹”为借口,滑稽地结束了失败的升堂。自己替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虽令我们忍俊不禁,总算在犯人和衙役面前没有当场出丑。妙寻台阶的精明处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妙寻台阶是懂得说话技巧的一种表现。在已经陷入难堪时,还能给自己找一个台阶,并借此从中脱身,你能说出他不精明吗?虽然精明有一些姗姗来迟,总算也没有白来。毕竟,它令你最终得以摆脱难堪。

在交谈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应变技巧,就很可能会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妙寻台阶挺身而出,发挥精明人的功效,及时地救你于泥潭之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妙寻台阶虽然是人已处于尴尬中时,才发挥作用,但最终仍是摆脱尴尬的好方法。处在尴尬中还能寻找台阶,人们也佩服你的精明。

需要注意的是,妙寻台阶的“台阶”要找好,既要能让自己成功地在“台阶”上下去,又要与当时情形巧妙地形成反差。这样,你才能摆脱尴尬,所以,你一定要充分调动你巧妙说话的机能,在处于不利时,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借机还令人笑上一把。

146、含沙射影的说话小绝招

借古讽今,借彼讽此,运用相关的故事回击不礼貌的攻击,让对方有苦说不出。

含沙射影的说话方式就是预先熟练地掌握一些与本人工作生活有关的语言材料,然后在处于不利境况时,加以灵活地套用,使对方明白是暗指自己但却无可奈何。例如:

张老师是一个中学教师,虽然他工作兢兢业业,而且勤俭持家,但依然是家徒四壁。他的几个捣蛋学生却先后都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乡镇企业家”。一天,几个同学在一块商量,想请老师吃顿饭。张老师本来不想去,可耐不住几个学生的反复劝说,便答应了他们的诚恳相邀。

宴会那天,张老师穿一身旧中山装,一双黑布鞋,相当朴素。作陪的除他的几个学生外,还有县上一群小头目。席间,他的学生和那帮头头们有说有笑,不时地恭维张老师。张老师本来不善言谈,遇到这种情况显得更加局促不安。那帮头头们看张老师土里土气的一副乡巴佬样,就觉得他软弱好欺,不时地夹些骨头给他吃。张老师虽然心里气不过,但面上又不好表现出来。酒足饭饱,那帮头头们说张老师学问大,讲个故事听听。张老师于是不紧不慢地说:

九里冲住着一位张老汉,今年刚好七十九,张老汉中年丧妻,晚景凄凉,至今孤身一人。三个儿子也已自立门户,各自为政,对老汉是不管不问,极为不孝。老汉只得满街乞讨。后来族人作保并商议,三个儿子各赡养一个月,轮流负责,挨住大月是大月,挨住小月是小月。于是张老汉结束了流浪生活,先入住了老大家。一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老二赡养,又一个月;老三接着赡养,好像一切平安无事。

问题就出在老三媳妇这里。老三媳妇很是尖酸,每次轮到她是大月时,总觉得吃亏,于是就克扣老汉的口粮,有时几天不给老汉饭吃。由于先前协议中规定每月月底给老汉称体重以检验哪家不孝。所以每次称体重时,老三媳妇就给老汉的衣服里塞很多骨头。这一年腊月,又到了称体重时,偏巧又是归老三家管饭。张老汉已经几天没吃一顿完整的饭了。老三媳妇就又在他的棉袄里塞了很多骨头。可怜张老汉又饿又冷,在坐上磅秤时终于忍不住大哭:“你这不孝的龟孙子,你不给老子饭吃,怎么老给老子夹骨头啊!”

在座的头头们,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却也无可奈何。

在这里,张老师运用的就是含沙射影的语言技巧,通过套用关于骨头的一个故事,不但使自己摆脱了困境,而且有力地反击了那帮头头们的恶意嘲弄,这就是含沙射影的说话方式的妙处。

含沙射影要求事先有一定的故事材料做准备,但不一定非得生搬硬套,可以巧妙地活用,在临场即兴发挥,例如张老师的故事说不定是临时编凑的,但由于它扣题准确,抓住“骨头”二字做文章,仍然有很强的影射作用。因此运用随机影射技巧时,不要太拘泥于原有的故事情节,可以即兴发挥,可以添油加醋,目的只有一个,即突出影射的作用和效果。因此运用时千万要紧扣主题,使你的故事与你自己所处的困境有一定联系,哪怕是一点联系,只要是关键的都行。总之做到天衣无缝,效果最好。

147、把常言套进言谈中

利用知名度高,普及性强的语言引人联想,造成强烈的言语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鲜词儿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这些新词当中有些是国外经过翻译引进的舶来物,有些则是“土生土长”的汉语的某种衍生,不管它们是属于商业界、文化界还是服务行业中,都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新颖别致;二是普及性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