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
2062600000003

第3章 营养素补充宜忌

补钙宜忌

补钙宜吃的食物

牛奶是最佳的补钙食物;豆制品的钙含量也很丰富;动物骨头汤含钙也很高,在烹调时应多加些醋,以利于钙的溶出。对于1岁以上的幼儿,应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奶酪等乳类和乳制品,豆腐、豆浆等豆制品,虾皮、海带、紫菜、海鱼、鱼骨粉等水产品,以及蛋黄、排骨汤、藕粉、根茎类蔬菜、芝麻、山楂等食物。

预防宝宝缺钙宜补充维生素D

日光照射不足的宝宝额外补充维生素D很有必要。维生素D多与维生素A一起制作成维生素AD混合制剂,这是因为维生素A也同样参与骨骼代谢过程,且维生素A也是婴幼儿容易缺乏的维生素。补充量以维生素D为计算依据,新生儿出生后开始补充,生活在北方的宝宝每天补充维生素D600国际单位,生活在南方的宝宝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

宝宝宜临睡前服用补钙食品或钙剂

睡眠期间是长身体的时候,也是骨骼对钙的吸收能力最强的时候。夜间宝宝不再进食,而尿液照常会形成,血液中的一部分钙还是不断地进入尿液,然后排出体外。

另一方面,人体内调节血钙水平的各种激素在夜间分泌较少,因而血钙水平一般在夜间较低,白天较高。夜间的低血钙水平可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使骨钙分解加快。临睡前补钙可以为夜间的这种钙调节提供钙源,阻断体内动用骨钙,减少钙流失。因此,临睡前是一天中最佳的补钙时间,可以在这个时候让宝宝进食补钙食品或钙剂。

牛奶与钙剂不宜同时服用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钙的需求量相对成人较多。母乳中钙的吸收率较高,但含量较低,牛奶中钙的含量较高,但由于磷的含量也高,会影响钙的吸收。要特别注意牛奶不可与钙剂同时服用,因为两者相遇,可使牛奶沉淀。

钙剂不可与植物性食物、油脂类食物同食

植物性食物中大多含有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及植酸盐,这些盐类与钙结合生成多聚体而沉淀,妨碍钙的吸收。钙剂也不能与油脂类食物同食。因为油脂分解后的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的物质不易被肠道吸收,而随大便排出。

钙剂不宜与主餐混吃

如果宝宝在吃饭时服用钙剂,会影响钙的吸收,混在食物中的钙只能吸收20%。只要胃里面塞满太多东西,效果就不太好。因此,宝宝服用钙剂要与早、中、晚餐间隔30分钟以上。

不宜给宝宝过量补钙

几乎全民都知道要补钙,宝宝更不例外,有的父母给宝宝大补特补,结果不但伤了宝宝的胃,还会引起宝宝便秘,甚至导致高钙尿,还可能因一种矿物质的过剩,导致另一种甚至多种矿物质缺乏。

补铁宜忌

宝宝4个月时宜补铁

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儿童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使患儿肤色苍白、疲乏无力、感情冷漠,严重的还影响智力与神经发育。

正常的宝宝出生后,体内会储存许多铁,足够宝宝3—4个月的生长发育所需,但是,随着宝宝的成长,到了他半岁时,其体内储存的铁已经耗尽。此时,宝宝的生长发育处于非常迅速时期,到宝宝1岁时,血量较出生时能增加2倍,血红蛋白的总量翻一番。因此,这是宝宝最需要铁的时期,如果没有及时添加含铁的辅食,或添加含铁食物的量太少,都会使宝宝因为缺铁而患上缺铁性贫血。所以,父母可以从宝宝4个月起为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宝宝宜从肉类食物中摄取铁

与植物类食物相比较,宝宝更容易从肉类食物中摄取铁质,所以要强调辅食中肉类的重要性,1岁前后平均每天给宝宝吃15—30克的肉食。

补铁的同时宜补充维生素C

铁是造血原料之一。如果宝宝4个月后不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则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鱼、肉类、猪肝、动物血中含铁较多且吸收率高,大豆中的铁含量也不低。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因此在补铁的同时应给宝宝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

铁剂宜两餐之间或饭后

口服铁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饭前服用铁剂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上腹部不适等反应,因此给宝宝服用铁剂宜在两餐之间或饭后,这样可以减轻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对少数消化道反应比较强烈的宝宝,可选用刺激性小的葡萄糖酸亚铁,或从小剂量开始,如先用常规剂量的1/2或1/3,待消化道反应消失后,再逐渐增加到全量。

宝宝补铁不宜过量

宝宝缺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但是补铁过量会导致宝宝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失衡,导致食欲缺乏、厌食,还会造成生长发育延缓、低血压、胆固醇异常等状况。一般来说,铁强化食品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按婴儿食品国家标准强化的,每100克含铁6—10毫克;另一类属于特殊的铁强化食品,每100克含铁量高达40毫克。后者不宜作为婴幼儿补铁食品长期服用,以免造成儿童体内含铁量过多。

父母应看清包装上标明的铁强化量后,再决定是否选用。

不宜与铁剂同吃的食物

高脂肪食物:能抑制胃酸分泌,不利于铁的吸收,不宜多吃;含有鞣酸的食物:如菠菜、柿子等,能与铁结合形成难溶的铁盐,从而妨碍铁的吸收;碱性食物:如黄瓜、胡萝卜、苏打饼干等,可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不利于铁的吸收;含钙、磷较多的食物:乳制品、豆制品、花生仁、核桃仁、海带、芝麻酱、动物肝脏、蛋类等食物中含钙、磷较多,钙、磷可与铁形成不溶性化合物,也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进食这些食物时最好与服铁剂的时间间隔1—2小时。

补锌宜忌

补锌宜吃的食物

锌主要存在于海产品、动物内脏中,一般来说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都是锌的极好来源;干果类、谷类胚芽和麦麸也富含锌;一般植物性食物含锌较低;奶酪、虾、燕麦、花生、玉米等也是锌的良好来源。

6类宝宝宜补锌

母亲在怀孕期间锌摄入不足的宝宝:如果孕妇的一日三餐中缺乏含锌的食品,会影响胎儿对锌的吸收,使体内储备的锌过早地被应用,出生后容易出现缺锌症状。

早产儿:宝宝在母体内储备锌的黄金时间是孕晚期,如果宝宝不能在母体内孕育足够的时间,就容易造成先天锌储备不足。

非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乳的含锌量大大超过普通配方奶粉和牛奶,更重要的是宝宝对母乳中锌的吸收率高达42%,这是任何非母乳食品都不能相比的。

偏食的宝宝:有些宝宝不爱吃肉、蛋、奶及其制品,这样非常容易导致缺锌,因此,应从小就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不偏食、不挑食。

过分多动的宝宝:不少宝宝尤其是男宝宝,过分好动,经常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而汗水也是人体排锌的渠道之一。据测定,一天中大汗淋漓可丢失锌1.3毫克。

患佝偻病的宝宝:这些宝宝因治疗佝偻病需要而服用钙制剂,而体内钙水平升高后就会抑制肠道对锌的吸收。

判断缺锌不宜仅靠临床症状和体征

不能仅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判断缺锌,还要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发锌仅可作为慢性锌缺乏的参考指标,因为头发受生长速度、环境污染及采集部位等因素影响;血锌可反映宝宝当前体内锌的情况。但采血时放置时间过长,或有溶血现象,血锌值会增高;标本不要被含锌的物质污染;近期食入含锌高的食物,血锌值也会增高。

不宜给宝宝过量补锌

过量补锌会影响铁的吸收,补铁时也会影响锌的吸收。长期过量补充锌,不但会引起锌中毒,还会因为影响铁的吸收,导致婴儿缺铁性贫血。另外,补锌过多,可使体内的维生素C和铁的含量减少,抑制铁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不宜长期吃锌强化食品

有的家长长期将锌强化食品作为宝宝补锌的主要途径,营养专家指出,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而言,锌的主要摄取来源应该是日常饮食,不能长期以锌强化食品作为锌的主要补充方式。

不宜给宝宝盲目补锌

不少家长看到自家宝宝不爱吃饭,就给孩子补锌。由于对症状的判断未必正确,加上市面上的补锌产品良莠不齐,很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盲目补锌会造成锌过量而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中毒反应;长期大量服用锌制剂,可出现发热、胃肠炎,并引起铜缺乏、体内电解质失调、脱水,还可影响铁和钙的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

补维生素宜忌

补充维生素A宜吃的食物

维生素A参与视网膜内视紫质的形成,视紫质是视网膜感受弱光线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A还可维护上皮细胞的完整,防止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支持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维持正常骨质代谢,提高铁吸收率,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缺乏维生素A可发生夜盲症、眼干燥症、角膜溃疡甚至穿孔,易有咳嗽、腹泻或尿路感染,皮肤干燥、过度角化、脱屑,毛发枯干;抵抗力下降、儿童生长落后、发育迟缓、骨质结构异常并影响软组织增长。

维生素A有两类,一类是维生素A原,即各种胡萝卜素,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绿叶菜类、黄色菜类以及水果,含量较丰富的蔬菜有菠菜、苜蓿、豌豆苗、红心甜薯、胡萝卜、青椒、南瓜等;另一类来自于动物性食物,能够直接被人体利用,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奶及奶制品、禽蛋等食物中。

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宜用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都是脂溶性营养素,需要油脂帮助吸收,所以菜花、菠菜、油麦菜等绿叶蔬菜在炒的时候需要加植物油,凉拌食用也应多加点麻酱或者香油。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都不怕加热,炒、炖都可以。

不宜过量补充维生素A

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A会导致中毒,表现为患儿过度兴奋、脱发、生长停滞、肝脾肿大,婴儿则有颅压增高、前囟膨隆、呕吐等症状。如果一次给宝宝服用或注射3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A,宝宝数天内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当维生素A用量每日达数万单位,也就是婴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维生素A摄入量达1500国际单位时,数月后即可产生中毒症状。因为维生素A为脂溶性,摄入体内可产生蓄积性中毒。

平时可给宝宝服用预防维生素A缺乏的鱼肝油,以伊可新为例,每粒含1500国际单位维生素A、5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如果隔天服用1粒,则每天补充的维生素A是750国际单位,与每天每千克体重1500国际单位相距甚远。所以正确补充鱼肝油,不会引起维生素A中毒。

不宜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维生素A制剂

不要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含有维生素A的营养制剂或强化食品。一定要计算每日摄入的总量,包括食品、配方奶所含维生素A的剂量。父母不要因噎废食,担心宝宝发生维生素A中毒,就不给宝宝服用正常剂量的鱼肝油,这同样是错误的。

补充鱼肝油不宜过量

有的妈妈认为鱼肝油是营养品,越多越好,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补充过量的鱼肝油可导致中毒现象。维生素A过量,可出现类似“缺钙”的表现,如烦躁不安、多汗、周身疼痛,尤其是肢体疼痛、食欲减退。维生素D过量,可导致软组织钙化,如肝、肾、脑组织钙化。

补充维生素B1宜吃的

人体没有储存维生素B1的相应组织,常因膳食摄入不足或食物烹调不当,发生维生素B1缺乏而致脚气病。当乳母摄入维生素B1不足时,乳汁中维生素B1含量低下,也会使受乳婴儿患脚气病。人体缺乏维生素B1时,会出现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欲差、恶心、呕吐等现象,严重者可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及心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畜禽肉、内脏、粗制谷物食品(糙米、燕麦、全麦面粉、黑面包等)、蛋黄、豆类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

补充维生素B1谷物不宜过度加工

维生素B1在谷物的外皮和胚芽中含量很丰富,约占80%,如果加工过度,去净外皮和碾掉胚芽,会导致维生素B1大量丢失。做饭时过分淘米、用力洗米甚至用手搓米、过长时间煮熬大米、在大米粥中加入苏打粉等,都可使维生素B1丢失,诱发脚气病。

补充维生素B2宜吃的食物

人体不能储存维生素B2,因而常因摄入量不足、疾病及代谢失调而缺乏,可出现角膜充血、畏光、口唇干裂、口角炎、舌乳头增大、阴囊或会阴部炎症,以及生长发育迟滞等症状和体征。畜、禽肉类食物,尤其是肝脏、豆类、绿叶蔬菜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

补充维生素B2不宜吃油腻食物

维生素B2参与身体能量代谢,如果宝宝发生了维生素B2不足,就要少吃油腻食物,不吃煎炸食物,少吃甜点,多吃青菜,多喝豆汤,很快就能补充回来。

宝宝两个月时宜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有效对抗宝宝体内的自由基,防止坏血病的发生。

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因为宝宝不能直接食用蔬菜,所以容易造成维生素C的缺乏。一般每100毫升母乳含2—6毫克维生素C,但牛奶中维生素C含量较少,经过加热煮沸又被破坏了一部分,就所剩无几了。所以,要注意给宝宝添加一些绿叶菜汁、番茄汁、柚子汁和鲜水果泥等,这些食物中均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给宝宝制作这些食物要用新鲜的水果汁和蔬菜泥,宜现做现吃,既要注意卫生,又要避免破坏维生素C。

不爱吃蔬菜水果的宝宝宜补充维生素C

如果宝宝既不爱吃水果又不爱吃蔬菜,就要每日补充30毫克的维生素C。吃鸡蛋和牛奶较多的宝宝,不必服用复合维生素制剂,可把维生素C片磨碎后喂食即可,也可以把维生素C磨碎后放入酸奶中让宝宝喝。

补充维生素C宜吃的食物

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包括绿色、红色、黄色的蔬菜水果,如豌豆苗、菠菜、青菜、甜椒、红果等;鲜枣、猕猴桃中维生素C的含量更为丰富。

宝宝服用维生素C制剂不宜过量

给宝宝服用维生素C的剂量不要过大,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导致体内生成大量草酸,成为肾结石的潜在危险因素。

宝宝出生半月后可添加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佝偻病,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而引起的慢性营养性疾病。过去是婴幼儿常见病,现在发病率明显下降,患有严重佝偻病的宝宝已经比较少见了。

新生的宝宝,特别是冬季出生的宝宝,比较容易缺乏维生素D,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同时适量补充维生素A。从宝宝出生半个月后开始,每天应添加500国际单位维生素A和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不宜过量

正常膳食之外,长期过量添加维生素D可引起维生素D中毒,常见症状是厌食、呕吐、腹泻、头疼、嗜睡、多尿、血钙及尿钙增高,严重时可有肾功能减退,甚至肾钙化及异位钙化,严重影响婴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