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快捷记忆法
2085100000014

第14章 学会阅读,激发快捷记忆的活力(2)

鉴别,就是判断、辨析;欣赏,就是感受、体验。阅读鉴赏的内容,包括文章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前者指把握其要旨,了解作者的意图,进而评定文章或作品的内容的优劣高低;后者指考察其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对前人的继承和创新关系及风格等。阅读鉴赏时,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阅读鉴赏能力在阅读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善于鉴赏,才能领悟精妙,获得美的享受。

第四步阅读表达,提高语言吸收能力

阅读文章或作品后,要通过回忆再检查一下阅读的效果。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成读书笔记,以备日后查用。钱伟长说过:读一本书,就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忆一下,看自己解决了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本子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解决。

阅读文章或作品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表现或传达出来的能力,即用独特的方式加工语言信息和语言形式,进行记忆和存储编码转换的能力,是阅读要实现的重要目标。阅读表达可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口头表达指对文章或作品的内容进行口头复述、解释或表达;书面表达指对文章或作品的内容用文字复述、解释和评述。广义的书面阅读表达还包括编写提纲、表解、图示、读书笔记等。阅读表达与写作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助于直接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用阅读来指导写作,又用写作来加深对读物的理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强调读与写的结合。读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写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读是写的先导,写是读的目的。这里的写,主要指阅读过程中写评点、心得、札记等;此外,也包括对单篇文章的仿写。广义而言,读写结合法还包括写作时对读物中材料的“撷取”、语言的“点化”以及因读物而引发的写作动机、灵感、艺术构思等。

在上述阅读的基础上,就应当进入到创造性的阅读过程。这是带有研究性的高层次的阅读活动,是一种“问题导向”的主动式阅读。创造性阅读要求一方面竭尽全力去弄清、把握和理解读物本身的内容,并且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历史条件重新审视、认识;另一方面又力图摆脱读物本身的思路,或者发现其中的谬误而扬弃,或者从中形成新的观点而发展。

首先,创造性阅读必须敢于质疑、敢于发问,要破除对权威着作的迷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读物中发现新的问题。

其次,创造性阅读必须善于思考。一是要运用发散式思维,学会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培养和发展联想能力。二是要运用聚合式思维,学会将零星的或者分散的材料聚集起来,分类归纳,作出结论,培养综合的能力。

再次,创造性阅读必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开辟新天地。要建立这个知识体系,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既要博览又要精读,要善于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

创造性阅读常运用的方法还有探测、比较、预测等。

4、阅读评价要注意

阅读评价是指在全面、深入的阅读基础上对文章或作品所进行的评价性阅读活动。它与鉴赏性阅读的区别在于,鉴赏性阅读多偏重于形象的直觉,主要在于感受作品的美,带有主观色彩的趣味;评价性阅读侧重于理性的认识,主要在于识别作品的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价,要求客观地加以论述,防止主观思想意识的干扰。

评价性阅读要注意:一是要进行全面的评述,要知人论世,顾及全篇。二是要有充分的根据和理由。三是要了解各种不同的意见,启发自己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创见。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活动是以人的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一般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同时又促进智力的发展。在阅读能力的构成中,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是核心。

二、不良阅读习惯及其克服

许多人在阅读时有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习惯或妨碍阅读速度,或影响阅读理解,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一个好的阅读者必须克服这些不良阅读习惯。

1、阅读出声

阅读时把每个字都读出声。出声阅读会拖慢速度。很多时候,你并没有真正读出声,只是在脑中将音调发出,但这很容易带动嘴唇,使其上下不自觉地移动,从而减慢阅读速度。如有这种情况,你可以尝试在阅读时将手指紧贴嘴唇。

2、逐字阅读

逐字阅读并不能增加对文章的了解程度,它只会妨碍对全句或全段的理解。这就好似某人看不见一片森林,只是因为他过于着意每一棵树。如有这种习惯,尝试阅读意思,而不是阅读字,那就好比听别人讲话时,听他的意思而不是听他说的每一个字。

3、移动手指

阅读时用手指着字句。这个习惯会降低阅读速度,因为手指的移动不及眼睛敏捷。如有这个习惯,强制自己,将双手拿开,单纯靠眼睛移动引导阅读。

4、转动颈部

阅读时颈部由一边转往另一边。这个习惯也会降低阅读速度,而且会加重颈部肌肉的疲倦,令阅读者倍觉辛苦。如有此习惯,尝试用手将颈部的位置固定,单纯依靠眼球的转动引导阅读。

5、纠缠生字

时常停下来思索行文中的一些生字。这会打乱阅读节奏,并妨碍对文章重点的掌握。纠缠生字主要是因为字库太小,平时须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识一些字或背一些单词。此外,阅读时可根据上下文推测生字的意思,待阅读完毕再查字典印证。

6、不当返读

回头重读一个字或一句话。这是许多人阅读速度缓慢的原因,其潜在心理是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不当返读之所以减慢阅读速度,是因为经常要回头思索,而不是专注向前迎接新的内容,结果,新的内容又得不到充分理解,只好又回头重读,这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返读越多,越需要返读。如有不当返读的习惯,尝试一口气阅读一篇文章。这样,你会发觉,就算不返读,你也能领略全文的意思。当然,若要仔细咀嚼某些字句,返读也是必要的。

7、忽略标题

太专注于文内的文字,反而忽视了诸如标题、引言、总结、说明及图解等信息。标题性的信息是作者提供的重要阅读线索,决不可忽视。如果你有忽略标题的习惯,不妨尝试在阅读一些书报时,只看标题、斜体字、深色字、特别的说明等,看你能从中领会多少。另外,其它的阅读线索,也应特别注意,如介绍下文内容的起首段,总结全文的收尾段,论述概念意思段的第一、二句话等。

8、病态读书姿势

不少学生爱趴在桌上或躺在床上看书,这样很容易造成近视眼、驼背等负性生理变化,损害身体健康。所以,阅读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姿势端正。

9、不讲读书卫生

有的人读书看报时爱用手指沾唾沫翻书页,更多的人在读书后不洗手,这都是十分有害的。尤其是有的公共书籍,借阅的人形形色色,极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途径。所以,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讲究卫生。

三、精读有方,深入快捷记忆的内层

只有精读有方,才能深入到快捷记忆的内层,下面就是几种精读策略,以供参考。

1、浏览全书,一字不放过

浏览全书是精读的前奏,其目的在于大致了解阅读物的主要内容。浏览范围包括封面信息、内容提要、目录、序言和后记。每本书都有其主题和重点,浏览就是要抓住重点,弄清结构,以形成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精读奠定基础。

(1)查看封面信息

拿到一本书,首先看的就是它的封面,封面上一般有三个方面的信息十分重要,分别是书名、作者、出版单位。

①书名

书籍的名称,往往可以较为具体地讲到这本书的内容。一般地说,书名有虚实两种。虚的,往往采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暗示全书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如《红与黑》等;实的,常直接运用与书中内容有必然联系的事件、人物、地点等,如《包法利夫人》、《水浒传》等。不管是哪一种,作者在决定书名时,都是经过一番精心推敲,反复考虑的。所以,阅读者可以通过书籍的名称,了解作者的寓意,从而把握住书名所蕴含的意义。

②作者

孟子曾经说过,“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在对书的名称进行一番思索后,接下来应该了解作者的情况。如果阅读时所遇到的是熟悉的作者,从前读过他的作品,那么对其作品的语言、写作手法等方面就比较熟悉,现在又读他的作品犹如与老友相逢晤谈。如果是首次阅读他的作品,就像结识一位新朋友一样,应抱着认识的态度去了解。

③出版单位

读书首先应看出版单位。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部书的内容与出版单位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回答是肯定的。好的阅读者应该能够根据出版单位来判定书籍内容所属的学科领域。一般来说,我们国内的出版单位都有出版的侧重点。如文学出版社、文艺出版社等出版单位所出版的书籍侧重于文学和艺术;教育出版社侧重于大、中、小学教育书籍的出版;古籍出版社则侧重于古代各种史料的出版;科学技术出版社则侧重于科技各领域:书籍的出版等。所以,阅读者可以根据出版社初步判断书籍的内容。

⑵查阅内容提要和目录

内容提要,即指概括全书的主要内容,提炼全书的主旨,指明全书的主要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简洁文字。内容提要虽然从篇幅上说,往往只有三言两语,但可以帮助阅读者判断该书内容上的取舍。如果从提要上发现该书与自己关系不大或是自己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就可以不必阅读;如果认为只需要泛泛地了解,那就可以粗略浏览;如果认为其中某一方面的知识是自己目前需要了解的,就要有针对性地重点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假如读完内容提要还不能判断该书的阅读价值,就需要阅读目录。

目录是全书内容的纲目,比起内容提要来,更具体、更详尽,包含着更大的信息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说学问是知识的储蓄,倒不如说是在书海中找到所需知识的本领,而目录正是寻求学问的“入门”之径。

阅读目录有三种好处。第一,目录是书中知识的高度提炼和浓缩,具有极强的概括性,通过阅读目录能提纲挈领地了解全书的主旨和各部分内容。第二,阅读目录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结构布局,清楚地了解全书与各章节以及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能体察作者写作该书的思想和行文脉络。第三,根据目录,可以从客观表达和主观需要两方面来判断该书的价值。从客观表达方面来说,书中介绍的知识,哪些是主要和重点部分,哪些是次要和粗略部分,都会在目录中得以体现;从主观需要来说,阅读者可以从目录中寻求自己需要的内容。这样,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就可以更好地进行选择,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内容和自己急需了解的章节上。

(3)查阅序言和后记

一般的书籍都有序言,但不同的书籍往往有不同的说法,可称为序、序文、编者的话、出版说明等。序言有的是编者所作,有的是请知名人士代写,有的是出版单位代作。其作用是介绍该书适应的阅读对象、书籍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编写体例等。所以,在正式进入阅读过程之前,需要先阅读序言。

具体说来,阅读序言有这样几点作用:其一,了解该书的读者对象,判断是否适合自己阅读;其二,了解作者写作的缘由、背景和目的,以理解全书的主旨;其三,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以抓住重点和难点;其四,部分序言(主要是指非该书作者所写的序言,如出版说明、译者的话等)往往包含着对全书内容的概括性评价,便于阅读者了解该书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