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毁了你的孩子:教育孩子父母最易犯的错误
2085300000008

第8章 教育孩子的方法上父母最易犯的错误(3)

媛媛从排球训练场回到家里,情绪很不好。妈妈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媛媛解释说:“教练找了一个女孩子参加代表队把我替下去了。”她母亲为此去和教练交涉,结果遭到拒绝。在回家的路上,母亲情绪非常激动,边走边咒骂教练。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礼貌待人,避免自我夸耀和背后骂人。而家长自己的言行则更为重要。如果做父母的表现为暴躁、刻薄、行为粗鲁、爱挑衅,他们就不会耐心地劝说孩子。对父母来说,改变孩子的行为,最好的办法是首先改变家长自己的行为。

场景2

有位小朋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喜欢说脏话。即使在同学来家里玩的情况下,她也会毫无顾忌地脱口而出。她不要面子,我可是要这张脸的啊!最可悲的是,我必须生活在她的身边。她说脏话,我也会不知不觉地染上这个坏毛病的。我曾经多次提醒妈妈改正,她居然说我是小孩子,不要管那么多!

深度诠释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文明、懂礼貌更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然而在我们周围依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让人难以忍受,比如污言秽语。

礼貌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标准。韩国人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他们良好的礼貌礼仪尤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韩国父母对孩子的礼貌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从孩子懂事起、从孩子还不会说话时,礼貌教育就渗透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

让礼貌成为习惯是一种相互尊重和谦虚的作风,需要经过长期逐渐培养才能形成。父母可以根据他们多年的经验和良好的行为和影响,教孩子如何懂得礼貌。如果一个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你可以通过电视的一些情节,小的社团活动或生日晚会,帮助他培养自己的道德行为,学会一些礼貌的做法。

让人感到失望的是,很多做妈妈的,说话也很不干净。西周时期,着名的“三太”:太姜、太妊、太姒,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修检自己的言行,这种母仪风范是当今母亲们学习的榜样。污言秽语出自孩子之口时,家长是不是得反省一下?研究表明,病理性原因导致儿童说脏话的现象并不多见,儿童说脏话主要还是从外部习得的。环境的因素十分复杂,儿童既可从父母、其他成人那里学得,也可能从同伴、影视书籍等方面习得。而且与成人相比,儿童还存在不解脏话意义的问题。

作为父辈,每天脏话一箩筐,在孩子面前似乎不回避这些污言秽语,我们还敢期望我们的孩子说出诗一样美丽的语言吗?孩子在幼年时代就应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在家庭中,家长说话粗鲁,为了教育孩子,也应特别注意。要让孩子说话有礼貌,对孩子也要使用“请”、“谢谢”这些文明用语。孩子总是学父母的样子的。所以身为父母,即使对家畜等,也不可使用粗野的语言。

“心是花园,思想为种,既可繁花似锦,也能杂草丛生。”当孩子的花园杂草丛生的时候,父母是否应该想一想:我们给孩子传播了什么样的思想?

孩子有时并不能真正的理解礼貌的含义,有时他们会把礼貌视为对行为的一种约束。但这不要紧,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在适应了比赛规则之后,就会对不规则的事情很不习惯,礼貌也是一样。当制度成为次要的时候,就说明了孩子们学会了礼貌。礼貌对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他会因此有一个正直、谦虚的胸襟,会因此拥有迷人的魅力,会因此得到朋友的尊重和喜爱,因为“礼貌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

孩子一旦养成了文明礼貌的习惯,就会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积极去追求美好的东西。可以说,文明礼貌是孩子成才的“催化剂”。同时,讲文明礼貌的孩子也会给家长减少麻烦,增添许多乐趣。更重要的是,孩子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就会从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要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逐步懂得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从而自觉地遵守社会文明纪律。

学会文明礼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孩子是否有礼貌。有些知识,要等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才能学会,然而,文明礼貌若不在幼年时代形成,以后就很难具备了。

迷津指点

童年期形成的礼貌习惯是将来孩子形成好的社交关系、赢得他人尊重的重要保证。良好的礼貌习惯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懂得礼貌待人的人,别人是不会尊重他的,在人际交往之中就会产生许多摩擦,也会失去许多朋友。因此,这个时期是强调礼仪的关键期。

1.为孩子确立最基本的标准

如同在安全方面对孩子的限制一样,父母应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明确的限制。在儿童的道德感还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应该让他们学会在规则的基础上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2.跟孩子谈论行为的价值

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价值。如果你一贯强调行为与获得尊重之间的关系,孩子就会明白自己的行为与得到之间存在的关系。

3.关注孩子的移情能力

因为学前孩子刚刚开始有认同他人的感受,还不能很好地替别人着想。为了使孩子有更好的意识,在遇到具体事例时可指出他人的友好行为对于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故事书来发散引导,例如讲灰姑娘的故事时,可以讨论一下灰姑娘的姐姐对她的所作所为,为什么会让灰姑娘伤心。

4.教给孩子一些文明礼貌常用语

对“对不起”“谢谢”“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的使用,父母应该时刻作为孩子的榜样。告诉孩子当他需要什么东西或当别人帮助了他以后,他应该用友好的语言作为回应。如果孩子忘记了礼貌用语,可以提示他“奇妙的语言呢”或者“你该说什么?”

5.教孩子要学会分享

尽管分享行为对孩子来说不是自发的,但是大部分学前孩子已经意识到分享带给他们的好处。如果你的孩子抢了同伴的玩具,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告诉他别人对他这种行为的感受:“当你抢走了豆豆的玩具,豆豆会有什么感受?”接着帮助他做出正确的决定,把玩具送还给同伴并道歉。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若要孩子不说脏话,爸爸妈妈必须从自己做起,为他树立文明礼貌的榜样。有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严于律己,甚至教育孩子不说脏话时,自己还带着脏字。父母如此,又如何要求孩子不讲脏话呢?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讲脏话,就必须自己先做到:

1.要以身作则

一般孩子都喜欢模仿,而且缺乏是非观,他们往往从电视、电影中或从父母、同辈中学来很多脏话和一些不健康的顺口溜等。因此,家长要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的严重性,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做出榜样,净化孩子生活的语言环境。其次还要教孩子如何说文明语言,随时纠正孩子的污言秽语。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可以确立一些相关规则,互相监督,可以引导孩子选择健康的影视节目,玩文明游戏,共同来创造文明的家庭环境。

2.要冷静应对

当孩子口出脏话时,家长不必反应过度。冷静的对待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而过度的反应对于尚不能了解脏话的孩子来讲,只会刺激他重复脏话的行为,因为孩子会认为说脏话可以引起父母更多的注意。所以冷静应对才是最重要的处理方式。家长不妨先询问孩子:是否真的懂得这些脏话的意义?你真正想表达的又是什么?同时家长要避免用恶言威吓,而应让孩子知道,父母很愿意和他讨论“说话”,包括脏话和好话。

3.要耐心解释

只要能耐心向孩子说明,孩子是能理解的。运用解释与说明,是让孩子明白脏话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好方法。可以将适当的说法和伤害性的用语并陈,让孩子思索。家长在讨论过程中,要尽量让孩子理解:粗俗不雅的语言为何不被大家接受?它们传达着什么样侮辱的意味?要让孩子体会,听者接收到这样的语言时,是如何地感受到不被尊重。

4.要积极引导

除了做到上面几点,家长还要悉心引导孩子,教孩子换个说法试试看;彼此定下规则,随时提醒孩子,告诉他如果能克制自己不说脏话,才是好孩子的行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好奇心重,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如果家长说话不够注意,经常当孩子的面说脏话、骂人,尽管他们无意教孩子说脏话,但经常这样做,孩子也就学会了。刚开始孩子只是一味地模仿,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即使日后知道说脏话是不文明的行为,想改也不容易了。

错误6:用粗暴的态度要求孩子多做家务

场景再现

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胡女士3岁的儿子硬要吃冰棍。胡女士不同意。儿子却说,奶奶会给他吃,哭着喊着要去找奶奶。胡女士一边埋怨奶奶把孩子惯坏了,一边对孩子吼叫:“不许吃!”显然,这解决不了胡女士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不满地大哭起来。

深度诠释

研究发现,过度惩罚、过分苛求、父母操纵孩子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在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中,父母采取以“压力为主”、“歧视”、“经常打骂”等不良教养态度和方式的比例分别为:14.74%、9.619%、9.61%,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的家长所采取的上述教养态度和方式的比例8.26%、4.26%、4.00%。

尽管许多专家都曾经列举出父母发脾气的种种不良影响,但是迄今为止,从不对自己孩子发脾气的人还是不多的,所以,一概否定、排斥“发脾气”是不现实的。何况,如果一旦孩子每天都沉浸在父母的甜言蜜语中,就会变得娇气和软弱无力,日后长大,也会经受不了批评和劝告,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了大自然的风雨一样。

偶尔发脾气,比平时更严肃的态度对待孩子是可行的,尤其是孩子经多次劝告,依然不听话,故意捣乱的时候。

但是,无原则地随意乱发脾气就不可取了,因为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发脾气时,父母的语气往往很严厉,分寸不容易把握,有时过于粗暴和无理,使用的语言往往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的,而是乱加罪名,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特别是一些父母往往因为在其他事情上不顺心,而把火气发在孩子身上,使孩子受委屈,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你心烦的行为虽然暂时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1)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2)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3)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4)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东西扔到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无论是谁发脾气,与他有关联一定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和情绪。

迷津指点

父母的话对孩子影响很大,心理学家建议,父母应该用另外一套语言跟孩子讲话和交谈,最好是不发脾气。不要肆意对孩子吼叫、发命令、提意见、横加干涉,想到什么便说什么,时常说得不准确,不清楚,甚至有些字眼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孩子受到父母无意的言语伤害,往往认为父母不爱他,其实,是父母不会和孩子沟通心意。

因此,父母要使用一种能够传达爱心,使孩子觉得有人需要他、尊重他、欣赏他的语言。发脾气的目的除了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主要目的还是要让他了解到父母因为他的错误感到伤心、不满。这样,他情绪上就会受到压力,知道父母对他不满,从而产生愧疚感,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父母发脾气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

(1)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要就事论事,发脾气要以孩子犯了大错误为前提,决不能因为其他事情不顺心而对孩子撒气。

要指出孩子错在何处,为什么错了,而不要说一大堆粗话,比如“笨蛋”、“废物”、“真后悔当初生你”、“你走吧,我现在不想要你了”等等,这样只能使孩子伤心,却不知道他究竟错在何处。

(2)要加强自己的修养。

父母脾气大,往往爱发脾气,对待孩子也就没有耐心。这样的父母认真考虑一下,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否则,对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妨碍孩子的健康发展。

一些父母对孩子讲话可能是令人气馁、令人羞愧难堪的。尽管有时父母是仁慈和好心的,但是即使是称赞孩子的时候也会适得其反,这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语言。

(3)要多用爱心语言。

和孩子说话要多用爱心语言,要用跟客人或陌生人谈话的字眼,既不伤害感情,也不挑剔别人的行为。一个人跟最亲爱的人谈话,当然应该用爱的语言,用令人生气勃勃而非挫人锐气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