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一用就灵刮痧拔罐祛百病
2086000000008

第8章 刮痧 拔罐治疗常见病不用愁(1)

感冒

感冒又称伤风,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寒(恶风)、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鼻塞、流涕、喷嚏、声重、头痛、咽痛、咳嗽、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刮痧疗法

取穴:风池、大椎、肺俞、曲池、外关、合谷。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找准穴位后,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在所选穴位上均匀地涂抹刮痧油或润肤乳。操作时,施术者一手持刮痧板,一手扶着患者头部。

1.因风池穴处有头发覆盖,所以无须涂抹刮痧油,可用刮板角部进行刮拭,刮20~30次,至此穴处皮肤发热为宜。

2.然后用刮板棱角刮拭大椎和肺俞,以出痧为度。

还可用刮板棱角点按肺俞穴,切记刮时用力要轻柔。

3.最后按从上到下顺序刮曲池、外关、合谷,动作要求连续,遇到关节处要抬起避过。其中曲池穴可重刮,还可以用刮板棱角点按这三个穴位。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刮10~20次,以皮肤出现痧痕为度。

头痛加刮太阳、印堂;咳嗽加刮尺泽;鼻塞、流涕加刮上星、迎香;咽喉肿痛加刮少商、商阳放痧。

拔罐疗法

留罐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施术者找准穴位,并进行常规消毒,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一手持夹着酒精棉球的镊子,一手持罐,将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片刻,迅速将棉球抽出,即可将罐拔于穴位上。根据所拔罐的负压大小及患者的皮肤情况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走罐法

取穴:大椎、大杼、肺俞。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用适量凡士林均匀涂于背部皮肤。根据患者的体形选择大小适宜、罐口光滑的玻璃火罐,以闪火法使之吸附于背部皮肤,注意罐内负压要适中,负压过大则火罐移动困难,过小则易于脱落。一罐从左大杼穴处拔罐,沿左侧膀胱经循行部位自上而下至肺俞,再自下而上地反复推移3~5遍,动作要慢,用力要均匀,使皮肤充血呈紫红色,后在肺俞穴处留罐。二罐从右大杼穴处,同上法操作,留罐10~20分钟后起罐。再在大椎穴拔罐,后再留罐,或向下走罐,后再留罐。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中医将本病分为实热和虚热两种类型。兼见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咳嗽,咽干,口渴,便秘,尿黄为实热;咽喉稍肿,色暗红,疼痛较轻,或吞咽时觉痛楚,微有热象,为虚热。

刮痧疗法

实热型

取穴:内庭、天突、少商、鱼际、尺泽、合谷、商阳、天枢。

操作方法:先刮颈部天突,然后刮腹部天枢,再刮前臂尺泽及手部的合谷、鱼际,放痧少商、商阳,最后刮足部内庭。

虚热型

取穴:太溪、照海、鱼际、天突。

操作方法:先刮颈部天突,然后刮手部鱼际,再刮下肢内侧照海,最后刮太溪。

拔罐疗法

取穴:曲池、大椎。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施术者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每穴3~5下,然后选用小口径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诸穴3~5分钟,在负压的作用下,拔出少许血液,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血迹。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肺炎链球菌是细菌性肺炎的最常见原因。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一般四季可见,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发病居多。本病最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以及患有免疫力缺乏症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刮痧疗法

取穴:大椎、大杼、肺俞、身柱、膻中、曲池、尺泽。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找准穴位后,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在所选穴位上均匀地涂抹刮痧油或润肤乳。操作时,施术者一手持刮痧板,一手扶患者。

1.先用刮板棱角刮拭大椎、大杼、肺俞、身柱,以出痧为度,还可用刮板棱角点按大杼和肺俞两个穴位。

2.再用刮板棱角刮拭膻中,至此穴处皮肤发热或出痧为度,切记刮时用力要轻柔。

3.最后用刮板棱角刮拭曲池、尺泽,还可用刮板棱角点按两个穴位。至此穴处皮肤发热或出痧为度。

拔罐疗法

留罐法

取穴:大椎、身柱、肺俞,以及肺部听诊时异常呼吸音较明显的相应区。

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施术者找准穴位,并进行常规消毒,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一手 持夹着酒精棉的镊子,一手持罐,将酒精棉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片刻,迅速将棉球抽出,即可将罐拔于穴位上。拔罐时,最好能在背部及胸部听到异常呼吸音较明显的相应区域上拔罐,每次拔4~5个穴位,留罐15~25分钟,隔日1次。

刺络拔罐法

取穴:风池、大杼、合谷、身柱、膈俞、内庭、肺俞、曲池、足三里。

操作方法:施术者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每穴3~5下,风池、内庭挤出少量血,余穴留罐5~10分钟,在负压的作用下,拔出少许血液,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血迹。每次选1组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专家提醒你

肺炎患者禁忌食物

肺炎属急性热病,消耗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容易导致消化功能降低,所以患者的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吃大鱼、大肉、过于油腻之品,以免中焦受遏,运化不利,营养反而不足。

慢性胃炎

胃炎即胃黏膜的炎症。按发病的急缓,可将胃炎进一步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根据胃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也可将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和非糜烂性胃炎。本病属中医学“恶心”、“呕吐”、“胃痛”等范畴。

刮痧疗法

取穴:上脘至中脘、足三里、内关、梁丘、梁门。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找准穴位后,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在所选穴位上均匀地涂抹刮痧油或润肤乳。操作时,施术者一手持刮痧板,一手扶着患者。先刮腹部的上脘至中脘、梁门,再刮上肢部的内关,最后刮下肢部的梁丘和足三里。

刮痧时应以出痧为度,切记用力轻柔,避免刮破皮肤。

拔罐疗法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天枢、梁门、足三里。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消毒后施术者将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轻捻缓进,待患者感到局部酸、沉、胀、麻,施术者感到针下沉紧,如鱼吞钓饵时,留针拔罐;10分钟起罐取针,再行套罐5分钟,每日1次。

胆石症

胆石症是指胆管或胆囊产生胆石而引起剧烈的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胆石症发作期主要症状有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可诱发心绞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黄疸等。胆石症慢性期(发作间歇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可见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刮痧疗法

取穴:天宗、胆俞、背部阿是穴(压痛点)、中脘、足三里。

操作方法:施术者找准穴位后,进行常规消毒,操作时,施术者一手持刮痧板,一手扶患者。用刮板棱角刮拭,先刮天宗、胆俞及背部阿是穴,再刮中脘,最后刮足三里。以出痧为度,切记刮时用力要轻柔。

拔罐疗法

针罐法

取穴:肝俞、胆俞、阳陵泉、日月。

操作方法:消毒后施术者将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轻捻缓进,待患者感到局部酸、沉、胀,施术者感到针下沉紧,如鱼吞钓饵时,留针拔罐;10分钟起罐取针,再行套罐5分钟。

刺络拔罐法

取穴:日月、期门、中脘。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每穴3~5下,各穴拔罐。在负压的作用下,拔出少许血液,一般每穴出血8~10滴为宜。每日1次。

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会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症状。

肝脏轻度肿大有触痛感,少数患者可有脾大。

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等。

刮痧疗法

取穴:肝俞、期门、章门、京门、三阴交、足三里、丰隆、阴陵泉。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找准穴位后,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在所选穴位上均匀地涂抹刮痧油或润肤乳。操作时,施术者一手持刮痧板,一手扶患者。用刮板棱角刮拭,先刮肝俞,再刮期门、章门、京门,最后刮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丰隆,以出痧为度,切记刮时用力要轻柔。

还可用刮板棱角点按章门、期门、肝俞、足三里等穴。

拔罐疗法

留罐法

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找准穴位,并进行常规消毒,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一手持夹着酒精棉球的镊子,一手持罐,将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片刻,迅速将棉球抽出,即可将罐拔于穴位上。根据所拔罐的负压大小及患者的皮肤情况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走罐法

取穴:膈俞至胃俞。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

施术者用适量凡士林均匀涂于背部皮肤。根据患者的体形选择大小适宜、罐口光滑的玻璃火罐,以闪火法使之吸附于背部皮肤,注意罐内负压要适中,负压过大则火罐移动困难,过小则易于脱落。沿膈俞至胃俞一线来回移动火罐,操作2~3分钟,至皮肤发红为度。

闪罐法

取穴:中脘、期门、章门、天枢。

操作方法:用镊子夹住蘸有适量酒精的棉球,点燃后迅速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将罐拔于施术穴位,然后将罐立即取下,按上述方法再次吸拔于施术穴位,反复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刺络拔罐法

取穴:期门、章门、阴包。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每穴3~5下,各穴拔罐。在负压的作用下,拔出少许血液,一般每穴出血8~10滴为宜。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血迹,每日1次。

便秘

便秘指粪便在肛管内通过困难,运出时间延长,排出次数明显减少,粪质干硬成结,排出困难的病理现象。便秘的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次数正常但粪质干燥,排出困难,或粪质不干但排出不畅。可伴有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嗳气反胃等症状。

刮痧疗法

取穴:天枢、气海、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太冲。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找准穴位后,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在所选穴位上均匀地涂抹刮痧油或润肤乳。操作时,施术者一手持刮痧板,一手扶患者。用刮板棱角刮拭,先刮腹部天枢、气海,然后刮背部肾俞至小肠俞,最后刮下肢部的足三里和太冲。以出痧为度,切忌刮破皮肤。隔日1次。

拔罐疗法

针罐法

取穴1:肾俞、脾俞、胃俞、八、足三里、天枢、关元、太溪。

操作方法:患者先取俯卧位,施术者对足膀胱经穴局部消毒后,用1.5寸毫针针刺,提插捻转或补泻手法,针感循经上下走动,随针加罐,留针15分钟。再取平卧位,消毒后,针刺天枢、关元、太溪、足三里,针法同上,针刺后加拔罐,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

取穴2:合谷(左)、足三里(右)、神阙。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消毒后先用毫针直刺合谷3~4寸得气,足三里直刺1.2~1.5寸得气,然后左右手分别握两穴上的针,同时行导气针法,力求针感呈向心性,使患者自觉腹部有快感,留针30分钟。再在神阙闪罐数下,使脐及其周边皮肤潮红,留罐2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

走罐法

取穴:第1胸椎至骶椎正中线旁开1.5~3寸范围。

操作方法:暴露背部,在第1胸椎至骶椎正中线旁开1.5~3寸范围内涂适量凡士林或按摩乳等润滑剂,根据患者体形选两个大小适中、罐口光滑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将其中一个罐扣在大椎穴处,紧握罐体由大杼至关元俞沿膀胱经上下移动5~10次,以该处皮肤发红为度,最后将罐固定在大肠俞。

然后再用另一罐按上述方法在背部的另一侧进行治疗。留罐1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常伴有功能障碍,通常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后者常由前者发展、转化而来,但也可经久不发生转化,或开始即呈肥厚性改变。

刮痧疗法

取穴:百会、风池、风门、曲池、手三里、合谷、上星、攒竹、迎香、印堂。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找准穴位后,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在所选穴位上均匀地涂抹刮痧油或润肤乳。操作时,施术者一手持刮痧板,一手扶患者。用刮板棱角刮拭,先刮百会、风池、风门、曲池、手三里、合谷,再用刮板棱角点揉上星、攒竹、迎香、印堂。切记刮时用力要轻柔。

拔罐疗法

取穴:①中脘、肺俞、膈俞。②风池、脾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施术者找准穴位,并进行常规消毒,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一手持夹着酒精棉的镊子,一手持罐,将酒精棉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片刻,迅速将棉球抽出,即可将罐拔于穴位上。

根据所拔罐的负压大小及患者的皮肤情况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耳鸣

耳鸣是患者耳内或头内有声音的主观感觉,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患者可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咝咝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可伴见头痛、头胀、烦躁、心悸易怒、腰酸等症。

刮痧疗法

取穴:肝俞至肾俞、百会、命门、关元、太溪、头临泣、足临泣、血海、太冲、神门、中渚。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找准穴位后,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在所选穴位上均匀地涂抹刮痧油或润肤乳。操作时,施术者一手持刮痧板,一手扶着患者。用刮板棱角刮拭,先刮头部百会、头临泣,刮拭20~30次,至此处皮肤发热为宜。再刮背部的肝俞至肾俞、命门,然后刮腹部的关元,最后刮下肢部的太冲、太溪、足临泣、血海和上肢部的神门、中渚。

拔罐疗法

走罐法

取穴:大杼至膀胱俞、大椎至腰俞。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用适量凡士林均匀涂于背部皮肤。沿两条经脉来回推罐,至皮肤发红。根据患者的体形选择大小适宜、罐口光滑的玻璃火罐,以闪火法使之吸附于背部皮肤,注意罐内负压要适中,负压过大则火罐移动困难,过小则易于脱落。

针罐法

取穴:听宫(新病配听会、率谷、翳风、侠溪;久病配耳门、百会、肾俞、照海)。

操作方法:消毒后施术者将毫针快速刺入皮下(新病用泻法,久病用补法),轻捻缓进,待患者感到局部酸、沉、胀,医者感到针下沉紧,如鱼吞钩饵,然后留针;针后肾俞拔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刺络拔罐法

取穴1:①耳门、听宫、翳风、外关、肝俞。

②听会、风池、三阴交、肾俞。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耳周诸穴用毫针针刺20分钟,余穴用三棱针点刺2~3下,吸拔留罐10~15分钟,至皮肤瘀血或拔出瘀血1毫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1组。

取穴2:主穴胆俞、听宫、行间、外关。配穴太冲、丘墟、耳门、听会、翳风。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先用三棱针在主穴、配穴上点刺放血1~3滴,在胆俞上拔罐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