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2089000000026

第26章 科技学术篇(6)

(2)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惯性系内,真空中的光速具有相同的定值。爱因斯坦的后半生将精力投身于“统一场论”的研究工作,他一直努力将引力理论和电磁理论统一起来,可惜的是他最后以失败告终。更让人遗憾的是1925年起,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成为了科学前进的阻力。但这并不影响作为20世纪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的光辉。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对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除此之外,爱因斯坦还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了突出的贡献。爱因斯坦之所以受到世界人民世世代代的尊敬,不仅因为他物理学上的巨大贡献,更是由于他品德高尚。他认为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用的生命的意义。他宁可自己辛辛苦苦重抄一遍狭义相对论,拒绝高额的演说的邀请,为的是给捐献给西班牙人民600万元;正是在爱因斯坦的极力劝说下,美国才早日研制“曼哈顿工程”,先于纳粹德国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当爱因斯坦功成名就后,他一直认为自己受到了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为两件事情操心:公民自由和世界和平。

20.炸药的发明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一位科学家生前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死后也将自己的遗产捐给人类。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大奖已经闻名于世,凡是获奖者都会觉得自己获得了莫大的荣誉。这位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就是一位化学家,并开有一家炸药厂。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熏陶,对化学产生了兴趣。他16岁就成为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语言。1842年诺贝尔一家于1842年离开斯德哥尔摩搬到圣彼得堡。返回圣彼得堡后,诺贝尔便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为止。就在1859年,诺贝尔开始制造液体炸药硝化甘油。到了1862年,他成功完成了第一次爆炸实验,并于1863年获得了炸药的专利,自己开厂投入生产。就在他事业如鱼得水的时候,一场灾难降临了。1864年,工厂不幸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后来由于政府禁止建厂,诺贝尔将自己的实验改在了湖面的一只船上。后来诺贝尔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成功研制成了一种威力更大的炸药爆炸胶,并于1876年他又获得专利。大约10年后,他又研制出最早的硝化甘油无烟火药弹道炸药。他曾要求弹道炸药的专利权要包括柯达炸药,但遭到法庭否决。

诺贝尔的一生中,他并不只是一位化学家,他还特别喜欢文学,是一位剧作家。但是他唯一的的剧作被认为是“诽谤滋事、亵渎神明”,等到他一去世大部分被销毁。他年轻时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他一辈子单身,经常疾病缠身。他生前有两句名言:“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桑利玛去世,终年63岁。他在离世前立下遗嘱,将其财产性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5种奖金(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增设经济学奖金),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时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颁发。

2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当今社会,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电,我们将会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生活成长,就不会有人类如今创造的辉煌。而电的发现以及被应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拉第不应被忘记。

法拉第于1791年出生在英国的萨利,他的家境十分贫寒,因此他的童年生活很清苦。但是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自学成才。他从11岁便开始当报童,他认为这个岗位挺适合他,因为他每天可以阅览各种各样的报纸,从中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后来他到一家装订和出售书籍兼营文具生意的铺子当了学徒。老板非常赏识他,特别允许他可以阅读铺子里的书。有一回,法拉第装订一本叫《关于化学的对话》的书,他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抓紧时间仔细阅读了这本书。从此法拉第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把自己的零用钱攒起来,买一些必备的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实验。

1812年,法拉第得到了一张伦敦皇家学院讲演的听讲证,他今生以来第一次有机会踏进皇家学院,去听著名化学家戴维的讲演。那次戴维所讲的内容是关于发热发光物质的。他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法拉第被戴维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他一连四次听了戴维的讲座,他将笔记整理并装订成册。后来法拉第写信给当时的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爵士,希望他给法拉第一个机会在皇家学院工作。令法拉第万万没想到的是班克斯爵士竟然根本瞧不起他,对这件事漠不关心,最后也是以“你的信不必回复”回绝法拉第。这深深地伤害了法拉第的自尊,令他十分伤心。随后法拉第鼓足勇气写信给戴维并将自己装订成册的笔记随同赠送。戴维被法拉第对科学的痴迷所感动,推荐他到皇家研究院实验室工作。自此法拉第开始了一生中对科学的探索生涯。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戴维受邀准备写一篇关于电磁学实验的理论的文章。他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法拉第。法拉第在对电磁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过仔细分析,提出大胆猜想:既然电能够产生磁,那么磁也可以产生电。后来经过数十年的研究,1831年法拉第发现,一个通电线圈的磁力只有当通电线圈的电流刚接通或中断时,另一个线圈中的电流计指针才会有微小偏转。法拉第随后进行了数次实验,最后终于证实如果磁作用力发生变化,另一个线圈便会有电流产生。他又通过实验证明如果两个线圈进行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法拉第殚精竭虑,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揭开了电磁感应的神秘面纱。

电磁感应的发现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它用铁定的事实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磁场也能产生电流的假说的真实性。法拉第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电磁电流发生器,这正是早期的发电机。发电机的产生意味着电能的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成为可能。同时,电磁感应现象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电磁测量等方面测量等方面。从此人类社会迈入了电气化时代。

22.克隆羊多利的出现

当今,克隆是一个比较时髦的词,而克隆羊多利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1997年2月27日,英国《自然》杂志有一则震惊世界的报道:1996年7月5日,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Roslin)的伊恩·维尔穆特(Wilmut)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一只名叫“多利”的小母羊。这是世界上第一只用已经分化的成熟的体细胞(乳腺细胞)克隆出的羊。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动物克隆技术的热烈争论。它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也是当年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新闻之一。

克隆是从英文“clone”音译而来,通俗来讲就是复制、拷贝,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无性繁殖是指不经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过程,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法。与之相对的是有性繁殖,即利用雌雄受粉相交而结成种子来繁殖后代的繁殖方法。

克隆绵羊“多利”是使用克隆技术将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出现的,这打破了生物界中的自然规律,意味着人类在生物工程领域取得了划时代进步。多莉的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来临。早在1995年,胚胎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就已经利用绵羊的胚胎细胞成功创造出玛根和莫瑞两个复制品,但是它们与多利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多利使用的是一头成年母羊的单一乳腺细胞,也就是说多利没有父亲和母亲。胚胎细胞本身是通过有性繁殖产生的,该细胞核中的基因组,一半来自母体,一半来自父体。而克隆羊“多利”则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多利的基因组,全部都来自单亲。继多莉出现后,克隆,这个以前只在科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术语变得广为人知。克隆猪、克隆猴、克隆牛……纷纷问世,似乎一夜之间,克隆时代已来到人们眼前。

克隆羊“多利”自从它诞生起,就引来了世界各界人士的大讨论。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

克隆技术对于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培育畜牧业优良的品种以及治疗生物遗传疾病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然而它却涉及到伦理、道德以及法律等问题。它会打破有史以来自然的进化过程,破坏了生物个体的独一无二性,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想的影响。克隆技术之所以引起人们前所未有的激烈争论,是因为如果对发育初期的人类胚胎进行遗传操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克隆人,将会对社会伦理极大的冲击。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究竟会给人类带来利还是弊,不得而知。它极有可能会给人类带来一场灾难。

不幸的是克隆羊多利于2003年因肺部感染不治而亡。通常来讲,普通羊的寿命是11至12年,而多利仅仅存活了六年多。克隆技术是否会导致早衰,这一争论只能留给科学家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