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冰天雪地:雪灾与低温灾害的防范自救
2093500000009

第9章 雪灾的自我保护(2)

寒冷容易引发胃出血及消化道溃疡,所以,寒冷天气还需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饮食适宜选取温软素淡、易消化的食物,有规律地少食多餐,少吃生冷辛辣 食物,烟酒都要戒掉,还可以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调理肠胃。

(5)防止煤气中毒

冬季寒冷,使用煤气、煤炉取暖的家庭,千万要注意取暖设备的安全性,经常排气通风,防止废气积聚,一氧化碳中毒。

(6)不要忽略御寒方式

喜欢时尚的年轻人为追求时尚,经常穿着暴露或穿着单薄,容易造成冻伤,在出入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一定要注意及时添减衣物。

同时注意饮食清淡温热,一次食用过多的凉性食物,会引发急性胃肠炎。

风雪中如何防止脱水

风雪中如果出现严重脱水,被冻伤、冻死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因此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水方法。

①要保持能量以防损失过多而脱水。

②进入雪山高原地区,许多人为了减轻颅内高压,防止脑水肿,有意识地使自己处于脱水状态,此种方法不可取。正确的方法是:随身携带水瓶,要少饮,但不能不饮,否则也会危及生命。

③补水时,不可一次喝过多,应每隔5分钟小口喝水。

雪灾时要预防冻伤

发生雪灾时以及雪灾过后,天气一般都会变得寒冷,在这样的天气里,儿童、妇女、学生最容易发生冻伤,但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冻伤还是可以预防的。

冻伤主要是由于低温寒冷而引起,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潮湿、刮风、穿衣过少、长时间静止不动,都可加重冻伤。另外,疲劳、醉酒、饥饿、失血、营养不良等也会使人体的抵抗力大大降低,并因此引起冻伤。要防止冻伤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加强锻炼

经过耐寒训练过的人一般是不会被冻伤的。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并适当进行耐寒锻炼,这样就可以增强体质。另外,可以从夏天开始就用冷水洗脸、洗脚等。这样不仅会增强体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好处。

天气寒冷时,为了更好地防止冻伤,要注意加强饮食。此时一定要按时吃饭,并且要注意食物的质量。在饮食时可以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如油类、肉类等,这样增加身体的热量,就可以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

3.注意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冻伤。寒冷季节里可以用辣椒秧煎水,经常用这样的水洗手洗脚可以预防手脚被冻伤。

4.正确保暖

许多人以为,在寒冷的天气里将鞋子、袜子等穿得紧一点会更加保暖,并且可以预防冻伤,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鞋袜过紧会导致局部血流不畅,热量无法顺利到达脚部,反而不利于保暖。在寒冷的冬季衣物不要裹得太紧,并且要保证衣服鞋袜的干燥。在寒冷的天气最好不要在室外待得时间过长,如果时间过长要尽量多活动一下手部或者足部,如搓手、跺脚等。

经常活动按摩

冬季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要经常活动和按摩。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但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入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入体内。

雪灾时慎防冻伤耳朵

在冰冷的雪天中,人体最容易着冻伤的加重,在耳廓上会形成水受冻的就是耳朵与脸部,下面介绍泡,水泡内积血性液体会使疼痛感一些防止耳朵与脸部受冻的方法。

1.耳朵

人的耳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耳朵。耳廓借韧带与耳肌附着于头的两侧,除耳垂由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外,其余均由弹性软骨构成,外覆软骨膜和薄层皮肤。由于耳廓暴露于体表,加之耳廓皮肤比较薄,皮下组织少,血管表浅,血流缓慢,因此极易被冻伤。

耳廓冻伤后,轻者耳部血管收缩并引起局部缺血,出现痒感,随 轮边缘会呈死灰色,同时耳韶知觉会完全丧失。长时间受冻后,耳廓皮肤和软骨的冻伤部位可发生溃烂、坏死,造成耳廓软骨膜炎,使耳廓弯曲变形。

预防耳廓冻伤的关键就是做好耳廓的保暖,寒冷的天气外出时要戴上可遮住耳廓的帽子或耳罩,这样可防御寒气侵袭,也可防止耳廓被冻伤。一旦耳廓被冻伤后,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2.脸部

寒冷的天气最容易冻伤脸部。

脸部是身体暴露在外面的主要部位,雪灾过后天气寒冷,在雪地中长期工作的人,要做好脸部保暖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脸部冻伤。另外,还要在面部及手部暴露部位涂一些油脂类防冻霜。

长时间待在寒冷的天气里,可适当多活动嘴脸,这样可以增加脸部血液流动,也可以有效防止脸部冻伤。如果脸部已经冻伤,首先要加强保暖。若冻伤仅为硬结,未破溃时,可用辣椒、热酒精擦洗。若已破溃,则可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促进其早日愈合。平时在饮食上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这样可以增强体质和提高抵抗寒冷的能力。

冻伤的一般处理方法

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布或绷带将冻伤部位包裹好,然后生的损伤。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再用塑料布或衣物等再次围裹。

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物质循5.轻度冻伤,每天用温水浸泡环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关。在雪患处,然后擦拭适量的酒精或白酒,灾中人体很容易冻伤,所以掌握一定的处理方法是很重要的。

1.出现冻伤时,应注意采取保暖措施,如在野外,可将其转移到较暖和的地方或盖上厚被褥。

2.将冻伤的部位浸泡到水温为30℃~40℃的温水中。

3.待冻伤的部位慢慢恢复知觉并晾干后,在伤口部位均匀涂抹上冻伤膏。

4.没有取暖条件时,可先用纱 并轻轻按摩半个小时左右,最后涂上冻伤药膏,包扎好即可,每日2~3次。

6.冻伤处出现水疱者,可用消毒针将水疱刺破,然后涂上冻疮药膏。

如果水疱较小,可不做处理。

7.冻伤处出现溃疡,先用温水将患部洗净,然后涂抹含有抗生素的冻疮膏。

8.皮肤坏死、发黑,完全丧失感觉者,在对其伤口进行包扎后,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9.耳冻伤时,可先用质地轻柔的棉布轻轻地护在耳的外围,并注意千万不要用力挤压受伤部位。

10.冻伤治疗小妙方取新鲜芦荟,洗净,捣烂成汁,用汁涂于患处,干后再涂,效果显着。葱白,用水煎汁,用汁液涂患处,15分钟后即可洗掉,长期坚持效果佳。萝卜,洗净,放于水中煨热后,切片,擦拭患处。大蒜切成片,用水煎汁,用蒜汁清洗患处。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冻伤后,应使皮肤尽快恢复温度,但忌用火烤,或是用热水浸泡,可用双手搓揉患者冻伤处,使受冻部位逐渐恢复温度,搓揉时,用力要适度,避免擦破皮肤。

2.及早准备防寒衣物,注意保暖,手、脚、耳、面部等部位尤其要注意防寒。冻伤后,不要穿潮湿或是过小的鞋袜。

3.冻伤后不要饮酒,饮酒会加重冻伤病情。

4.野外冻伤的处理方法(1)冻伤会导致体温不正常,急救时要先控制好体温,以免发生深层组织破坏。

(2)将患者转移到较温暖的地带,然后把伤处衣物以及多余的装饰物全部褪去。

(3)对患处进行暖化,可采用皮肤对皮肤的传热方式。

(4)用温水对冻伤处进行清理,并用毛巾覆盖住面部以及冻伤的耳朵。

(5)急救加温不能长时间做,如果在1小时之内伤者出现好转,可停止加温动作。

(6)用较柔软的棉布盖住患处,并把患处抬高,以减轻疼痛。

(7)野外冻伤的注意事项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 对患处进行按摩。不要把患处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以免加重病情。

对患处的加温要得当,不要采在野外一定要注意保暖,并且用辐射加温法。多做活动,防止出现冻伤情况。

冻伤的程度

局部冻伤按其程度分为四度,这四种程度的冻伤症状和冻伤的伤害程度有一定的差别。

I度冻伤:I度冻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冻疮”,主要是伤及皮肤的表皮层。

发生I度冻伤时皮肤表面会出现局部红、肿、痒、痛、热等症状。这种冻伤没有什么大碍,症状可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一般不会留有疤痕。

II度冻伤:II度冻伤可伤及到皮肤的真皮层。皮肤表面的红、肿、痛、痒比较明显,并且在局部还会起水泡,泡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皮肤感觉迟钝。发生II度冻伤时如果没有感染,结痂后2~3周可以愈合。

III度冻伤:III度冻伤可深达皮下组织。早期会出现红肿现象并有大水泡,皮肤的颜色会由苍白色变成蓝黑色,此时皮肤的知觉也会消失,皮肤组织呈干性坏死。III度冻伤伤后不易愈合,愈合后一般还会留有疤痕,并且长期感觉有过敏或疼痛的症状。

Ⅳ度冻伤:Ⅳ度冻伤可伤及肌肉和骨骼,可出现坏死,而且还会发生干性和湿性坏疽,感觉丧失,在治疗时需要进行植皮和截肢。

野外遭遇风雪怎么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我们满怀兴奋地在野外滑雪、做游戏、登山时却天降暴雪,暴雪越来越大,甚至堵塞了我们的去路,让我们无法返回安全的地方。面对这种情形,该怎么逃生避寒呢?

避寒关键点:寒雪天气外出,一定要穿足够的衣服防寒,准备足量的水及食物,做好保暖御寒工作。

自救互救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