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人生好心态
209400000049

第49章 解密包容心态 (2)

第十二章第1节 解密包容心态 (2)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突然开悟。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面对偷窃的盗贼,禅师既没有责骂,也没有告官,而是以宽容的心胸原谅了他,禅师的宽容和原谅也终于换得了小偷的醒悟。

包容是一种大度,是一种豁达;包容能够容纳万物,包容能够包含太虚。心旷为福之门,心狭为祸之根。心胸坦荡,不以世俗荣辱为念,不为世俗荣辱所累,就活得轻松、潇洒、磊落。心胸狭隘,一事不顺便心存憎恨,一句话不顺,就耿耿于怀,心灵上栽满荆棘,思想上遮满云雾,整日抑郁,常年忧虑,就无异于自戕自害。

包容,更是一种智慧。懂得宽容的人,堪称一个智慧的人。他总是使一些猜忌和误会消失于无形,由此避免许多无谓的冲突和不良的后果。他能使自己心性平静、神采安逸。他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得失而心潮起伏,也不会因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更不会为了鸡毛蒜皮之事而争得你死我活、脸红脖子粗。他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善明事理,勇于开拓,他追求的是永恒的春天,快乐的人生。

生活中如果没有包容,会使人处处碰壁,寸步难行。没有包容,会使人像过街老鼠,处处挨打。因为一个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要和许多人打交道,因此不可能一切都随心遂意,不可能让整个世界都随着你,顺着你。我们要学会包容,要用宽阔的心胸去包容一切违逆和挫折,更要以宽阔的心胸去理解他人的误会和偏见。如果你包容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包容。胸襟豁达,适度地宽恕别人,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

包容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与胆小怕事、无原则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人能从大处着眼,或暂时抛弃个人的利益,这恰恰是“心胸天地阔”、思想境界较高的表现,是人际交往中的积极因素。“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缺点,人的一生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别人有些过失,若能予以正视,就可以用适当的方法、善意的宽容,使之避免过错。自己有了过失,亦不必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同样也应宽恕与容纳自己,并努力从中吸取教训。

包容,对人对己都可成为一种最高尚的精神援助。包容他人,不仅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有很大帮助。

包容他人的四句箴言

一位年轻慈善家,请教一位得道的高僧。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够让别人愉快的人呢?”

高僧笑着对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许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

年轻慈善家满怀虔诚地听着,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

高僧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

高僧的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年轻慈善家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

高僧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高僧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年轻慈善家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高僧两眼发光,继续说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年轻慈善家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高僧哈哈大笑:“很好,很好。这一点是世俗间人们最容易遗忘的一件事!因为人们往往妄想着要去改变他人,却在无意之间伤害到了对方……”

高僧说的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年轻慈善家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就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高僧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

那位高僧是位拥有大智慧的智者,只是短短四句——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便道出了与人为善的真谛。话短意长,耐人寻味。

人与人之间总有差异,所以有时摩擦、争吵不可避免,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多些理解,学会包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就不会因他人与己见不同而生出隔阂,进而产生矛盾。

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的见解,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有朝气,从而产生了许多新生事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与他人有不同见解存在,也才会使得自己去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自己固有的见解原本就是错的,不科学的。正是由于他人的不同见解使自己反省,从而纠正自己错误的认识与观点,并获得新的进步。因此,正确对待不同见解,不仅不是理亏,反而是一种理智的态度。而要做到这点,所需要的就是“理解”。理解他人,理解环境,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方方面面;不固执,不偏激,不斤斤计较,更莫为小事而与别人打“肚皮官司”,弄得自己心神不安,伤神又伤心。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理解是一缕精神阳光,借助这缕“阳光”,可以澄清我们的思路,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显得更充实,更自在,更快乐。

肯尼斯?库第在他的著作《如何使人们变得高贵》中说:“暂停一分钟,把你对自己事情的高度关注,跟你对其他事情的漠不关心,互相做个比较。那么,你就会明白,世界上其他人也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这就是,要想与人相处,成功与否全在于你能不能以同情的心理,理解别人的观点。”

法国作家伏尔泰在遗言中说:“包容是什么?它是人性的特点,就让我们原谅彼此自身的愚蠢吧!”人与人的相处,难免会发生矛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与差错。在这时,如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很容易引发争斗。这时我们就需要学会宽容,懂得宽容待人的好处。包容是一门做人的艺术。包容待人,首先是要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在接受别人的长处时,也接受别人的短处。其次,当你遇到事情打算用愤恨去实现或解决时,不妨试着去包容,或许它更能帮你实现目标,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把自己当成别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情感;把别人当成自己,感同身受,用亲身去体验别人的感受;把别人当成别人,我们无法强求别人改变,只能去理解体会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我们的一切理解和包容并非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设身处地地包容别人,其实也是在包容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