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放下就是幸福
209700000045

第45章

第8章第3节别让执著成为封闭的代名词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如长卷般绵绵不绝、滔滔而来,其中,有一个词始终如影相随,那就是“封闭”

很多人常常问: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普遍比西方的孩子要安分守己、内向被动、循规蹈矩、缺乏个性与创造力呢?换句话说,为什么西方的孩子相对开放些,而中国的孩子就显得比较保守封闭呢?

这和我国的历史传统不无关系。中国从封建时代到计划经济时代所累积的“保守”意识,存在于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个人……每一个角落上。保守,在字典里的意思是守旧,维持原状,不思改进。很多人出生后,就受到各种传统观念、文化习惯、社会氛围、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影响,所谓的规则、观念、礼仪、道德逐渐将我们驯化,久而久之,我们会形成各种思维定式和行为规则,慢慢变得故步自封、作茧自缚起来。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到中国来通商。乾隆帝以天朝上国的姿态要求马戛尔尼三跪九叩。马戛尔尼则坚持只跪上帝,其他人一律不跪。双方相持不下。最后,彼此让步,乾隆恩准其免三跪九叩,但是让他以觐见英王的礼仪行行了单膝跪拜礼。

礼仪之争经让马戛尔尼颇为恼火,但是他期望自己带来的珍贵"礼物"足可以打动大清皇帝的心。于是接下来,他们向乾隆展示了一系列"能显示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能给皇帝陛下的崇高思想以启迪"的事物: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以及一系列能代表欧洲最先进科技的武器与生产工具等。但出人意料的是,乾隆皇帝对这些东西似乎一点也不感兴趣,就连他最宠爱的福康安将军,对于英国卫队表演欧洲火器操也轻描淡写地说:“看也可,不看也可,这火器操谅来没有什么稀罕。”对于马戛尔尼提出中国可以广开通商口岸的意见,乾隆很是无所谓:“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回过头去,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如长卷般绵绵不绝、滔滔而来,其中,有一个词始终如影相随,那就是“封闭”。从奴隶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尤其是晚清,甚至在近现代中国,我们一直被它所“荼毒”。回望一百多年前的血泪史,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仍然是辫子马褂、封闭保守、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晚清国人。

为了抵制日本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隔绝人民与外界的联系,加上本着“四方皆蛮夷”、“我天朝无所不有,焉用外求”的妄自尊大的心理,清朝封建统治者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正当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时,却不知西方列强已经进入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时代,甚至当他们的大炮、军舰对准夜郎自大的清朝时,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英吉利在世界的哪个角落。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把中国完全封闭了起来,使其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妨碍了我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吸收,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也导致了近代中国长期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

封闭保守会使一个国家沦陷,使一个时代终结。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说过:“凡系统,开放则生,封闭则死”,国家如此,社会如此,人亦如此。远离保守,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改变自己的旧观念、旧思想、旧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自我否定。这里既有新旧观念的斗争,又有个人本能的挣扎,不是一件轻而易举、轻松愉快的事,既需要非同寻常的决心,更需要无私无畏的勇气。

带着坐标尺上路

如果说挑战是对生命的发扬,那么放弃便是对生命的爱惜和尊重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可是问题在于,如果这个目标是错的话,而他仍要奋力向前,而且又自以为自己意志坚定、态度坚决,那么,由此导致的恶劣后果,恐怕比没有目标更为可怕。

两个贫苦的农夫,每天都要翻过一座大山去耕地,以维持家用。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的价格比粮食要高很多,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使家人一个月衣食无忧。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匆匆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个农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进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经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换麻布。发现麻布的农夫怎么劝,他的同伴都不听,没办法,他只能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农夫望见林子里闪闪发光,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棉花,改为挑黄金。

他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农夫只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农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背动,那农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了。

在错误的道路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成功者的秘诀是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坚持,轻松地走向成功。要灵活的看待放弃和选择,什么时候应该放弃,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应该知道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

森林中正在举办热闹非凡的比“大”比赛。老牛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

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有一位朋友是个登山队员,他参加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6 4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放弃了攀登。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我们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6 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量力而行,恰到好处,当行则行,该止则止.任何事情都存在突破口,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够穿越突破口,抵达更高的层次。如果说挑战是对生命的发扬,那么明智的放弃是另一种美好的境界,是对生命的爱惜和尊重。一个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命运会给予他惩罚。

真理过一分则变为谬误,压力过一分则会把生命压垮。找出一个临界点,告诉自己:安之若素,莫把自己搞成一台长期超负荷运转的机器。

所以,选择揣一根坐标尺上路势在必行!它能督促我们不懈努力地攀登,又能提醒我们恰到好处地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