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环境杀手:突发环境污染的防范自救
2105700000017

第17章 突发核污染的防范自救(3)

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有:1.在操作放射性物质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在采用新的操作步骤前须做空白(或称冷)实验;2.进入放射性实验室必须正确使用外防护用品,佩带个人剂量计。禁止在放射性工作场所内吸烟、饮水和进食;3.保持室内清洁,经常用吸尘器吸去地面上的灰尘,用湿拖布进行拖擦;4.尽量减少、以致杜绝因放射性物质弥散造成的污染,固体放射性废物应存放在专用的污物桶内,并定期处理;5.防止玻璃仪器划破皮肤而造成伤口污染,万一有伤口时,必须妥善包扎后带上手套再工作,若伤口较大时则需停止放射工作;6.离开工作场所前应检查手及其他可能被污染的部位,若有污染则应清洗到表面污染的控制水平以下;7.对放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有不适应者,应作妥善安排;8.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就业前和就业期间的安全思想与安全技术教育及训练,这是使防护工作做到预防为主,减少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正确理解核电站

1.核电站有哪些安全措施?

核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为防止放射性物质外逸,在建造核电站时通常会设置四道屏障,包括燃料芯块、密封的燃料包壳、坚固的压力容器和密闭的回路系统,以及能承受内压的安全壳。在核电站的控制方面也有多重保护,如在出现可能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情况时,可进行正常停堆;未能正常停堆时,控制棒能自动落入堆内,实行自动紧急停堆;如控制棒未能插入,高浓度硼酸溶液会自动喷入堆内,实现自动紧急停堆。

在核电站的设计中安全始终是第一位考虑的因素,设计者会考虑当地可能出现的地震、海啸、热带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即使发生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反应堆也应能安全停闭,发生爆炸的可能性非常低。因此,通常情况下核电站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2.在核电站工作安全吗?

通常情况下,在核电站工作是很安全的。在核电站的反应堆内,以压水堆为例,它的核燃料的浓缩度只有3%,而且与氧原子结合在一起,成为二氧化铀,相对稳定。

这些密度已经很低的核燃料,又装在锆包壳内,锆包壳则浸泡在大量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的水中。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所以有放射性物质大量泄露,是由于它没有像压水堆那样的压力容器及安全壳,爆炸后飞出的核燃料碎块散布到厂房周围,才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

3.核电站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放射性检测吗?

我国负责核环境检测的机构是环境保护部下属的国家核安全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对核设施周围环境中所含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浓度以及核设施流出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总量实施检测,并定期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检测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1)不按照规定报告有关环境检测结果的;(2)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检查,或者被检查时不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资料的。”

4.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安全吗?

因为对核电站缺乏基本的了解,加上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长期影响,很多人谈“核”色变,认为核电站不安全,甚至有人认为核电站用的就是原子弹。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确会产生少量的放射性废物,但这些废物在排出之前会经过各种处理,使排放量降到尽可能低,几乎不会造成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水平发生可以觉察的变化。现在世界各地正常运行的核电站对周围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与个人平均可接受的自然辐射剂量(每年2.4毫西弗)相比,是可以忽略的,几乎与每天抽一支烟的辐射剂量相当。因此,生活在核电站周围的居民是安全的。

如何应对紧急核泄漏

核泄漏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射线和放射性物质(即核辐射)。核辐射通过直接照射人体或者通过呼吸、吃东西、皮肤污染等危害人的健康,可导致人死亡或对人产生中长期的危害,出现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症状。有时会引发肿瘤、畸变以及血液疾病(如白血病)的发生,甚至可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国家对核与辐射事故的预防工作是非常重视的,核电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同时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都有相关的核应急预案。因此,当遇到核泄漏时,要听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指挥,不轻信谣言或小道消息。尽快采取以下方法应对:

要迅速远离放射性污染源。有条件的,还要尽快穿上正规的防护服。

当从电视上或广播里得知核电厂、核反应堆发生事故时,若在室内,要尽快关闭门窗和所有的通风系统;若在室外,要用随身携带的手帕、纸巾等捂住口、鼻,或用衣服、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对体表进行防护,以防放射性粉尘进入体内或粘在体表。迅速往风向侧面跑,躲避到人防工程、被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铅等)屏蔽的空间等安全场所。

当衣服和皮肤受到污染后,要小心脱去衣服,然后仔细清洗手、脸、头发和其他裸露部位等。

应急注意事项:

1.当周边发生核泄漏时,应服从相关部门的安排,携带适量必需品,有序地撤离到指定地点,不要擅自行动。

2.从污染区撤出后,要及时清洗,并将脱掉的衣服集中销毁、掩埋;同时积极配合医疗部门进行体检。

重要预防措施:

1.注意远离挂有核辐射标志的地区。

2.禁止食用被核污染的食物和水。也不运输、销售来自于控制区范围内的食物和饮用水。

平时饮食上要加以注意。

抗辐射食品应以优质蛋白、多维生素(海带、卷心菜、胡萝卜、蜂蜜、枸杞等)、少脂肪、多植物油,以及营养全面、数量充足为原则。

同时,适当吃一些糖,以防止消化道损伤。多喝水,以加速放射性元素随尿液排出。

核泄漏自救常识

1.核电站事故中抢险人员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在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往出事地点的应急人员通常是抢险人员。他们大多是辐射监测人员、消防人员、警察和医护人员等。

为了使受辐射危险尽可能减小,抢险人员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停留的时间尽量短;(2)与辐射源的距离尽量大;(3)尽可能充分利用屏蔽防护。同时,还要配备能报警的辐射探测仪和个人剂量计,以及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面罩、口罩、防护服、防护鞋和防护帽等。

2.辐射防护的方法有哪些?

对于外照射来说,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减少外照射:(1)远离放射源。离放射源距离越远,人体吸收的剂量就越少。(2)减少受照射时间。受照射时间减少一半,照射剂。

量也会减少一半。(3)利用屏蔽物质防护。射线在通过物质时,能量会减少。所以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加装屏蔽物能起到防护作用。铅的屏蔽作用最好,水、铁、水泥、砖、石头等也较常用。

对于内照射防护来说,为了防止放射性微尘的吸入,应尽量减少扬尘,或者可通过改变路线、浇湿地面等减少扬尘。戴口罩也可以防止吸入微尘,其阻止放射性微尘的效果可达80%—90%。另外,当怀疑食物和水受到污染时,应当及时检测。

3.发生核泄漏时,如何进行隐蔽?

在较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核事故期间,隐蔽是一种比较容易采取的、也可能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接到应急隐蔽的通知后,应该迅速进入砖墙或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以避免或减少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事实证明,这类建筑可将户外的辐射降低90%,甚至更多。但在隐蔽一段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两天)之后,此时房间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会上升,因此要进行通风。

4.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采取撤离措施?

撤离是指人们从住所、工作或休息的场所紧急撤走一段时间,以避免或减少由核泄漏事件引起的辐射,这是在泄漏的放射性物质量较大时在早期和中期采取的一项防护措施。但因为实施撤离行动可能遇到时间紧迫、困难较多、风险较大等问题,易造成混乱,因此对采取撤离行动应持谨慎的态度。在行动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接到撤离的通知后,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恐慌,做好准备工作,携带少量生活必需品和贵重物品;(2)关掉水、电、煤气等设备,锁好门窗;(3)提醒、帮助邻近的老弱病残人员;(4)相信政府,不要听信谣言;(5)服从现场指挥,有秩序、有组织地撤离。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半个月内,当地共撤离了13.5万人和18.6万头牛。因准备充分、组织有效、管理良好,撤离过程中未发生交通事故。但1979年3月28日发生的美国三厘岛核电站事故,因组织混乱、信息阻隔,电站周围几十公里内的群众自发撤离,造成了混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

5.出现放射性污染伤员时,应该如何自救、互救?

严重的核事件发生,可能引起放射性损伤,如全身外照射损伤、体表放射性损伤和体内放射性污染等,也可能发生各种非放射性损伤,如烧伤、冲击伤和创伤等。在专业的应急救护人员到达之前,现场公众应及时自救、互救,这不仅能使伤员得到及时救治,也能提高抢救的效率。这时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救出伤员,对伤员进行初步的医学处理,抢救须紧急处理的危重伤员。

根据不同的受伤情况可以进行以下抢救:(1)挖掘被掩埋的伤员;(2)灭火并使伤员脱离火灾区;(3)简易包扎、止血、遮盖创伤面;(4)清除口鼻内的泥沙,以防昏迷伤员窒息;(5)简易除污染。伤情不重的伤员可送至普通医院进行观察和治疗。中度或重度急性放射病人、有严重体表污染和体内污染的病人,要在专家的指导下救治并送往专科治疗中心。

核污染安全常识

1.核事件是如何分级的?

国际核事件分级如下表所示。

级别,名称,描述。

1级,异常,对外部没有影响,仅为内部操作违反安全准则2级,事件,对外部没有响影,但是内部都可能有核物质污染扩散,或者过量辐射了员工,或者操作严重违反安全规则。

3级,重大事件,放射性特质极小量释放,公共所受辐射程度小于规定限值,但有核设施工作人员的健康受严重影响。

4级,没有明显厂外风险的事故,非常有限但明显高于正常标准的核物质被散发到工厂外,或者反应堆严重受损,或者工厂内部人员遭受严重辐射。

5级,具有厂外风险的事故,有限的核污染泄露到工厂外,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挽救。

6级,重大事故,一部分核污染泄露到工厂外,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挽救7级,特大事故,大量核污染泄露到工厂外,造成巨大健康和环境影响。

2.如果发生核泄漏,核电站附近居民该怎么办?

一旦出现核电站辐射泄漏事故,核电站附近居民一定要保持镇定,并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如到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减少直接照射和污染空气的吸入等要尽量通过电视、广播、电话等获取来源可靠的事件消息,及时了解政府核污染安全常识部门的决定、通知,切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居民应根据当地政府的指示,决定是否食用当地的食品和饮用水,并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现场。

3.核辐射污染如何检测?

核辐射无论是强放射性和低放射性,都可以测量。对于空气核辐射程度可利用各种仪器进行测量。

而地面放射性污染,可以用表面污染测量仪测量,还可以取部分土壤在实验室中经过化验后测量。通过测量,可以确定所处环境的核辐射浓度、被污染空气的状况,以及饮用水和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在核事件发生后,对个人进行受辐射测量十分重要,尤其是最早到达现场的抢险人员。

4.怎么知道自己的房间和其他财产是否受到放射性污染?

在核辐射事件发生之初。相关政府部门会迅速对现场进行监测和评价,从而判断放射性污染的性质、当时的污染水平以及范围,指导之后的应急行动,并组织应急人员进行监护和救治伤员。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居住地点,从政府主管部门或媒体取得关于房屋和环境的放射性污染情况信息,并根据应急响应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