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挣钱才是真本事Ⅱ
2107600000026

第26章 放下臭男人架子,向千万富豪学挣钱智慧(1)

(说给男人听)

偷师学艺的挣钱计谋

古人有什么绝招,一般是不外传的,所以才有了“偷师学艺”之说,一来表明绝招之珍稀,二来证明学艺之精诚。对于挣钱,也是同样的道理。别人的挣钱经验,不会轻易告诉你。所以,要学到真正的东西更是不易,这固然因为会挣钱的人通常都秘而不宣,挣钱时的竞争更让人要多留几手,所以真正的挣钱绝招是不轻易示人的。更重要的是挣钱绝招不同于武功,不是一招一式,多看几眼就可以模仿。挣钱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能力,由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就算师傅愿意教,其间的精髓也不是靠几次“经验交流”就能学到。所以,我们只有认真地研读那些千万富豪们的挣钱经过,边读边悟,积极吸收,内部消化,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是“偷师学艺”的关键。挣钱的精髓,非得你深入其中,去感悟、去体验,把那些千万富豪没有传授,或者无法讲清的本领学到,这便是偷师之“偷”。人一辈子都需要学习,对志向高远的人来说,韬光养晦,虚怀若谷,甚为重要。话又说回来,若真能做到这一点,你又何愁没有登上绝顶,指点江山的那一天呢!男人只有靠智慧挣钱,而不是男人的身强力壮。多动动脑子,多长长见识,多学学经验,才是你现在最需要做的。

1.美国亿万富翁:务实能干的男人最能挣钱

挣钱要脚踏实地,亲历亲为,一步一步走出道路,一点一滴积累财富。许多男人不屑于做小生意,认为那种蝇头小利太微薄了。这种男人一是看不到“小生意”的发展规模及空间,二是根本没有做大事的胸怀和眼光。而能踏实勤恳做小生意的男人,只要有远大志向,肯定会非同凡响。

山西有个农民,人称“花生米大王”,他经销的花生米物美价廉,在当地颇有影响。这个二十几岁的农民个体户,是从身背一口袋花生米闯进武汉城,逐渐发达起来的。

这个农民卖了这袋花生米之后,发现这东西在西安比在武汉好销,但是卖花生米的人也不少。思来想去,他回去以自己最大的力量购了几千斤花生,运回武汉。他发现如果像别人那样经营,他根本赔不起,因为一无店铺二无资本。于是他把这几千斤花生以仅比他收购价高出一点点就出手了。他觉得这种方式很不错,虽然赚的少了一些,但转得快,且总有些赚头。

于是他大胆购进10万斤花生米运到武汉,然后毅然将零售价从每斤1.10元降到0.95元。消息传出后,群众蜂拥前来购买,连一些大店铺也争相来他这里进货。从此,武汉的花生米价格也因此稳定下来。后来,他的花生米生意越做越大,终于形成了规模。

试想,一个连小钱都赚不到的男人,如果交给他一家大公司,他又如何能管理得了呢?说不定没过几天,就会被他给搞垮。所以,男人要想赚大钱,不能指望一日暴富,还是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由小及大。

普利策是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人,17岁时到美国谋生。一开始他在美国军队服役,退伍后他在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当记者。由于工作出色,第二年老板提升他为编辑,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了,开始有了点积蓄。

几年后,普利策对报社工作了如指掌,他用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下一家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他将该报取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把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加强广告部,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

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开办5年,每年为他赚了15万美元以上。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不久他就成为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能够从两手空空到腰缠万贯,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他初时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薪水,通过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闲置地让钱滚动起来,使其发挥了更大作用。

总之,挣钱也需要积微成多、由小渐大的过程。男人不能瞪着贪婪的眼睛,把投资做得很大,把摊子铺得很宽,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扩大规模。急功近利的心态和“一口就吃胖”的贪婪往往让男人失去更多,而不是得到更多。

沙漠是由一粒粒细沙堆成的,财富是由一枚枚硬币积累而成的。深悟挣钱之道的人最懂得掌握这些不起眼的钱。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温州亿万富翁:野心强烈的男人最能挣钱

有一种男人,仿佛具有天生的创业冲动和热情,极其渴望有自己的事业,趋于财富的倾向大得惊人。比如在温州,几乎全市的男人都在经商,都在办厂,很多村庄的男人要么在家做买卖,要么出去闯世界。在改革开放之初,大多数温州男人还没有足够的资本来创业,有点小钱的人,就利用家庭中一些已有的设备来开作坊,办小厂;身无分文的男人,就外出擦皮鞋,弹棉花,卖眼镜,挑糖担,抓住机会埋头苦干,很快地完成了赚大钱的原始积累。

这些男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就接着二次创业,争当大老板,在这种一个比着一个干的浓烈氛围下,闲的人心里慌,懒的人不自在,穷的人不开心,于是每个人都有挣钱的冲动,形成了“个个想创业,人人想挣钱”的全民皆商的局面。在这些男人眼中,天下没有不挣钱的行当,关键在于你想不想挣钱,想不想淘金。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如果连挣钱欲望都没有的男人,怎么可能完成自己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呢?

温州男人挣钱的意识极强,今天帮着打工,明天就争取入股,后天便可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了。

男人在贫穷的时候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逆来顺受、安于现状,不去设法投资、理财,其结果当然是永远没有钱,除非有天外之财从天而降。另一种选择是设法去挣钱。

男人赚大钱有很多好处:独立性,“自己当老板”滋味很爽;赚更多的钱;没有下岗的担心,是30岁退休还是80岁退休,自己说了算;能为家人、亲朋好友提供就业机会;具有“挑战性”,能丰富自己的人生。

温州男人敢于挣钱,是因为他们看重的是财富的好处,由此来激励自己的信心;而其他人不敢创业赚大钱,是因为他们老是夸大挣钱的风险,生怕投资会使自己的本钱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所以束缚了手脚。

人们的行为总是受思想的引导,温州男人敢于挣钱,是因为他们仿佛天生就有挣钱精神。

温州男人的挣钱精神是他们成功的最大秘诀,因为人有精神就百事可为:轻松的工作能干,繁重的工作也能干;高薪厚禄的工作能干,报酬低微的工作也能干;干净舒适的工作能干,脏累艰苦的工作也能干;位尊权重的工作能干,平凡利少的工作也能干;自己热爱的工作能干,自己不甚热爱的工作也能干。人如果具备了挣钱精神和素质,不但百事能干,而且干就能干好。

温州男人的挣钱精神,使他们在漫长的创业道路上,能克服任何困难,也能战胜任何挫折。他们胸怀坦荡,精明强干,宠辱不惊,成败坦然,勇往直前。

有专家归纳得好,温州经济是温州人的经济。温州经济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温州男人有着可贵的独立自主意识,挣钱欲望强烈。在温州男人的词典中,没有“下岗”二字,他们管“下岗”叫“站起”。即从原来的岗位上站起,换个位置再创新业,不找政府,靠自己。人们说,外地男人下岗找政府,温州男人下岗找市场。温州男人的口头禅是“我要干”,而不是“要我干”。他们说,自己的事找别人干什么,自己干不行么?这就是温州男人!

3.犹太亿万富翁:惟利是图的男人最能挣钱

曾有位犹太亿万富翁说过“小钱是大钱的祖宗”,现实中的好多百万富翁当初就是靠赚不起眼的小钱而白手起家的。据统计,国外90%以上的大富豪是白手起家或靠小本起步的,只有10%不到的人是靠继承遗产发家的。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全是穷人,靠赚小钱起家的恐怕要占到99%以上。

男人容易因为性别原因而形成一定的观念缺陷。不要嫌钱太小。有的人“大钱赚不来,小钱看不到眼里”,结果总是愁钱用。事实上,赚小钱是赚大钱的必要步骤,因为在赚小钱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经验、见识、阅历,培养金钱意识和挣钱能力,同时积累人情关系。试想,一个连小钱也赚不到的男人,他能管理好上百万的企业吗?所以啊,人要想赚大钱,不能指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还是要脚踏实地,从小钱赚起。

当年温州的补鞋匠,都是从几毛钱缝缝补补做起,聚沙成塔。他们每年纯收入居然可达数万元。他们正是做这种不起眼的生意,虽然挣的是小钱但能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后,他们就回家办制鞋厂或者其他什么企业,这是温州人典型的创业模式。

如何看待“小钱”,既是一个男人关乎能否挣钱的问题,又是一个男人眼光的问题。男人如果务实又精明过人,才会不耻于赚“小钱”。他们善于抓住身边的小钱,绝不让挣钱的机会从身边溜走。

那些想发财而又没发财的男人,多半就是没有“小钱”意识,小钱瞧不起,大钱又赚不来。他们不明白小溪能汇集成大海的道理。

现在,不少国外企业对中国那些贫穷的内陆省份感兴趣,看中的就是人口众多的消费市场。一家经销阿司匹林药的经营者曾感叹地说:“上帝啊,如果我们能够一天卖给一个中国人一片阿司匹林,就能使我们的销量成倍增长!”

成功的男人给自己总结出的几条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大钱小钱都赚,能赚几分几厘的机会也绝不松手。在他们的挣钱过程中,响亮地喊出了“赚一厘钱也光荣”的口号。比如温州的纽扣生意,一粒纽扣的利润真的不足一厘,他们也做得兢兢业业、高高兴兴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温州人就靠这一分一厘的集腋成裘,完成了他们的原始积累,为其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温州男人能够把不起眼的纽扣做成大生意,正是温州人赚小钱、算大账的集中体现。有的男人往往是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但温州男人却是大小通吃、大小兼容,不管大利小利,是钱就赚!他们的挣钱哲学是:“唯利是图”不足取,“微利是图”却能积少成多,才是生财之道、挣钱之术。

4.浙江亿万富翁:志在必得的男人最能挣钱

生活是一笔财富,规则是一种秩序,但它同时是沉重而可怕的束缚。自信的年轻人打破一切常规,摆脱一些束缚,挣开了世俗的僵局,赚得了财富。他们的腰包里装着财富,大脑里更是财富。所以他们用自信换来了一生的财富。

他们因为自信,总是在不断地尝试着新的生存环境。他们相信只有在新的环境里,才会有新的想法新的思维,才会重新审视自己审视时代,才会知道时代需要什么,自己应该如何去挣钱。

他们因为自信,所以做事是有目标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去科学地使用各种手段,合理安排人选,全身心投入,做不懈的努力,并且认为出现任何结果都是正常的,都以平常的心态去接受。胜不骄,败不馁,直到实现目标为止。他们认为做得最好的永远是下一次。

他们也会摔跟头,因为自信,头脑会被摔清醒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摔这个跟头,是什么东西把自己绊倒。把痛留在心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爬起来,掸掉身上的尘土,还人生一个微笑,继续前行。他们的路在脚下,更在心中。

他们也会面对无奈的时局选择退缩和等待,但由于自信,他们不会放弃。在适当的时候他们还会站出来。他们需要时机,更需要环境,他们永远都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也相信自己等待的东西在不久的将来会很快出现。

年轻人在挣钱中与阅历丰富的中年人相比,的确处于劣势。首先,同一行业领域里,多数商家都愿和成熟稳重的人合作,很多人内心深处总把年轻人当作“小毛孩儿”,对他们的能力心怀质疑,致使年轻人创业初期,付出的努力会比其他人多得多。然而一旦你用行动扭转了这个局面,那么,成功的结果,会超出你的想像。

因此,聪明的年轻人,你没必要担心这点,有些看似劣势的地方,只要你懂得转变它、利用它,它们就会变成你的优势。这首先取决于一个人对自我的充分认识。只有这样,他的行动才能理性而不盲目。

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故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马云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个与钱打交道的商人,更像是从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跃出来的侠士,但他却是阿里巴巴网站的创始人兼CEO,也许他的江湖就是商海。

少年马云颇有侠风,为人重情义,时常帮朋友打架,为此曾受伤缝了13针,在学校里受过很多处分,也为此多次转学。因此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对他的前途不太看好。

从小学到大学,马云的学习成绩都在下游徘徊。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中考大学考了三次。1984年,历经挫折的马云终于考入了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其实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但碰巧那一年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进入了本科,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为全校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的马云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做英语老师。1991年,不甘平庸的他和朋友成立了海博翻译社。没想到第一个月就惨遭铩羽,收入700元,房租却要交2000元,这一度成为别人口中的笑谈。有不少朋友动摇了,放弃了这个翻译社,但是马云却依靠着自信坚持下来了,他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只要认真去做,就会有前景。于是他在广州和义乌进了货,在翻译社里开始卖鲜花和礼品,就这样,他以小商品买卖来完成他的原始积累。

1994年年底,马云初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计算机没有丝毫认识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接触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

颇有商业头脑的马云立即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在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之后,不安分的马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做一个网站,当时,刚满30岁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而且即将升职做外办主任。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决定下海经商。

其实,互联网在当时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事物。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在大洋彼岸,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刚刚面世;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